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c桩提梁机轨道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3309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Phc桩提梁机轨道基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HC桩提梁机轨道基础,包括轨道梁、置于所述轨道梁下部的中段PHC桩、置于所述轨道梁两端下部的系梁、置于所述系梁下的端PHC桩、置于所述轨道梁和系梁下的灰土垫层、置于所述轨道梁顶面的两道通长钢轨,纵向相邻的轨道梁之间设有伸缩缝。可充分发挥PHC管桩的高承载力并直接减少轨道梁钢筋混凝土用量,能保证工程安全、结构简单合理、钢筋混凝土用量小、易于施工且施工周期短。
【专利说明】PHC粧提梁机轨道基础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生产设施,尤其涉及一种PHC桩提梁机轨道基础。
【背景技术】
[0002]高速铁路简支箱梁体积大,自重大,质量要求高,施工技术难度大,必须采用现场设置制梁场预制施工的制造方式,因此高速铁路建设现场设置了大量箱梁预制场。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规范和相关政策法规的日臻完善,完成预制场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规划与设计,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降低土建投资,实现预制场的标准化建场和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专业化生产,是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共同关注的问题。在箱梁出场方式上,有运梁车运梁出场的方式,多采用搬梁机(轮轨式或者轮胎式)直接搬梁上车的方式;有采用提梁机提梁上桥的方式,即采用轮轨式提梁机将箱梁提至桥位架梁或桥上运梁车运出的方式。当采用轮轨式提梁机提梁上桥的方式时,提梁机轨道基础设计是箱梁预制场土建设计的核心之一。
[0003]箱梁预制场内的轮轨式提梁机轴重大(70?80t)、轴间距小,故提梁机对基础承载能力要求很高,对基础和地基的变形要求也极高,以某型号提梁机为例,设备要求轨道接头缝隙小于2mm,接头处两轨道的横向位移或高低差均不得大于2mm。因此,现有技术中传统提梁机轨道基础,多采用大直径灌注桩基础,确保承载力和结构变形;近年来在地质良好的情况下,有采用筏板式基础的形式,但沉降较大,且不均匀沉降造成了轨道不平顺导致的提梁机运行困难甚至发生安全问题的情况发生。
[0004]在另外一个领域中,PHC管桩多用于地基处理且所受荷载多为静态荷载,没有将PHC管桩直接使用在提梁机等重大移动荷载下的设计。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证工程安全、结构简单合理、钢筋混凝土用量小、易于施工且施工周期短的PHC桩提梁机轨道基础。
[000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实用新型的PHC桩提梁机轨道基础,包括轨道梁、置于所述轨道梁下部的中段PHC桩、置于所述轨道梁两端下部的系梁、置于所述系梁下的端PHC桩、置于所述轨道梁和系梁下的灰土垫层、置于所述轨道梁顶面的两道通长钢轨,纵向相邻的轨道梁之间设有伸缩缝。
[0008]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HC桩提梁机轨道基础,由于采用PHC桩作为基础,可充分发挥PHC管桩的高承载力并直接减少轨道梁钢筋混凝土用量;由于采用伸缩缝与其他轨道梁分离、分段设置轨道梁的形式,经计算可显著降低轨道梁内力,减少轨道梁钢筋用量;由于采用端部系梁,直接承受提梁机轮轨对轨道梁端部的竖向荷载,减少端部变形,满足轮轨式提梁机对提梁机轨道基础变形的高要求;由于PHC桩顶设置了局部抗压钢筋,减小了桩顶集中大荷载对于系梁或轨道梁的荷载作用效应;由于设置了钢轨顶面不高于周边路面,不影响周边交通运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相对于采用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的提梁机轨道基础显著减少工程量,相对于采用筏板的提梁机轨道基础可有效减少不均匀沉降、控制结构变形,确保提梁机运行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HC桩提梁机轨道基础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HC桩提梁机轨道基础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平交路口横断面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普通横断面示意图;
