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列尾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3685发布日期:2018-09-14 23:06阅读:9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属于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铁路部门列车取消守车后,尾部无人职守。在此情况下,为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而研制专用运输安全装置。列尾装置是一个行车设备,根据列车运行的情况的需要进行摘挂,随列车运行,在车运行过程中监测列车的风压,并与机车司机进行通讯,反馈列车风压状态,保障列车运行安全。

随着铁路通信系统的发展,为了保障列尾信息的传输安全可靠性使用,双模列尾装置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是列尾专业的发展方向,采用400MHz数字和GSM-R两种通信制式的互补传输,这对于提高系统信号采集和控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起到了良好的通信保证,有利于铁路运输领域的列车安全运行,保障列车安全,保持与提高运力的发展需要。

现有双模列尾主机设有列尾主机壳体,其主机电路设置在列尾主机壳体内,包括双模主控单元以及400MHz数字通信单元和GSM-R网络通信单元,主控单元通过400MHz数字通信单元和GSM-R网络通信单元控制相关电磁阀进行排风,列尾主机壳体的下面设置用于安装的列尾主机底座,使用时通过列尾主机底座上的挂钩装置将列尾主机锁挂在钩提杆上。由于列尾主机需要根据列车运行情况进行摘挂,并且列车的运行路况通常比较复杂,现有的连接方式在行车过程中容易造成列尾主机的松动或脱落,导致机车侧无法获得列尾信息,且无法判断是通信链路障碍还是列尾主机脱离,在需要制动控制时,无法通过列尾主机进行泄压,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模列尾主机,这种列尾主机能够在列车车钩上方便、可靠的连接,以利于减少和避免列车运行过程中列尾主机的振动和脱离,提高列车运行安全保障,进而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和铁路运能的保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包括列尾主机壳体和设置在列尾主机壳体内的列尾主机电路,所述列尾主机壳体固定连接在列尾主机底座上,所述列尾主机底座上设有用于与车钩连接的四爪式夹紧装置,所述四爪式夹紧装置设有操动手轮,所述操动手轮与所述列尾主机底座旋转连接并设有能够将其与所述列尾主机底座锁固的操动手轮锁。

所述操动手轮锁可以为机械锁,也可以为电子锁。

所述机械锁的锁孔优选为开口于操动手轮端部的沿操动手轮轴线延伸的孔,以方便操作。

所述电子锁可以引出开锁信息输出,所引出的开锁信息输出接入所述列尾主机电路,以便通过列尾主机电路记录开锁信息,实现开锁的留痕管理。

所述列尾主机壳体内优选设有陀螺仪,所述陀螺仪的输出接入所述主机电路和/或防脱离报警电路,由此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依据陀螺仪的信息分析判断列尾主机是否出现倾斜,以提前发现与车钩之间连接的松动和脱落迹象,可以利用现有技术对陀螺仪信号进行分析,并利用现有通信方式由列尾主机电路将生成的信息特别是报警信息传送到列尾机车台主机,当单独设置防脱落报警电路时或在列尾主机电路之外增加独立的防脱落报警电路时,还可以利用独立的防脱落报警电路进行所需的各种方式的报警。

所述列尾主机底座上和/或所述列尾主机壳体上可以设有用于检测与车钩之间距离的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的输出接入所述主机电路和/或防脱报警电路,通过位移传感器采集到的位置信息或位移信息,可以及时发现与车钩之间连接的松动,可以利用现有技术对位移信息进行分析,并利用现有通信方式由列尾主机电路将生成的信息特别是报警信息传送到列尾机车台主机,当单独设置防脱落报警电路时或在列尾主机电路之外增加独立的防脱落报警电路时,还可以利用独立的防脱落报警电路进行所需的各种方式的报警。

所述列尾主机壳体上或列尾主机壳体内可以安装有防丢失报警器的子机(信号发射器),用于发射防丢失信号,可以将所述防丢失报警器的主机(信号接收和报警器)设置的尾部车厢内或者设置在机车车号确认仪上,以便车厢内人员或持有机车车号确认仪的人员在列尾主机脱落后及时获得报警。所述防丢失报警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报警距离。

所述列尾主机壳体和所述列尾主机底座通常可以通过螺栓紧固,所述列尾主机壳体和所述列尾主机底座的连接面之间可以设有弹性减振垫,通过弹性减振垫,一方面可以减轻列尾主机底座振动向列尾主机壳体的传递,减轻或避免列车振动对列尾主机电路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弹性垫的弹性形变和恢复,可以减轻或避免振动导致的累积脱落效应。

所述列尾主机壳体的后侧可以设有尾部标识,包括尾部灯闪标识、尾部反光标识和数码显示窗口等任意适宜或规定的标识,所述列尾主机电路的相应控制输出接入所述尾部灯闪标识和所述数码显示窗口的控制端。

所述列尾主机壳体的顶部可以设有提手。

所述列尾主机壳体的顶部可以设有通讯天线,所述通讯天线连接所述列尾主机电路。

所述列尾主机底座上固定安装有风管连接器,所述风管连接器包括柔性风管,所述柔性风管的一端设有电磁阀,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列车主风管的接头,所述列尾主机电路的相应控制输出接入所述电磁阀的控制端,通过这种方式安装风管连接器,有利于风管连接器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述电磁阀可以为先导电磁阀。

