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万向拉杆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0492发布日期:2018-09-18 22:31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铁拉杆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铁万向拉杆车。



背景技术:

高铁吊杆项目进场后发现施工工期紧张面临着很大困难和考验,而项目沿线多处于山区,交通非常不方便,材料的运输安装又成为制约项目施工工期的主要瓶颈,而现有拉杆车在同一轨道内车头不能转向,无法满足高铁吊杆项目使用,不能很好满足铺轨前对项目施工中钢柱、电缆、网配件及其他四电专业材料的运输安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铁万向拉杆车,解决了现有拉杆车在同一轨道内车头不能转向,无法满足高铁吊杆项目使用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铁万向拉杆车,包括车本体,所述车本体底盘中部固定安装有旋转装置,旋转装置包括油缸和旋转盘组件,油缸下部固定连接旋转盘组件;

油缸包括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均固定于旋转盘组件上;

旋转盘组件包括上底板、下底板和压力轴承,上底板和下底板均为圆盘状,压力轴承安装于下底板和上底板之间。

所述下底板中部开设有下螺栓孔,螺栓下部固定安装于下螺栓孔内,上底板中部开设有上螺栓孔,螺栓穿过压力轴承内圈并且螺栓上部贯穿上螺栓孔,螺母设置于上底板中部并安装于螺栓上。

所述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均固定焊接于上底板的上端面,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中心线连线与上底板中心线重合。

所述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上部一侧均与横梁相焊接固定,横梁两端与车底盘梁焊接固定。

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直径均为350-450mm。

所述车本体底盘后部安装有导航轮装置,导航轮装置包括导航支架、第一导航轮和第二导航轮,导航支架上端部与车本体底盘相固定,导航支架为矩形框架,导航支架两侧安装有导航轮第一导航轮和第二导航轮。

所述导航支架包括第一竖梁、第二竖梁、第一连接梁、第一支撑横杆、第一铁片、第二铁片、第二支撑横杆、第三铁片和第四铁片,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上部与车本体底部固定连接,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底部内侧焊接固定第一连接梁,第一竖梁一侧焊接有第一支撑横杆,第一支撑横杆一侧上端面焊接有第一铁片,第一铁片为矩形状,其宽度与第一支撑横杆宽度一致,第一支撑横杆为方管,第一支撑横杆一侧下端面焊接有第二铁片,第一铁片和第二铁片之间可转动安装有第一导航轮,第二竖梁一侧焊接有第二支撑横杆,第二支撑横杆一侧上端面焊接有第三铁片,第三铁片为矩形状,其宽度与第二支撑横杆宽度一致,第二支撑横杆一侧下端面焊接有第四铁片,第四铁片为矩形状,第三铁片和第四铁片之间可转动安装有第二导航轮。

本实用新型针对高铁无轨吊杆项目的特用性,在原有拉车的基础上进行研发,旋转装置的油缸伸出400mm,能将整个拉杆车举高整个轨道平面,油缸下面的旋转盘组件可使整个拉个车旋转360°,极大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可靠性,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本新型进一步在起重机的轮胎四周都加有导航轮装置,可以避免轮胎与轨道面摩擦,增加轮胎的使用寿命和避免轨道面划伤和碰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转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转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航轮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4所示的一种高铁万向拉杆车,一种高铁万向拉杆车,包括车本体1,车本体可从市场上选购,只要能满足一般的装货能力即可,车本体1底盘中部固定安装有旋转装置2,旋转装置2包括油缸21和旋转盘组件22,油缸21安装于车轮4的前轮和后轮中间位置,油缸21下部固定连接旋转盘组件22,油缸全伸出后旋转装置整体长度为1144mm,油缸闭合后旋转装置整体长度为744mm。油缸21包括第一油缸211和第二油缸212,第一油缸211和第二油缸212均固定于旋转盘组件22上,旋转盘组件22包括上底板222、下底板221、压力轴承223、螺栓225和螺母225,上底板222和下底板221均为圆盘状,压力轴承223安装于下底板221和上底板222之间,下底板221中部开设有下螺栓孔2211,螺栓225下部固定安装于下螺栓孔2211内,上底板222中部开设有上螺栓孔2221,螺栓225穿过压力轴承223内圈并且螺栓225上部贯穿上螺栓孔2221,螺母224设置于上底板222中部并安装于螺栓225上,螺栓和螺母使得上底板222和下底板221以及压力轴承223之间可配合拆卸,操作简单方便。上底板222和下底板221直径均为350-450mm,如选择400mm,上底板222和下底板221厚度为15-20mm,如选择18mm,油缸21包括第一油缸211和第二油缸212,第一油缸211和第二油缸212均固定焊接于上底板222的上端面,第一油缸211和第二油缸212中心线连线与上底板222中心线重合。保证第一油缸211和第二油缸212对上底板222均匀施加外力。第一油缸211和第二油缸212上部一侧均与横梁23相焊接固定,可采用焊接固定方式,横梁23两端与车底盘梁24焊接固定。使用时将油缸伸出,从而将整个拉杆车举高整个轨道平面,油缸下面的旋转盘组件22可使整个拉个车旋转360°(旋转可依靠人力在车本体1一端轻轻推动车本体1即可旋转)。

车本体1底盘后部安装有导航轮装置3,导航轮装置3包括导航支架、第一导航轮35和第二导航轮37,导航支架上端部与车本体1底盘相固定,导航支架为矩形框架,导航支架两侧安装有导航轮第一导航轮35和第二导航轮37。导航支架包括第一竖梁32、第二竖梁31、第一连接梁33、第一支撑横杆34、第一铁片341、第二铁片342、第二支撑横杆36、第三铁片361和第四铁片362,第一竖梁32和第二竖梁31上部与车本体1底部固定连接,第一竖梁32和第二竖梁31底部内侧焊接固定第一连接梁33,第一竖梁32一侧焊接有第一支撑横杆34,第一支撑横杆34一侧上端面焊接有第一铁片341,第一铁片341为矩形状,其宽度与第一支撑横杆34宽度一致,第一支撑横杆34为方管,第一支撑横杆34一侧下端面焊接有第二铁片342,第一铁片341和第二铁片342之间可转动安装有第一导航轮35,第二竖梁31一侧焊接有第二支撑横杆36,第二支撑横杆36一侧上端面焊接有第三铁片361,第三铁片361为矩形状,其宽度与第二支撑横杆36宽度一致,第二支撑横杆36一侧下端面焊接有第四铁片362,第四铁片362为矩形状,第三铁片361和第四铁片362之间可转动安装有第二导航轮37。第一铁片341、第二铁片342、第三铁片361和第四铁片362结构一致故不再赘述,第一导航轮35、第二导航轮37为常见的金属滚轮结构,第一导航轮35、第二导航轮37端面略突出于车轮胎4端面。第一导航轮35、第二导航轮37作为侧导轮可在车辆行驶两侧的轨道面凹槽(图中未示)内滚动,增加轮胎的使用寿命和避免轨道面划伤和碰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