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838114发布日期:2021-10-08 18:4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列车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列车在运行时一般是按照静态速度曲线(static speed profile,简称ssp)上的固定速度限速行驶,但由于路况的不同,如施工线路,则需要结合临时限速曲线(tempo-rary speed profile,简称tsr)对行驶速度进行调整,即将tsr(tempo-rary speed profile,临时限速曲线)与ssp(static speed profile,固定限速)合并为mrsp(most restrictive speed profile,最严格限速曲线),从而控制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严格按照mrsp曲线进行限速行驶,以保证行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控制方法,以解决目前列车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的问题。
4.一种列车控制方法,包括:
5.获取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
6.采用列车控制函数对所述临时速度曲线和所述静态速度曲线进行合并处理,得到目标控制曲线;
7.根据所述目标控制曲线,生成列车控制数据,所述列车控制数据用于指示列车行驶。
8.进一步地,所述采用列车控制函数对所述临时速度曲线和所述静态速度曲线进行合并处理,得到目标控制曲线,包括:
9.采用待合并元素确定函数对所述临时速度曲线和所述静态速度曲线进行处理,确定待合并元素;
10.采用元素压入函数对所述待合并元素和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压入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
11.根据所述目标合并列表,生成所述目标控制曲线。
12.进一步地,所述采用待合并元素确定函数对所述临时速度曲线和所述静态速度曲线进行处理,确定待合并元素,包括:
13.循环遍历所述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得到至少一组候选组;
14.根据所述候选组中控制元素的原始起点坐标,确定所述待合并元素。
15.进一步地,所述采用元素压入函数对所述待合并元素和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压入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包括:
16.若所述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等于所述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则将所述待合并元素连接至所述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得到所述目标合并列表。
17.进一步地,所述采用元素压入函数对所述待合并元素和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压入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包括:
18.若所述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大于所述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则根据所述原始终点坐标和所述目标起点坐标,确定目标合并元素;
19.根据默认行驶值对所述目标合并元素进行填充处理,得到填充合并元素;
20.将所述填充合并元素和所述待合并元素依次连接至所述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得到所述目标合并列表。
21.进一步地,所述采用元素压入函数对所述待合并元素和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压入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包括:
22.若所述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小于所述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所述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大于所述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且所述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行驶值大于所述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则根据所述原始终点坐标和所述目标终点坐标,确定目标合并元素;
23.将所述目标合并元素连接至所述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得到所述目标合并列表。
24.进一步地,所述采用元素压入函数对所述待合并元素和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压入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包括:
25.若所述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小于所述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且所述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行驶值不大于所述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则对所述待合并元素和所述末端元素进行分割合并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合并列表。
26.进一步地,所述对所述待合并元素和所述末端元素进行分割合并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包括:
27.若所述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大于所述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起点坐标,且所述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小于所述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则根据所述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起点坐标和所述目标起点坐标,确定第一合并元素;
28.将所述待合并元素作为第二合并元素;
29.根据所述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和所述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确定第三合并元素;
30.将所述第一合并元素、第二合并元素和所述第三合并元素依次与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合并列表。
31.进一步地,所述对所述待合并元素和所述末端元素进行分割合并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包括:
32.若所述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大于所述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起点坐标,且所述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不小于所述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则根据所述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和所述末端元素的原始起点坐标,确定第五合并元素;
33.将所述待合并元素作为第四合并元素
34.将所述第四合并元素和所述第五合并元素依次与所述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合并列表。
35.进一步地,所述采用元素压入函数对所述待合并元素和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压入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包括:
36.若所述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不大于所述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起点坐标,所述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不小于所述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终点坐标,且所述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行驶值不大于所述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则将所述待合并元素作为第六合并元素;
