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列车及其侧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4939发布日期:2018-11-09 22:34阅读:10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列车的侧墙。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侧墙的轨道列车。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乘坐舒适度,如果在寒冷环境下运行,需要在如高速动车组等轨道列车上设置供暖系统。

现有的轨道列车,一般是通过设置暖风系统进行供暖。暖风系统的送风通道设置有车厢顶部,根据热对流原理,热空气主要集中于上部空间,冷空气主要集中于下部空间,供暖效果并不好,而轨道列车侧墙作为主要结构一般包括墙体以及安装于墙体的玻璃窗,墙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内墙板和外墙板,仅是作为支撑结构,并不能为车厢内的供暖起到作用,虽然墙体内侧设有内装件,能够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但温度过低的墙体依然会吸收车内热空气的热量,并将热量不断地传导至外界,严重影响车内的供暖、保暖效果。

因此,如何提高车厢内的供暖、保暖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列车侧墙,该侧墙内部设置有连通车厢顶部送风道的隔腔,能够由车厢底部向车厢内输送供暖系统产生的暖风,提高供暖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侧墙的轨道列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列车侧墙,包括墙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墙体的玻璃窗,所述墙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内墙板和外墙板,所述墙体为双层夹层结构,其中间具有用来输送空调气流的隔腔,所述隔腔的上端位于所述墙体的上部并设置有用于连通车箱顶部送风道的进风口,所述隔腔的下端位于所述墙体的下部并设置有连通车厢内部的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隔腔的外侧面与所述内墙板及所述外墙板之间均具有间隔。

优选地,所述间隔内设置有分别连接所述隔腔外侧面和所述内墙板及所述外墙板的支撑筋。

优选地,所述隔腔包括两个所述进风口,两个所述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玻璃窗两侧。

优选地,所述内墙板下端设置有连通所述出风口的控制风口,所述控制风口处安装有用于控制其开度的控制件。

优选地,所述控制风口具体为椭圆形口,所述控制件具体为翅片。

优选地,包括沿所述水平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所述控制风口,所述出风口具体为水平设置的长形口,所述长形口同时连通多个所述控制风口。

优选地,所述内墙板连接所述玻璃窗下端两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将空调气流吹向玻璃的辅助风口,所述辅助风口朝向上方并连通所述隔腔。

优选地,所述隔腔内设置有菱形分流件,所述菱形分流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辅助风口的下方,所述菱形分流件位于所述玻璃窗的下方,具有左右对称且用于将空调气流分流至所述辅助风口的上导风斜面和左右对称且用于将空调气流分流至所述出风口的下导风斜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列车,包括车架以及安装于所述车架的轨道列车侧墙,所述轨道列车侧墙具体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轨道列车侧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列车侧墙,包括墙体以及安装于墙体的玻璃窗,墙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内墙板和外墙板,并在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设置有隔腔,隔腔的上端位于墙体的上端并设置有用于连通车箱顶部送风道的进风口,隔腔的下端位于墙体的下端并设置有连通车厢内部的出风口。供暖系统产生的暖风由进风口进入隔腔,再由位于车厢底部的出风口向车厢内输送暖风,利用热对流原理,保证供暖均匀性,使侧墙具有供暖的功能,在寒冷环境下保证侧墙的温度,提高车厢内的整体温度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侧墙的轨道列车,由于上述侧墙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轨道列车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道列车侧墙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道列车侧墙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菱形分流件位置的剖视图。

图中:

1.墙体 2.玻璃窗 3.隔腔 4.进风口 5.出风口

6.辅助风口 7.菱形分流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轨道列车侧墙,该侧墙内部设置有连通车厢顶部送风道的隔腔,能够由车厢底部向车厢内输送供暖系统产生的暖风,提高供暖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侧墙的轨道列车。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道列车侧墙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道列车侧墙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菱形分流件位置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轨道列车侧墙,包括墙体1以及安装于墙体1的玻璃窗2,墙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内墙板和外墙板,内墙板朝向车厢内部,外墙板朝向车厢外部,墙体1为双层夹层结构,在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设置有隔腔3,隔腔3的上端位于墙体1的上端并设置有进风口4,隔腔3的下端位于墙体1的下端并设置有出风口5,进风口4连通车箱顶部的送风道,出风口5连通车厢内部。

供暖系统产生的暖风由进风口4进入隔腔3,再由位于车厢底部的出风口5向车厢内输送暖风,利用热对流原理,保证供暖均匀性,使侧墙具有供暖的功能,在寒冷环境下保证侧墙的温度,提高车厢内的整体温度舒适性。

为了提高保暖效果,隔腔3朝内的外侧面与内墙板之间具有间隔,隔腔3朝外的外侧面与外墙板之间也具有间隔。通过设置间隔提升墙体1的隔热效果,同时为了提高强度,可在间隔内设置支撑筋,即隔腔3朝内的外侧面与内墙板之间连接有支撑筋,隔腔3朝外的外侧面与外墙板之间连接有支撑筋。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轨道列车侧墙中,为了适应墙体1的形状,隔腔3可以设置两个进风口4,两个进风口4分别位于玻璃窗2两侧,相应地隔腔3包括相互连通的主风道和两个分风道,主风道位于玻璃窗2下方,且主风道的下端即为出风口5,两个分风道位于玻璃窗2两侧,分风道的下端连通主风道,分风道的上端即为进风口4。

为了实现向车厢内送风,可在内墙板下端设置有控制风口,出风口5连通控制风口,并在控制风口处安装控制件。可以通过控制件调节控制风口的开度,进而调节暖风的输送量,实现供暖梁的可调控制。

具体地,控制风口可以椭圆形口,控制件可以为翅片,也可根据情况调整控制风口的形状和控制件的类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多个控制风口,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布于内墙板底部,每个控制风口均安装有控制件,其中出风口5具体为水平设置的长形口,长形口同时连通多个控制风口,可以通过各个控制件分别调节各控制风口的开度,满足车厢内不同位置的供暖需求,即根据气流量的不同需求控制各个控制风口的开闭及开度大小。

在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轨道列车侧墙的基础上,还包括两个辅助风口6,两个辅助风口6分别位于内墙板连接玻璃窗2下端两侧的位置,辅助风口6朝向上方并连通隔腔3。可以使暖风从下方吹向玻璃窗2,防止玻璃窗2结霜。同时为了引导气流,可以在隔腔3内设置有菱形分流件7,菱形分流件7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辅助风口6的下方,即菱形分流件7位于玻璃窗2下方,其长度与玻璃窗的宽度相适应,使暖风由玻璃窗2两侧的进风口4进入后,向下流动后会遇到菱形分流件7,小部分的暖风被分流至辅助风口6,大部分的暖风被分流至出风口5。菱形分流件7位于玻璃窗2的下方,具有左右对称且用于将空调气流分流至辅助风口6的上导风斜面和左右对称且用于将空调气流分流至出风口5的下导风斜面。

除了上述轨道列车侧墙,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侧墙的轨道列车,该轨道列车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道列车及其侧墙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