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用弹性衬垫、防震轨道构件及其混凝土模板和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99645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震用弹性衬垫、防震轨道构件及其混凝土模板和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由铁路车辆行驶所产生的振动的防震用弹性衬垫、具有该防震用弹性衬垫的防震轨道构件、用于制造防震轨道构件的混凝土模板以及使用了该混凝土模板的防震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抑制铁路车辆在铁路用铁轨上行驶时的振动、噪音,对铁路轨道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作为可以很好地吸收铁路车辆行驶时的噪音的轨道,以往,广泛采用道渣轨道。道渣轨道具有支撑铁路用铁轨的枕木配置在道渣上的构造,道床上铺设的道渣可以很好地吸收铁路车辆行驶所产生的噪音。然而,该道渣轨道由于铁路车辆的振动导致混凝土制枕木撞击道渣,因此磨损道渣,使得道渣整体体积减少,铁路用轨道下沉。如此,道渣轨道中由于铁路用铁轨的稳定性容易受到破坏,因此需要频繁的保养作业,从而导致铁路轨道的保养成本较高。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设计了一种不使用道渣,直接连接支撑铁路用铁轨的枕木和混凝土道床的直连轨道。然而,直连轨道虽然使铁路用铁轨的稳定性高,但轨道自身没有弹性,因而具有振动、噪音较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设计了一种在混凝土道床上,介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防震用弹性衬垫固定枕木的弹性枕木直连轨道。所述弹性枕木直连轨道具有良好的降低振动、噪音的功能,是一种适合高速铁路、或新铺设路线的轨道,但在行驶速度较低的现有铁路线等上,铺设费用高,难以引进。在这种采用现有施工方法的道渣轨道上,设计一种防震枕木,通过在混凝土制枕木的下表面配置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防震用弹性衬垫,防止混凝土制枕木撞击道渣,从而达到延长道渣的使用寿命,降低铁路轨道的保养成本的目的。作为记载有将防震用弹性衬垫安装在枕木上的方法的文献,列举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平5-22601号公报(以下,称为文献I)。在文献I所述的技术中,在安装于混凝土制枕木上的防震用弹性衬垫的安装面上设置突起。在该技术中,在上部打开的混凝土模板中浇筑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在该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硬化之前,将防震用弹性衬垫的安装面压在混凝土上。在混凝土硬化,混凝土制枕木上安装有防震用弹性衬垫时,通过设置在防震用衬垫上的突起来防止防震用弹性衬垫从混凝土制枕木上脱离。

发明内容
在文献I所述的技术中,存在难以定位混凝土制枕木和防震用衬垫,无法相对于混凝土制枕木将防震用衬垫安装在准确的位置上的问题。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相对于轨道构件(例如,混凝土制枕木)安装在准确的位置上,尤其可以相对于轨道构件的下表面以平行的状态安装的防震用弹性衬垫,以及具有该防震用弹性衬垫的防震轨道构件等的技术。本发明涉及的防震用弹性衬垫是一种配置在载置有铁路用铁轨的轨道构件与支承构件之间并吸收铁路车辆行驶所产生的振动的防震用弹性衬垫,由具有规定厚度的薄片状的弹性体构成,包括:与所述轨道构件相抵接的平面、设置有与所述平面平行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一凹部或凸部的第一侧面、以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部或凸部平行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二凹部或凸部的第二侧面。在该防震用弹性衬垫中,通过有效利用设置于第一侧面的第一凹部或凸部以及设置于第二侧面的第二凹部或凸部,从而可以在轨道构件上安装防震用弹性衬垫时,相对于轨道构件准确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例如,通过定位机构卡止第一凹部或凸部和第二凹部或凸部来相对于轨道构件(混凝土模板)准确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其中,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在将防震用弹性衬垫安装在轨道构件时相对于轨道构件(混凝土模板)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由此,可以相对于轨道构件将防震用弹性衬垫安装在准确的位置上。这里,作为“轨道构件”,举例为混凝土制枕木(包含横枕木、阶梯型枕木等)或混凝土制石板等。另外,作为“支承构件”,举例为道渣道床或混凝土道床等。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涉及的防震用弹性衬垫是一种配置在载置有铁路用铁轨的轨道构件与支承构件之间并吸收铁路车辆行驶所产生的振动的防震用弹性衬垫,由具有规定厚度的薄片状的弹性体构成,具有与所述轨道构件相抵接的平面、与所述平面平行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一穿插孔、以及与所述第一穿插孔平行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二穿插孔。在该防震用弹性衬垫中,通过有效利用第一穿插孔和第二穿插孔,从而可以在轨道构件上安装防震用弹性衬垫时,相对于轨道构件准确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例如,通过定位机构卡止第一穿插孔、第二穿插孔,从而可以相对于轨道构件(混凝土模板)准确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其中,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在将防震用弹性衬垫安装在轨道构件时相对于轨道构件(混凝土模板)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在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中,在与所述轨道构件相抵接的平面上具有相对于所述轨道构件固定用的销钉构件,该销钉构件可以比所述弹性体更硬。在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中,可以在抵接于所述支承构件的表面上设置凹凸部。在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中,所述第一凹部或凸部和所述第二凹部或凸部也可以由定位机构卡止,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在将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安装在所述轨道构件时在所述轨道构件上定位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在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中,所述第一穿插孔和所述第二穿插孔也可以通过定位机构卡止,其中,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在将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安装于所述轨道构件上时在所述轨道构件上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本发明涉及的防震轨道构件安装有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在所述防震轨道构件中,所述轨道构件也可以是混凝土制枕木或混凝土制石板。本发明涉及的防震轨道构件用混凝土模板是一种将所述防震轨道构件成型的混凝土模板,具有模板凹部,该模板凹部中与所述支承构件的相对表面相匹配的上表面打开且与所述轨道构件的形状相吻合,并在所述模板凹部的上端部设有可卡止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的定位机构。在该防震轨道构件用混凝土模板中,通过由定位机构卡止防震用弹性衬垫,从而可以相对于混凝土模板(轨道构件)将防震用弹性衬垫定位在准确的位置上。由此,可以相对于轨道构件将防震用弹性衬垫安装在准确的位置上。在所述防震轨道构件用混凝土模板中,所述定位机构也可以具有第一握持部、第二握持部、固定部;所述第一握持部卡止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的第一凹部或凸部;所述第二握持部卡止所述第二凹部或凸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模板凹部的上端部上,将所述第一握持部及所述第二握持部相对于模板凹部自由装拆地固定。在所述防震轨道构件用混凝土模板中,所述定位机构也可以具有第一握持部、第二握持部、固定部;所述第一握持部穿插于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的第一穿插孔以卡止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所述第二握持部穿插于所述第二穿插孔以卡止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模板凹部的上端部上,将所述第一握持部及所述第二握持部相对于模板凹部自由装拆地固定。在所述防震轨道构件用混凝土模板中,所述定位机构的固定部具有固定所述第一及第二握持部的一端侧的第一固定部和固定所述第一及第二握持部的另一端侧的第二固定部,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固定部中至少一个的固定部在可以在固定所述第一及第二握持部的状态下,可旋转地形成在上方。在所述防震轨道构件用混凝土模板中,所述定位机构还可以具有支撑防震用弹性衬垫的上表面的板状的按压部。在所述防震轨道构件用混凝土模板中,所述定位机构的按压部可以与所述第一及
