48f+41r负载换挡带爬行挡拖拉机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38625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48f+41r负载换挡带爬行挡拖拉机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拖拉机领域,涉及一种拖拉机带负载换挡、负载换向、区段换挡、爬行挡的变速箱传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48F+41R负载换挡带爬行挡拖拉机变速箱。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产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变速箱多采用啮合套、同步器等机械换挡方式,拖拉机换挡时需先分离主离合器,切断发动机动力,然后再换到需要的挡位,换挡速度较慢,影响作业效率。随着全球拖拉机工业的快速发展,拖拉机技术水平的升级换代也取得可喜的进展,其中负载换挡(技术是国内拖拉机生产企业的研发方向。
[0003]负载换挡技术,是通过拖拉机液压控制系统及湿式离合器控制变速箱换挡,实现变速箱在不间断动力情况下换挡、换向操作。负载换挡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机械换挡,可以实现换挡过程不中断动力,简化操作过程,大大降低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提高作业质量,从而实现作业效率的提升。因此,开发这样一种负载换挡带爬行挡的拖拉机变速箱传动装置是完全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功能齐全、传动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带负载换挡、负载换向、爬行挡的拖拉机变速箱传动装置,即:48F+41R负载换挡带爬行挡拖拉机变速箱。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48F+41R负载换挡带爬行挡拖拉机变速箱,包括:负载换挡传动装置、爬行挡传动装置、负载换向传动装置、区段换挡传动装置、四轮驱动装置、泵驱动和动力输出传动装置;负载换挡传动装置输入端与拖拉机发动机相连,区段换挡传动装置输出端与拖拉机后桥相连,四轮驱动装置输出端与拖拉机前桥相连,泵驱动和动力输出传动装置输出端与动力输出和泵驱动相连;负载换挡传动装置内安装一轴和二轴,三轴,四轴;负载换向传动装置内安装五轴;区段换挡传动装置内安装六轴和七轴;四轮驱动装置内安装四轮驱动惰轮轴及四轮驱动输出轴;泵驱动和动力输出传动装置内安装泵驱动主动轴和泵驱动从动轴;其中一轴、二轴、三轴、四轴、五轴、七轴、四轮驱动输出轴轴线全部分布于拖拉机变速箱的左右对称平面内,且一轴、四轴、五轴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二轴、三轴、七轴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从拖拉机发动机到拖拉机后桥方向看,六轴轴线和泵驱动主动轴轴线分别位于拖拉机左右对称平面的右侧和左侧。
[0006]在负载换挡传动装置中,一轴上,输入端同拖拉机发动机相连,然后依次是IV挡主动齿轮、III挡离合器、III挡主动齿轮、I挡主动齿轮、I挡离合器、II挡主动齿轮,其中IV挡主动齿轮、II挡主动齿轮固接在一轴上,III挡主动齿轮、I挡主动齿轮套接在一轴上;111挡离合器的壳体固接在IV挡主动齿轮上,I挡离合器的壳体固接在II挡主动齿轮上。
[0007]二轴上,从拖拉机发动机到拖拉机后桥方向看,依次是IV挡从动齿轮、IV挡离合、III挡从动齿轮、I挡从动齿轮、II挡离合器、II挡从动齿轮,其中III挡从动齿轮、I挡从动齿轮固接在二轴上,IV挡从动齿轮、II挡从动齿轮套接在二轴上;IV挡离合器IV的壳体固接在III挡从动齿轮上,II挡离合的壳体固接在I挡从动齿轮上。
[0008]三轴上,从拖拉机发动机方向看,依次是H挡主动齿轮、L挡离合器、L挡主动齿轮,其中H挡主动齿轮固接在三轴上,L挡离合器的壳体固接在H挡主动齿轮上。
[0009]四轴上,从拖拉机发动机方向看,依次是H挡从动齿轮、H挡离合器、L挡从动轮,其中L挡从动轮固接在四轴上,H挡离合器的壳体固接在L挡从动轮上。
[0010]在爬行挡传动装置中,布置有行星齿轮机构,包含太阳轮、行星轮、齿圈、行星架以及滑动齿套;其中太阳轮为行星机构的输入端,固接在四轴上,齿圈作为行星机构的制动原件,行星架作为行星机构的输出端;滑动齿套通过花键连接在五轴上。
[0011]在负载换向传动装置中,布置有五轴,前进挡主动齿轮、F挡离合器、R挡离合器、倒退挡主动齿轮,其中前进挡主动齿轮、倒退挡主动齿轮套接在五轴上,F挡离合器的壳体固接在前进挡主动齿轮上,R挡离合器的壳体固接在倒退挡主动齿轮上。
