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锁式矿车插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8338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钩锁式矿车插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矿山井下运输系统各种矿车连接的装置,具体是一种钩锁式矿车插销。
背景技术
绝大部分矿井现用的各种矿车连接插销有这么几种:普通球头销、带横销的防脱插销、在插销尾部打孔的防脱插销,后面的两种防脱插销都是为了防止矿车在运行过程中插销在防脱帽中跳出,造成矿车跑车后出现的各种运输事故。即便这样,因销子跳出造成的各种运输事故还时有发生,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矿车防脱帽在使用过程中矿车与矿车之间的撞击,大型材料与矿车防脱帽之间的撞击,事故状态下对矿车防脱帽的撞击,以上这些情况造成了防脱帽的变形,要么带防脱横销的矿车插销穿不进去改用普通插销,要么是使用尾部打孔的矿车插销不按规程要求使用铁线捆绑,总体分析:1、现有矿车插销防脱效果有一定的缺陷,在防脱帽撞击变形后效果更差。2、带防脱孔的矿车插销使用不方便,在操作过程中容易违章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钩锁式矿车插销。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钩锁式矿车插销,包括插销轴,插销轴的顶部固定有肩甲,肩甲直径大于插销轴直径;肩甲顶部固定有U型卡座,U型卡座内铰接有L型锁钩;L型锁钩的短壁置于U型卡座的两侧壁之间并且短壁端部开设有铰接孔,铰接孔内穿设有铆钉,铆钉的两端分别固定在U型卡座的两侧壁上,L型锁钩的`长壁端部设有弯钩;L型锁钩的短壁、长臂和弯钩都位于同一平面内。使用时,如图4所示,将本实用新型的插销轴插入矿车车架上的防脱帽中,插销轴上的肩甲卡设在防脱帽的端口上,L型锁钩靠自重落下,L型锁钩的弯钩将防脱帽的底部勾住。插销轴在防脱帽中,其与防脱帽间的径向间隙只有2_,径向摆动最大间隙4_,能保证锁钩脱不出防脱帽底部。插销轴在防脱帽中可180度转动,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在任意位置都不会跳出防脱帽。插销轴轴向跳动(上下)只有5mm间隙,也能保证插销轴不会跳离防脱帽。当需要从防脱帽中拔出本实用新型时,必须人为的抬起L型锁钩并向上拔出。进一步地,所述的L型锁钩的短壁长90_、长臂长125_、弯钩长44_。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防脱效果好、安全可靠,可有效防止运输事故的发生,最终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L型锁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图中:1-插销轴、2-肩甲、3- U型卡座、4-L型锁钩、4-1-短壁、4-2-长臂、4-3-弯钩、4-4-铰接孔、5-铆钉、6-防脱帽、7-矿车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钩锁式矿车插销,包括插销轴1,插销轴I的顶部固定有肩甲2,肩甲2直径大于插销轴I直径;肩甲2顶部固定有U型卡座3,U型卡座3内铰接有L型锁钩4 ;L型锁钩4的短壁4-1置于U型卡座3的两侧壁之间并且短壁4-1端部开设有铰接孔,铰接孔内穿设有铆钉5,铆钉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U型卡座3的两侧壁上,L型锁钩4的长壁4-2端部设有弯钩4-3 ;L型锁钩4的短壁4-1、长臂4_2和弯钩4_3都位于同一平面内。具体实施时,L型锁钩4的具体规格尺寸为:短壁4-1长90mm、长臂4-2长125mm、弯钩4-3长44mm 。
权利要求1.一种钩锁式矿车插销,其特征在于:包括插销轴(1),插销轴(I)的顶部固定有肩甲(2),肩甲(2)直径大于插销轴(1)直径;肩甲(2)顶部固定有U型卡座(3),U型卡座(3)内铰接有L型锁钩(4) ;L型锁钩(4)的短壁(4-1)置于U型卡座(3)的两侧壁之间并且短壁(4-1)端部开设有铰接孔(4-4),铰接孔(4-4)内穿设有铆钉(5),铆钉(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U型卡座(3)的两侧壁上,L型锁钩(4)的长壁(4-2)端部设有弯钩(4-3) ;L型锁钩(4)的短壁(4-1)、长臂(4-2 )和弯钩(4-3 )都位于同一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锁式矿车插销,其特征在于:L型锁钩(4)的短壁(4-1)长90_、长臂(4_2)长 125_、弯钩(4_3)长 44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钩锁式矿车插销,解决了现有矿车连接插销连接效果不好从而导致事故时常发生的弊端。本实用新型包括插销轴,插销轴的顶部固定有肩甲,肩甲直径大于插销轴直径;肩甲顶部固定有U型卡座,U型卡座内铰接有L型锁钩;L型锁钩的短壁置于U型卡座的两侧壁之间并且短壁端部开设有铰接孔,铰接孔内穿设有铆钉,铆钉的两端分别固定在U型卡座的两侧壁上,L型锁钩的长壁端部设有弯钩;L型锁钩的短壁、长臂和弯钩都位于同一平面内。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防脱效果好、安全可靠,可有效防止运输事故的发生,最终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目的。
文档编号B61G1/36GK203142690SQ2013201837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3日
发明者毛南翔, 许贵庭, 郭智慧, 毛湘武 申请人:毛湘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