第二握持部一体化成型。本发明涉及的防震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是一种具有配置在载置有铁路用铁轨的轨道构件与支承构件之间并吸收由铁路车辆行驶所产生的振动的防震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防震用弹性衬垫准备工序:准备防震用弹性衬垫,其中,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由具有规定厚度的薄片状弹性体组成,具有与所述轨道构件相抵接的平面、设置有与所述平面平行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一卡止部的第一侧面、以及设置有与该第一卡止部平行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二卡止部的第二侧面;防震用弹性衬垫安装工序:准备混凝土模板,该混凝土模板具有模板凹部,该模板凹部中与所述支承构件的相对表面相匹配的上表面打开且与所述轨道构件的形状相吻合,且定位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的定位机构设置在该模板凹部的上端,在该混凝土模板的模板凹部上浇筑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将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准备工序中准备的防震用弹性衬垫卡止在所述定位机构上,并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模板的所述模板凹部的上端部上所设置的所述定位机构的固定部上,同时将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固定在所述模板凹部内浇筑的混凝土材料上;取出工序:在所述模板凹部内浇筑的混凝土材料硬化后,从混凝土模板中取出所述防震轨道构件。
根据这种制造方法,可以相对于所述混凝土模板(轨道构件)将防震用弹性衬垫定位在准确的位置上,从而相对于轨道构件将防震用弹性衬垫安装在准确的位置上。在所述防震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中,在准备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时,准备在与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中的所述铁路用轨道构件相抵接的平面上固定有比所述弹体更硬的固定用销钉构件的防震用弹性衬垫;在将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安装在所述轨道构件上时,还可以在浇筑在所述模板凹部内的混凝土材料未硬化的状态下,将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的固定用销钉构件嵌入并安装在所述轨道构件上。在所述防震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中,在将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卡止在所述定位机构上时,也可以由所述定位机构的第一及第二握持部来卡止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的第一及
第二卡止部。在所述防震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定位机构还具备支撑防震用弹性衬垫上表面的板状按压部,在浇筑在所述模板凹部的混凝土材料未硬化的状态下,将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的固定用销钉构件嵌入并安装在所述轨道构件上时,也可以由该按压部抗衡所述固定用销钉构件的嵌入阻力,以抑制防震用弹性衬垫的浮起。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可以相对于轨道构件安装在准确位置的防震用弹性衬垫,以及具有该防震用弹性衬垫的防震轨道构件等技术。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防震用弹性衬垫的立体图;图2为防震用弹性衬垫的俯视图;图3为防震用弹性衬垫的仰视图;图4为防震用弹性衬垫的侧视图;图5为防震用弹性衬垫的侧视图;图6为表示由定位机构相对于混凝土模板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时的情况的立体图;图1为表示由定位机构相对于混凝土模板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时的情况的部分放大图立体图;图8为表示由定位机构相对于混凝土模板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时的情况的部分放大俯视图;图9为图8所示的A-A间的剖视示意图;图10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定位机构所具有的固定构件的放大图;图11为表示由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相对于混凝土模板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时的情况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图12为图11所示的A-A间的剖视示意图;图13为表示由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相对于混凝土模板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时的情况的部分放大立体图14为图13所示的A-A间的剖视示意图;图15为用于说明使用了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时的防震用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的图;图16为用于说明使用了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时的防震用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的图;图17为用于说明使用了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时的防震用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的图;图18为表示由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相对于混凝土模板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时的情况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图19为表示由定位机构相对于混凝土模板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时的情况的部分放大俯视图;图20为图19所示的A-A间的剖视示意图;图21为定位机构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结构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立体图。图2为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俯视图。图3为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仰视图。图4及图5为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侧视图。该防震用弹性衬垫10配置在混凝土制枕木(包含横枕木、阶梯型枕木等)或混凝土制石板等轨道构件41 (参照后述图6等)与道渣道床或混凝土道床等支承构件(未图示)之间并吸收铁路车辆行驶所产生的振动。如图1至图5所示,防震用弹性衬垫10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规定厚度的薄片形状,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作为弹性体的原材料,举例有天然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聚氨酯橡胶、硅胶等橡胶材料或高弹性塑料等弹性树脂等。防震用弹性衬垫10具有两个平面11和四个侧面12。在两个平面11中,上表面Ila(支承构件一侧的表面)在X-Y方向设置有多个凹凸13。通过该多个凹凸13,可以提高抑制铁路车辆在铁路用铁轨上行驶时的振动、噪音的效果。设置在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上表面Ila上的凹部形成为倒置四方锥形体状且被凿空(参照后述图9)。关于设置在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上表面Ila上的凸部,其上部位于比防震用弹性衬垫的上表面Ila更靠下侧的位置。S卩,该凹凸13为,在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上表面Ila上设置有多个有底的长度方向的槽,并设置有低于槽深的凸部,以便隔着该相邻槽间的壁部而连续。通过如上所述形成所述凹凸13,从而可以加固槽间壁部,在初始变形中,是柔软的且抑制规定之外的变形。因此,在铁路车辆在铁路用铁轨上行驶时,无需担心由于铁路车辆的重量造成枕木过大的偏移,可以提高抑制铁路车辆行驶时的振动、噪音的效果。然而,所述凹凸13无需一定要形成为上述形状,例如也可以交错配置相邻槽内的凸部。另外,也可以仅在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上表面设置简单地凿空为圆柱形、四方柱形形状的凹凸13。在两个平面11中,下表面Ilb (与轨道构件41相抵接的平面)上设置有从该下表面Ilb向下侧突出的多个销钉构件14。该多个销钉构件14用于相对于混凝土制枕木或混凝土制石板等的轨道构件41加强固定防震用弹性衬垫10。