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罐车通用配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632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铁路罐车通用配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 一种在铁路罐车制造领域中,为克服罐体偏重对罐体转动的影响而 特别设计的通用配重,也适用于其他行业大直径大偏重罐式容器的制造。
背景技术
铁路罐车罐体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对罐体进行整周的旋转操作,方便各种零部 件的组对和焊接。由于罐体在焊接牵枕结构后,存在非常大的偏重,普通转罐器无法对 大偏重的罐体进行转动,因此需要增加配重块,保持罐体平衡,从而实现偏重罐体的转 动。目前各铁路工厂普遍使用通用转罐器和配重来实现偏重罐体的转动。配重一般 都设置在罐体的人孔内,目前配重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为保证配重的重量,一般使用金属铅作为配重材料,成本很高。2、配重放置在人孔内,通过钢丝绳和罐体捆在一起由于钢丝绳的可伸缩性及 配重和人孔的间隙存在,导致罐体在转动中,部分位置存在冲击现象,会导致转罐器出 现打滑现象。3、安全性底,现有的配重没有特别的安全保障措施。4、现有的配重重量固定,无法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5、操作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罐车通用配重,以解决目前使用配重转动有冲 击、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为一种铁路罐车通用配重,其特殊之处在 于该配重包括可装入罐车人孔的内配重和外配重;外配重上设置有将配重活动连接固 定在罐车上的连接件。上述内配重和外配重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上述内配重和外配重为分体式结构时,所述配重还包括锁紧机构,该锁紧机构 包括转动轴及设置在该转动轴两端的锁紧手柄和转动盘;转动盘与内配重活动连接; 锁紧手柄设置在外配重的顶部,外配重和内配重的中心均设置有用于穿过该转动轴的通 孔;内配重的顶部中心设置有用于安装转动盘的凹槽,转动盘上设置有向外拱起的弧线 槽和通过该弧线槽与转动盘活动连接的安全销杆,该弧线槽沿转动盘的径向斜向设置, 安全销杆沿转动盘的径向设置。上述弧线槽和安全销杆均对应为多个,且沿转动盘圆面均勻布置。上述外配重和内配重之间设置有套设在转动轴上的连接盖配重,连接件设置在 连接盖配重上。上述外配重上设置有可调配重,可调配重与外配重之间采用活动连接。
上述内配重顶部设置有内顶配重,所述内配重与内顶配重之间采用活动连接。上述外配重上设置有起吊环。上述连接件为设置在外配重上的第一沉孔,通过螺钉使第一沉孔和罐车上的螺 孔连接。上述配重的材料为钢。本发明采用内外结合的配重,将配重分为内配重和外配重两部分,内配重置于 罐车人孔内,外配重置于罐车人孔外,同时在使用时,将配重通过活动连接的方式固定 在罐车上,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成本低,本发明由于采用内配重和外配重相结合的结构,使得使用时需要配 重的重量要求大大降低,因此配重使用普通钢材制造即可,大大降低了成本。2、安全性高。本发明将配重通过活动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罐车上,配重随罐车一 起转动,转动没有冲击现象,同时本发明还设置有锁紧装置,将内配重和外配重进一步 进行缩进,大大提高了配重使用的安全性。3、重量可调。本发明还设置有可调配重,可根据现场工况,以及不同偏重的需 要,通过增加或减少可调配重,来调整配重的重量。4、操作简单。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C向视图;图3是转动盘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2、3,本发明的铁路罐车可调式通用配重,包括可装入罐车人孔的内 配重1和设置在罐车人孔外的外配重2 ;外配重2上设置有将配重活动连接固定在罐车上 的连接件,连接件为设置在外配重2上的第一沉孔3,通过螺钉使第一沉孔和罐车上的螺 孔活动连接,将配重固定在罐车上,连接件的结构形式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活动 连接方式。本发明内配重1和外配重2可以是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即内配重1和外配 重2可以使一整块,也可以使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当内配重1和外配重2为两个部件 时,为了确保内配重1和外配重2的安装的稳固性,本发明设置了锁紧机构,该锁紧机构 包括转动轴4及设置在该转动轴4两端的锁紧手柄5和转动盘6 ;转动盘上设置有向外拱 起的弧 线槽7和通过该弧线槽7与转动盘6活动连接的安全销杆8,该弧线槽7沿转动盘 6的径向斜向设置,安全销杆8沿转动盘6的径向设置;该实施例中的安全销杆8通过安 全销轴9和弧线槽7连接,从而确保在转动盘6顺时针转动时(如图3所示),安全销轴 9沿弧线槽7滑动,带动安全销杆8沿转动盘6径向伸出,反之,复位。这里的弧线槽7 和安全销杆8均对应为多个,以均为4个为佳,且沿转动盘6的圆面均勻布置。内配重 1的顶部中心设置有凹槽10,转动盘6安装在凹槽10内。锁紧手柄5设置在外配重2的顶部,其与转动轴4的顶部螺纹连接;外配重2和内配重1的中心均设置有用于穿过该转动轴4的通孔11,通过该锁紧机构将外配重2和内 配重1连接起来,并同过安全销杆8实现配重和罐车人孔的进一步紧固。本发明的锁紧手柄5通过转动轴4连接转动盘6,转动盘6上设计弧线槽7,安 全销杆8的内端部上有孔,通过安全销轴9把安全销杆8和转动盘6上的弧线槽7连接, 安全销杆8可以随转动盘6的转动实现设计的同步伸缩动作(转动盘6上沿径向设置有用 于确保安全销杆8沿径向伸缩的定位槽20),锁紧挡块可以插入特定的孔内(设置在可调 配重17顶部的锁定孔21或解锁孔22),保证安全销杆伸出和缩回位置锁定。