[001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HC桩顶局部抗压钢筋网片布置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1-轨道梁;2_中段PHC桩;3_系梁;4_端PHC桩;5_灰土垫层;6_伸缩缝;7_钢轨;8-钢筋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7]本实用新型的PHC桩提梁机轨道基础,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
[0018]包括轨道梁、置于所述轨道梁下部的中段PHC桩、置于所述轨道梁两端下部的系梁、置于所述系梁下的端PHC桩、置于所述轨道梁和系梁下的灰土垫层、置于所述轨道梁顶面的两道通长钢轨,纵向相邻的轨道梁之间设有伸缩缝。
[0019]所述轨道梁为长条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系梁为长条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且所述轨道梁和所述系梁为分离式结构。
[0020]所述轨道梁与所述中段PHC桩为通过混凝土浇筑连接的整体结构,所述系梁与所述端PHC桩为通过混凝土烧筑连接的整体结构。
[0021]所述中段PHC桩和所述端PHC桩的顶端均设置钢筋网片作为局部抗压结构。
[0022]所述钢轨的顶面不高于周边路面。
[002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原理是:
[0024]在整体基础形式上,设计采用PHC桩作为基础,可充分发挥PHC管桩的高承载力并有效减少轨道梁钢筋混凝土用量。在整体结构形式上,由于采用伸缩缝与其他轨道梁分离、分段设置轨道梁的形式,而不是采用整个提梁机轨道基础作为一个通长的形式,经对比计算可显著降低轨道梁内力,减少轨道梁钢筋用量。同时轨道基础采用端部系梁,直接承受提梁机轮轨对轨道梁端部的竖向荷载,减少端部变形,满足轮轨式提梁机对提梁机轨道基础变形的高要求。在细节构造上,PHC桩顶设置了局部抗压钢筋,减小了桩顶集中大荷载对于系梁或轨道梁的荷载作用效应;设置了钢轨顶面不高于周边路面,不影响周边交通运行。整体而言,一种PHC桩提梁机轨道基础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结构简单、适应性强。
[0025]具体实例中,提梁机轨道梁基础采用AB型号PHC闭口管桩,桩径400m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220KN,桩长不小于18m,且桩端进入可持力地基的深度不小于3m。桩顶深入地基梁100mm,桩顶设置三层局部抗压钢筋网片,网片间距为110mm,钢筋网片采用Φ 10钢筋,钢筋间距为110mm。提梁机轨道梁断面尺寸为2.4mX 1.0m,提梁机轨道基础下应铺30cm厚三七灰土垫层并压实,要求密实度不小于95%。轨道梁纵向按16m分段,每段之间留出4cm伸缩缝宽度。轨道梁上铺设两道通长钢轨,钢轨间距为1.2m。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PHC桩提梁机轨道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梁(I)、置于所述轨道梁下部的中段PHC桩(2)、置于所述轨道梁两端下部的系梁(3)、置于所述系梁下的端PHC桩(4)、置于所述轨道梁和系梁下的灰土垫层(5)、置于所述轨道梁顶面的两道通长钢轨(7),纵向相邻的轨道梁之间设有伸缩缝(6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HC桩提梁机轨道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I)为长条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系梁(3)为长条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且所述轨道梁(I)和所述系梁(3)为分离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HC桩提梁机轨道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I)与所述中段PHC桩(2)为通过混凝土浇筑连接的整体结构,所述系梁(3)与所述端PHC桩(4)为通过混凝土浇筑连接的整体结构。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HC桩提梁机轨道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PHC桩(2)和所述端PHC桩(4)的顶端均设置钢筋网片(8)作为局部抗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PHC桩提梁机轨道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7)的顶面不高于周边路面。
【文档编号】E01B2/00GK203755092SQ201420111615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2日
【发明者】张立青, 李闻, 杨永强, 徐惠纯, 罗九林 申请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