这里的例子中,示出了销钉构件14的形状呈圆柱形,数量为6个的情况,但销钉构件14的形状及数量并没有特别限定。销钉构件14比弹性体更硬。作为销钉构件14的材料,举例为金属、硬质树脂等。销钉构件14形成为顶端侧的一部分为螺旋状的螺钉构造14a。通过该螺钉构造14a可以提高防震用弹性衬垫10相对于轨道构件41的安装强度。即,螺钉构造14a发挥使防震用弹性衬垫10相对于轨道构件41防脱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销钉构件14的顶端侧的一部分形成为螺钉构造,但销钉构件14也可以整 体形成为螺钉构造。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形成有多个凹凸13的一侧作为上表面,将形成有多个销钉构件14的一侧作为下表面。但实际上,该防震用弹性衬垫10安装在轨道构件41上,然后,在安装有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轨道构件41 (防震轨道构件)配置在道渣道床或混凝土道床等支承构件上时,形成多个凹凸13的一侧变为下侧,形成有销钉构件14的一侧变为上侧。在四个侧面中,第一侧面12a上,沿第一侧面12a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与下表面Ilb (与轨道构件41相抵接的平面)平行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一凹部15a(第一卡止部)。另夕卜,与第一侧面12a相反侧的第二侧面12b上,沿第二侧面12b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与第一凹部15a平行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二凹部15b (第二卡止部)。在将防震用弹性衬垫10安装在轨道构件41时,由后述定位机构30 (参照图7至图9)来卡止该第一凹部15a及第二凹部15b,相对于轨道构件41 (混凝土模板20)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10。第一凹部15a及第二凹部15b的形状利用与卡止该凹部的握持构件31、32的形状的关系来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握持构件31、32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圆柱形的棒状构件(参照图7至图9),因此第一凹部15a及第二凹部15b形成为半圆形的形状(X-Z平面)。另外,该凹部的形状不限于半圆形的形状,还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或者四边以上的多边形形状等。另外,将第一卡止部15a及第二卡止部15b分别设置于第一侧面12a及第二侧面12b上时,由于在橡胶加硫模具中加硫成型防震用弹性衬垫10时不需要模型等,因此可以廉价形,因此,是优选的。混凝土模板及定位机构的结构接着,对混凝土模板20及定位机构3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为由定位机构30相对于混凝土模板20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10时的情况的立体图。该混凝土模板20用于对安装有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轨道构件41即防震用轨道构件进行成型。在图6中,作为混凝土模板的一个例子,示出了用于对带有防震用衬垫的阶梯型枕木(防震用轨道构件)成型的混凝土模板20。该混凝土模板20在一个方向(X轴方向)上具有较长形状的第一混凝土模板20a及第二混凝土模板20b。第一混凝土模板20a及第二混凝土模板20b中,与道渣道床或混凝土道床等的支承构件的相对表面相匹配的上表面打开。
第一混凝土模板20a具有与阶梯型枕木的第一纵梁的形状相吻合的第一模板凹部21a,第二混凝土模板20b具有与阶梯型枕木的第二纵梁的形状相吻合的第二模板凹部21b。在所述第一混凝土模板20a和所述第二混凝土模板20b之间以规定的间隔安装有多个连接阶梯型枕木的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的横杆25。第一混凝土模板20a及第二混凝土模板20b分别由沿混凝土模板20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的方向的一对侧壁构件23、沿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方向的侧壁构件24、以及底构件22等构成。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将沿混凝土模板20的长度方向的一对侧壁构件23中的其中一个侧壁构件23称为第一侧壁构件23a,另一个侧壁构件23称为第二侧壁构件 23b。在混凝土模板20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中,底部侧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第一混凝土模板20a和第二混凝土模板20b的连接构件26。该连接构件26设置为用于在阶梯型枕木成型时,防止第一混凝土模板20a和第二混凝土模板20b发生位置偏移。构成混凝土模板20的各构件22、23、24由钢板形成,这些各构件22、23、24构成为可由螺栓等容易地组合分解。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由木材或树脂材料形成混凝土模板20,而且,各构件22、23、24还可以一体化成型。相对于第一混凝土模板20a及第二混凝土模板20b,由定位机构30分别定位6个防震用弹性衬垫10。6个防震用弹性衬垫10中,定位在混凝土模板长度方向两个端侧处的两个防震用弹性衬垫10,其宽度尺寸约为其他四个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一半。在成型多个带有防震用弹性衬垫的阶梯型枕木之后,假设这些阶梯型枕木在长度方向上排列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设置在阶梯型枕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且宽度尺寸约为一半的防震用弹性衬垫10与设置在相邻的其他阶梯型枕木的一端且宽度尺寸约为一半的防震用弹性衬垫10 —体化成型,并与其他防震用弹性衬垫10宽度相同。图7为由定位机构相对于混凝土模板20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10时的情况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图8为由定位机构30相对于混凝土模板20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10时的情况的部分放大俯视图。图9为图8所示的A-A间的剖视示意图。如这些图所示,定位机构30设置在模板凹部21的上端部上,可以卡止防震用弹性衬垫10。定位机构30具有与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一凹部15a卡合从而卡止第一凹部15a的第一握持构件31 (第一握持部)、以及与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二凹部15b卡合从而卡止第二凹部15b的第二握持构件32 (第二握持部)。另外,定位机构30设置在模板凹部21的上端部上,具有相对于模板凹部21自由装拆地固定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的固定部33。构成定位机构30的各部例如由金属或树脂材料等材料构成,但该材料不做特别限定。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分别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圆柱形的棒状构件。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的长度比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长度(Y轴方向)要长,设为一个固定部33到另一个固定部33的长度。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的半径大小根据与第一凹部15a及第二凹部15b的半径大小之间的关系适当设定,以使得这些握持构件可与第一凹部15a及第二凹部15适当地卡合。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的形状不限于圆柱形,还可以是三棱柱形状、四棱柱形、或者四棱以上的多棱柱形状等。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的形状还可以根据与第一凹部15a及第二凹部15b的形状之间的关系适当设定,以使得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适当地卡止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一凹部15a及第二凹部15b。例如,在第一凹部15a及第二凹部15b的形状(X-Z平面)为三角形时,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的形状设为三棱柱形状。固定部33具有设置在混凝土模板20的第一侧壁构件23a上的第一固定部33a、以及设置在与第一侧壁构件23a相反侧的第二侧壁构件23b上的第二固定部33b。第一固定部33a自由装拆地固定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的一端侧,第二固定部33b自由装拆地固定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的另一端侧。固定部33也可以与混凝土模板20 —体化成型,也可以通过防脱螺钉等方法相对于混凝土模板20自由装拆地设置。第一固定部33a包含自由装拆地固定第一握持构件31的一端侧的第一固定构件34a和自由装拆地固定第二握持构件32的一端侧的第二固定构件34b。第二固定部33b包含自由装拆地固定第一握持构件31的另一端侧的第三固定构件34c和自由装拆地固定第二握持构件32的另一端侧的第四固定构件34d。