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长车钩的钩提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1000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长车钩的钩提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长车钩的钩提杆,包括支座、握柄、杆本体、弯钩,所述支座固设于车底架,所述握柄和所述弯钩位于所述杆本体两端,所述杆本体连接所述握柄的一端位于所述支座内;所述杆本体具有长度伸缩部,且所述长度伸缩部具有限制所述杆本体两端之间发生相对偏转的结构。由于钩提杆正是通过偏转来打开车钩的,因此增设的长度伸缩部需要满足杆本体两端之间不会发生相对偏转的必要要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加长车钩的钩提杆,能够与偏转距离较大的加长车钩匹配工作,且钩提杆不会伸出车辆的外侧,也不会有摆动幅度过大的自由端,从而保证车辆的行车安全性。
【专利说明】一种加长车钩的钩提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长车钩的钩提杆,属于铁路装备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铁路装备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国内铁路装备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外铁路项目的建设中;但是面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标准以及要求,国内铁路装备制造企业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具体地,国内外标准对于车辆长度的规定并不相同,部分国外标准规定的车辆长度要长于国内标准,因此需要设计相应的车辆部件。
[0003]为了符合相关的标准和客户的要求,本 申请人:设计了一种加长车钩,用于安装在长度加长的出口车辆上,以实现其良好地传动、缓冲及转向能力。但是由于车钩的杆身长度加长,在其偏转角度不变的情况下,其车钩偏转的距离相对于国内常规的车钩增加了很多倍,导致用于连接车钩并用于控制车钩开锁的现有钩提杆无法匹配工作。国内常规的车钩通常偏转距离很小,因此现有的钩提杆通过在支座位置留有一定的长度余量和活动空间即可配合车钩短距离的偏转,但对于车钩长距离的偏转,在支座位置留有的长度余量和活动空间过大会导致钩提杆伸出车辆的外侧,不仅影响美观而且有严重的安全隐患,且在支座位置留有的长度余量和活动空间过大还会导致钩提杆自由端摆动幅度过大,容易与车辆底部的其它部件发生摩擦或挂扣,影响车辆的行车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加长车钩的钩提杆,能够与偏转距离较大的加长车钩匹配工作,且钩提杆不会伸出车辆的外侧,也不会有摆动幅度过大的自由端,从而保证车辆的行车安全性。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加长车钩的钩提杆,包括:支座、握柄、杆本体、弯钩,所述支座固设于车底架,所述握柄和所述弯钩位于所述杆本体两端,所述杆本体连接所述握柄的一端位于所述支座内;所述杆本体具有长度伸缩部,且所述长度伸缩部具有限制所述杆本体两端之间发生相对偏转的结构。由于钩提杆正是通过偏转来打开车钩的,因此增设的长度伸缩部需要满足杆本体两端之间不会发生相对偏转的必要要求。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长度伸缩部包括多个依次套装的套管,且所述套管具有限制偏转的截面结构。所述结构如下文图2所示,该结构在天线上应用较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其结构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无需赘述;所述限制偏转的截面结构即套管中空部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即可,如椭圆形、三角形、菱形、正方形、五角星形等。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长度伸缩部为铰连接叉臂结构。所述铰连接叉臂结构为下文图3所示结构,该结构在现有技术中的收缩门上经常使用,因此无需赘述;所述结构自身具有限制杆本体两端之间发生相对偏转的能力。[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长度伸缩部包括套管和位于所述套管内的加长杆,且所述套管的中空部具有限制偏转的截面结构,所述加长杆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套管的中空部截面形状相同。所述套管可以加长焊接于杆本体的端部,即可实现需要的技术效果;但是,该结构一方面连接不够稳固,另一方面杆本体封闭了套管的一端,因此套管的长度需要制作的比较长,不仅加工成本高,而且钩提杆的整体重量大,因此后文又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方案。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套管平行焊接于所述杆本体上,所述杆本体一端连接所述握柄,另一端连接所述套管,所述加长杆一端位于所述套管内,另一端连接所述弯钩。