为了满足加工需要,外配重2与内配重1之间设置有套设在转动轴4上的连接盖 配重12,第一沉孔3设置在该连接盖配重12上,配重通过连接盖配重12固定在罐车上。 为满足锁紧机构在内配重1中的安装要求,内配重1的顶部还设置有内顶配重 13,内配重1与内顶配重13之间采用活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内配重1的底部设置有 用于固连内顶配重13的第二沉孔14,且对应该第二沉孔14处的内顶配重13的底部设置 有第三沉孔15 ;安装配重时,通过螺栓16、第二沉孔14和第三沉孔15将内配重1和内 顶配重13连接起来。内配重1与内顶配重13之间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活动连接 方式。外配重2和锁紧手柄5之间设置有套设在转动轴4上的可调配重17,该可调配重 17与外配重2通过螺栓连接。外配重2的顶部设置有起吊环18,底部设置有吊环螺钉19,保证新式通用配重 也能使用普通钢索紧固方式,保证新式可调配重和老式固定配重的互换性。本发明在工作时,首先安装配重根据需要转动的罐车罐体的偏重量,制造合 适重量的可调配重17,并组装成整体。检查并确认各处连接牢固,锁紧机构动作灵活。 将通用配重放入铁路罐车上的人孔装置内,调整配重位置,使人孔螺栓和配重上的第一 沉孔3对齐,上紧人孔螺栓,和连接盖配重12上的第一沉孔3紧固连接。紧固完成后, 顺时针转动锁紧手柄5,伸出安全销杆8,使安全销杆8卡在罐车内壁上,把锁紧挡块定 位轴插入标记的锁定孔21内,以上步骤完成后,即可进行转罐操作。卸载配重转罐操作完成后,提起锁紧挡块,逆时针转动锁紧手柄5,收回安 全销杆8,把锁紧挡块定位轴插入标记的解锁孔22内,然后在松开人孔螺栓,和连接盖 配重12完全脱开后,从罐车人孔中吊出配重。
权利要求
1.一种铁路罐车通用配重,其特征在于该配重包括可装入罐车人孔的内配重和外 配重;所述外配重上设置有将配重活动连接固定在罐车上的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铁路罐车通用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配重和外配重为一 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罐车通用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配重和外配重为 分体式结构时,所述配重还包括锁紧机构,该锁紧机构包括转动轴及设置在该转动轴两 端的锁紧手柄和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与内配重活动连接;所述锁紧手柄设置在外配重的 顶部,所述外配重和内配重的中心均设置有用于穿过该转动轴的通孔;所述内配重的顶 部中心设置有用于安装转动盘的凹槽,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向外拱起的弧线槽和通过该 弧线槽与转动盘活动连接的安全销杆,该弧线槽沿转动盘的径向斜向设置,安全销杆沿 转动盘的径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罐车通用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弧线槽和安全销杆 均对应为多个,且沿转动盘圆面均勻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罐车通用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配重和内配重之 间设置有套设在转动轴上的连接盖配重,所述连接件设置在连接盖配重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铁路罐车通用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外 配重上设置有可调配重,所述可调配重与外配重之间采用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路罐车通用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配重顶部设置有 内顶配重,所述内配重与内顶配重之间采用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铁路罐车通用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配重上设置有起 吊环。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铁路罐车通用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 接件为设置在外配重上的第一沉孔,通过螺钉使第一沉孔和罐车上的螺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铁路罐车通用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 配重的材料为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罐车通用配重,其特征在于该配重包括可装入罐车人孔的内配重和外配重;所述外配重上设置有将配重活动连接固定在罐车上的连接件。本发明由于采用内配重和外配重相结合的结构,使得使用时需要配重的重量要求大大降低,因此配重使用普通钢材制造即可,大大降低了成本;本发明将配重通过活动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罐车上,配重随罐车一起转动,转动没有冲击现象,同时本发明还设置有锁紧装置,将内配重和外配重进一步进行缩进,大大提高了配重使用的安全性;本发明还设置有可调配重,可根据现场工况,以及不同偏重的需要,通过增加或减少可调配重,来调整配重的重量,且操作简单。
文档编号B61D5/06GK102019934SQ200910023859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0日
发明者谢芬, 邓嘉, 陈军涛 申请人: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