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制动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5714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用制动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整体涉及用于铁路车辆制动器组件中的制动机构,更具 体地,本发明涉及在铁路车辆制动器组件中使用气动制动器的致动器 组件来开始制动过程的制动机构,再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车载制动器 组件。
背景技术
在铁路行业内众所周知,车载制动系统包括一系列力传递元件、 杆和连杆,它们用于将一组制动蹄移靠在铁路车辆的车轮上,以使铁 路车辆停下。通常在制动系统中设置气动制动器致动器,以开始移动 这些力传递元件、杆和连杆,从而使安装到铁路车辆的车载组件上的 铁路车辆制动器进行制动。传统的气动制动器致动器通常包括气缸活塞,当向该气缸活塞 施加气动压力时,其在圆筒形元件内沿向前移动。在活塞第一端上或 其附近设有密封件和/或隔膜。该密封件和/或隔膜接触圆筒形元件的 内表面,以便在该圆筒形元件的一端提供气密腔,使得在气密腔内对 活塞第一端施加气压能够使活塞向前移动。在活塞的第二端连接有活塞杆,其响应于活塞的移动而移动。 活塞杆的相反端连接到推杆的端部,该推杆又连接到气缸力传递杆 上。该气缸力传递杆通过一系列力传递元件和连杆连接,以便起动制 动过程,并将制动蹄靠在车轮上。众所周知,空气制动气缸具有如下主要缺点无法在不漏气的情况下适应活塞歪斜(piston bail)或错位,需要保养圆筒形元件内 的密封件和/或隔膜以确保不发生漏气,以及难以控制活塞的移动和/ 或施加的力。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用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其包括用于将制 动器的致动器组件连接到第二控制连杆的第一刚性元件。第二刚性元 件与第一刚性元件间隔开,用于将所述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固定到制 动梁和第二力传递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上。柔性弹性体元件在第一刚性 元件与第二刚性元件之间延伸,并且直接地和密封地连接到第一刚性 元件和第二刚性元件上,形成密封的流体腔。第一保持装置将柔性弹 性体元件的第一端直接地并且密封地连接到第一刚性元件的预定部 分上。第二保持装置将柔性弹性体元件的第二端直接地并且密封地连 接到第二刚性元件的预定部分上。在所述第一刚性元件和所述第二刚 性元件中一个之内布置有与通向流体腔并与压力流体源流体连通的 装置。供给压力流体将使所述流体腔充气,引起第一刚性元件向远离 第二刚性元件方向的纵向移动,释放压力流体将使所述流体腔放气, 引起第一刚性元件朝向第二刚性元件纵向移动。将柔性弹性体元件选 择性地充气和放气使得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能够往复移动,以移动控 制连杆和力传递元件,从而致动和释放制动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 其包括柔性弹性体元件,该柔性弹性体元件具有预定的形状和预定的 长度,并且具有第一开口端和轴向相对的第二开口端。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具有用于与柔性弹性体元件的所述第一开口端接合 的第一基本平面表面部分。第一保持装置将柔性弹性体元件的第一开口端直接地并且密封地连接到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的第一 基本平面表面部分上。连接到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的径向相 对的第二表面上的装置用于将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固定到 铁路车辆制动器组件的控制连杆上。第二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具有用于与柔性弹性体元件的第二开口端接合的第一基本平面表面部 分。第二保持装置将柔性弹性体元件的第二开口端直接地并且密封地 连接到第二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的第一基本平面表面部分上。引 导装置连接到并紧邻相应的所述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和所 述第二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的第一外边缘上,并基本垂直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和所述第二基本竖直布置的板 状元件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平面表面部分,用于引导和对准所述柔性 弹性体元件的往复运动。固定装置连接到第二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上,用以将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固定到刚性结构上。布置第一基本 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和第二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之一中的装置 通向由密封连接的柔性弹性体元件形成的流体腔,并且与压力流体源 流体连通。供给压力流体将使所述流体腔充气,引起第一刚性元件向 远离第二刚性元件的方向纵向移动,释放压力流体将使所述流体腔放 气,引起第一刚性元件朝向第二刚性元件方向纵向移动。将柔性弹性 体元件选择性地充气和放气使得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能够往复移动, 以移动控制连杆和力传递元件,从而致动和释放制动蹄。 