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加长车钩的钩提杆,能够与偏转距离较大的加长车钩匹配工作,且钩提杆不会伸出车辆的外侧,也不会有摆动幅度过大的自由端,从而保证车辆的行车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加长车钩的钩提杆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个依次套装的套管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铰连接叉臂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加长车钩的钩提杆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加长车钩的钩提杆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加长车钩的钩提杆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0020]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加长车钩的钩提杆结构示意图。
[0021]具体实施例一
[0022]包括支座2、握柄3、杆本体4、弯钩5,所述支座2固设于车底架1,所述握柄3和所述弯钩5位于所述杆本体4两端,所述杆本体4连接所述握柄3的一端位于所述支座2内;所述杆本体4具有长度伸缩部,且所述长度伸缩部具有限制所述杆本体4两端之间发生相对偏转的结构。具体地,所述长度伸缩部包括多个依次套装的套管,且所述套管具有限制偏转的截面结构。所述限制偏转的截面结构即套管中空部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即可,如椭圆形、三角形、菱形、正方形、五角星形等。所述杆本体4 一端连接所述握柄3,另一端连接所述套管的一端,所述套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弯钩5。
[0023]具体实施例二
[0024]包括支座2、握柄3、杆本体4、弯钩5,所述支座2固设于车底架1,所述握柄3和所述弯钩5位于所述杆本体4两端,所述杆本体4连接所述握柄3的一端位于所述支座2内;所述杆本体4具有长度伸缩部,且所述长度伸缩部具有限制所述杆本体4两端之间发生相对偏转的结构。具体地,所述长度伸缩部为铰连接叉臂结构。所述杆本体4一端连接所述握柄3,另一端连接所述铰连接叉臂的一端,所述铰连接叉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弯钩5。[0025]具体实施例三
[0026]包括支座2、握柄3、杆本体4、弯钩5,所述支座2固设于车底架1,所述握柄3和所述弯钩5位于所述杆本体4两端,所述杆本体4连接所述握柄3的一端位于所述支座2内;所述杆本体4具有长度伸缩部,且所述长度伸缩部具有限制所述杆本体4两端之间发生相对偏转的结构。具体地,所述长度伸缩部包括套管6和位于所述套管6内的加长杆7,且所述套管6的中空部具有限制偏转的截面结构,所述加长杆7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套管6的中空部截面形状相同。所述限制偏转的截面结构即套管中空部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即可,如椭圆形、三角形、菱形、正方形、五角星形等。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套管6平行焊接于所述杆本体4上,所述杆本体4 一端连接所述握柄3,另一端连接所述套管6,所述加长杆7 —端位于所述套管6内,另一端连接所述弯钩5。
[0027]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加长车钩的钩提杆,包括支座(2)、握柄(3)、杆本体(4)、弯钩(5),所述支座(2)固设于车底架(1),所述握柄(3)和所述弯钩(5)位于所述杆本体(4)两端,所述杆本体(4)连接所述握柄(3)的一端位于所述支座(2)内;其特征是,所述杆本体(4)具有长度伸缩部,且所述长度伸缩部具有限制所述杆本体(4)两端之间发生相对偏转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长车钩的钩提杆,其特征是,所述长度伸缩部包括多个依次套装的套管,且所述套管具有限制偏转的截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长车钩的钩提杆,其特征是,所述长度伸缩部为铰连接叉臂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长车钩的钩提杆,其特征是,所述长度伸缩部包括套管(6)和位于所述套管(6)内的加长杆(7),且所述套管(6)的中空部具有限制偏转的截面结构,所述加长杆(7)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套管(6)的中空部截面形状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长车钩的钩提杆,其特征是,所述套管(6)平行焊接于所述杆本体(4)上,所述杆本体(4) 一端连接所述握柄(3),另一端连接所述套管(6),所述加长杆(7 ) —端位于所述套管(6 )内,另一端连接所述弯钩(5 )。
【文档编号】B61G7/02GK203651800SQ201320790622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5日
【发明者】潘吉顺 申请人:铜陵晟王铁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