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车头外壳增速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650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车车头外壳增速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车车头外壳设计,尤其是机车车头外壳增速袋。
背景技术
现有机车车头两侧的表面是平板形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车前进的阻力。这一阻力也使车头的气流冲向机车两侧,从而对两侧的路线设备形成冲击力,使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甚至严重影响机车行车安全。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带有增速袋的机车车头外壳。所述增速袋由袋口、袋底和气流槽共同构成。所述增速袋设置于机车车头外壳的两侧板上,所述袋底朝向所述机车车头方向,所述袋口朝向所述机车车尾方向,所述气流槽从所述袋底向车后向延伸,并呈凹陷形;每辆机车车头的外壳上设置的所述增速袋总量不少于一对;每对增速袋在车头上的位置大体为左右对称和上下持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机车车头外壳的两侧增加了增速袋,使得机车前进时形成的阻力气流在越过上述袋口后因突然失去车壳的支撑而疾速冲击袋底,形成对袋底的冲击力,也就对机车形成了强有力的推动力,因此就能使机车增速,提高了节能减排能力。另外,本发明使上述气流的这一运动路线是向机车车体收拢而不是向车体两侧扩散性冲击,所以也就减轻了机车两侧气流对铁路沿线设备、尤其是电器设备的冲击性损坏。这既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也能更好地保障机车的行车安全。
本发明的这一有益效果所表现出的优势在行驶在地道内的机车上和在高速行驶的机车上的表现会更为突出。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机车车头外壳增速袋主视图。
图2是图1俯视图。
图3是图1A-A剖视图。
图中:1、机车,2、车窗,3、增速袋,4、气流槽,5、袋底,6、袋口。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和图·3,在机车I上设有车窗2,增速袋3由袋底5、袋口 6和气流槽4共同形成。
见图3,图3上的三只粗实线箭头示出前进时的机车所受阻力气流流向。这一气流在机车车体的冲击下除部分冲上车顶外,另一部分分散成图中虚线箭头所示出的机车侧气流,当此侧气流流经袋口 6后,由于突然失去了车壳壳体的支持就立即冲进袋底5——形成对机车的推动力。此气流触袋底5后立即反弹并顺气流槽喷向车后——再次形成对机车的推动力。也就是说,由于机车车头外壳的这一设计就能将气流对机车的阻力变成推力。
这一优点在高速运行的机车上和在地道中运行的机车上的体现就更为明显,因为机车在这一运行状态下的阻力气流更大。
本发明还能使机车运行得更为平稳。
那么,本发明是否违反了能量守恒定理呢?当然没有。因为本发明所要求的机车宽度并未增加,也就是机车的横截面(阻力面)并未增加。只是改变了阻力气流的流动路径而已。
依据本发明制造的机车车头的成本增加也很小,与节能减排所能带来的利益相比,制造成本上的这一增加是微乎其微的。
所述 气流袋也可以设计成微型小袋,并使众多成片的所述小袋构成增速袋阵列。这一设计的小袋的排列仍应遵循上述对称原则。
在机车车头的上表面也可安装所述增速袋,但是其安装位置需安排在两侧所述袋的稍后些,以保证列车平稳行驶。
如果在列车的前、中、后段的车厢上表面和两侧都能安装本发明所述袋,其整车的增速能力肯定大增。对路线设备的保护会更加有力。只是成本付出要高些。
权利要求
1.一种机车车头外壳增速袋,由袋口、袋底和气流槽共同组成,其特征是所述增速袋设置于所述机车车头外壳的两侧板上,所述袋底朝向所述机车车头方向;所述袋口朝向所述机车车尾方向;所述气流槽从所述袋底向车后向延伸,并呈凹陷形;每辆机车车头的外壳上设置的所述增速袋总量不少于一对;每对所述增速袋在所述车头上的位置大体为左右对称和上下持平。
全文摘要
一种机车车头外壳增速袋,对称性安装在机车车头外壳两侧板上的所述增速袋由袋底、袋口和气流槽共同构成。其袋底朝向车头,袋口朝向车尾,气流槽从袋底向车后延伸。当机车快速向前运动时就会产生强劲阻力气流。阻力气流被车头强行分开并顺车头两侧运动遇到凹陷的袋口就因突然失去支撑而冲进袋底,形成对机车的向前推力。当气流触底反弹后又喷向车后方,再次形成对机车的推力。从而使机车两次获得增速。本发明不仅具有极强的节能减排作用还能大幅度减少上述气流对铁轨沿线设备尤其是电器设备的冲击力,也就能更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保障行车安全。在高速行驶和在地道中行驶的机车上使用本发明会更加有效。
文档编号B61D17/02GK103253280SQ20121003846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0日
发明者徐际长 申请人:徐际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