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用座椅线束布线方法及布线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77412发布日期:2019-06-21 23:53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车辆用座椅线束布线方法及布线结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线束布线的方法和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给轨道车辆上座椅用线束布线的布线方法和结构。



背景技术:

在动车组等轨道车辆中,为了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在车厢内的座椅及座椅的下方会根据需要安装有广播设备、壁灯、椅背调节机构、控制面板、电源插座等。现有的动车组上,为车厢内设备供电的线束一般是安装在地板以下的线槽中,为座椅上各电器设备供电的电线均是从地板上开设的圆孔中穿出后再与电器连接的,该用于穿线的圆孔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且安装在座椅的下方,以保证车厢内的整体美观度。但在实际情况中,往往需要调节座椅的位置和数量,如根据运营要求需要将一等座车厢改为二等座车厢,或将二等座车厢改为一等座车厢,此时,座椅的安装位置就会改变,但由于地板上供电线穿出的圆孔位置是固定的,不能方便地随座椅的安装位置和数量的改变而调节,这种布线结构已无法满足灵活布线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觖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随座椅安装位置的调整而灵活改动的轨道车辆用座椅线束布线方法和布线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车辆用座椅线束布线方法,座椅所需的线束从车厢一端的配电盘引出,穿过端墙延车体纵向延伸布置,在座椅的位置引出与座椅电器连接的电线。

进一步,将沿车体纵向布置的线束安装在固定在侧墙上的电取暖器的内部,在座椅的位置,从电取暖器的壳体上开出线孔引出电线。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车辆用座椅线束布线结构,所述线束沿车体纵向延伸设置,并固定安装在地板上方或侧墙上。

进一步,所述线束从车厢一端的配电盘引出。

进一步,所述线束安装在固定在侧墙上的电取暖器的内部,在所述电取暖器的壳体上开有供线束穿出与座椅电器连接的出线孔。

进一步,所述线束安装在走线槽内,所述走线槽沿车体纵向通长设置并固定在电取暖器壳体上。

进一步,所述电取暖器的壳体由相互固定连接的底板、罩板组成,在壳体内安装有加热器组成,所述加热器组成固定在底板上,所述走线槽安装在所述加热器组成的下方,所述出线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走线槽固定在底板上或与底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线束通过弹簧式卡扣固定在走线槽内。

进一步,所述弹簧式卡扣为U形结构,在弹簧式卡扣两侧边的外表面上具有多个第一卡台及由相邻的两个第一卡台形成的第一卡槽,在所述走线槽的两个侧壁上相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卡台及由相邻的两个第二卡台形成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台与第二卡槽、第二卡台与第一卡槽之间相互插接固定。

综上内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座椅线束布线方法及布线结构,将座椅所需的电线布置在车厢内,并进一步将电线布置在座椅一侧的电取暖器的内部,当车辆座椅位置改变时,电线可以灵活地随座椅安装位置从电取暖器的下部引出,重新布线,布线灵活、可靠。而且将线束布置在车厢内,安装、检修、日常维护均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布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取暖器的加热器组成、接线盒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取暖器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取暖器的罩板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壳体1,底板1a,罩板1b,加热器组成2,折边3,螺栓4,折边5,卡槽6,出风口7,栅条8,侧墙板9,车体骨架10,安装部11,安装滑槽12,螺栓13,插槽14,延伸部15,地板型材16,地板布17,螺栓18,隔热材料层19,安装槽20,接线盒21,加热元件22,固定支架23,接线盒罩板24,压紧锁具25,走线槽26,线束27,出线孔28,弹簧式卡扣29,第一卡台30,第二卡台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座椅线束布线方法和布线结构,是将座椅所需的线束27从车厢一端的配电盘(图中未示出)引出,穿过车厢端部的端墙进入车厢内,并沿车体纵向延伸布置,在安装座椅的位置引出与座椅电器连接的电线。线束27可以安装在车厢内的地板上,也可以安装在侧墙上。

在高寒地区运营的动车组等轨道车辆中,除了在车厢内安装有两套空调机组外,还会在两侧的侧墙上安装有电取暖器,以保证车厢内取暖需求,提高乘坐环境的舒适度。每侧的电取暖器整体沿车体纵向通长设置。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线束27在车厢内走明线影响车厢内装的整体美观度,同时也为了能够减少线束27在车厢内的占用空间,优选将沿车体纵向布置的线束27安装在固定在上述的安装在侧墙上的电取暖器的内部。在安装座椅的位置,将电线从电取暖器中引出,与座椅上的电器连接。当车辆座椅位置改变时,电线也可以灵活地随座椅安装位置从电取暖器的下部引出,重新布线,布线灵活、可靠。因为电取暖器安装在侧墙上,位于座椅靠近侧墙的一侧,电线从电取暖器引出后可直接布置在座椅的底部,与座椅上的电器连接,不会影响车厢内装的整体美观度,而且将线束27安装在电取暖器的内部,只占用电取暖器内部的空间,不会占用车厢内的空间。而且将线束27直接布置在车厢内,安装、检修、日常维护均非常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安装线束27的电取暖器,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安装有多组加热器组成2及多个接线盒21。多组加热器组成2沿车体纵向排列设置,接线盒21安装在相邻的两组加热器组成2之间,壳体1则由底板1a和罩板1b组成,底板1a的顶部固定在车体骨架10上,底板1a的底部与地板型材16固定连接,罩板1b固定在底板1a上。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内安装有走线槽26,走线槽26沿车体的纵向方向通长设置,线束27安装在走线槽26内,为了引线方便,走线槽26安装在加热器组成2的下方,在底板1a的底壁上每隔一小段距离就设置一个用于引出电线的出线孔28,根据车厢内布线的位置,如根据座椅的安装位置从相应的出线孔28中将电线引出,与座椅上的电器连接,从而实现为电器设备供电。当需要调整出线位置时,只需要打开罩板1b即可,布线灵活,操作简单方便。