37.将所述第六合并元素与所述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合并列表。
38.上述列车控制方法中,车载控制器通过获取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以便采用列车控制函数对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进行合并处理,得到目标控制曲线,以结合不同的路段的实际情况动态限制列车行驶速度,有效保障列车行驶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后,根据目标控制曲线,生成列车控制数据,以控制列车在指定路段根据生成的列车控制数据进行限速行驶,有效保障列车行驶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0.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列车控制方法的一流程图;
41.图2是图1中步骤s20的一具体流程图;
42.图3是图2中步骤s21的一具体流程图。
43.图4是图2中步骤s22的一具体流程图;
44.图5是图2中步骤s22的一具体流程图;
45.图6是图2中步骤s22的一具体流程图;
46.图7是图2中步骤s22的一具体流程图;
47.图8是图2中步骤s22合并压入处理的不同处理情况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控制方法可应用在车载控制器中,用于将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合并为最严格限速曲线,从而控制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严格按照mrsp曲线进行限速行驶,以保证行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5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列车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51.s10:获取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
52.其中,静态速度曲线是用于描述了在一段指定线路上固定的速度限制的曲线。临
时速度曲线是临时为部分需要临时限速的路段(如施工路段)设置的一个单独的线路速度限制曲线。该临时限速曲线不会影响到其他路段的临时限速,同时也不受其他路段临时限速的影响。该临时限速可根据运营场景,线路条件进行灵活设置。
53.本实施例中,该临时限速路段的数量以及位置由工作人员设置,由自动列车监控系统(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简称ats)发送给区域控制器(zone controller,简称zc),区域控制器再将临时限速路段的数量以及位置发送给车载控制器,以使车载控制器获取临时速度曲线,为后续对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进行合并处理得到目标控制曲线提供技术支持。
54.可以理解地,当至少两个需要临时限速的路段相互重叠时,则在重叠区域需要按照最严格限速曲线中限定的速度行驶,以保证列车行驶的安全性。
55.s20:采用列车控制函数对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进行合并处理,得到目标控制曲线。
56.其中,列车控制函数是用于对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进行合并处理,以得到目标控制曲线的处理函数。目标控制曲线即指最严格限速曲线,该最严格限速曲线是用于描述一段线路上列车应该服从的最严格的速度限制的曲线。需要说明的是,该列车控制函数可用于对线路速度、线路坡道值或线路弯道值进行合并处理,通用性较高,此处以列车控制函数对线路速度处理作为示例进行说明。
57.具体地,通过采用列车控制函数对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进行合并处理,得到目标控制曲线,以结合不同的路段的实际情况动态限制列车行驶速度,有效保障列车行驶安全性。
58.s30:根据目标控制曲线,生成列车控制数据,列车控制数据用于指示列车行驶。
59.具体地,车载控制器通过根据目标控制曲线,以得到列车控制数据(即最严格限速值),以控制列车在指定路段根据生成的列车控制数据行驶,有效保障列车行驶安全性和可靠性。
60.本实施例中,车载控制器通过获取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以便采用列车控制函数对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进行合并处理,得到目标控制曲线,以结合不同的路段的实际情况动态限制列车行驶速度,有效保障列车行驶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后,根据目标控制曲线,生成列车控制数据,以控制列车在指定路段根据生成的列车控制数据进行限速行驶,有效保障列车行驶安全性和可靠性。
6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20中,即采用列车控制函数对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进行合并处理,得到目标控制曲线,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62.s21:采用待合并元素确定函数对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进行处理,确定待合并元素。
63.其中,待合并元素是根据对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进行处理,所得到的当前需要传入至元素压入函数进行合并压入处理的元素。待合并元素确定函数是用于对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进行循环遍历判断处理,确定需要传入至元素压入函数进行合并压入处理的待合并元素的处理函数。
64.具体地,待合并元素确定函数通过对临时速度曲线中的第一控制元素和静态速度曲线的第二控制元素对应的进行起点坐标的大小进行判断,以将起点坐标最小的控制元素
确定为待合并元素,以使插入至原始合并列表中的元素起点坐标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存储,保证后续元素压入处理时待合并元素的目标起点坐标是不小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起点坐标的,保证元素的连续性。该第一控制元素是指临时速度曲线的基本组成单元,用于反映线路段对应的行驶信息,如速度或弯道值。该第二控制元素是指静态速度曲线的基本组成单元,用于反映线路段对应的行驶信息,如速度或弯道值。可以理解地,临时速度曲线中的第一控制元素是按照起点坐标依次递增的方式进行存储;静态速度曲线的第二控制元素同样是按照起点坐标依次递增的方式进行存储。
65.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控制元素和第二控制元素对应的起点坐标的大小进行判断,以确定待合并元素,为后续元素压入函数的合并压入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66.s22:采用元素压入函数对待合并元素和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压入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
67.s23:根据目标合并列表,生成目标控制曲线。
68.其中,原始合并列表指预先设置的合并列表,可理解为用于存储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合并结果的合并列表。本示例中,在原始合并列表部不为空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元素的连续性,即将待合并元素与原始合并列表中的末端元素进行合并压入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以保证目标合并列表的元素连续性。该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元素是指原始合并列表中最后一个元素。
69.其中,元素压入函数是指用于对待合并元素和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压入处理的函数,该元素压入函数中可根据不同的路段情况,即待合并元素对应的路段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之间存在不同的重叠关系进行针对性处理的函数,以保证根据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进行合并处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70.本示例中,通过采用元素压入函数对待合并元素和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压入处理,具体是指采用元素压入函数将待合并元素插入至原始合并列表,直至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中的所有元素均插入至原始合并列表中,得到目标合并列表,以根据该目标合并列表中的数据描述,得到目标控制曲线,从而生成列车控制数据(即最严格限速值),以控制列车在指定路段根据生成的列车控制数据进行限速行驶,有效保障列车行驶安全性和可靠性。