在各固定构件34的中央附近分别设置有在Y轴方向贯穿固定构件34的通孔35。各固定构件34通过该通孔35自由装拆地固定握持构件的端部。通孔35的直径设为比握持构件的直径稍微大的程度的大小。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通孔35的形状(X-Z平面)设为圆形但不限于此。典型而言,通孔35的形状根据与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的形状的关系来适当设定。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设置在第一固定构件34a至第四固定构件34d上的通孔35依次称为第一通孔35a至第四通孔35d。防震用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以下,对防震用轨道构件(安装有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轨道构件4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防震用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中,首先,操作人员准备防震用弹性衬垫10(防震用弹性衬垫10准备工序)。此时,操作人员例如通过采用冲压机冲压成形、或切割机切割成型等方法来制造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10,从而准备防震用弹性衬垫10,该防震用弹性衬垫10具备由握持构件31、32卡合的卡合部15。然后,操作人员转而进行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安装工序。在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安装工序中,首先,操作人员准备混凝土模板20。此时,操作人员通过采用防脱螺栓等方法组装构成混凝土模板20的各构件(底构件22、侧壁构件23、24等),从而准备具备适合所期望的轨道构件的模板凹部21的混凝土模板20。然后,操作人员采用防脱螺栓等方法来将定位机构30的第一固定构件34a及第二固定构件34b安装在混凝土模板20的第一侧壁构件23a上。同样,操作人员采用防脱螺栓等方法将定位机构30的第三固定构件34c及第四固定构件34d安装在混凝土模板20的第二侧壁构件23b上。另外,当固定构件34与侧壁构件23 —体化成型时,操作人员不需要向侧壁构件23安装固定构件34。操作人员准备好混凝土模板20后,在混凝土模板20的模板凹部21上浇筑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然后,操作人员使用刮刀等使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的上表面变得平

iF.0
接下来,操作人员在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上的大致的位置处载置防震用弹性衬垫10。然后,操作人员从第一固定构件34a的外侧的位置向第一固定构件34a的第一通孔35a插入第一握持构件31,同时,从第二固定构件34b的外侧的位置向第二固定构件34b的第二通孔35b插入第二握持构件32。穿过第一固定构件34a的第一通孔35a的第一握持构件31卡止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一凹部15a,同时将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位置修正为适当的位置。同样,穿过第二固定构件34b的第二通孔35b的第二握持构件32卡止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二凹部15b,同时将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位置修正为适当的位置。第一握持构件31从第三固定构件34c的内侧的位置插入第三通孔35c,第二握持构件32从第四固定构件34d的内侧的位置插入第四通孔35d。由此,在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由固定部33固定的同时,防震用弹性衬垫10固定在浇筑在混凝土模板20的模板凹部21内的混凝土材料40 (轨道构件41)上。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定位机构30相对于混凝土模板20 (轨道构件41)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10。由此,可以相对于轨道构件41将防震用弹性衬垫10安装在准确的位置上。另外,第一固定构件33a及第二固定构件33b水平安装在混凝土模板20的上端位置处,因此,安装在该第一固定构件33a及第二固定构件33b上的握持构件31和卡止在该握持构件31上的防震用弹性衬垫也保持水平。这里,浇筑在混凝土模板20内的未硬化混凝土 40由于在未硬化状态中处于液状,因而其上表面呈水平状态,因此,可以水平即平行配置轨道构件41的底面和防震用弹性衬垫。另外,在这里的说明中,对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从第一固定部33a侧(第一固定构件34a及第二固定构件34b侧)插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还可以从第二固定部33b侧(第三固定构件34c及第四固定构件34d侧)插入。其中,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下侧设置有销钉构件14。该销钉构件14在混凝土材料40未硬化的状态下嵌入并安装在轨道构件41中。在将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销钉构件14嵌入并安装在轨道构件41中时,存在由于该销钉构件14致使防震用弹性衬垫10浮起的情况。对此的应对方法是,操作人员例如也可以通过设置有把手的板状按压构件(按压部)从上方开始支撑防震用弹性衬垫10,从而抗衡销钉构件14的嵌入阻力,抑制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浮起。接下来,操作人员等到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硬化后,转而进行从混凝土模板20中取出防震轨道构件的防震轨道构件取出工序。在防震轨道构件取出工序中,首先,操作人员握持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的端部,并使其在Y轴方向上滑动。由此,从防震用弹性衬垫10及固定部33中拔出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然后,操作人员通过卸除螺栓等方法,将混凝土模板20分解成各构件(底构件22、侧壁构件23、24等),并从混凝土模板20中取出防震轨道构件。由此,制造了防震轨道构件。<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定位机构的固定部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不同。因此,围绕这一点进行说明。其他方面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相同。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后的说明中,针对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以及功能的构件,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简化或省略说明。图10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定位机构具有的固定构件51的放大图。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定位机构的固定部33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同,具有设置在混凝土模板20的第一侧壁构件23a上的第一固定部33a和设置在第二侧壁构件23b上的第二固定部33b。并且,第一固定部33a包含第一固定构件51a与第二固定构件51b,第二固定部33b包含第三固定构件51c和第四固定构件51d。如图10所示,定位机构具有的四个固定构件51分别具有设置在混凝土模板20上的下侧的底部52和相对于底部52介由铰链54可旋转(可开闭)地安装的上侧的盖部53。底部52在其上表面上具有沿Y轴方向的半圆形的槽部57,盖部53在其下表面具有沿Y轴方向的半圆形槽部58。当关闭固定构件51时,由设置在底部52上的槽部57和设置在盖部53上的槽部58形成通孔56。固定构件51的盖部53在通过底部52的半圆形槽部57临时固定握持构件31、32的端部的状态下可以旋转。固定构件34在与设置铰链54的位置相反侧的位置处具有维持固定构件51关闭状态的锁紧机构55。该锁紧机构55具有安装在上侧的盖部53的锁紧机构主体55a和安装在下侧的底部52的锁紧槽55d。锁紧机构本体55a的一个端部侧介由铰链55c安装在盖部53上,另一端部侧具有与锁紧槽55d相卡合的爪部55b。防震用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对使用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定位机构时的防震用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防震用弹性衬垫的准备工序与上述方法相同。在防震用弹性衬垫的安装工序中,操作人员准备混凝土模板20,在必要时,将定位机构的各固定构件51安装在混凝土模板20中。此时,操作人员解除设置在各固定构件51的锁紧机构55的锁紧状态,使固定构件51处于打开状态(参照图10(B))。其次,操作人员在混凝土模板20的模板凹部21上浇筑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并使用刮刀等使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的上表面变得平整。接下来,操作人员通过定位机构的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卡止在防震用弹性衬垫准备工序中准备好的防震用弹性衬垫10。