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对制动蹄力的控制的铁路车辆制 动系统用的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了轻载情形期间要作用在 空气弹簧致动器推杆上的压力量的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漏气的情形下防止连杆歪斜(linkage bail)和/或错位的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保持系统的气密性所需工 作的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经济性地替代当前使用的密 封件/隔膜系统的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制动实施期间可视化确定 其行程以确定制动蹄施加的力的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前止动件(positive stop) 以防止过压縮并因而损坏柔性弹性体元件的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容易地改装到现有应用中的 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尽管上面略为详细地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目的和优点,但是 从下面对本发明更加详细的描述中,尤其通过把该详细描述与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相结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发明 的制动缸的各种其它目的和优点。


图1为包括本发明的通用制动器组件的当前优选实施例的铁路 车辆车载制动器装置的透视图;图2为示出本发明的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的铁路车辆车载制动 器装置的局部透视图;图3为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4为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沿图2中线4-4的局部截面图,示 出了密封地固定柔性弹性体元件的实施例;以及图5为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的局部截面图,示出了密封地固定 柔性弹性体元件的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之前,先描述车载制动系统及其功能 有助于理解本发明。并且,应当注意,为清楚起见,在附图中所示的 全部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相同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现在参考图1,其中示出了用于铁路车辆(未示出)的车载制动 器组件的当前优选实施例,其总体上用附图标记IO表示。该制动器 组件10包括基本上相同的、总体上用附图标记2和3表示的制动梁。 各制动梁2和3包括压縮元件4、拉伸元件6和支撑元件8。压縮元 件4与拉伸元件6的相对端可沿着压縮元件4与拉伸元件6相对端的 外侧部分(未示出)优选通过焊接永久地连接在一起。在其相对端之间大致中间位置,制动梁2和3各自的压縮元件4 与拉伸元件6充分间隔开,以允许支撑元件8连接在其间。制动梁2 和3各自的外端部分上安装有制动瓦托12。一对力传递杆14和16通过枢转销18可枢转地连接在制动梁2 和3各自的支撑元件8上。各力传递杆14和16的一端通过形式可为 间隙调节装置的力传递元件28互相连接。力传递杆16的相反端36由连接装置31通过力传递元件或回行推杆组件32连接到总体上用附图标记40表示的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上。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40包括三个基本元件,例如总体上用附图 标记50表示的柔性弹性体元件、总体上用附图标记60表示的第一刚 性元件、和总体上用附图标记80表示的第二刚性元件。第一刚性元 件60用作推杆/护罩,第二刚性元件80用作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40 的安装元件80。第一刚性元件60和第二刚性元件80每个都优选形 成为板状元件。进一步参考图1和图2,当实施制动时,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 40的柔性弹性体元件50的增压将导致与力传递杆14相连的第一刚 性元件60向前移动,使该力传递杆14逆时针旋转。力传递杆14又 使力传递元件28动作,以使力传递杆16逆时针旋转,并从而使回行 推杆组件32动作。力传递杆14和16,连同力传递元件28、回行推杆组件32和制 动器的致动器组件40 —起构成制动梁致动连杆,该制动梁致动连杆 通过枢转销18将制动梁2与3互相连接,从而所需的制动器致动力 有效地沿着这些枢转销18起作用。这些力的合力示出在X处。因为 在实施制动期间,力传递元件28作为刚性元件,所以在保养期间, 重要的是允许随着制动蹄磨损和/或制动蹄损耗而增加力传递元件28 的长度,使得第一刚性元件60的移动能够使这种制动梁2和3通过 制动梁致动连杆分开,直到制动蹄与车轮接合为止。可使用任何已知的技术来将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40定位和/或 安装到制动系统上。例如,该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40可在压縮元件 4与拉伸元件6之间的空间内既连接到与其一侧相邻的支撑元件8 上,又连接到压縮元件4上。在该特定装置中,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 40和力传递元件的重量由制动梁2和3承受,而制动梁2和3又由 车侧架(未示出)支撑。