71.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待合并元素确定函数对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进行处理,确定待合并元素,以保证插入至原始合并列表中的元素起点坐标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存储,保证后续合并压入处理的准确性,然后通过采用元素压入函数对待合并元素和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压入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以进一步针对待合并元素与原始合并列表末端元素之间的重叠部分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有效保证目标合并列表的元素连续性。
7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步骤s21中,即采用待合并元素确定函数对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进行处理,确定待合并元素,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73.s211:循环遍历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得到至少一组候选组。
74.s212:根据候选组中控制元素的原始起点坐标,确定待合并元素。
75.其中,该控制元素即指临时速度曲线或静态速度曲线的基本组成单元。具体地,通过循环遍历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得到至少一组候选组,以便将该候选组中原始
起点坐标最小的控制元素作为待合并元素。每一组候选组中包括按照指针顺序遍历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所得到的临时速度曲线中的第一控制元素以及静态速度曲线中的第二控制元素。
76.具体地,按照顺序遍历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得到两个控制元素,包括临时速度曲线中当前指针的指向元素和静态速度曲线当前指针的指向元素,将这两个控制元素作为一组候选组,通过判断两个控制元素的原始起点坐标的大小,若x的原始起点坐标小于y的原始起点坐标,则将控制元素x作为待合并元素,然后继续按照指针顺序遍历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得到另一组候选组,再将该候选组中原始起点坐标最小的控制元素作为待合并元素,不断循环,直至遍历到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中的所有控制元素,停止循环。
77.示例性地,用于描述临时速度曲线的列表表示为m,用于描述静态速度曲线的的列表表示为n;m中包括{a,b,c},其中,a,b,c的起点坐标是依次递增的;n中包括{d,e,f},其中,d,e,f的起点坐标是依次递增的;按照指针顺序遍历即读取m中的首元素a作为第一控制元素,读取n中的首元素e作为第二控制元素,将这两个元素作为一组候选组进行判断,若a的起点坐标小于e的起点坐标,则将a确定为待合并元素,插入至原始合并列表中;此时,m列表中指针指向下一数据即b,n列表中指针仍旧指向数据e,将b和e作为另一组候选组,再判断b和e的起点坐标的大小,如此不断循环,直至遍历到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中的所有控制元素,停止循环。
78.进一步地,若用于描述临时速度曲线的列表或用于描述静态速度曲线的的列表为空时,为保证程序正常运行,则需将后续判断时所需要用到的空表中第一个元素的起点坐标的数值置为16进制数“ffffffff”,使其起点坐标非常大,保证后续确定待合并元素时,仅选择非空表中的元素。
79.进一步地,在第一轮遍历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时,得到第一组候选组(即该候选组包括临时速度曲线中的首元素和静态速度曲线中的首元素)时,再将该候选组中的待合并元素插入至原始合并列表中时,由于此时原始合并列表为空,则无需考虑待合并元素插入至原始合并列表的元素连续性,直接将待合并元素插入至原始合并列表即可,无需将待合并元素进行合并压入处理,保证程序执行效率。
80.本实施例中,车载控制器通过循环遍历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得到至少一组候选组,以根据每一候选组中控制元素的原始起点坐标,确定待合并元素,有效保障后续合并压入处理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81.在一实施例中,如步骤s20中,即采用列车控制函数对临时速度曲线和静态速度曲线进行合并处理,得到目标控制曲线,具体为:若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等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则将待合并元素连接至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得到目标合并列表。
82.如图8中的图8-1所示,待合并元素为c-d,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为a-b,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等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即(即c点坐标等于b点坐标),则直接将待合并元素直接连接至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得到目标合并列表。
8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步骤s20中,即采用元素压入函数对待合并元素和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压入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84.s221:若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则根据原始终点坐标和目标起点坐标,确定目标合并元素。
85.如图8中的图8-2所示,待合并元素为c-d,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为a-b,若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则需要对b-c段空白段进行数据填充,以保证数据完整性。根据原始终点坐标(即b点坐标)和目标起点坐标(即c点坐标),确定目标合并元素,即b-c。
86.s222:根据默认行驶值对目标合并元素进行填充处理,得到填充合并元素。
87.s223:将填充合并元素和待合并元素依次连接至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得到目标合并列表。
88.其中,默认行驶值是预先设定好的默认行驶速度值。本实施例中,根据默认行驶值对目标合并元素进行填充处理,得到填充合并元素即b-c,以便将将填充合并元素和待合并元素依次连接至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得到目标合并列表,即将b-c段(填充合并元素)连接至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即a-b段末端),此时,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更新为b-c段,再将c-d段(即待合并元素)连接至原始合并列表末端的末端(即b-c段末端)。
89.在一实施例中,如5所示,步骤s20中,即采用元素压入函数对待合并元素和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压入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90.s231:若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小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且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行驶值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则根据原始终点坐标和目标终点坐标,确定目标合并元素。
91.s232:将目标合并元素连接至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得到目标合并列表。
