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运输用多用途伸缩式货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8701发布日期:2018-06-19 21:15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路运输用多用途伸缩式货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铁路货车相关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铁路运输多用途伸缩式货车。



背景技术:

在铁路铺设的过程中对于需要短途运输的一些物资往往采用货车直接改装,将所有的轮子直接替换成与铁轨配套的轨道轮使用,其主要的原因是铁路铺设的施工现场往往车辆很难到达,与最近的道路往往距离非常远,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短途运输的物资并不与车厢货运输概念相同,有时候运输的物资往往是施工现场急需的但运输量较小,而较大的车厢往往不利于对运输物资的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运输多用途伸缩式货车,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可以安装在货车车架上的车斗本体1,该车斗本体1的车尾端直接为开口式设计,所述车斗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可贴合其底板上顶面处滑动的上顶板2,所述上顶板2的尾部垂直固定有一个尾板3,所述下底面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定位滑块4,所述车斗本体1的底板上开设有一道供定位滑块4间隙滑动配合的滑槽5,所述车斗本体1底板的下底面处安装有一根液压缸6,该液压缸6的活塞轴端与定位滑块4固定连接,所述车斗本体1尾部的两侧设置有对应的折门,该折门由第一折板7和与第一折板7转动连接配合的第二折板8组成,所述第一折板7的一端与车斗本体1的侧板转动连接配合,所述第二折板8的底部向下垂直延伸出转轴,所述车斗本体1底板的上顶面处开设有供转轴间隙滑动的导向滑槽9;

当上顶板2完全收缩至最内侧时,所述折门中的第一折板7和第二折板8可完全对折后紧贴在尾板3的外侧面处。

所述车斗本体1底板的下底面处安装有两条平行设置的钢梁10。

所述第一折板7和第二折板8上均安装有插销11,所述的第一折板7和第二折板8与车斗本体1的底板之间通过插销固定。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短途运输的过程中可根据所需要运输物资的大小、多少自行调整车斗的长度,整体的自由化程度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看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包含可以安装在货车车架上的车斗本体1,该车斗本体1的车尾端直接为开口式设计,所述车斗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可贴合其底板上顶面处滑动的上顶板2,所述上顶板2的尾部垂直固定有一个尾板3,所述下底面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定位滑块4,所述车斗本体1的底板上开设有一道供定位滑块4间隙滑动配合的滑槽5,所述车斗本体1底板的下底面处安装有一根液压缸6,该液压缸6的活塞轴端与定位滑块4固定连接,所述车斗本体1尾部的两侧设置有对应的折门,该折门由第一折板7和与第一折板7转动连接配合的第二折板8组成,所述第一折板7的一端与车斗本体1的侧板转动连接配合,所述第二折板8的底部向下垂直延伸出转轴,所述车斗本体1底板的上顶面处开设有供转轴间隙滑动的导向滑槽9;

当上顶板2完全收缩至最内侧时,所述折门中的第一折板7和第二折板8可完全对折后紧贴在尾板3的外侧面处。

所述车斗本体1底板的下底面处安装有两条平行设置的钢梁10。

所述第一折板7和第二折板8上均安装有插销11,所述的第一折板7和第二折板8与车斗本体1的底板之间通过插销固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技术方案部分的使用方法及其原理作进一步的阐述:

使用时,首先根据所要运输物资的大小或者多少启动液压缸6作轴向伸展或者收缩运动,在此过程中上顶板2通过定位滑块4与液压缸6联动,当调节至所需要的位置后,可将第一折板7和第二折板8对折收纳,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折板7的一端与车斗本体1的侧板是转动连接配合的,因此只有在整个上顶板2收缩到最内侧时,第一折板7和第二折板8才能够完全收折,所述车斗本体1的底板上可沿插销11的转动轨迹上开始若干个插销孔,这样不管上顶板2收缩或者伸展至何种状态,第一折板7和第二折板8均能够尽量收折的同时找到最近的插销孔进行插销固定,整体的自由化程度较高,在铁路铺设过程中的短距离运输相关的技术领域中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和市场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