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内饰插接铝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1933发布日期:2019-08-16 22:04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车内饰插接铝型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动车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内饰插接铝型材。



背景技术:

近几年,国内列车等城市轨道列车迅猛发展,有效缓减了许多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并且通过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努力开发,中国地铁及轨道列车技术水平已经到达了国际先进水平,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借鉴中国的经验,大力发展地铁及轨道交通并直接从中国采购地铁及轨道列车,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更多的中型城市不断扩大,其交通状况日渐严峻,也不短地加入到轨交化建设行列中来。

轨道交通建设在很多城市开展,在建设轨道交通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型材,由于轨道交通需要很高的强度,也需要很好的耐腐蚀能力,所以对型材的质量要求很高,一般的型材结构过于复杂,在使用的时候安装费事,还有一些型材在使用的时候外表面磨损严重,导致型材外表面出现磨损,影响了型材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车内饰插接铝型材,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内饰插接铝型材,降低轨道车内饰的安装固定难度,提高轨道车内饰的固定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内饰插接铝型材包括内饰承载部、天侧固定部、用于连接所述内饰承载部和所述天侧固定部的中间连接部,其中,所述内饰承载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天侧固定部的前端设置有卡钩。

可选的,所述内饰承载部、所述天侧固定部和所述中间连接部之间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卡钩的宽度小于所述内饰承载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天侧固定部的下表面之间的间距。

可选的,所述内饰承载部和所述天侧固定部的中心轴线之间相互平行,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天侧固定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

可选的,所述卡接槽设置在所述内饰承载部的前端与所述卡钩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内饰插接铝型材包括内饰承载部、天侧固定部、用于连接内饰承载部和天侧固定部的中间连接部,其中,内饰承载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卡接槽,可以非常方便可靠的将内饰卡接固定在内饰承载部,天侧固定部的前端设置有卡钩可以非常方便的将该铝型材固定在车体上,其整体是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内饰插接铝型材,采用该种铝型材不仅可以降低轨道车内饰的安装固定难度,还可以提高轨道车内饰的固定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轨道车内饰插接铝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图1所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轨道车内饰插接铝型材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内饰插接铝型材包括内饰承载部1、天侧固定部2、用于连接内饰承载部1和天侧固定部2的中间连接部3,其中,内饰承载部1的上表面设置有卡接槽4,天侧固定部2的前端设置有卡钩5。内饰承载部1用于支撑和固定轨道车辆的内饰安装,其中,内饰承载部1的上表面设置的卡接槽4与天侧固定部2相配合,可以将轨道车辆的内饰可靠固定。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内饰插接铝型材的内饰承载部1、天侧固定部2和中间连接部3之间一体成型,其中,一体成型的轨道车内饰插接铝型材不仅结构强度高,而且其制造成本低廉。

参考图1所示,卡钩5的宽度小于内饰承载部1的上表面与天侧固定部2的下表面之间的间距,并且,内饰承载部1和天侧固定部2的中心轴线之间相互平行,中间连接部3的中心轴线与天侧固定部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示例的,卡接槽4设置在内饰承载部1的前端与卡钩5之间,也即卡接槽4设置在内饰承载部1位于卡钩5左侧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内饰插接铝型材包括内饰承载部、天侧固定部、用于连接内饰承载部和天侧固定部的中间连接部,其中,内饰承载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卡接槽,可以非常方便可靠的将内饰卡接固定在内饰承载部,天侧固定部的前端设置有卡钩可以非常方便的将该铝型材固定在车体上,其整体是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内饰插接铝型材,采用该种铝型材不仅可以降低轨道车内饰的安装固定难度,还可以提高轨道车内饰的固定可靠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