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吸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5363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体吸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应用于轨道车辆的车体吸能装置,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投入使用的轨道车辆上,为降低车辆的意外碰撞、保护乘员安全和避免车 辆受到较大的损坏,通常是在车辆端部的车钩上加装弹性能量吸收装置。
如在车辆防爬装置的端部防爬齿后端连接有缓冲块和吸能块,以利用缓冲块内部 空腔来向吸能块传递因车辆意外碰撞所产生的能量,达到利用缓冲块壳体在车体冲 撞时的挤压变形来吸能的作用。
但是现有此类结构改进,是仅依靠在车钩后端加装弹性装置吸收能量,由于安 装空间有限,弹性能量吸收装置的尺寸受限,其能量吸收的数值是比较低的,对于 冲击速度为8 km/h以上意外事故,是难以满足车辆意外撞击时的能量吸收要求的。 车体本身仍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甚至会发生因相互顶撞而导致车厢向上堆起的严
重后果,对乘客人身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车体吸能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和不 足。采用在前、后端之间安装的吸能梁,起到较强的稳定性和提供足够的吸能塑性 变形空间,以达到吸能效果的最大化,有效的保护车体不受损和防止出现车厢向上 堆起的严重事故,保证车辆和乘客的安全。
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所述的车体吸能装置主要具有
前端座和后端座,以及连接在其中的4个吸能梁。
4个吸能梁分别沿纵向、平行地排列在前端座和后端座之间的4个端角上。 每一吸能梁包括有2个工件,2件工件沿纵向相互焊接固定。 如上述整体方案,吸能梁分布在四个端角上,即可以起到稳定作用,在出现车体 意外撞击时不会产生失稳,以避免吸能装置的失效;同时又能产生足够大的中空空 间,以使得吸能梁自身产生最大的塑性变形,尽可能多地吸收能量。为进一步改善吸能效果和引导吸能梁按设计原理发生塑性变形,在每一个吸能梁 的靠近前端座的端部,设置有一凹槽。
凹槽的设计原理在于,从前端座传递来的动能首先作用在凹槽上,凹槽受到挤压 而先变形,通过凹槽可以对吸能梁的塑性变形进行引导。
为改善4个吸能梁的整体结构,相邻的2个吸能梁3之间连接有连接板4。
釆用连接板这一技术特征,可以将四个端角排列的吸能梁连接成一个内部为空腔 的整体,使得4个吸能梁的塑性变形协调一致。
为进一步提高吸能梁在受到撞击时的变形效果,在4个吸能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 "十"字型加强板,加强板分别沿纵向、横向贯穿吸能梁和连接板,并从连接板上 开设的通孔穿出;
所述的若干个"十"字型加强板,均与吸能梁和连接板进行焊接固定。 若干个加强板按一定间隔、依次地沿纵向和横向贯穿并连接吸能梁,使得吸能梁
整体结构得以加强、并且吸能梁的连接框架刚度按强、弱间隔分布。加强板贯穿并
连接吸能梁的部位,其刚度得以提高。
则当发生吸能变形时,吸能梁会象手风琴一样被逐段压縮,所吸收的能量被逐段
地吸收。
同时,连接板上开设的通孔起到了方便加强板穿出并进行焊接固定的作用。 综上内容,所述车体吸能装置具有的优点是,所采用的吸能梁能够实现整体吸能 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其提供了足够的吸能变形空间,吸能效果最大化,可以有效地 保护车体不受损和防止出现车厢向上堆起的严重事故,保证车辆和乘客的安全。


现结合以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所述车体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吸能梁的内部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前端座1,后端座2,吸能梁3,工件31,工件32,凹槽33, 连接板4,通孔41,加强板5,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车体吸能装置具有前端座1和后端座2, 其通过前端座1连接轨道车辆的防爬器,通过后端座2和螺栓连接车体的端部。其中,在前端座1和后端座2之间连接有4个吸能梁3, 4个吸能梁3分别沿纵 向、平行地排列在4个端角上。
每一吸能梁3包括有沿纵向相互焊接固定的2个工件。
如图2所示,工件31是上一个吸能梁3的其中一个工件,工件32是下一个吸能 梁3的其中一个工件。在吸能梁3的前端部设置有一凹槽33。相邻的2个吸能梁3 之间连接有连接板4。
在4个吸能梁3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十"字型加强板5,加强板5分别沿纵向、 横向贯穿吸能梁3和连接板4,并从连接板4上开设的通孔穿出,并与吸能梁3和连 接板4进行焊接固定。
权利要求1、一种车体吸能装置,连接在车体的端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前端座(1)和后端座(2),以及连接在其中的4个吸能梁(3);其中,4个吸能梁(3)分别沿纵向、平行地排列在前端座(1)和后端座(2)之间的4个端角上;每一吸能梁(3)包括有2个工件,2个工件沿纵向相互焊接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个吸能梁(3)的 靠近前端座(1)的端部,设置有一凹槽(33)。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体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2个吸能梁 (3)之间连接有连接板(4)。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4个吸能梁(3)之间 设置有若干个"十"字型加强板(5),加强板(5)分别沿纵向、横向贯穿吸能梁(3) 和连接板(4),并从连接板(4)上开设的通孔(41)穿出;所述的若干个"十"字型加强板(5),均与吸能梁(3)和连接板(4)进行焊接 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体吸能装置,采用在前、后端之间安装的吸能梁,起到较强的稳定性和提供足够的吸能塑性变形空间,以达到吸能效果的最大化,有效的保护车体不受损和防止出现车厢向上堆起的严重事故,保证车辆和乘客的安全。主要具有前端座和后端座,以及连接在其中的4个吸能梁。4个吸能梁分别沿纵向、平行地排列在前端座和后端座之间的4个端角上。每一吸能梁包括有2个工件,2件工件沿纵向相互焊接固定。吸能梁分布在四个端角上,既可以起到稳定作用,在出现车体意外撞击时不会产生失稳,以避免吸能装置的失效;同时又能产生足够大的中空空间,以使得吸能梁自身产生最大的塑性变形,尽可能多地吸收能量。
文档编号B61G11/00GK201136513SQ20072031082
公开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0日
发明者丁叁叁, 刘龙玺, 张光伟, 王学亮, 王宝金, 田洪雷 申请人: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