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铁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0585发布日期:2019-01-13 16:5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铁车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挂车体轨道交通车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铁车厢。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迅速壮大,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们的出行量越来越大,这种出行量的增加,并不局限于单个城市内,而是已经扩散到城市和农村之间,城市和城市之间。现有交通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世界各大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汽车拥堵现象。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各种方式来解决日益增长的出行量所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

由于空轨列车将地面交通移至空中,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具有对地面建筑设施影响小、开通后列车运行速度快、轨道走向铺设灵活、运行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等优势,故其在很多城市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德国、日本均较早地实现了悬挂式轨道交通体系的研发设计,近年来,国内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空铁用车厢的结构设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提出的如何进一步优化空铁用车厢的结构设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铁车厢,本车厢结构简单,同时车厢的结构设计在实现机电器件与人员分离搭载的同时,还具有强化车厢承载能力的特点。

一种空铁车厢,包括车厢本体,所述车厢本体上设置有分层隔板,所述分层隔板将车厢本体的容置空间分割为上层的乘客舱及下层的机电舱;

还包括设置于车厢本体底部与分层隔板之间的多块分割隔板,所述分割隔板的上、下端分别与分层隔板的底侧及车厢本体底部的顶侧接触,且分割隔板将机电舱分割为多个沿着车厢本体长度方向排列的子舱体;

部分子舱体或全部子舱体内安装有机电安装架,所述机电安装架的底部均安装有滚轮或滑块,各机电安装架均通过滚轮或滑块安装于对应子舱体内,且机电安装架均能通过自身上的滚轮或滑块,沿着深入车厢本体的方向及向车厢本体的外侧运动。

具体的,以上分层隔板用于将车厢本体的容置空间分割为上层的乘客舱以及下层的机电舱,多块分割隔板用于将机电舱分割为多个子舱体,在未设置有机电安装架的子舱体中,相应如氢能电池、空调、中央控制器等部件直接安装于子舱体中,设置有机电安装架的子舱体内机电安装架作为空铁零件的安装架,这样,以实现在需要经常维护、体积较大、较重的零件不方便直接深入到车厢本体内部安装时,通过预先安装在机电安装架上的方式,再通过机电安装架下方的滚轮或者滑块,将机电安装架连同其上零件一起推送至车厢本体内部;针对已经安装就位的零件,通过先将机电安装架先由车厢本体深处移出,再对机电安装架上相应零件进行检查、维护、更换的方式,方便对零件进行安装、检查、维护、更换等操作。即通过以上方案,可方便对本空铁车厢上配备的相应零部件进行相应操作。

同时,本方案中,以上分层隔板、分割隔板不仅实现了人员与设备的分区域隔离,同时,还实现了不同零件的分区域隔离,这样,可达到提升本车厢人员乘坐舒适度、规范零件布置、避免或减少零件之间相互影响的目的。同时采用本方案,在实现人员、零件相隔离的同时,多个子舱体的分隔板,即分层隔板与分割隔板,所形成的车厢本体底部骨架相当于呈蜂窝状,这样,在节省车厢本体骨架材料的同时,可提升车厢本体底部骨架的刚度,这样,可达到提升车厢承载能力的目的。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作为机电安装架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机电安装架的底部均设置有滚轮,各机电安装架所在的子舱体中均设置有轨道,各轨道均沿着车厢本体的宽度方向,各机电安装架均通过自身上的滚轮与所在子舱体中的轨道连接实现在子舱体中的安装。采用本方案,旨在通过滚轮沿着轨道运动,减小机电安装架深入车厢本体内部或由车厢本体内部向外移出的阻力。

由于空铁车厢悬吊安装于轨道梁上的特殊形式,空铁车厢悬空安装,为方便将零件转运至地面或将地面零件转运至车厢本体内,部分子舱体或全部子舱体的底部还设置有与车厢本体下方想通的吊装孔,具有吊装孔的子舱体内还安装有吊耳。采用本方案,可实现将重量较重的零件安装在具有吊装孔的子舱体中。本方案中吊装孔即为相应零件由车厢本体下方进入对应子舱体的通道,以上吊耳用于安装起吊用吊具。