此时,操作人员从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的一端侧将第一握持构件31插入到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一凹部15a中,通过第一握持构件31卡止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一凹部15a。同样,操作人员从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的一端侧将第二握持构件32插入到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二凹部15b中,通过第二握持构件32卡止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二凹部 15b。然后,操作人员将卡止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状态下的握持构件31、32的端部载置在打开状态下的固定构件51上,将握持构件31、32的端部临时固定在固定构件上。S卩,操作人员在设置在第一固定构件51a的底部52的槽部57上嵌入第一握持构件31的一个端部,并且,在设置在第二固定构件51b的底部52的槽部57上嵌入第二握持构件32的一个端部。另外,操作人员在设置在第三固定构件51c的底部52的槽部57上嵌入第一握持构件31的另一端部,并且,在设置在第四固定构件51d的底部52上的槽部57上嵌入第二握持部的另一端部。由此,卡止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状态下的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临时固定在固定构件51上。接下来,操作人员向下旋转各固定构件51的盖部53,以使各固定构件51处于关闭状态,通过锁紧机构55锁紧各固定构件51。由此,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通过固定部被固定。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这样由定位机构相对于混凝土模板20 (轨道构件41)准确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10。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卡止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状态下的握持构件31、32的端部嵌入到设置在固定构件51的底部52的上表面的槽部57中,从而可以容易地相对于混凝土模板20(轨道构件41)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10。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防震用弹性衬垫10在被握持构件31、32卡止的状态下被设定在固定构件51上,并通过关闭盖部53而加压固定在规定位置上,因此容易定位在规定位置上,同时也可以容易地相对于轨道构件41在平行状态下安装。在防震轨道构件的取出工序中,操作人员等到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硬化后,从混凝土模板20中取出防震轨道构件。此时,操作人员首先解除设置在定位机构的各固定构件51上的锁紧机构55的锁紧状态,向上旋转固定构件51的盖部53,使各固定构件51处于打开状态。由此,解除固定部导致的握持构件31、32的固定状态。然后,操作人员握持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的端部,使其在Y轴方向上滑动。由此,从防震用弹性衬垫10及固定部中拔出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在这里的说明中,对第一固定构件51a至第四固定构件51d中所有固定构件51构成为可旋转(可开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第一固定构件51a至第四固定构件51d中至少I个构成为可旋转(可开闭),其他固定构件也可以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构成为不可旋转(不可开闭)。另外,本实施例的固定构件51构成为盖部53相对于底部52通过铰链54可开闭的结构,也可以单纯地构成为盖部53相对于底部52通过螺栓等可装卸。〈第二实施方式〉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1为表示由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60相对于混凝土模板20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10时的情况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图12为图11所示A-A间的剖视示意图(Z-X平面)。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定位机构60的结构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围绕定位机构6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1及图12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60具有第一握持构件31、第二握持构件32、固定部61、板状的按压构件64 (按压部)。其中,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的结构与所述各实施方式的相同。固定部61具有设置在混凝土模板20的第一侧壁构件23a上的第一固定部61a和设置在与第一侧壁构件23a相反侧的第二侧壁构件23b上的第二固定部61b。第一固定部61a自由装拆地固定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的一端侧和按压构件64的一端侦U。第二固定部61b自由装拆地固定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的另一端侧和按压构件64的另一端侧。第一固定部61a上设置有在Y轴方向贯穿第一固定部61a的第一通孔62a及第二通孔62b。第一固定部61a通过该第一通孔62a及第二通孔62b自由装拆地固定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的一端侧。另外,在所述第一固定部61a中X轴方向的中央附近的上部设置有在Y轴方向上贯穿第一固定部61a的第五通孔63a。第一固定部61a通过该第五通孔63a自由装拆地固定按压构件64的一端侧。第二固定部61b上设置有在Y轴方向上贯穿第二固定部61b的第三通孔62c及第四通孔62d,第二固定部61b通过该第三通孔62c及第四通孔62d自由装拆地固定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的另一端侧。另外,在第二固定部61b中X轴方向的中央附近的上部设置有在Y轴方向上贯穿第二固定部61b的第六通孔63b。第二固定部61b通过该第六通孔63b自由装拆地固定按压构件64的另一端侧。第五通孔63a及第六通孔63b的尺寸设为比按压构件64稍大的程度的大小,第五通孔63a及第六通 孔63b的形状根据与按压构件64的形状之间的关系来适宜设定。按压构件64在将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销钉构件14嵌入并安装在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轨道构件41)中时,从上方支撑防震用弹性衬垫10,抗衡销钉构件14的嵌入阻力,以抑制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浮起。在这里的示例中,按压构件64在俯视时为矩形的平板形状,但只要是可以从上方支撑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形状,任何形状都可以。防震用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对使用了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60时的防震用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防震用弹性衬垫的准备工序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法相同。在防震用弹性衬垫的安装工序中,操作人员准备混凝土模板20,必要时,将第一固定部61a及第二固定部61b安装在混凝土模板20上。然后,操作人员在混凝土模板20的模板凹部21上浇筑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并用刮刀等使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的上表面变得平整。然后,操作人员在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上的大致的位置上载置防震用弹性衬垫10。然后,操作人员将第一握持构件31插入到第一通孔62a及第三通孔62c中,同时,将第二握持构件32插入到第二通孔62b及第四通孔62d中。由此,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一凹部15a由第一握持构件31来卡止,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二凹部15b由第二握持构件32来卡止。此时,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位置被修正为准确的位置。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定位机构60相对于混凝土模板20 (轨道构件41)准确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10。然后,操作人员将按压构件64插入到第五通孔63a及第六通孔63b中。