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4354发布日期:2019-01-16 06:5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通设施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方案涉及一种交通设施的建造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以汽车为载体,经过长期发展后,这一体系暴露出不可克服的缺点,主要如下:一、效率低下,有时候一辆庞大的汽车只承载几个人,且汽车在站台和路口还要停靠,二、容易堵塞,这一点市民深有体会,这里不展开赘述,三、环境污染严重,主要由汽车尾气引起,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交通设施,使之能克服上述缺点。本人在前申请的申请号为201510702108.x的发明专利作出了有益改进,公开了一种交通设施,包括若干站台,若干运动路径,若干小车,若干切换装置,若干输入装置,出发位置识别单元,控制系统;运动路径上布满能沿其路径方向运动的载体,如此当小车结合在运动路径上时,小车能沿着路径方向运动;各运动路径拼接成一个网状的交通网络,各个站台通过交通网络联系在一起,每一站台与至少一条运动路径的首端相连,首端与站台相连的运动路径称之为上行路径,每一站台与至少一条运动路径的尾端相连,尾端与站台相连的运动路径称之为下行路径,在全部运动路径中,除上行、下行路径外的其它运动路径称之为运行路径,通过切换装置,运行在每一上行路径或运行路径上的小车可切入至少一条其它运动路径,通过切换装置,每一下行路径或运行路径可承接来自至少一条其它运动路径的小车;输入装置与小车一一对应,用户通过输入装置输入代表目的地站台的信息,输入装置将这一信息传达至控制系统,出发位置识别单元用以识别小车是从哪一条上行路径出发的,出发位置识别单元将识别信号传达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小车出发的上行路径、目的地站台安排出一条到达目的地站台的预设路径,该预设路径由若干运动路径拼接而成;运动路径之间进行切换的位置称之为切换处,每一切换处对应有一响应位置,当小车需要在切换处进行切换时,切换装置必须在相应的响应位置进行响应,响应位置对应有一响应位置识别单元,响应位置识别单元用以识别是哪一辆小车经过了响应位置并将这一信息传达至控制系统,当小车经过响应位置时,控制系统根据小车的预设路径决定切换装置是否进行响应。申请号为201710216921.5的中国专利在此基础上作出了有益改进,提出了一种分配式切换方式,具体如下:对每一切换处而言,小车在前运行的运动路径称之为在前路径,小车将要切换到的运动路径称之为目标路径:切换处执行分配式切换方式,切换处设置有一减速路径,一排队路径,一加速路径,一前置路径;前置路径首端连接在前路径,如此前置路径可承接从在前路径切入的小车,前置路径上设置有运动的载体,如此当小车处在前置路径上时,小车能沿着前置路径运动;减速路径首端连接前置路径尾端,如此减速路径可承接来自前置路径的小车;排队路径首端连接减速路径尾端,如此排队路径承接来自减速路径的小车;加速路径首端临近排队路径尾端,如此处于排队路径尾端的小车可切入加速路径首端,加速路径尾部临近目标路径,如此运行在加速路径上的小车可切入目标路径;排队路径用以对小车进行列队,具体为:以排队路径的尾端为队首,各小车紧密地排成一列,若队首的小车切入加速路径,后续小车依次跟上再形成以排队路径尾端为队首的队列;控制系统根据目标路径上小车的分布位置决定处于排队路径尾端的小车是否需要切入加速路径,若是,则决定小车切入加速路径的时间,以使该小车实现从加速路径尾部切入目标路径的目的;前置路径上设置有高速切入单元,高速切入单元用以使运行在前置路径上的全部或部分小车在高速运行的情况下切入目标路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小车的预设路径,当小车需要在分配式切换处执行切换动作时,小车的切换装置进行响应,小车切入前置路径,在前置路径的高速切入单元,全部或部分小车在高速运行的情况下切入目标路径,只有当目标路径上出现极端状况时,如目标路径上小车的分布非常密集,如此使极少部分的小车无法通过高速切入单元切入目标路径,这部分小车通过减速路径进入排队路径,根据目标路径上小车的分布状况,控制系统控制处于排队路径尾端的小车依次通过加速路径切入目标路径,综上所述,在前路径上的小车通过分配式切换处最终都切换到了目标路径,绝大多数小车通过高速切入单元高速切入目标路径,只有极少数小车通过排队方式切入目标路径,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对少数无法高速切入目标路径的小车采用排队等候切入的方式,避免了小车高速运行却又无法切入目标路径的状况对交通设施形成的风险。