92.其中,目标行驶值是指待合并元素对应线路段的行驶值,如行驶速度。可以理解地,为保证列车行驶的安全性,则需要选择最小的行驶值作为此路段的限速值。
93.如图8中的图8-3所示,待合并元素为c-d,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为a-b,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c小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b、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d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b,且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行驶值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此时,待合并元素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存在重叠路段,而该重叠路段需要以最小的行驶值作为标准,故需要以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为准。
94.由于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行驶值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因此,c-b段(即重叠路段)对应的行驶值以末端元素对应的c-b段为准,只需将b-d段连接至原始合并列表末端即可,因此,根据原始终点坐标和目标终点坐标,确定目标合并元素(即b-d段),再将目标合并元素连接至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以得到目标合并列表。
95.进一步地,如图8中的图8-4所示,待合并元素为c-d,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为a-b,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d小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b,且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行驶值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则需要以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为准,即a-b为准,故此种情况仍以a-b段为准,不做其他操作。
96.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0中,即采用元素压入函数对待合并元素和原始合并列表进
行合并压入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若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小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且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行驶值不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则对待合并元素和末端元素进行分割合并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
97.具体地,设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为a-b,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c小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b,且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行驶值不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此时,待合并元素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存在重叠路段,而该重叠路段需要以最小的行驶值作为标准,故需要以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为准。
98.由于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行驶值不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因此,c-b段(即重叠路段)对应的行驶值以待合并元素对应的c-b段对应的行驶值为准,此时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元素需根据待合并元素进行调整,即对待合并元素和末端元素进行分割合并处理,以得到目标合并列表。
9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对待合并元素和末端元素进行分割合并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00.s411:若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大于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起点坐标,且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小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则根据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起点坐标和目标起点坐标,确定第一合并元素。
101.s412:将待合并元素作为第二合并元素。
102.s413:根据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和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确定第三合并元素。
103.s414:将第一合并元素、第二合并元素和第三合并元素依次与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
104.具体地,如图8中的图8-4所示,待合并元素为c-d,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为a-b,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c大于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起点坐标a,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d小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b,且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行驶值不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此时,由于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行驶值不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则对于重叠路段即(c-d)需要以待合并元素为准。
105.具体地,根据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起点坐标和目标起点坐标,确定第一合并元素,即a-c,将待合并元素(即c-d)作为第二合并元素,再根据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和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确定第三合并元素(即d-b),然后,将第一合并元素、第二合并元素和第三合并元素依次与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处理,即将第一合并元素(即a-c)覆盖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元素(即a-b),再将c-d(即待合并元素)连接至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即a-b末端,此时原始合并列表末端更新为c-d,再将剩余的d-b段连接至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即c-d末端,以得到目标合并列表,即a-c-d-b。
10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若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不大于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起点坐标,且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小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则将待合并元素作为第一合并元素,根据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和末