由此,在按压构件64从上方支撑防震用弹性衬垫10,销钉构件14被嵌入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 (轨道构件41)中时抑制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浮起。在防震轨道构件的取出工序中,操作人员等到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硬化后,从固定部61中拔出第一握持构件31、第二握持构件32以及按压构件64。然后,操作人员通过卸除螺栓等方法将混凝土模板20分解成各构件(底构件22、侧壁构件23、24等),并从混凝土模板20中取出防震轨道构件。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在第一固定部61a及第二固定部61b上的第五通孔63a及第六通孔63b与按压构件64,可以在销钉构件14嵌入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 (轨道构件41)中时简单地抑制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浮起。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固定部61a及第二固定部61b中至少一个的固定部61也可以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固定构件51 —样可旋转(可开闭)。〈第三实施方式〉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3为表示由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70相对于混凝土模板20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10时的情况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图14为图13所示的A-A间的剖视示意图(Z-X平面)。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定位机构70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围绕定位机构7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3及图14所示(也可参照后述图15至图17),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70具有:覆盖并保持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上表面的保持构件71、将保持构件71相对于模板凹部21自由装拆地固定的固定部75、用于将保持构件71固定在固定部75上的固定用的第一棒状构件77及第二棒状构件78。保持构件71具有:板状的按压部72、按压部72的X轴方向的一端侧向下侧弯曲设置的第一握持部73、按压部72的另一端侧向下侧弯曲设置的第二握持部74。其中,按压部72、第一握持部73及第二握持部74 一体化成型。按压部72在将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销钉构件14嵌入并安装在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轨道构件41)中时,从上方支撑防震用弹性衬垫10,抗衡销钉构件14的嵌入阻力以抑制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浮起。第一握持部73具有第一卡止用突起73a,所述第一卡止用突起73a用于卡止设置在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一侧面12a上的第一凹部15a(参照图14)。第二握持部74具有第二卡止用突起74a,所述第二卡止用突起74a用于卡止设置在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二侧面12b上的第二凹部15b。第一卡止用突起73a及第二卡止用突起74a设置为从第一握持部73的内壁部及第二握持部74的内壁部突出,且沿着第一握持部73及第二握持部74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第一卡止用突起73a及第二卡止用突起74a的形状可以根据与第一凹部15a及第二凹部15b的形状之间的关系进行适宜设定,以使得第一卡止用突起73a及第二卡止用突起74a可以适当地卡止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一凹部15a及第二凹部15b。另外,这里的示例中,由于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一凹部15a及第二凹部15b设为半圆形,因此第一卡止用突起73a及第二卡止用突起74a的形状设为半圆形。第一握持部73及第二握持部74分别在长度方向(Y轴方向)的一个端部侧及另一端部侧具有在长度方向上比按压部72更突出的突出部81。该突出部81上形成有在X轴方向上贯穿该突出部81的固定用通孔80。固定部75具有:设置在混凝土模板20的第一侧壁构件23a上且自由装拆地固定第一握持部73及第二握持部74的一端侧的第一固定部75a,以及设置在与第一侧壁构件23a相反侧的第二侧壁构件23b上且自由装拆地固定第一握持部73及第二握持部74的另一端侧的第二固定部75b。第一固定部75a具有第一固定构件76a及第二固定构件76b,第二固定部75b具有第三固定构件76c及第四固定构件76d。各固定构件76分别具有X轴方向上贯穿固定构件76的通孔79。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79的形状设为圆形,但该通孔79的形状也可以根据与固定用棒状构件的形状之间的关系适当设定。第一棒状构件77插入到第一固定构件76a的第一通孔79a、第二固定构件76b的第二通孔7%、设置在保持构件71的第一握持部73及第二握持部74的一个端部侧的固定用通孔80a、80b中,以相对于固定部75固定保持构件71。第二棒状构件78插入在第三固定构件76c的第三通孔79c、第四固定构件76d的第四通孔79d、设置在保持构件71的第一握持部73及第二握持部74的另一端部侧的固定用通孔80c、80d中,以相对于固定部75固定保持构件71。防震用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对使用了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70时的防震用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5至图17为用于说明使用了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70时的防震用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的图。操作人员在混凝土模板20的模板凹部21中浇筑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之前的工序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当浇筑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后,操作人员使防震用弹性衬垫10和保持构件71在Y轴方向上相对地滑动,以相对于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一凹部15a及第二凹部15b插入保持构件71的第一卡止用突起73a及第二卡止用突起74a。由此,防震用弹性衬垫10由第一卡止用突起73a及第二卡止用突起74a来卡止,防震用弹性衬垫10由保持构件71覆盖(参照图16)。

然后,操作人员使卡止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状态下的保持构件71向下移动,将防震用弹性衬垫10载置在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上(参照图17)。此时,操作人员使固定部75所具有的四个通孔79的位置和保持构件71所具有的四个固定用通孔80的位置吻合。在防震用弹性衬垫10载置在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上时,由于可以通过保持构件71的按压部72从上方支撑防震用弹性衬垫10,因此可以在销钉构件14嵌入到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 (轨道构件41)中时抑制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浮起。接下来,操作人员将第一棒状构件77插入到第一固定构件76a的第一通孔79a、第二固定构件76b的第二通孔79b、设置在第一握持部73及第二握持部74的一个端部侧的固定用通孔80a、80b中。同样,操作人员将第二棒状构件78插入到第三固定构件76c的第三通孔79c、第四固定构件76d的第四通孔79d、设置在第一握持部73及第二握持部74的另一端部侧的固定用通孔80c、80d中。由此,相对于固定部75固定处于握持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状态下的保持构件71。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定位机构30相对于混凝土模板20 (轨道构件41)准确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10。在防震轨道构件的取出工序中,操作人员等到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硬化后,从固定部75中拔出第一棒状构件77及第二棒状构件78。然后,操作人员保持保持构件71的一端侧,使保持构件71在Y轴方向上滑动。由此,保持构件71从防震用弹性衬垫10上脱离。然后,操作人员通过卸除螺栓等方法,将混凝土模板20分解为各构件(底构件22、侧壁构件23,24等),从混凝土模板20中取出防震轨道构件。〈第四实施方式〉接着,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8为表示由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90相对于混凝土模板20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10时的情况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图19为表示由定位机构90相对于混凝土模板20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10时的情况的部分放大俯视图。