为实现对吊装孔在未启用状态下进行封闭,还包括数量与吊装孔数量相等的封板,各封板与车厢本体的底部螺栓连接,各吊装孔均对应有一块封板,各封板用于封闭对应的吊装孔。

作为一种方便人员进出乘客舱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开设在车厢本体侧面上的第一舱门,所述第一舱门作为人员进、出乘客舱的通道;

所述第一舱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舱门沿着车厢本体的长度方向排布。

作为一种方便零件由车厢本体的侧面进出子舱体的技术方案,各子舱体的一端与车厢本体的一侧相通,各子舱体的另一端与车厢本体的另一侧相通,且车厢本体的各侧均安装有用于封闭子舱体开口的第二舱门。采用本方案,零件可由车厢本体的两侧进出机电舱。

为实现对车厢本体内零件安装空间,即子舱体进行封闭,以实现零件的防尘保护、防坠保护等,车厢本体各侧第二舱门的数量均与子舱体的数量相等,各子舱体的开口均设置有独立的第二舱门。

为方便开启第二舱门和关闭第二舱门,各第二舱门的一侧均与车厢本体的侧面铰接连接。采用本方案,由于在开启第二舱门时第二舱门可通过对用铰接轴悬吊于车厢本体的侧面,这样,对子舱体进行相应操作时和操作完成后,不需要大幅度转移第二舱门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具体的,以上分层隔板用于将车厢本体的容置空间分割为上层的乘客舱以及下层的机电舱,多块分割隔板用于将机电舱分割为多个子舱体,在未设置有机电安装架的子舱体中,相应如氢能电池、空调、中央控制器等部件直接安装于子舱体中,设置有机电安装架的子舱体内机电安装架作为空铁零件的安装架,这样,以实现在需要经常维护、体积较大、较重的零件不方便直接深入到车厢本体内部安装时,通过预先安装在机电安装架上的方式,再通过机电安装架下方的滚轮或者滑块,将机电安装架连同其上零件一起推送至车厢本体内部;针对已经安装就位的零件,通过先将机电安装架先由车厢本体深处移出,再对机电安装架上相应零件进行检查、维护、更换的方式,方便对零件进行安装、检查、维护、更换等操作。即通过以上方案,可方便对本空铁车厢上配备的相应零部件进行相应操作。

同时,本方案中,以上分层隔板、分割隔板不仅实现了人员与设备的分区域隔离,同时,还实现了不同零件的分区域隔离,这样,可达到提升本车厢人员乘坐舒适度、规范零件布置、避免或减少零件之间相互影响的目的。同时采用本方案,在实现人员、零件相隔离的同时,多个子舱体的分隔板,即分层隔板与分割隔板,所形成的车厢本体底部骨架相当于呈蜂窝状,这样,在节省车厢本体骨架材料的同时,可提升车厢本体底部骨架的刚度,这样,可达到提升车厢承载能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铁车厢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侧视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铁车厢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央视透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依次为:1、车厢本体,2、分层隔板,3、机电舱,4、乘客舱,5、分割隔板,6、第一舱门,7、机电安装架,8、吊装孔,9、吊耳,10、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空铁车厢,包括车厢本体1,所述车厢本体1上设置有分层隔板2,所述分层隔板2将车厢本体1的容置空间分割为上层的乘客舱4及下层的机电舱3;

还包括设置于车厢本体1底部与分层隔板2之间的多块分割隔板5,所述分割隔板5的上、下端分别与分层隔板2的底侧及车厢本体1底部的顶侧接触,且分割隔板5将机电舱3分割为多个沿着车厢本体1长度方向排列的子舱体;

部分子舱体或全部子舱体内安装有机电安装架7,所述机电安装架7的底部均安装有滚轮或滑块,各机电安装架7均通过滚轮或滑块安装于对应子舱体内,且机电安装架7均能通过自身上的滚轮或滑块,沿着深入车厢本体1的方向及向车厢本体1的外侧运动。