设有用于将安装元件的后面部分与回行推杆 组件32相连的连接装置31。现在特别参考图3,柔性弹性体元件50布置在第一刚性元件60 和第二刚性元件80的中间,并可与第一刚性元件60和第二刚性元件80接合。柔性弹性体元件50具有预定的形状52和预定的长度,并 且具有带第一孔55的第一端54和带第二孔57的轴向相对第二端56。 优选地,第一孔55和第二孔57相同。这种柔性弹性体元件50的优 选材料为多层橡胶布材料。柔性弹性体元件50的当前优选形状52 为波纹管的形式。可选地,柔性弹性体元件50可形成为简单的圆筒 形套筒。第一刚性元件60包括基本为平面的第一表面部分62,在制动器 的致动器组件40操作期间,该第一表面部分62布置成大致竖直。为将柔性弹性体元件50的第一端54直接、刚性、且密封地连 接到第一刚性元件60的第一表面部分62上,设有总体上用附图标记 120表示的第一保持装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保持装置120 包括从第一刚性元件60的内表面向外延伸的环形圈122,和从柔性 弹性体元件50的第一端54向外延伸并且与第一端54间隔开的环形 凸缘59。环形凸缘59安装在环形圈122内,并抵靠在第一表面部分 62的内表面上。环形圈122的布置在其自由边附近的部分124叠合 在环形凸缘59上,以固定柔性弹性体元件50的第一端54。在环形 圈122内可以间隔地布置多个突起12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保持装置120包括通过化学粘合法 和机械粘合法之一在柔性弹性体元件50的第一端54与第一表面部分 62的至少内表面之间形成的粘接。还可在柔性弹性体元件50的硫化 期间形成该粘接。为将柔性弹性体元件50的第二端56直接、刚性、且密封地连 接到第二刚性元件80的第二表面部分82上,设有总体上用附图标记 130表示的第二保持装置。该第二表面部分82基本为平面的,并且 在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40操作期间布置成大致竖直。该第二保持装置130包括从第二刚性元件80的第一表面部分82 的内表面向外延伸的环形圈132,和将柔性弹性体元件50的第二端 56固定在环形圈132的外表面上的夹紧环136。在环形圈132内可以 间隔地布置多个孔134或突起138。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一保持装置120与第二保持装置130可基本上彼此相同。例如,可使用夹紧环136将柔性弹性 体元件50的各端固定到相应的第一刚性元件60和第二刚性元件80 上。根据图5中清楚示出的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第一保持装置120 和第二保持装置13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从第一刚性元件60和第二刚 性元件80的至少之一的内表面向外延伸的环形圈142,和形成在柔 性弹性体元件50的末端内的接合座140。外围槽144形成在接合座 142内并密封环形圈140。在柔性弹性体元件50的硫化期间形成环形 圈140与接合座142之间的粘接。根据上述各种保持装置,第一端54刚性地并且可密封地连接到 第一刚性元件60的第一表面部分62上,第二端56刚性地并且可密 封地连接到安装元件80的第二表面部分82上,因此形成密封腔58。 在应用于制动系统10内时,第一表面部分62与第二表面部分82布 置成基本上彼此平行。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40包括空气连通装置41,该空气连通装置 用于在实施制动期间向该密封腔58供给空气压力,以给柔性弹性体 元件50充气,还用于在解除制动期间从密封腔58放气或排气,以给 柔性弹性体元件50放气。在当前优选实施例中,该空气连通装置41 为布置在第二刚性元件80内的至少一个空气进气口 41。可选地,所 述至少一个空气进气口 41可布置在第一刚性元件60内。柔性弹性体 元件50的这种选择性充气和放气,使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40的往复 运动能移动控制连杆14和16以及力传递元件28和32,从而致动和 释放制动梁2和3。由于橡胶的固有特性,密封腔58充气时产生的 力随其行程变化。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40的增压和卸压由外部控制 电路(未示出)调节。另外,在施加到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40的压 力恒定时,这些力会变化。第一刚性元件60包括至少一个、优选为一对力传递杆接合部分 72,这些力传递杆接合部分72从第一表面部分62的外表面向外延伸, 并且彼此平行。各力传递杆接合部分72内形成有孔74,以通过销19 连接到力传递杆14上。柔性弹性体元件50的外表面暴露于铁路车辆移动期间常常遇到 的操作环境,该环境的特征为存在有害异物,例如石头、碎片等。为了部分地防护柔性弹性体元件50的外表面不受这种有害异物 的损坏,第一刚性元件60包括从第一表面部分62向外延伸的多个第 二表面部分64、 73和76。优选地,第二表面部分64为平面的,并 且相对于竖直布置的第一表面部分62基本上水平布置,以遮护柔性 弹性体元件50的底部部分。第二表面部分73和76布置在第二表面 部分64的各边缘附近,以遮护柔性弹性体元件50的下部侧表面。在本发明的当前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表面部分64、 73和76通 过弯曲、铸造和锻造工艺之一与第一表面部分62—体形成。再参考图2,第二刚性元件80包括从第一表面部分82的后表面 向外延伸并且抵靠压縮元件4的凸缘83。在凸缘83内设有至少一个 孔98,以通过带螺纹的紧固件85将该第二刚性元件80连接到压縮 元件、上。在本发明的当前优选实施例中,在凸缘83内形成两个孔98。另 外,与支撑元件8接合的局部楔形的支撑部分100具有凸舌元件102 和用于连接该支撑元件8的至少一个安装孔104。该支撑部分100设 置为在致动手刹机构(未示出)时,使作用在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 40上的力载荷基本上最小。