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可翻转式卧铺脚踏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9889发布日期:2018-06-28 02:39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藏可翻转式卧铺脚踏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速卧铺动车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隐藏可翻转式卧铺脚踏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高速卧铺动车组的出现,为旅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变的尤为重要。现在动车卧铺车厢内旅客通过固定式踏板上上铺,该结构由于踏板是突出间壁,影响动车卧铺车厢的整体美观,旅客容易碰撞,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并且嵌入间壁内的隐藏可翻转式卧铺脚踏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隐藏可翻转式卧铺脚踏板结构,包括安装在间壁上的踏板组件,踏板组件包括依次铰接的上踏板、链接板和下踏板,上踏板、链接板、下踏板和间壁组件成平面四杆机构,踏板组件在外力推动下向上转动,直至其靠近间壁时通过踏板锁锁住,实现踏板组件的收起;踏板锁通过链接装置连接控制开关,打开控制开关,链接装置将控制开关的控制动作传递至踏板锁,实现踏板锁的开启,此时踏板组件在踏板弹出部件的作用下展开。

进一步地,踏板组件在限位结构的作用下保持展开状态。

更进一步地,限位结构由设在间壁上的凹槽构成,踏板组件安装在间壁的凹槽内,凹槽的下壁阻止下踏板向下旋转从而使踏板组件保持展开状态。

再进一步地,收起状态下的踏板组件完全处于间壁的凹槽内。

更进一步地,限位结构由位于下踏板下方并且设置在间壁上的限位块构成。

进一步地,链接装置位于踏板组件和间壁之间,链接装置通过导向机构安装在间壁上,导向机构实现链接装置上下端的平行移动,按压控制开关使链接装置远离踏板组件从而开启踏板锁;松开控制开关,此时链接装置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复位。

更进一步地,导向机构由分别设置在链接装置和间壁上的若干导向柱和与导向柱配合的安装孔构成。

再进一步地,导向柱靠近安装孔一侧的端部设有防止其脱离安装孔的凸块。

进一步地,踏板锁为卡扣组件或者磁扣组件。

进一步地,控制开关为两个并且分别设在链接装置的上部和下部,链接装置上部的控制开关高于上部卧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嵌入式翻转脚踏板代替传统的外露式脚踏板,提高动车卧铺车厢的整体美观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四杆机构实现翻转脚踏板旋转并嵌入间壁内,避免了脚踏板的外露,节省车厢空间,同时降低了旅客碰撞隐患,提高了长途旅行的舒适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链接装置的上下两个控制开关、踏板锁、踏板弹出部件实现了上下铺都能打开翻转脚踏板,方便上铺旅客上下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脚踏板结构收起状态下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脚踏板结构展开状态下的右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脚踏板结构收起状态下的右视示意图;

图4是图1的I局部视图(轴承);

图5是图2的II局部视图(踏板锁);

图6是图2的III局部视图(踏板弹出部件);

图7是图2的IV局部视图(弹性部件和导向柱);

图8是图3的V局部视图(踏板弹出部件);

图9是图3的VI局部视图(控制开关)。

图中:1-上踏板,2-链接板,3-下踏板,4-转轴,5-轴承,6-链接装置,7-控制开关,8-间壁,9-固定板,10-螺母,11-导向柱,12-弹性部件,13-踏板锁,14-踏板弹出部件,15-安装孔,16-上部卧铺,1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至图9示出一种隐藏可翻转式卧铺脚踏板结构,包括踏板组件、链接装置6、导向柱11、弹性部件12、踏板锁13、踏板弹出部件14和嵌在间壁8上的固定板9。

如图1、图2、图3所示,踏板组件安装在间壁8上的凹槽17内,踏板组件包括依次铰接的上踏板1、链接板2和下踏板3,上踏板1、链接板2、下踏板3和间壁8组件平面四杆机构。上踏板1、链接板2和下踏板3之间均通过转轴4铰接,上踏板1、下踏板3均通过转轴4和轴承5与间壁8铰接(见图4),上踏板1、链接板2、与上踏板1长度相同的下踏板3、间壁8组件平行四杆机构。收起状态下,踏板组件的外侧面与间壁8的外表面基本齐平;展开状态下,上踏板1和下踏板3均保持水平,方便旅客上下。

如图1、图2、图3所示,链接装置6为竖直的长条形板,其上下两端具有凸出间壁8的控制开关7(见图9),上面的控制开关7位于上部卧铺16的上方。

如图2所示,链接装置6沿长度方向布置有四个导向柱11,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下,导向柱11的左端固定于链接装置6,右端可滑动地设在间壁8上的安装孔15内,安装孔15为由其开口向内逐渐扩大的阶梯孔,导向柱11右端设有防止其从安装孔15的开口脱离的凸块;第二种情况下,导向柱11的右端固定于间壁8,左端穿过链接装置6上的安装孔15,此时的安装孔15为通孔,导向柱11的左端设有防止其从安装孔15脱离的凸块。

如图7所示,导向柱11为螺钉,螺母10固定在链接装置6的中部,螺钉由位于间壁8上的内孔内的帽体和穿过固定板9上通孔的柱体组成,帽体对应前述的导向柱11端部的凸块,间壁8的内孔和固定板9的通孔构成安装孔15,柱体的左端与螺母10螺纹连接,固定板9上通孔的直径小于帽体的直径,避免螺钉脱离安装孔15,从而防止链接装置6掉落。四个螺钉配合四个安装孔15实现链接装置6上端和下端平行移动,即按压链接装置6上端或下端的控制开关7,链接装置6向间壁8靠近时始终保持与间壁8平行,保证踏板锁13的顺利打开。

如图7所示,弹性部件12为套在导向柱11上的弹簧,弹簧的左端连接链接装置6,右端连接固定板9,弹簧12在链接装置6靠近固定板9时为其提供回复力。按压控制开关7,因链接装置6远离踏板组件而打开卡扣组件13;松开控制开关7,链接装置6在弹簧12的回复力下复位。

如图5所示,踏板锁13为卡扣组件,连接链接装置6和收起状态下的踏板组件,卡扣组件由设在链接装置6上的卡舌和设在链接板2上的卡槽构成,按压链接装置6带动其上的卡舌脱离链接板2上的卡槽,从而打开卡扣组件。踏板锁13也可以是磁扣组件,磁扣组件由设置在链接装置6上的磁铁和设置在链接板2上的铁片构成。

如图6、图8所示,踏板弹出部件14固定安装固定板9上,踏板弹出部件14在踏板锁13打开时推动踏板组件使其打开,踏板弹出部件14可以是弹簧或弹力器。

工作过程如下:按压控制开关7,链接装置6靠近固定板9即远离链接板2,卡舌从卡槽脱离,弹簧推动链接板2从而打开踏板组件,踏板组件在重力下向下转动直至下踏板3受到间壁8的凹槽17下壁的阻挡下停止,上踏板1和下踏板3均保持水平,链接板2平行于间壁8,此时踏板组件处于展开状态;用手推动链接板2使踏板组件向上转动直至链接板2贴近间壁8的凹槽17,此时卡舌嵌入卡槽使踏板组件保持收起状态。

旅客通过上下控制开关7打开卡扣组件,安装在间壁8上的踏板弹出部件14推动链接板2实现踏板组件的打开;通过向上推动踏板组件中的链接板2将其嵌入包间间壁8内,从而节省动车卧铺车厢的空间,降低安全隐患。

以上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