具体的,以上分层隔板2用于将车厢本体1的容置空间分割为上层的乘客舱4以及下层的机电舱3,多块分割隔板5用于将机电舱3分割为多个子舱体,在未设置有机电安装架7的子舱体中,相应如氢能电池、空调、中央控制器等部件直接安装于子舱体中,设置有机电安装架7的子舱体内机电安装架7作为空铁零件的安装架,这样,以实现在需要经常维护、体积较大、较重的零件不方便直接深入到车厢本体1内部安装时,通过预先安装在机电安装架7上的方式,再通过机电安装架7下方的滚轮或者滑块,将机电安装架7连同其上零件一起推送至车厢本体1内部;针对已经安装就位的零件,通过先将机电安装架7先由车厢本体1深处移出,再对机电安装架7上相应零件进行检查、维护、更换的方式,方便对零件进行安装、检查、维护、更换等操作。即通过以上方案,可方便对本空铁车厢上配备的相应零部件进行相应操作。

同时,本方案中,以上分层隔板2、分割隔板5不仅实现了人员与设备的分区域隔离,同时,还实现了不同零件的分区域隔离,这样,可达到提升本车厢人员乘坐舒适度、规范零件布置、避免或减少零件之间相互影响的目的。同时采用本方案,在实现人员、零件相隔离的同时,多个子舱体的分隔板,即分层隔板2与分割隔板5,所形成的车厢本体1底部骨架相当于呈蜂窝状,这样,在节省车厢本体1骨架材料的同时,可提升车厢本体1底部骨架的刚度,这样,可达到提升车厢承载能力的目的。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作为机电安装架7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机电安装架7的底部均设置有滚轮,各机电安装架7所在的子舱体中均设置有轨道10,各轨道10均沿着车厢本体1的宽度方向,各机电安装架7均通过自身上的滚轮与所在子舱体中的轨道10连接实现在子舱体中的安装。采用本方案,旨在通过滚轮沿着轨道10运动,减小机电安装架7深入车厢本体1内部或由车厢本体1内部向外移出的阻力。

由于空铁车厢悬吊安装于轨道10梁上的特殊形式,空铁车厢悬空安装,为方便将零件转运至地面或将地面零件转运至车厢本体1内,部分子舱体或全部子舱体的底部还设置有与车厢本体1下方想通的吊装孔8,具有吊装孔8的子舱体内还安装有吊耳9。采用本方案,可实现将重量较重的零件安装在具有吊装孔8的子舱体中。本方案中吊装孔8即为相应零件由车厢本体1下方进入对应子舱体的通道,以上吊耳9用于安装起吊用吊具。

为实现对吊装孔8在未启用状态下进行封闭,还包括数量与吊装孔8数量相等的封板,各封板与车厢本体1的底部螺栓连接,各吊装孔8均对应有一块封板,各封板用于封闭对应的吊装孔8。

作为一种方便人员进出乘客舱4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开设在车厢本体1侧面上的第一舱门6,所述第一舱门6作为人员进、出乘客舱4的通道;

所述第一舱门6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舱门6沿着车厢本体1的长度方向排布。

作为一种方便零件由车厢本体1的侧面进出子舱体的技术方案,各子舱体的一端与车厢本体1的一侧相通,各子舱体的另一端与车厢本体1的另一侧相通,且车厢本体1的各侧均安装有用于封闭子舱体开口的第二舱门。采用本方案,零件可由车厢本体1的两侧进出机电舱3。

为实现对车厢本体1内零件安装空间,即子舱体进行封闭,以实现零件的防尘保护、防坠保护等,车厢本体1各侧第二舱门的数量均与子舱体的数量相等,各子舱体的开口均设置有独立的第二舱门。

为方便开启第二舱门和关闭第二舱门,各第二舱门的一侧均与车厢本体1的侧面铰接连接。采用本方案,由于在开启第二舱门时第二舱门可通过对用铰接轴悬吊于车厢本体1的侧面,这样,对子舱体进行相应操作时和操作完成后,不需要大幅度转移第二舱门的位置。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对应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