为了在不向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40施加载荷的情况下防止连杆 歪斜(bail)和/或错位,从第一表面部分62向外延伸有第一边缘部 分70和第二边缘部分78,其中这两个边缘部分与第一表面部分62 基本上布置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接合从第二表面部分82向外延 伸的第一边缘部分84和第二边缘部分94,其中第一边缘部分84和 第二边缘部分94布置成基本垂直于第二表面部分82,以引导制动器 的致动器组件40的往复运动。在当前优选实施例中,边缘部分70、 78、 84和94通过弯曲、 铸造和锻造工艺之一与各自的第一表面部分62和82—体形成。再参考图3,第二刚性元件80的表面部分90上连接有线性行程 指示器92,用以允许确定在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40增压时产生的力,由于柔性弹性体元件50的固有特性,该力随其行程而变化。在当前优选实施例中,当释放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40时,第一刚性元件60的止动部分77将与第二刚性元件80的第三边缘部分86 接合,防止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40进一步移动,更具体地,防止损 坏柔性弹性体元件50。可选地,止动部分77可集成布置在柔性弹性体元件50的内部, 并具有与边缘部分86基本上相同的功能。另外,目前优选通过弯曲、 铸造和锻造工艺之一制造边缘部分86。可选地,在边缘部分86上连接有由预定材料(例如塑料)制造 的至少一个防磨损元件93,以使铁路车辆移动期间对止动部分77的 损坏基本上最小。另外,当边缘部分86具有基本垂直于边缘部分86 的邻接表面部分87时,也使该损坏基本上最小。通过以具有预定推杆/护罩的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替换气缸组 件,并将支架装置安装为与现有制动器组件装置对接,可用本发明的 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改装当前使用的气缸组件。因此,己经全面、清楚、简明和准确地表述了本发明,使得本 发明所属领域的所有技术人员都可制作和使用本发明。应当理解,在 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部件进行变更、修改、等效替 换和替代。
权利要求
1.与铁路车辆车载制动器组件的组合,该车载制动器组件包括安装在其各端的一对制动梁,每个制动梁都具有可连接到其各端的制动瓦托,每个制动瓦托上都支承有制动蹄,在实施制动期间,每个制动瓦托都定位成将各自的一个制动蹄与相应的铁路车辆车轮接合,每个制动梁都具有可枢转地连接到其上的控制连杆,第一力传递元件连接在每个控制连杆的相对第一端上,第二力传递元件连接在控制连杆之一的第二端上,并且朝着第二控制连杆的相应地相对的第二端纵向延伸;改进包括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该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可连接并布置在所述第二力传递元件和所述第二控制连杆之间,用于应用和释放制动蹄,所述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包括(a)第一刚性元件,其用于将所述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连接到第二控制连杆上;(b)与所述第一刚性元件间隔开的第二刚性元件,其用于将所述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固定到制动梁和第二力传递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上;(c)柔性弹性体元件,其在所述第一刚性元件与所述第二刚性元件之间延伸,并且直接地和密封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刚性元件和第二刚性元件上,形成密封的流体腔;(d)第一保持装置,其用于将所述柔性弹性体元件的第一端直接地并且密封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刚性元件的预定部分上;(e)第二保持装置,其用于将所述柔性弹性体元件的第二端直接地并且密封地连接到所述第二刚性元件的预定部分上;以及(f)布置在所述第一刚性元件和所述第二刚性元件之一内、通向所述流体腔并与压力流体源流体连通的流体连通装置,从而供给压力流体将使所述流体腔充气,引起所述第一刚性元件向远离所述第二刚性元件方向纵向移动;排出所述压力流体将使所述流体腔放气,引起所述第一刚性元件朝向所述第二刚性元件纵向移动,由此选择性地给所述柔性弹性体元件充气和放气使得所述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能够往复移动,以移动所述控制连杆和力传递元件,从而致动和释放所述制动蹄。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其中所述第一刚性元件为基本上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其具有第一 基本平面表面部分,并且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连接在所述 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上以将所述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固定 到控制连杆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其中所述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包括基本上水平布置的板状元件,该 基本水平布置的板状元件在所述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的底边附近连接到所述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上,并且基本上垂直 于所述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的所述第一基本平面表面部分 延伸,用以遮护该柔性弹性体元件的外表面的至少第一部分,使其不 被与所述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的外部操作环境相关的有害异物损害。