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确定第二合并元素;将第一合并元素和第二合并元素依次与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
107.具体地,如图8中的图8-8所示,待合并元素为c-d,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为a-b,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c不大于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起点坐标a,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d小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b,且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行驶值不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此时,由于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行驶值不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则对于重叠路段即(c-d)需要以待合并元素为准。
108.将待合并元素(即c-d)作为第一合并元素,再根据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和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确定第二合并元素(即d-b),然后,将第一合并元素和第二合并元素依次与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处理,即将第一合并元素(即c-d)覆盖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元素(即a-b),此时原始合并列表末端更新为c-d,再将剩余的d-b段连接至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即c-d末端,以得到目标合并列表,即c-d-b。
10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步骤s241中,即对待合并元素和末端元素进行分割合并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10.s421:若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大于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起点坐标,且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不小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则根据末端元素的原始起点坐标和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确定第四合并元素。
111.s422:将待合并元素作为第五合并元素。
112.s423:将第四合并元素和第五合并元素依次与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
113.具体地,如图8中的图8-3所示和图8-5所示,待合并元素为c-d,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为a-b,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c大于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起点坐标a,且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d不小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b,且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行驶值不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此时,由于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行驶值不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则对于重叠路段即(即c-d或c-b)需要以待合并元素为准。
114.具体地,根据末端元素的原始起点坐标和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确定第四合并元素,即a-c,并将待合并元素作为第五合并元素(即c-d),将第四合并元素和第五合并元素依次与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处理,即将第四合并元素(即a-c)覆盖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元素(即a-b),此时,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元素更新为(a-c),再将c-d(即待合并元素)连接至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即a-c末端,以得到目标合并列表。
115.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41中,即对待合并元素和末端元素进行分割合并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16.s431:若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不大于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起点坐标,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不小于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终点坐标,且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行驶值不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则将待合并元素作为第六合并元素;
117.s432:将第六合并元素与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
118.具体地,如图8中,图8-6和图8-7所示,待合并元素为c-d,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为a-b,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起点坐标c不大于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起点坐标a,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终点坐标d不小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的原始终点坐标b,且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行驶值不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此时由于待合并元素对应的目标行驶值不大于原始合并列表中末端元素对应的原始行驶值,则对于重叠路段(即a-b)需要以待合并元素为准。
119.具体地,将第六合并元素(即a-b)与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处理,得到目标合并列表,即将第六合并元素(即a-b)覆盖原始合并列表的末端元素(即a-b),以得到目标合并列表。
120.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各实施例针对不同情况,以有针对性的对待合并元素和原始合并列表进行合并处理,以充分考虑不同的处理情况,保证目标合并列表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从而有效保障根据目标合并列表描述的目标控制曲线的准确性,进一步保证列车控制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列车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1.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122.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123.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12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