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式铁路货车超重偏载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2056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提式铁路货车超重偏载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仪,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提式,用于检测铁路货车超载和偏载的测量仪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铁路货运压力越来越大。当前铁路货运要解决的二个基本问题是实现安全运输和提高货运效率,而超重或偏载是影响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铁路货运管理人员要对铁路货运车辆进行超重偏载检测。目前检测铁路货运超重偏载的方法主要有二种。其一是目测,即管理人员用眼睛观测转向架弹簧组的挠度,再凭借自己的经验估算每节车厢的载重量和是否偏载,这种办法极不准确,易主观臆断,给铁路货运留下了安全隐患;其二是用千斤顶将每节车厢的八个车轮顶起,再用吨位计测量每节车厢的载重量。这种方法虽然能达到测量精度,但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检测过程时间长,特别是影响铁路货运的效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手提式铁路货车超重偏载检测仪。该检测仪体积小、使用方便,通过检测摇枕与转向架之间减震弹簧组的挠度,再将挠度信号经A/D转换、计算机处理,最后打印出准确的检测结果。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手提式铁路货车超重偏载检测仪,包括转向架弹簧组挠度检测装置和数据处理、显示、打印装置。数据处理、显示、打印装置,包括A/D转换器、单片机CPU、显示器和微型打印机、该装置为已知技术,组装在转向架弹簧组挠度检测装置的上端,其技术要点在于所述的转向架弹簧组挠度检测装置,包括外壳体和弹簧挠度检测器。弹簧挠度检测器装设在外壳内,外壳体前端的上部设有标尺滑槽,外壳体的下端固设有固定支脚和把手。弹簧挠度检测器,包括壳体、滑动标尺杆、标尺开关和弹簧。壳体上有标尺滑槽,该标尺滑槽与外壳体上的标尺滑槽相对应,滑动标尺杆的上端固设有滑动支脚,弹簧、标尺开关、滑动标尺杆依次装设在壳体内,在壳体侧壁上与处于非测量状态的标尺开关相对应的竖直位置上装设具有多个接点的信号输出端,信号输出端上的每一个接点通过信号线与上述的A/D转换器上对应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上述的滑动标尺杆与标尺开关之间装设有一密封垫,以便保证标尺开关部分的洁净。
上述弹簧挠度检测器的壳体的上端面上有一螺孔,一定盘星的一端螺入该螺孔内,通过调整定盘星使滑动标尺杆、标尺开关及弹簧处于设定的初始位置(即秤的调零部件),以确保秤重的准确。
上述滑动标尺杆上有齿条,与齿条位置相对应的壳体上有一条形齿轮通孔,一齿轮通过该齿轮通孔与齿条相啮合。该齿轮通过一中间传动齿轮与一驱动齿轮相啮合。驱动齿轮上连设有一搬机,外壳体上设有与搬机位置相对应的搬机孔。以供手指勾动。中间齿轮、驱动齿轮及与齿条啮合的齿轮均装设在各自的齿轮轴上,每个齿轮轴由外壳体予以支承。
上述的标尺开关为柱形导体或电阻线圈工作原理首先,由操作人员通过键盘将车型车号输入计算机内作为检测标准数据,然后通过本装置的固定支脚和变化的滑动支脚确定货车转向架弹簧组挠度,进而确定信号开关量,再由A/D转换器转换后输送给计算机,再由计算机根据每组弹簧载荷后的挠度值及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固有特性计算出每点载荷重量,进而实现货车秤重目的。由于检测的是货车两个转向架的两侧四组弹簧挠度,因而可同时实现偏重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在显示器的液晶显示屏上,并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检测结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因而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检测精度高等优点,本装置可用于铁路货车装载时重量和偏载检测,检测误差不超过9‰。采用本装置还可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检测时间,提高货运效率。
(四)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弹簧挠度检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标尺开关采用电组线圈时的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图5,手提式铁路货车超重偏载检测仪,包括数据处理、显示、打印装置和转向架弹簧组挠度检测装置。转向架弹簧组挠度检测装置,包括外壳体4和弹簧挠度检测器1。外壳体4前壁的上部开有一标尺滑槽5,外壳体前壁的下端向外一体延设有一固定支脚6,该固定支脚6可作为支点,支撑在转向架上,外壳体4的后部有一把手7。该把手7与外壳体4为一整体结构。弹簧挠度检测器1,包括壳体8,滑动标尺杆9、密封垫12、标尺开关10和弹簧11,壳体8为圆筒状,纵向设置在外壳体4内的前端,弹簧11、标尺开关10、密封垫12及滑动标尺杆9依次装设在圆筒状的壳体8内,壳体8的上部与外壳体4上的标尺滑槽5位置相对应处也开有一标尺滑槽。标尺开关10为柱形导体。滑动标尺杆9与标尺开关10之间装设有密封垫12。滑动标尺杆9的上端一体连接一滑动支脚14,滑动支脚14伸出外壳体4。滑动支脚14与固定支脚6在同一垂直线上,壳体8的圆形筒壁上与处于非测量状态时标尺开关相对应的竖直位置上安装具有80个接点K1-K80的信号输出端及一个与标尺开关相接触的固定接点K0,该固定接点K0和80个接点K1-K80自下而上分别通过信号线与数据处理、显示、打印装置中的A/D转换器的对应端相连接。数据处理、显示、打印装置为已知技术,均装设在转向架弹簧组挠度检测装置的上端,其外壳体与转向架弹簧组挠度检测装置的外壳体4为一整体结构,其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顶板,该顶板为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上有液晶显示屏2和操作键盘3。