电取暖器的进风口(图中未示出)开设在底板1a的底壁上,车厢内的回风从该进风口进入壳体1内利用加热器组成2加热,进风口与出线孔28在底板1a的底壁上可以在横向上或纵向上相互错开设置。

走线槽26为U形开口的结构,开口朝向罩板1b的方向,以利用操作,走线槽26可以通过螺栓等固定在底板1a上,也可以如图1所示与底板1a一体成型,线束27通过弹簧式卡扣29固定在走线槽26内。

弹簧式卡扣29为U形结构,在弹簧式卡扣两侧边的外表面上具有多个第一卡台30及由相邻的两个第一卡台30形成的第一卡槽(图中未标示),在走线槽26的两个侧壁上相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卡台31及由相邻的两个第二卡台31形成的第二卡槽(图中未标示),第一卡台30与第二卡槽、第二卡台31与第一卡槽之间相互插接固定,保证固定牢固可靠。

当车厢内的座椅位置更改时,只需要打开罩板1a,将电线从电取暖器底板1a上的与座椅最靠近的出线孔28中引出,重新布线,与座椅上的电器连接,即可实现为座椅上的电器设备供电,走线灵活方便,而且不占用车厢内有限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电取暖器的功能,提高了电取暖器的功能性。

如图1和图3所示,壳体1的底板1a整体为U形断面的型材结构,在其顶壁的端部向下折弯形成一折边3,罩板1b的顶部通过多个螺栓4与折边3固定连接。底板1a的底壁端部具有向上的折边5,罩板1b的底部内壁上具有一向下开口的卡槽6,安装时将罩板1b底部的卡槽6插在底板1a底壁上的折边5上,再将罩板1b顶部通过螺栓4与底板1a的顶部固定连接,即可将罩板1b与底板1a固定连接在一起。将罩板1b与底板1a的紧固点设置在上部,底部仅使用插接固定的结构,罩板1b安装位置高,操作人员蹲下就可以操作拧紧螺栓4完成罩板1b的安装,使安装拆卸均非常方便。

如图1和图4所示,在罩板1b上设置有出风口7,加热后的空气从出风口7排出进入车厢内部。在出风口7处设置有栅条8,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栅条倾斜向下的防水式格栅,在罩板1b的顶部具有斜向上延伸的弧面,该弧面的部分遮盖住了底板1a与侧墙板9之间的安装空隙。该种结构的罩板1b不但外形美观,还能防止乘客将脚踩到电取暖器上面造成设备损坏,同时也能防止瓜子皮等杂物散落到电加热器内部,造成安全隐患。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底板1a的顶部向车体骨架10方向伸出一L形的安装部11,在车体骨架10上设置有安装滑槽12,安装部11通过螺栓13固定在安装滑槽12内,从而将底板1a与车体骨架10固定连接在一起。安装滑槽12的设置可以方便在现场组装时根据现场的安装情况确定紧固位置,降低安装难度,提高安装效率。在底板1a的顶壁的上方还设置有向上开口的插槽14,插槽14沿车体纵向通长设置,安装后侧墙板9的底部插入该插槽14内,在插槽14内还可以粘贴一层毛毡,不但起到隔热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程度隔绝噪音的作用。

底板1a的底部具有向下伸出的弧形延伸部15,延伸部15的末端与地板型材16固定连接,从底板1a底壁上引出的电线顺着该弧形延伸部15伸入至座椅的下方。在地板型材16上方铺设有一层地板布17,地板布17一直向外延伸过渡至延伸部15上并用压条与延伸部15通过螺栓18固定连接,不但可以遮盖底板1a与地板型材16之间的接缝,而且拆装都非常方便,大幅提高了组装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客室内的水进入地板型材16和车体侧墙的内部,还可以有效防止车外噪声透过空隙传入车内。

为了避免在连接处形成冷桥,有效减少热量损失,在底板1a的侧壁的内表面上固定安装有一层隔热材料层19,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车体与车内之间的热交换,提高取暖装置的加热效率。在底板1a的侧壁上具有一用于安装隔热材料层的安装槽20,该隔热材料层沿车体纵向通长设置。为了进一步保证隔热效果,本实施例中,还优选在底板1a的内壁上再涂有一层隔热涂料,起到双层隔热的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多组加热器组成2沿车体纵向排列设置,每组加热器组成2包括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22,本实施例中,每组加热器组成2包括两个加热元件22,且每个加热元件22倾斜固定在底板1a上,两个加热元件22之间在垂向上相互错开叠置,这样可以节省加热元件22所占用的空间。每个加热元件22通过固定支架23固定在底板1a上,固定支架23至少具有一垂直板和斜置板,垂直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1a上,加热元件22通过管卡24固定在斜置板上,管卡24用螺钉固定在斜置板上。在下方的固定支架23还具有一水平板,水平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1a上,提高固定支架23的支撑强度。每个加热元件22优选采用U形的电加热管,根据车厢实际所需的热量,选择电加热管的功率,即选择电加热管的直径和长度,底板1a、罩板1b的长度也可根据功率要求灵活设置。

如图2和图4所示,接线盒21安装在相邻的两组加热器组成2之间,接线盒21正对的位置设置有可独立拆装的接线盒罩板24,接线盒罩板24相对于其它罩板1b可以独立拆装,但结构相同,其上也设置有防水式格栅。

接线盒罩板24的顶部通过压紧锁具25与底板1a固定,接线盒罩板24的底部与底板1a之间卡接固定,卡接的结构与上述的罩板1b和底板1a的卡接结构相同,安装、拆卸都相当方便,有利于接线盒21的检修和日常维护。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