图20为图19所示的A-A间的剖视示意图。图21为定位机构90的展开图。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由于定位机构90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围绕定位机构9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8至图21所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90具有握持构件91、固定部92、板状的按压部93。握持构件91包含:与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一凹部15a卡合以卡止第一凹部15a的第一握持部91a、与第二凹部15b卡合以卡止第二凹部15b的第二握持部91b、连接第一握持部91a及第二握持部91b的一个端部侧的连接部91c。握持构件91的第一握持部91a及第二握持部91b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等中说明的第一握持构件31及第二握持构件32具有相同的结构。连接第一握持部91a及第二握持部91b的连接部91c与第一握持部91a及第二握持部91b —体化成型。固定部92包含固定第一握持部91a及第二握持部91b的一端侧的第一固定部94a和固定第一握持部91a及第二握持部91b的另一端侧的第二固定部94b,固定部92将所述第一握持部91a及所述第二握持部91b相对于混凝土模板20自由装拆地固定。第一固定部94a具有贯穿第一固定部94a的第一通孔95a及第二通孔95b。同样,第二固定部94b具有贯穿第二固定部94b的第三通孔95c及第四通孔95d。第一固定部94a及第二固定部94b通过这些通孔95自由装拆地固定握持构件91的端部。固定部92具有设置在混凝土模板20上的下侧的底部96,以及相对于底部96介由铰链97可旋转(可开闭)地安装的上侧的盖部98。另外,固定部92在与设置有铰链97的位置相反侧的位置处具有维持固定部92关闭的状态的锁紧机构99。该锁紧机构99包含:设置在底部96上的第一锁紧用通孔99a、设置在盖部98上,在固定部92关闭时与第一锁紧用通孔99a连通的第二锁紧用通孔9%、以及穿插于第一锁紧用通孔99a及第二锁紧用通孔99b的销99c。底部96在其上表面上具有沿Y轴方向的半圆形的四个槽部101。盖部98在其下表面上,在设置在底部96上的四个槽部101相对应位置处,具有沿Y轴方向的半圆形的四个槽部102。在盖部98关闭时,由设置在底部96上的四个槽部101和设置在盖部98上的四个槽部102形成上述四个通孔95。盖部98形成为框状,在中央位置处具有与防震用弹性衬垫10相对应大小的开口部98a。在盖部98的上部,在与设置有铰链97的一侧相反侧(设置有锁紧机构99的一侧)的位置处设置有把手103。按压部93在盖部98的上部,在X轴方向的中央位置处沿Y轴方向设置。按压部93在将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销钉构件14嵌入并安装在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 (轨道构件41)中时,从上方支撑防震用弹性衬垫10,抗衡销钉构件14的嵌入阻力以抑制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浮起。防震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对使用了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90时的防震用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操作人员在混凝土模板20的模板凹部21内浇筑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之间的工序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当浇筑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时,接下来,操作人员将握持构件91的第一握持部91a及第二握持部91b插入到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一凹部15a及第二凹部15b中,并通过第一握持部91a及第二握持部91b卡止防震用弹性衬垫10。接下来,操作人员将卡止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状态下的握持构件91载置在打开状态下的固定部92上,以临时固定握持构件91的端部。即,操作人员在设置在第一固定部94a的底部96上的两个槽部101处嵌入握持构件的第一握持部91a及第二握持部91b的一端侧。另外,操作人员在设置在第二固定部94b的底部96上的两个槽部101处嵌入握持构件91的第一握持部91a及第二握持部91b的另一端部。接下来,操作人员握持设置在盖部98上的把手,将盖部98向下旋转,使固定部92处于关闭状态。在固定部92关闭时,与关闭该固定部92的动作联动,以使得设置在盖部53上的按压部93从上方支撑防震用弹性衬垫10,抗衡销钉构件14的嵌入阻力以抑制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浮起。在固定部92关闭时,设置在固定部92的底部96上的第一锁紧用通孔99a与设置在固定部92的盖部98上的第二锁紧用通孔99b连通。操作人员在第一锁紧用通孔99a及第二锁紧用通孔99b处插入销以锁紧固定部92。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定位机构90相对于混凝土模板20 (轨道构件41)准确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 10。在防震轨道构件的取出工序中,操作人员等到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硬化后,从第一锁紧用通孔99a及第二锁紧用通孔99b中拔出销,并解除锁紧机构99的锁紧状态。然后,操作人员握持把手103,使盖部98向上旋转以使得固定部92处于打开状态。然后,操作人员例如握持握持构件91的连接部91c以使其在Y轴方向滑动,并从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一凹部15a及第二凹部15b中拔出第一握持部91a及第二握持部91b。然后,操作人员通过卸除螺栓等方法,将混凝土模板20分解为各构件(底构件22、侧壁构件23、24等),并从混凝土模板20中取出防震轨道构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长度方向侧设置旋转机构,以使定位机构可旋转,但是当然也可以在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宽度一侧设置旋转机构,以使定位机构可旋转。〈各种变形例〉在以上的说明中,针对防震用弹性衬垫10在第一侧面12a上设置第一凹部15a,在第二侧面12b上设置第二凹部15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即,作为由定位机构3(K60、70、90)的握持构件31、32(握持部73、74、91a、91b)卡止的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卡止部的一个示例,举例说明了第一凹部15a及第二凹部15b。然而,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卡止部不限于第一凹部15a及第二凹部15b。例如,还可以在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一侧面12a上,沿第一侧面12a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与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平面平行呈直线延伸的第一凸部,以及在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第二侧面12b上,沿第二侧面12b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与第一凸部平行呈直线延伸的第二凸部。该情况下,定位机构30 (60、70、90)的握持构件31、32 (握持部73、74、9la、91b)设为凹形,以使得可以适当地卡止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或者,防震用弹性衬垫10还可以具有:在第一侧面12a的附近,沿第一侧面12a的长度方向,与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平面11平行呈直线延伸的第一穿插孔;以及在第二侧面12b的附近,沿第二侧面12b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穿插孔平行延伸的第二穿插孔。另外,防震用弹性衬垫10还可以是与轨道构件41的下表面平行,且具有至少一对卡止部的结构,并不限定为长方体。以上,对在混凝土模板的模板凹部21中浇筑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之后,由定位机构3(K60、70、90)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操作人员将防震用弹性衬垫10由定位机构30(60、70、90)定位之后还可以选择烧筑填充的制造工序,所述烧筑填充的制造工序是在混凝土模板的模板凹部21中烧筑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40直到到达定位在规定位置上的防震用弹性衬垫10的下表面为止。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按压构件64(按压部72、93)例如可以构成为网状,也可以由穿孔金属板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防震用弹性衬垫,其特征在于: 该防震用弹性衬垫配置在载置有铁路用铁轨的轨道构件和支承构件之间,吸收铁路车辆行驶所产生的振动; 该防震用弹性衬垫由具有规定厚度的薄片状的弹性体组成,包括:与该轨道构件相抵接的平面、设置有与该平面平行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一凹部或凸部的第一侧面、以及设置有与该第一凹部或凸部平行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二凹部或凸部的第二侧面。
