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灾减灾功能的筏板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9158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具有防灾减灾功能的筏板基础。



背景技术:

空铁,即悬挂式空中单轨交通系统,与地铁和有轨电车不同,空铁的轨道在上方,是悬挂在空中轨道上运行的一种轨道交通。新能源空铁,是指以锂电池为牵引动力的空中悬挂式轨道列车,是一款新型现代交通系统。该系统通过采用新能源与现代轨道交通的概念叠加,创建了一个中国首创并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现代城乡交通新制式。与高铁、地铁、轻轨等传统轨道交通制式相比,新能源铁改变以往的高压电网获取牵引动力的模式,面向中国的交通现状与国情,凸显出其独特适应性和诸多优势。

空铁可以有效的节省城市空间,但是作为搭载乘客的高架公共交通设施,由于空铁采用悬挂方式运行,使得当空铁所在区域发生地震时,空铁会产生鞭梢效应,造成空铁产生较大位移甚至破坏,严重威胁乘客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空铁所在区域发生地震时,空铁会产生鞭梢效应,造成空铁产生较大位移甚至破坏,严重威胁乘客安全,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防灾减灾功能的筏板基础,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具有防灾减灾功能的筏板基础,包括底板、地梁层、气囊、桩、柔性支撑垫和柔性支撑梁;所述地梁层设置于底板顶部,且桩的一端通过柔性支撑垫柔性连接于底板的底部;所述气囊的顶部通过柔性支撑梁柔性连接于底板的底部,且气囊的底部接触于地表面;所述柔性支撑梁的高度为20~30cm;所述柔性支撑垫的高度为20~30cm。

现有技术中,当空铁所在区域发生地震时,空铁会产生鞭梢效应,造成空铁产生较大位移甚至破坏,严重威胁乘客安全。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当空铁所在区域发生地震时,纵波到达基础处时,柔性支撑垫和柔性支撑梁产生水平变形,由于柔性支撑垫和柔性支撑梁不为刚性,所以产生的基本为弹性变形,不会发生破坏,同时气囊也发生变形,并填充柔性支撑垫和柔性支撑梁变形时产生的空间,使得整个结构会更加稳定;横波到达基础处时,柔性支撑垫和柔性支撑梁产生竖直变形,由于柔性支撑垫和柔性支撑梁不为刚性,所以产生的基本为弹性变形,不会发生破坏,同时气囊也发生变形,并填充柔性支撑垫和柔性支撑梁变形时产生的空间,并未整个基础提供进一步的支撑,使得整个结构会更加稳定。本实用新型通过柔性支撑垫、柔性支撑梁和气囊的相互作用,使得在地震中整个结构更加稳定,提高了空铁运行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支撑垫的高度和柔性支撑梁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地梁层包括地梁;所述地梁水平设置,且围成矩形空腔。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围成矩形空腔的地梁可以产生轻微的弹性变形,从而进一步对地震波产生的能量进行减缓。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空腔的顶面面积为4~10m2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空腔的顶点设置于桩的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支撑垫和柔性支撑梁采用丁晴橡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灾减灾功能的筏板基础,通过柔性支撑垫、柔性支撑梁和气囊的相互作用,使得在地震中整个结构更加稳定,提高了空铁运行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灾减灾功能的筏板基础,围成矩形空腔的地梁可以产生轻微的弹性变形,从而进一步对地震波产生的能量进行减缓。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地梁层,2-底板,3-桩,4-气囊,11-地梁,12-矩形空腔,5-柔性支撑垫,6-柔性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灾减灾功能的筏板基础,包括底板2、地梁层1、气囊4、桩3、柔性支撑垫5和柔性支撑梁6;所述地梁层1设置于底板2顶部,且桩3的一端通过柔性支撑垫5柔性连接于底板2的底部;所述气囊4的顶部通过柔性支撑梁6柔性连接于底板2的底部,且气囊4的底部接触于地表面;所述柔性支撑梁6的高度为20~30cm;所述柔性支撑垫5的高度为20~30cm。

本实施例实施时,当空铁所在区域发生地震时,纵波到达基础处时,柔性支撑垫5和柔性支撑梁6产生水平变形,由于柔性支撑垫5和柔性支撑梁6不为刚性,所以产生的基本为弹性变形,不会发生破坏,同时气囊4也发生变形,并填充柔性支撑垫5和柔性支撑梁6变形时产生的空间,使得整个结构会更加稳定;横波到达基础处时,柔性支撑垫5和柔性支撑梁6产生竖直变形,由于柔性支撑垫5和柔性支撑梁6不为刚性,所以产生的基本为弹性变形,不会发生破坏,同时气囊4也发生变形,并填充柔性支撑垫5和柔性支撑梁6变形时产生的空间,并未整个基础提供进一步的支撑,使得整个结构会更加稳定。本实用新型通过柔性支撑垫5、柔性支撑梁6和气囊4的相互作用,使得在地震中整个结构更加稳定,提高了空铁运行的安全性。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柔性支撑垫5的高度和柔性支撑梁6的高度相同。所述地梁层1包括地梁11;所述地梁11水平设置,且围成矩形空腔12。所述矩形空腔12的顶面面积为4~10m2。所述矩形空腔12的顶点设置于桩3的轴线上。所述柔性支撑垫5和柔性支撑梁6采用丁晴橡胶。

本实施例实施时,围成矩形空腔12的地梁11可以产生轻微的弹性变形,从而进一步对地震波产生的能量进行减缓。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