但上述技术方案的交通设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某些小车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延误现象,如对于处在排队路径上的小车来说,如果目标路径上小车的分布过于密集,就难以找到切入窗口,小车就只能长时间在排队路径上等候,造成延误现象,由于目标路径上设置有高速切入单元,很多小车通过高速切入单元进入目标路径,因而从高速切入单元出来后,目标路径上的小车经常处于分布密集状态,这显然不利于处在排队路径上的小车找到切入窗口,这部分小车只能长时间在排队路径上等候,造成严重的延误现象,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使之能克服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方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交通设施,且这种交通设施能有效缓解小车的延误现象。

本发明方案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交通设施,包括若干站台,若干运动路径,若干小车,若干切换装置,若干输入装置,出发位置识别单元,控制系统;运动路径上设置有运动的载体,如此当小车处在运动路径上时,小车能沿着路径方向运动;各运动路径拼接成一个网状的交通网络,各个站台通过交通网络联系在一起,每一站台与至少一条运动路径的首端相连,首端与站台相连的运动路径称之为上行路径,每一站台与至少一条运动路径的尾端相连,尾端与站台相连的运动路径称之为下行路径,在全部运动路径中,除上行、下行路径外的其它运动路径称之为运行路径,通过切换装置,运行在每一上行路径、运行路径上的小车可切入至少一条其它运动路径,通过切换装置,每一下行路径、运行路径可承接来自至少一条其它运动路径的小车;输入装置与小车一一对应,用户通过输入装置输入代表目的地站台的信息,输入装置将这一信息传达至控制系统,出发位置识别单元用以识别小车是从哪一条上行路径出发的,出发位置识别单元将识别信号传达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小车出发的上行路径、目的地站台安排出一条到达目的地站台的预设路径,该预设路径由若干运动路径拼接而成;运动路径之间进行切换的位置称之为切换处,控制系统根据小车的预设路径决定小车是否在切换处进行切换,如此使小车的运行符合预设路径;对每一切换处而言,小车在前运行的运动路径称之为在前路径,小车将要切换到的运动路径称之为目标路径;至少存在一个分配式切换处,分配式切换处设置有一减速路径,一排队路径,一加速路径,一前置路径;前置路径首端连接在前路径,如此前置路径可承接从在前路径切入的小车,前置路径上设置有运动的载体,如此当小车处在前置路径上时,小车能沿着前置路径运动;减速路径首端连接前置路径尾端,如此减速路径可承接来自前置路径的小车;排队路径首端连接减速路径尾端,如此排队路径承接来自减速路径的小车;加速路径首端临近排队路径尾端,如此处于排队路径尾端的小车可切入加速路径首端,加速路径尾部临近目标路径,如此运行在加速路径上的小车可切入目标路径;排队路径用以对小车进行列队,具体为:以排队路径的尾端为队首,各小车紧密地排成一列,若队首的小车切入加速路径,后续小车依次跟上再形成以排队路径尾端为队首的队列;前置路径上设置有高速切入单元,高速切入单元用以使运行在前置路径上的全部或部分小车在高速运行的情况下切入目标路径;小车在目标路径上从后向前运行,减速路径、排队路径、加速路径合称为后置路径;后置路径先向后弯折,然后再向前弯折,如此使加速路径尾部处于高速切入单元后方,且小车在加速路径尾部的运行方向与小车在目标路径上的运行方向保持一致;选定一段目标路径称之为待检测路径,待检测路径处于加速路径尾部的后方,控制系统根据待检测路径上小车的分布位置决定处于排队路径尾端的小车是否需要切入加速路径,若是,则决定小车切入加速路径的时间,以使该小车实现从加速路径尾部切入目标路径的目的。

在本发明方案中,后置路径发生了两次弯折,即先向后弯折,然后再向前弯折,如此使加速路径尾部处于所述前置路径后方,且小车在加速路径尾部的运行方向与小车在目标路径上的运行方向保持一致;待检测路径设置在加速路径尾部的后方,显然,当小车运行在待检测路径上时,高速切入过程还未发生,待检测路径上的小车分布常常比较稀疏,这显然有利于处在排队路径上的小车找到切入窗口,不易造成延误现象。相比于已有技术,本发明方案通过后置路径的弯折,使处在排队路径尾端的小车优先找到切入窗口,有效地缓解了小车的延误现象。关于本发明方案涉及的前置路径、减速路径、排队路径、加速路径在申请号为201710216921.5的中国专利和申请号为201810659603.0的中国专利中有详细描述,这里不一一赘述。