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轨货车的动车底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8131发布日期:2019-07-31 20:0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轨货车的动车底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挂式空中轨道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轨货车的动车底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日益提升,现在可以选择的多种多样的出行工具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推进了整个交通行业的蓬勃发展。但城市内土地可使用资源有限,已不能更好地承担繁重的交通压力,为了缓解日益凸显的交通拥堵问题,空轨交通技术应运而生。悬挂式空轨车辆作为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工具,正逐步取得国内外受众的认可。

空轨车辆技术,在城轨交通领域发展应用,同样应该可以延展到货车输运领域,尤其适用于矿石、煤炭等高产货物到港口等交通枢纽的输运,相比于传统铁路和公路运输,空轨货运方式在货运量、便捷性及投资运营成本上具有较大优势。

空轨货运车辆不同于传统货车,空轨货运车辆是悬挂在空中,尤其安装有重载设备的动力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而动车底架是其主要直接承载受力结构,因此需要针对性地对动车底架关键结构进行再设计来解决刚度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轨货车的动车底架,提升结构刚度,确保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空轨货车的动车底架,包括:边梁、起吊梁、端梁、中梁、长筋梁、短筋梁和底板,所述边梁设置在底板顶面两侧,对称布置,所述端梁设置在底板的前后两端,且连接两侧边梁构成外围框架结构,所述起吊梁间隔设置在两侧边梁之间并与空轨货车的动车车体要求悬吊位置保持一致,所述中梁设置在底板上且连接两侧边梁中部,所述长筋梁包括多个连接于两个边梁之间的型材单元,所述短筋梁设置在起吊梁与用于隔断动力室的长筋梁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包括多个板材单元,将各部分连接构成整体焊接式底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边梁包括外边梁、承重梁、短筋、基座和基座加强筋,所述外边梁平行设置在承重梁的外侧,长度与底板对应,所述短筋固结在外边梁和承重梁之间,包括多个型材单元,所述基座位于承重梁内侧的设备布置位置处,所述基座加强筋位于基座底部,把基座和承重梁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梁在具体设备布置位置设置有承重梁切口以便设置下沉结构,所述承重梁切口两端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连接于基座与承重梁。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边梁与承重梁之间需要提高强度的薄弱环节处设置有第一筋板,所述第一筋板中间开有减重的长圆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起吊梁两端分别贯穿承重梁而延伸至外边梁,所述外边梁上设置有与起吊梁对应的起吊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起吊梁包括中梁板、侧梁板、下盖板、上盖板、第二筋板、套筒、起吊销、加强板,所述中梁板垂直设置在下盖板上且对称位于下盖板顶面两侧中部,所述侧梁板分别位于中梁板两端,所述上盖板分别固定在中梁板和侧梁板的顶部,所述第二筋板位于两侧中梁板及对应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且将其连接为一稳固结构,所述加强板位于两端的侧梁板之间,连接侧梁板及对应的下盖板和上盖板而构成稳固结构,加强板中间设置与套筒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套筒设置在安装孔中,所述起吊销同轴于套筒,并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梁板上间隔设置有数个圆孔,所述第二筋板的数量为3个,所述加强板的数量为4个,每端2个。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端梁包括折弯板和第三筋板,所述折弯板为L形的型材单元,所述第三筋板间隔设置在折弯板的内侧,数量为3个。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梁包括横梁和纵梁,所述纵梁设置在平行的两根横梁中部之间而构成H形结构的中梁,所述横梁两端上下端面开有切口以嵌入两侧承重梁的型材单元凹槽内进行焊接固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空轨货车的动车底架,区别于传统货车车辆底架结构,边梁采用双贯通集中受力结构,可承载空轨货车的动车重载设备,具有较好的垂向刚度和纵向刚度,另有中梁、长筋梁和底板等连接结构增强了底架的横向刚度,同时考虑了下沉结构,可用于紧凑型空轨货车高度受限的动力车体,另外,底架结构均采用型材单元和板材单元,原料结构相对简单,便于降低制造工艺和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空轨货车的动车底架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图1中边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 是图1中起吊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 是图1中端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 是图1中的中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空轨货车的动车底架,包括:边梁1、起吊梁2、端梁3、中梁4、长筋梁5、短筋梁6和底板7,所述底板7包括多个板材单元,将各部分连接构成整体焊接式底架结构。所述边梁1设置在底板7顶面两侧,对称布置,所述端梁3设置在底板7的前后两端,且连接两侧边梁1构成外围框架结构,所述起吊梁2间隔设置在两侧边梁1之间并与空轨货车的动车车体要求悬吊位置保持一致,安装快捷。