[0012]在区段换挡传动装置中,布置有六轴、七轴,六轴上固接有LL挡主动齿轮、L挡主动齿轮、M挡主动齿轮、V挡主动齿轮,七轴上套接有LL挡从动齿轮、L挡从动齿轮、M挡从动齿轮、V挡从动齿轮,固接有LL-L挡同步器、M-V挡同步器、四轮驱动主动齿轮。
[0013]在四轮驱动装置中,布置有四轮驱动惰轮轴、四轮驱动输出轴,四轮驱动惰轮轴上套接有四轮驱动惰轮,四轮驱动输出轴上套接有四轮驱动从动齿轮,四轮驱动从动齿轮上焊接有四轮驱动离合器壳体。
[0014]在栗驱动和动力输出传动装置中,布置有栗驱动王动轴、栗驱动从动轴,其中栗驱动主动轴上固接有双联齿轮,泵驱动从动轴上固接有泵驱动齿轮。
[0015]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达到如下积极效果:本方案结构紧凑,布置方便,有效节省空间,减小了变速箱的体积,同时也便于变速箱外围管路零件的布置。进一步减少了同步器的负荷,提高了同步器的使用寿命。传动路线清楚,提高了拖拉机作业效率,降低了驾驶员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48F+41R负载换挡带爬行挡拖拉机变速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48F+41R负载换挡带爬行挡拖拉机变速箱,主要包括:负载换挡传动装置1、爬行挡传动装置2、负载换向传动装置3、区段换挡传动装置4、四轮驱动装置5、泵驱动和动力输出传动装置6 ;负载换挡传动装置I输入端与拖拉机发动机A相连,区段换挡传动装置4输出端与拖拉机后桥B相连,四轮驱动装置5输出端与拖拉机前桥C相连,泵驱动和动力输出传动装置6输出端与动力输出D和泵驱动E相连;负载换挡传动装置I内安装一轴SI和二轴S2,三轴S3,四轴S4 ;负载换向传动装置3内安装五轴S5 ;区段换挡传动装置4内安装六轴S6和七轴S7 ;四轮驱动装置5内安装四轮驱动惰轮轴S8及四轮驱动输出轴S9 ;泵驱动E和动力输出传动装置6内安装泵驱动主动轴SlO和泵驱动从动轴Sll ;轴系主体布置形式为两轴式布局。
[0018]—轴S1、四轴S4、五轴S5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从拖拉机发动机A到拖拉机后桥B方向看,依次布置。二轴S2、三轴S3、七轴S7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从拖拉机发动机A到拖拉机后桥B方向看,依次布置。其中一轴SI和二轴S2上对应齿轮相啮合,且二轴S2位于一轴SI正下方;三轴S3和四轴S4上对应齿轮相啮合,三轴S3位于四轴S4正下方。
[0019]五轴S5上的倒退挡主动齿轮26和七轴S7上LL挡从动齿轮31常啮合,且七轴S7位于五轴S5正下方。一轴S1、二轴S2、三轴S3、四轴S4、五轴S5、七轴S7、九轴S9都位于拖拉机纵向对称平面内。
[0020]六轴S6位于拖拉机纵向对称平面的右侧。九轴S9布置在七轴S7、三轴S3正下方。十轴S10、十一轴Sll位于拖拉机纵向对称平面的左侧,整体呈十字型交叉布置。
[0021]在负载换挡传动装置I中,布置有I挡离合器1、II挡离合器IIJII挡离合器II1、IV挡离合器IV、H挡离合器H、L挡离合器L。其中I挡离合器1、11挡离合器I1、III挡离合器II1、IV挡离合器IV,每个离合器单独控制一个挡位,可形成四个动力挡位,分别为I挡、II挡、III挡、IV挡。H挡离合器H、L挡离合器L,每个离合器单独控制一个挡位,可实现两个高低挡位,分别为高挡、低挡。动力挡位和高低挡位组合在一起形成八个挡位,每次都有两个离合器同时结合,其中四个动力挡位离合器结合其中之一,两个高低挡位离合器结合其中之一O
[0022]一轴SI上,输入端同拖拉机发动机A相连,然后依次是IV挡主动齿轮7、111挡离合器II1、III挡主动齿轮8、I挡主动齿轮9、I挡离合器1、11挡主动齿轮10,其中IV挡主动齿轮7、II挡主动齿轮10固接在一轴SI上,III挡主动齿轮8、I挡主动齿轮9套接在一轴SI上;111挡离合器III的壳体固接在IV挡主动齿轮7上,I挡离合器I的壳体固接在II挡主动齿轮10上。III挡离合器III可根据控制指令同III挡主动齿轮8固接在一起,此时一轴S1、IV挡主动齿轮7、111挡离合器IIKIII挡主动齿轮8等零件没有相对转动。I挡离合器I可根据控制指令同I挡主动齿轮9固接在一起,此时一轴S1、II挡主动齿轮10、I挡离合器1、I挡主动齿轮9等零件没有相对转动。
[0023]二轴S2上,从拖拉机发动机A到拖拉机后桥B方向看,依次是IV挡从动齿轮11、IV挡离合器IV、III挡从动齿轮12、I挡从动齿轮13、II挡离合器I1、II挡从动齿轮14,其中III挡从动齿轮12、I挡从动齿轮13固接在二轴S2上,IV挡从动齿轮11、II挡从动齿轮14套接在二轴S2上;IV挡离合器IV的壳体固接在III挡从动齿轮12上,II挡离合器II的壳体固接在I挡从动齿轮13上。
[0024]IV挡离合器IV可根据控制指令同IV挡从动齿轮11固接在一起,此时二轴S2、IV挡从动齿轮11、IV挡离合器IV、III挡从动齿轮12等零件没有相对转动。II挡离合器II可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