所述柔性风管设有用于检测其管内风压的风压采集传感器,所述风压采集传感器的输出接入所述列尾主机电路,以使列尾主机获得风压信息并将风压信息传送到列尾机车台主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车钩上方便和可靠的安装方式,解决了现有列尾主机安装与拆卸不方便,在行车颠簸中容易松动或脱落,司机无法掌握列尾真实状况,事故原因无法分析,造成不明原因停车等问题,满足了现代铁路运输综合信息处理可靠性需求,为铁路提高运输安全、运能保持与提高提供了保障;通过采用四爪式夹紧装置,将四个夹爪夹紧在列车车钩侧面的四个工艺孔上,夹爪采用与对应工艺孔相应的形状,利用工艺孔的角度,有效地保证了连接自身的可靠性,在夹爪不被松动或损坏的情况下,不会从车钩上脱出,而手柄锁的设置保证了夹爪不会因振动等环境因素而松动,易难以被非法松动,由此有效地避免了列尾主机的松动和脱落,并且在摘挂列尾主机的过程中只需要将夹紧机构放松打开一定角度即可,不需要完全拆下夹紧机构的某一部分,拆装即方便又不会有零部件的丢失;四爪式夹紧装置从四个相互间隔分布的点实现夹紧,夹取面积较大,安装更稳定可靠,不易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其具有GSM-R网络和400MHz数字两种通信方式:GSM-R网络通信方式下,列尾通信由GSM-R/GPRS网络承载;400MHz数字通信方式下,列尾通信采用DMR点对点直接通信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双模列尾主机包括列尾主机壳体6和设置在列尾主机壳体6内的列尾主机电路,所述列尾主机壳体6的下方设有列尾主机底座2,所述列尾主机底座2上设有四爪式夹紧装置1,所述四爪式夹紧装置1可以采用任意适宜的现有技术,其夹紧方式可以为平动式也可以是旋转式,通过操动手轮13操动夹紧装置进行夹紧或松脱动作。操动手轮采用旋转式,可以以只有一个旋转自由度的活动连接方式旋转连接在列尾主机底座上,通过齿轮传动机构或者螺纹传动机构等适宜的传动方式带动相关夹爪或夹爪所在的构件(可称为爪件)进行所需的旋转或平动动作,实现在车钩上的夹紧或松脱。所述操动手轮13上设有能够将其与列尾主机底座2锁固的防盗锁,当采用机械锁时,锁孔(钥匙孔)优选设置在所述操动手轮端部的中央位置,当采用电子锁时,在电子锁的电路上引出一路开锁信息输出线缆,并将该输出线缆接入列尾主机电路的相应输入接口,以便列尾主机电路记录开锁信息。

所述列尾主机壳体6外侧设有灯闪标识4和反光标识3,所述灯闪标识4的下方设有显示窗口,所述灯闪标识4和所述显示窗口设置在同一个板块上并以通过螺钉5连接固定在所述列尾主机壳体6的后侧,所述反光标识3优选采用红白反光板。

所述列尾主机壳体6的顶部设有天线8以及提手7,所述列尾主机壳体6的下部设有电池仓9,所述电池仓9设有电池仓门锁,所述电池仓9内设有将电池压紧在连接位置的压紧弹簧,所述列尾主机壳体6的底部设有若干列尾主机壳体固定螺钉10,方便开启所述列尾主机壳体6并对所述列尾主机壳体6内的电路部分进行维修。

列尾主机的风管连接器安装在所述列尾主机底座2上,所述风管连接其主要包括柔性风管12,所述柔性风管12的一端设置先导式电磁阀,另一端设有列车主风管接头11,所述柔性风管12内设有用于检测管内风压的风压采集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原理框图参见图2,这些电路包括:400MHz数字通信单元、GSM-R网络通信单元、尾部标识、辅助维护单元、运行记录存储及下载单元,还包括风压采集传感器、先导电磁阀控制电路、压力传感器等列尾主机壳体外的各相关电路部分。

所述400MHz数字通信单元、所述GSM-R网络通信单元均与所述双模主控单元分别通过各自的射频电缆连接;所述尾部标识单元与所述双模主控单元通过标准接口协议通信,并通过数据电缆连接;所述辅助维护单元与所述双模主控单元通过标准的USB接口连接;所述风管连接器与所述先导电磁阀通过直径为9mm的胶管连接;所述先导电磁阀与所述双模主控单元通过标准电缆连接;所述风压采集传感器与所述双模主控单元通过标准I2C专用协议通过有线电缆连接,由此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电路部分,为相应的信息接收和发送、列车主风管风压信息的采集与控制、数据控制输出及处理提供硬件基础,可依据现有技术和相应的软件支持实现相应的一种双模列尾主机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双模列尾主机结构紧凑、携带方便、安装简单且抗震动、抗冲击性强,且具有IP54 登记的密封防护指标,适用于货物列车应用场合,可以用于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中,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产品单独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称双模,是指两种通信模式或适于两种通信模式的设备,现有技术背景下,所采用的两种通信模式为400MHz频段无线通信和GSM-R网络通信,依据《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暂行技术规范》(铁总运[2015]275号文),列尾机车台发射频率采用414.025MHz,接收频率404.025MHz。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各优选和可选的技术手段,除特别说明外及一个优选或可选技术手段为另一技术手段的进一步限定外,均可以任意组合,形成若干不同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