所述中梁4设置在底板7上且连接在两侧边梁1中部,既可加强底架横向刚度,又可根据动力车设备情况划分底架布局。所述中梁4包括横梁40和纵梁41,所述纵梁31设置在平行的两根横梁40中部之间而构成H形结构的中梁,所述横梁40两端上下端面开有切口以嵌入两侧承重梁11的型材单元凹槽内进行焊接固结。

所述长筋梁5包括多个连接于两个边梁1之间的型材单元,既在底架结构中隔断电气室和动力室布局,又可加强底架横向刚度,所述短筋梁6设置在起吊梁2与用于隔断动力室的长筋梁5之间,起到增加结构稳定性的作用。

所述边梁1包括外边梁10、承重梁11、短筋12、基座13和基座加强筋14,所述外边梁10平行设置在承重梁11的外侧,长度与底板7总长度对应,形成贯通集中受力结构,所述外边梁10与承重梁11之间需要提高强度的薄弱环节处设置有第一筋板16,所述第一筋板16中间开有减重的长圆孔,有利于底架的轻量化。

所述短筋12固结在外边梁10和承重梁11之间,包括多个型材单元,所述短筋12在两端上下端面开有切口,方便嵌入外边梁10与承重梁11的型材单元的凹槽内进行焊接固结。外边梁10可以采用C形钢材,承重梁11可以采用工字钢,强度高。

所述基座13位于承重梁11内侧的设备布置位置处,所述承重梁在具体设备布置位置设置有承重梁切口以便设置下沉结构,所述基座加强筋14位于基座13底部,把基座13和承重梁11连接在一起。基座加强筋14为近梯形结构,在端部开有切槽,方便嵌入承重梁11与基座13之间凹槽进行焊接固结。所述承重梁11切口两端设置有端板15进行限位,形状为梯形,所述端板15连接于基座13与承重梁11。

所述起吊梁2包括中梁板20、侧梁板21、下盖板22、上盖板23、第二筋板24、套筒25、起吊销26和加强板27,所述中梁板20垂直设置在下盖板22上且对称位于下盖板22顶面两侧中部,所述中梁板20上间隔设置有4个圆孔,确保强度基础上,有利于减重。

所述侧梁板21分别位于中梁板20两端,进行延伸,所述上盖板23分别固定在中梁板20和侧梁板21的顶部,所述第二筋板24位于两侧中梁板20及对应上盖板23和下盖板22之间,且将其连接为一稳固结构,所述第二筋板24的数量为3个,间隔分布,强度高。

所述加强板27位于两端的侧梁板21之间,连接侧梁板21及对应的下盖板22和上盖板23而构成稳固结构,所述加强板27的数量为4个,每端2个。加强板27中间设置与套筒25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套筒25设置在安装孔中焊接固定,所述起吊销26同轴于套筒25,并过盈配合。所述起吊梁2两端分别贯穿承重梁11而延伸至外边梁10,焊接高度,结构牢固,所述外边梁10上设置有与起吊梁2对应的起吊孔,方便起吊销在起吊时的使用。

所述端梁3包括折弯板30和第三筋板31,所述折弯板30为L形的型材单元,所述第三筋板31间隔设置在折弯板30的内侧,数量为3个,提升了折弯板30的结构强度,边梁1端部加工与折弯板30对应的切口,方便边梁1和端梁3的安装和焊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空轨货车的动车底架,受力结构设计合理,可以集中承担动车设备重载,具有较好的垂向刚度和纵向刚度,另有中梁、长筋梁和底板等连接结构增强了整体的横向刚度,底架同时考虑了下沉结构,可用于紧凑型空轨货车高度受限的动力车体,同时,底架结构均采用型材单元和板材单元,结构相对简单,便于降低制造工艺和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