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检库安全防护距离设置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40804阅读:1335来源:国知局
列检库安全防护距离设置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列车检测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检库安全防护距离设置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全自动运行系统在车辆基地列检库内进行动态测试,以便动态确认牵引及制动系统性能。全自动运行系统考虑对列车的移动进行安全防护,需要设置安全距离。

传统设置安全距离较大,造成列检库长度较长,增加列检库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检库安全防护距离设置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目前列检库安全防护距离较大造成列检库长度较长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检库安全防护距离设置处理方法,包括:

当列车在列检库轨道上运行时,实时获取列车的运行速度和牵引加速度;

判断所述运行速度是否超过5km/h或所述牵引加速度是否超过0.6m/s2

若任一判断为是,则对列车进行紧急制动;

获取列车的紧急制动信息;

根据所述运行速度、牵引加速度、紧急制动信息和预设列车制动距离控制模型获得安全防护距离并输出。

可选地,所述紧急制动信息包括最差坡度、旋转质量系数、牵引切断延时、紧急制动建立等效时间和紧急制动加速度。

可选地,所述列车制动距离控制模型包括:

其中,α、β为中间变量,L为安全防护距离,v为最大运行速度,p为最差坡度,γ为旋转质量系数,t0为牵引切断延时,t1为紧急制动建立等效时间,a为最大牵引加速度,aj为紧急制动加速度,a1为紧急制动第一阶段的加速度,a2为紧急制动第二阶段的加速度,a3为紧急制动第三阶段的加速度。

可选地,还包括:在列车进行紧急制动之前,调用所述列车制动距离控制模型。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方法的列检库安全防护距离设置处理装置,包括:

速度检测模块,用于当列车在列检库轨道上运行时,实时获取列车的运行速度和牵引加速度;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运行速度是否超过5km/h或所述牵引加速度是否超过0.6m/s2

执行模块,用于在任一判断为是,则对列车进行紧急制动;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列车的紧急制动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行速度、牵引加速度、紧急制动信息和预设列车制动距离控制模型获得安全防护距离并输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列检库安全防护距离设置处理方法及装置,通过当列车在列检库轨道上运行时,实时获取列车的运行速度和牵引加速度,当运行速度超过5km/h或牵引加速度超过0.6m/s2时对列车进行紧急制动,从而使得到的列车安全防护距离较现有距离短,可从较大程度上降低列检库的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列检库安全防护距离设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检库轨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列检库安全防护距离设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列检库安全防护距离设置处理方法,包括:

S11、当列车在列检库轨道上运行时,实时获取列车的运行速度和牵引加速度。

在本步骤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列检库中存在很多条轨道。如图2所示,每一条轨道上会放置两辆列车,列车1和列车2之间的间隔距离L为列车安全防护距离。列车在进行牵引及制动系统性能的检测时,首先可将列车2向左运行,该列车安全防护距离可满足列车在紧急制动后不会与列车1相撞。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获取较合理的安全防护距离。因此,在列车在列检库轨道上运行时,列车控制系统会实时获取列车的运行速度和牵引加速度。

S12、判断所述运行速度是否超过5km/h或所述牵引加速度是否超过0.6m/s2

在本步骤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列车的运行速度或牵引加速度分别超过5km/h、0.6m/s2时,列车需紧急制动。故需要实时判断列车当前的运行速度和牵引加速度与5km/h、0.6m/s2的大小比较。

S13、若任一判断为是,则对列车进行紧急制动。

在本步骤中,需要说明的是,当满足所述运行速度超过5km/h或所述牵引加速度超过0.6m/s2时,列车控制系统对列车进行紧急制动。

列车紧急制动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列车继续加速。紧急制动前系统有车载反应和牵引切断的时间延迟。

(2)第二阶段,牵引切断,列车在紧急制动建立等效时间内继续滑行。

(3)第三阶段,实施紧急制动。

S14、获取列车的紧急制动信息。

在本步骤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紧急制动信息包括最差坡度、旋转质量系数、牵引切断延时、紧急制动建立等效时间和紧急制动加速度。

S15、根据所述运行速度、牵引加速度、紧急制动信息和预设列车制动距离控制模型获得安全防护距离并输出。

在本步骤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列车制动距离控制模型包括:

其中,α、β为中间变量,L为安全防护距离,v为最大运行速度,p为最差坡度,γ为旋转质量系数,t0为牵引切断延时,t1为紧急制动建立等效时间,a为最大牵引加速度,aj为紧急制动加速度,a1为紧急制动第一阶段的加速度,a2为紧急制动第二阶段的加速度,a3为紧急制动第三阶段的加速度。

将上表中的值带入上述列车制动距离控制模型的公式中可得到:L=11.59m。

目前列检库中每条轨道上的列车安全防护距离为18m。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得到的列车安全防护距离小于12m。

由于列检库中存在多条轨道(可达到10-20条),多条轨道势必会使列检库的库宽长度很大。因此,仅仅从降低列车安全防护距离的长度,便降低车辆基地列检库的长度,减少列检库较大的建设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列检库安全防护距离设置处理方法,通过当列车在列检库轨道上运行时,实时获取列车的运行速度和牵引加速度,当运行速度超过5km/h或牵引加速度超过0.6m/s2时对列车进行紧急制动,从而使得到的列车安全防护距离较现有距离短,可从较大程度上降低列检库的建设成本。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方法的列检库安全防护距离设置处理装置,包括速度检测模块21、判断模块22、执行模块23、获取模块24和计算模块25,其中:

速度检测模块21,用于当列车在列检库轨道上运行时,实时获取列车的运行速度和牵引加速度;

判断模块22,用于判断所述运行速度是否超过5km/h或所述牵引加速度是否超过0.6m/s2;

执行模块23,用于在任一判断为是,则对列车进行紧急制动;

获取模块24,用于获取列车的紧急制动信息;

计算模块25,用于根据所述运行速度、牵引加速度、紧急制动信息和预设列车制动距离控制模型获得安全防护距离并输出。

在执行过程中,当列车在列检库轨道上运行时,速度检测模块21实时获取列车的运行速度和牵引加速度,并将运行速度和牵引加速度发送给判断模块22和计算模块25。判断模块22当判断确定所述运行速度超过5km/h或所述牵引加速度超过0.6m/s2时,将信号发送给执行模块23。执行模块23接收信号后对列车进行紧急制动。此时,获取模块24获取列车的紧急制动信息,并将紧急制动信息发送给计算模块25。计算模块25根据所述运行速度、牵引加速度、紧急制动信息和预设列车制动距离控制模型获得安全防护距离并输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2中一种列检库安全防护距离设置处理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上述的列检库安全防护距离设置处理方法所描述的内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硬件处理器(hardware processor)来实现相关功能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列检库安全防护距离设置处理装置,通过当列车在列检库轨道上运行时,实时获取列车的运行速度和牵引加速度,当运行速度超过5km/h或牵引加速度超过0.6m/s2时对列车进行紧急制动,从而使得到的列车安全防护距离较现有距离短,可从较大程度上降低列检库的建设成本。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