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其中所述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还包括第一板状元件,该第一板状元 件连接到所述基本水平布置的元件的上表面上和与所述第一基本竖 直布置的板状元件的第一平面表面部分的第一侧边缘相邻地连接到 所述第一平面表面部分上,并且大致垂直于至少所述基本水平布置的 元件,用以遮护所述柔性弹性体元件的至少第二部分以使其不被所述 有害异物损害,并在所述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元件与所述基本水平布 置的元件之间提供更高的强度。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其中所述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还包括第二板状元件,该第二板状元 件连接到所述基本水平布置的元件的上表面上和与所述第一基本竖 直布置的板状元件的所述第一平面表面部分的第二边缘相邻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平面表面部分上,并且大致垂直于至少所述基本水平布置 元件,用以遮护所述柔性弹性体元件的至少第三部分以使其不被所述 有害异物损害,并在所述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元件与所述基本水平布 置的元件之间提供更高的强度。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板元件,所述板元件从所述第一基 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向外延伸,并具有形成为穿过该板元件的孔和 销元件,所述销元件布置在所述孔中以将所述至少一个板元件固定到 控制连杆上。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其中所述第二刚性元件为具有基本平面表面部分的基本竖直布置的 板状元件,并且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连接到所述第二基本竖 直布置的板状元件上以将所述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固定到制动梁、第 二力传递元件和其组合之一上。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进,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从径向相对的第二基本平面表面部分向外延 伸的凸缘、形成为穿过所述凸缘的至少一个孔和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孔 的带有螺纹杆的紧固件。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其中 所述柔性弹性体元件的形状为套筒和波纹管之一。
10.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其中所述第一保持装置包括(a) 环形凸缘,其从所述第一刚性元件的内表面向外延伸;以及(b) 夹紧环,其将所述柔性弹性体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固定到所述环形凸缘的外表面上。
11.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其中 所述第一保持装置包括.-(a) 环形圈,其从所述第一刚性元件的内表面向外延伸;以及(b) 环形凸缘,其从所述柔性弹性体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向外延 伸并与所述第一端间隔开,其中所述环形凸缘安装在所述环形圈内并 与所述环形圈的内表面邻接,所述环形圈的布置在其自由边的部分叠 合在所述环形凸缘上,以固定所述柔性弹性体元件的所述第一端。
1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其中所述第一保持装置包括通过化学粘合法和机械粘合法之一在所 述柔性弹性体元件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刚性元件的内表面之间 形成的粘接。
1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其中所述第一保持装置包括(a) 环形圈,其从所述第一刚性元件的内表面向外延伸;(b) 多个突起或孔,这些突起或孔间隔地布置在所述环形圈内; (C)接合座,其形成在所述柔性弹性体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内;(d) 形成在所述接合座内的外围槽,其中所述外围槽容纳并密 封所述环形圈;以及(e) 在所述柔性弹性体元件的硫化期间,形成在所述环形圈与 所述第一端的所述接合座之间的粘接。
1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其中所述第二保持装置包括(a) 环形凸缘,其从所述第二刚性元件的内表面向外延伸;以及(b) 夹紧圈,其将所述柔性弹性体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固定到所述环形凸缘的外表面上。
1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其中所述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还包括布置在其中、用于在从所述制 动器的致动器组件释放空气压力期间限制其往复运动的装置。