为了使滑动标尺杆9能够向下移动,以便检测减震弹簧组的挠度,在滑动标尺杆9上纵向固定有一齿条15,与齿条15的位置相对应的壳体8上有一条形齿轮通孔,一齿轮16穿过条形齿轮孔与齿条15相啮合,齿轮16与一中问齿轮17相啮合,中问齿轮17与一驱动齿轮18相啮合,驱动齿轮18上延设有一搬机19,外壳体4的两侧与搬机19位置相对应处分别开设有供手指伸入的搬机孔20,齿轮16、中间齿轮17及驱动齿轮18分别装设在各自的齿轮轴上,齿轮轴的两端固定在外壳体4上。
为了使滑动标尺杆9、标尺开关10及弹簧11处于设定的初始位置,以确保检测的准确,在外壳体4顶面的前端开有一螺孔,螺孔内螺入一定盘星13。
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是用一电阻线圈21代替标尺开关10,壳体8的圆形筒壁上固定有接点K0和接点K1,线圈21向下运动时与接点K1滑动接触,电阻线圈21通过导线接K0,构成滑动变阻器。接点K1和K0通过导线与A/D转换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通过电阻值的变化计算出弹簧的挠度值。
权利要求1.手提式铁路货车超重偏载检测仪,包括转向架弹簧组挠度检测装置和数据处理、显示、打印装置,数据处理、显示、打印装置,包括A/D转换器、单片机CPU、显示器和微型打印机,数据处理、显示、打印装置装设在转向架弹簧组挠度检测装置的上端,其外壳体的上端固定有顶板,该顶板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屏(2)和操作键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架弹簧组挠度检测装置,包括外壳体(4)和弹簧挠度检测器(1),弹簧挠度检测器装设在外壳体(4)内,外壳体(4)前端的上部设有标尺滑槽(5),外壳体(4)的下端固设有固定支脚(6),弹簧挠度检测器(1),包括壳体(8)、滑动标尺杆(9)、标尺开关(10)和弹簧(11),壳体(8)上有标尺滑槽,该标尺滑槽与外壳体(4)上的标尺滑槽(5)相对应,滑动标尺杆(9)的上端固设有滑动支脚(14),弹簧(11)、标尺开关(10)、滑动标尺杆(9)依次装设在壳体(8)内,在壳体(8)侧壁上与处于非测量状态的标尺开关(10)相对应的竖直位置上装设具有多个接点的信号输出端,信号输出端上的每一个接点通过信号输送线与上述的A/D转换器上对应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铁路货车超重偏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标尺杆(9)上有齿条(15),与齿条(15)位置相对应的壳体(8)上有一条形齿轮通孔,一齿轮(16)通过该齿轮通孔与齿条(15)相啮合,该齿轮(16)与中间齿轮(17)相啮合,中间齿轮(17)与驱动齿轮(18)相啮合,驱动齿轮(18)上连设有一搬机(19),外壳体(4)上设有与搬机(19)位置相对应的搬机孔(20)和一把手(7),中间齿轮(17)、驱动齿轮(18)及齿轮(16)均装设在各自的齿轮轴上,每个齿轮轴由外壳体(4)予以支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提式铁路货车超重偏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标尺杆(9)与标尺开关(10)之间装设有一密封垫(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提式铁路货车超重偏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处理、显示、打印装置的顶板上有一螺孔,一定盘星(13)的下端螺入该螺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提式铁路货车超重偏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处理、显示、打印装置的顶板上有一螺孔,一定盘星(13)的下端螺入该螺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铁路货车超重偏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标尺开关(10)为柱形导体或电阻线圈(21)。
专利摘要手提式铁路货车超重偏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转向架弹簧组挠度检测装置,包括外壳体和弹簧挠度检测器,弹簧挠度检测器装设在外壳体内,外壳体前端的上部设有标尺滑槽,外壳体的下端固设有固定支脚,弹簧挠度检测器,包括壳体、滑动标尺杆、标尺开关和弹簧,壳体上有标尺滑槽,该标尺滑槽与外壳体上的标尺滑槽相对应,滑动标尺杆的上端固设有滑动支脚,弹簧、标尺开关、滑动标尺杆依次装设在壳体内,在壳体侧壁上与处于非测量状态的标尺开关相对应的竖直位置上装设具有多个接点的信号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体积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检测精度高等优点,还可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检测时间,提高货运效率。
文档编号B61K13/00GK2691973SQ20042003073
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2日
发明者王百钢 申请人:王百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