在本发明方案中,控制系统根据待检测路径上小车的分布位置决定处于排队路径尾端的小车是否需要切入加速路径,若是,则决定小车切入加速路径的时间,以使该小车实现从加速路径尾部切入目标路径的目的,这一点在申请号为201710216921.5的中国专利和申请号为201810659603.0的中国专利中有详细描述,这里不一一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案为一种交通设施,包括若干站台,若干运动路径,若干小车,若干切换装置,若干输入装置,出发位置识别单元,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小车可在各运动路径间切换,至少存在一个分配式切换处,分配式切换处设置有一减速路径,一排队路径,一加速路径,一前置路径;减速路径、排队路径、加速路径合称为后置路径;后置路径先向后弯折,然后再向前弯折;本发明方案具有以下优点:使处在排队路径尾端的小车优先找到切入窗口,能有效缓解小车的延误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分配式切换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交通设施,包括若干站台z,若干运动路径1,若干小车2,若干切换装置3,若干输入装置5,出发位置识别单元6,控制系统7;运动路径1上设置有运动的载体,如此当小车2处在运动路径1上时,小车2能沿着路径方向运动;各运动路径1拼接成一个网状的交通网络w,各个站台通过交通网络w联系在一起,每一站台与至少一条运动路径1的首端相连,首端与站台相连的运动路径1称之为上行路径,每一站台与至少一条运动路径1的尾端相连,尾端与站台相连的运动路径1称之为下行路径,在全部运动路径1中,除上行、下行路径外的其它运动路径称之为运行路径,通过切换装置3,运行在每一上行路径、运行路径上的小车2可切入至少一条其它运动路径1,通过切换装置3,每一下行路径、运行路径可承接来自至少一条其它运动路径1的小车2;输入装置5与小车2一一对应,用户通过输入装置5输入代表目的地站台的信息,输入装置5将这一信息传达至控制系统7,出发位置识别单元6用以识别小车2是从哪一条上行路径出发的,出发位置识别单元6将识别信号传达至控制系统7,控制系统7根据小车2出发的上行路径、目的地站台安排出一条到达目的地站台的预设路径,该预设路径由若干运动路径1拼接而成;运动路径1之间进行切换的位置称之为切换处q,控制系统7根据小车2的预设路径决定小车2是否在切换处q进行切换,如此使小车2的运行符合预设路径;对每一切换处q而言,小车2在前运行的运动路径1称之为在前路径111,小车2将要切换到的运动路径1称之为目标路径222;至少存在一个分配式切换处q2,分配式切换处q2设置有一减速路径j,一排队路径p,一加速路径ja,一前置路径13;前置路径首端连接在前路径,如此前置路径可承接从在前路径切入的小车,前置路径上设置有运动的载体,如此当小车2处在前置路径上时,小车2能沿着前置路径运动;减速路径首端连接前置路径尾端,如此减速路径可承接来自前置路径的小车;排队路径首端连接减速路径尾端,如此排队路径承接来自减速路径的小车;加速路径首端临近排队路径尾端,如此处于排队路径尾端的小车可切入加速路径首端,加速路径尾部临近目标路径,如此运行在加速路径上的小车可切入目标路径;排队路径用以对小车进行列队,具体为:以排队路径的尾端为队首,各小车紧密地排成一列,若队首的小车切入加速路径,后续小车依次跟上再形成以排队路径尾端为队首的队列;前置路径上设置有高速切入单元g,高速切入单元g用以使运行在前置路径上的全部或部分小车在高速运行的情况下切入目标路径;小车在目标路径上从后向前运行,减速路径、排队路径、加速路径合称为后置路径;后置路径先向后弯折,然后再向前弯折,如此使加速路径尾部处于高速切入单元后方,且小车在加速路径尾部的运行方向与小车在目标路径上的运行方向保持一致;选定一段目标路径称之为待检测路径dj,待检测路径dj处于加速路径尾部的后方,控制系统7根据待检测路径dj上小车的分布位置决定处于排队路径尾端的小车是否需要切入加速路径,若是,则决定小车切入加速路径的时间,以使该小车实现从加速路径尾部切入目标路径的目的。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本发明方案中,后置路径发生了两次弯折,即先向后弯折,然后再向前弯折,如此使加速路径ja尾部处于所述前置路径后方,且小车在加速路径ja尾部的运行方向与小车在目标路径222上的运行方向保持一致;待检测路径dj设置在加速路径尾部的后方,显然,当小车运行在待检测路径dj上时,高速切入过程还未发生,待检测路径dj上的小车分布常常比较稀疏,这显然有利于处在排队路径p上的小车找到切入窗口,不易造成延误现象。相比于已有技术,本发明方案通过后置路径的弯折,使处在排队路径尾端的小车优先找到切入窗口,有效地缓解了小车的延误现象。

虽然本发明方案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