1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其中所述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还包括用于可视化确定所述制动器的 致动器组件的行程的可视化行程确定装置。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改进,其中 所述可视化行程确定装置包括线性测量装置。
1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其中所述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还包括可与每个所述第一刚性元件和 所述第二刚性元件接合以引导所述柔性弹性体元件的移动的装置。
1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其中 所述流体连通装置为空气入口。
20. —种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所述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包括.-(a) 柔性弹性体元件,其具有预定的形状和预定的长度,并且 具有第一开口端和轴向相对的第二开口端;(b) 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其具有用于与柔性弹性体 元件的所述第一开口端接合的第一基本平面表面部分;(c) 第一保持装置,其用于将所述柔性弹性体元件的所述第一 开口端直接地并且密封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 的所述第一基本平面表面部分上;(d) 基本水平布置的板状元件,其在所述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 板状元件的底边附近连接到所述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上,并且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的所述第一基本平 面表面部分,用以遮护所述柔性弹性体元件的至少第一外表面部分以 使其不被与所述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的外部操作环境相关的有害异物损害;(e) 连接到所述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的径向相对的第二表面上、用以将其固定到铁路车辆制动器组件的控制连杆上的装置;(f) 第二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其具有用于与所述柔性弹 性体元件的所述第二开口端接合的第一基本平面表面部分;(g) 第二保持装置,其用于将所述柔性弹性体元件的所述第二 开口端直接地并且密封地连接到所述第二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 的所述第一基本平面表面部分上;(h) 引导装置,其连接到并紧邻相应的所述第一基本竖直布置 的板状元件和所述第二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的第一外边缘上,并 基本垂直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和所述第二基 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平面表面部分,用于引导 和对准所述柔性弹性体元件的往复运动;(i) 固定装置,其连接到所述第二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上, 用以将所述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固定到刚性结构上;以及(j)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本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和所述第二基本 竖直布置的板状元件之一内、通向由所述密封连接的柔性弹性体元件 形成的流体腔、并且与压力流体源流体连通的装置,从而供给所述压 力流体将使所述流体腔充气,引起所述第一刚性元件向远离所述第二 刚性元件方向的纵向移动;释放所述压力流体将使所述流体腔放气, 引起所述第一刚性元件沿朝向所述第二刚性元件纵向移动,并且由此 选择性地给所述柔性弹性体元件充气和放气使得所述制动器的致动 器组件能够往复移动,以移动控制连杆和力传递元件,从而致动和释 放制动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铁路车辆制动系统的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40),包括直接地并且密封地连接到安装元件(80)上的柔性弹性体元件(50),其中安装元件(80)用于将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连接到制动系统的刚性结构和与控制连杆相连的推杆元件(32)上。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连接到压力流体源,压力流体源能够给柔性弹性体元件充气并开始铁路车辆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本发明的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允许改进对制动蹄力的控制,包括尤其是轻载条件期间所需的可视化行程指示。当前使用气缸型致动器的制动器组件可通过本发明的制动器的致动器组件改装。
文档编号B61H13/36GK101218141SQ200680024690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6日
发明者迈克尔·E·林 申请人:西屋控股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