2.一种防震用弹性衬垫,其特征在于: 该防震用弹性衬垫配置在载置有铁路用铁轨的轨道构件和支承构件之间,吸收铁路车辆行驶所产生的振动; 该防震用弹性衬垫由具有规定厚度的薄片状的弹性体组成,包括:与该轨道构件相抵接的平面、与该平面平行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一穿插孔、以及与该第一穿插孔平行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二穿插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震用弹性衬垫,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轨道构件相抵接的所述平面中具有相对于所述轨道构件固定用的销钉构件,其中,该销钉构件比所述弹性体更硬。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震用弹性衬垫,其特征在于,在抵接于所述支承构件的表面上设置有凹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用弹性衬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安装在所述轨道构件上时,所述第一凹部或凸部和所述第二凹部或凸部由定位机构卡止,其中,该定位机构将该防震用弹性衬垫定位在该 轨道构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震用弹性衬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安装在所述轨道构件上时,所述第一穿插孔和所述第二穿插孔由定位机构卡止,其中,该定位机构将该防震用弹性衬垫定位在该轨道构件上。
7.一种防震轨道构件,其特征在于,该防震轨道构件安装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震用弹性衬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震轨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构件为混凝土制枕木或混凝土制石板。
9.一种防震轨道构件用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该防震轨道构件用混凝土模板是对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震轨道构件进行成型的混凝土模板; 该防震轨道构件用混凝土模板具有模板凹部,该模板凹部中与所述支承构件的相对表面相匹配的上表面打开且与所述轨道构件的形状相吻合,并在该模板凹部的上端部上设有可卡止防震用弹性衬垫的定位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震轨道构件用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 卡止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的第一凹部或凸部的第一握持部、卡止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的第二凹部或凸部的第二握持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模板凹部的上端部上并将该第一握持部及该第二握持部相对于所述模板凹部自由装拆地固定的固定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震轨道构件用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穿插于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的第一穿插孔以卡止该防震用弹性衬垫的第一握持部、穿插于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的第二穿插孔以卡止该防震用弹性衬垫的第二握持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模板凹部的上端部上并将该第一握持部及该第二握持部相对于对该模板凹部自由装拆地固定的固定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震轨道构件用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的固定部包括:固定所述第一及第二握持部的一端侧的第一固定部、以及固定该第一及第二握持部的另一端侧的第二固定部;该第一及第二固定部中的至少一个固定部形成为在固定该第一及第二握持部的状态下可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震轨道构件用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支撑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的上表面的板状的按压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震轨道构件用混凝土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的所述按压部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握持部一体化成型。
15.一种防震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震轨道构件具备设置在载置有铁路用铁轨的轨道构件和支承构件之间并吸收铁路车辆行驶所产生的振动的防震用弹性衬垫; 该防震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防震用弹性衬垫准备工序:准备该防震用弹性衬垫,该防震用弹性衬垫由具有规定厚度的薄片状的弹性体组成,且包括:与该轨道构件相抵接的平面、设置有与该平面平行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一卡止部的第一侧面、以及设置有与该第一卡止部平行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二卡止部的第二侧面; 防震用弹性衬垫的安装工序:准备混凝土模板,该混凝土模板具有模板凹部,该模板凹部中与该支承构件的相对表面相匹配的上表面打开且与该轨道构件的形状相吻合,且在该模板凹部的上端设有定位该防震用弹性衬垫的定位机构,在该混凝土模板的该模板凹部内烧筑未硬化的混凝土材料, 将该防震用弹性衬垫准备工序中准备的该防震用弹性衬垫卡止在该定位机构上,并固定于设置在该混凝土模板的该模板凹部的上端部上的该定位机构的固定部上,同时将该防震用弹性衬垫固定在该模板凹部内浇筑的混凝土材料上; 取出工序:在该模板凹部内浇筑的混凝土材料硬化后,从该混凝土模板中取出该防震轨道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防震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准备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时,准备在与使用该防震用弹性衬垫的所述铁路用轨道构件相抵接的所述平面上固定有比所述弹性体更硬的固定用销钉构件的该防震用弹性衬垫; 在将该防震用弹性衬垫安装在该轨道构件上时,在浇筑在所述模板凹部内的混凝土材料未硬化的状态下,将该防震用弹性衬垫的该固定用销钉构件嵌入并安装在该轨道构件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防震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卡止在所述定位机构上时,通过该定位机构的第一及第二握持部卡止该防震用弹性衬垫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卡止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防震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具有支撑所述防震用弹性衬垫的上表面的板状的按压部; 在浇筑在所述模板凹部内的混凝土材料未硬化的状态下,将该防震用弹性衬垫的所述固定用销钉构件嵌入并安装在所述轨道构件上时,通过该按压部抗衡该固定用销钉构件的嵌入阻力,抑制该防震用弹性衬垫 的浮起。
全文摘要
一种防震用弹性衬垫、防震轨道构件、防震轨道构件用混凝土模板及防震轨道构件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防震用弹性衬垫配置在载置有铁路用铁轨的轨道构件和支承构件之间并吸收铁路车辆行驶产生的振动,由具有规定厚度的薄片状弹性体组成,包括与该轨道构件相抵接的平面、设置有与该平面平行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一凹部或凸部的第一侧面、以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部或凸部平行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二凹部或凸部的第二侧面。例如,通过定位机构卡止第一凹部或凸部和第二凹部或凸部,可相对于轨道构件(混凝土模板)将防震用弹性衬垫安装在准确位置,其中,该定位机构用于在将防震用弹性衬垫安装在轨道构件上时相对于轨道构件(混凝土模板)定位防震用弹性衬垫。
文档编号E01B19/00GK103205918SQ20121001089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3日
发明者伊藤浩史, 山口庆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富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