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3819发布日期:2021-01-15 11:3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机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乘坐地铁出行中,可能会遇到电力故障、火灾等突发紧急情况。当发生上述情况时,通常上下客的门会因断电而无法打开。因此,都会在地铁机车上设置相应的手动开门,用于逃生。目前,市场上的逃生装置都设置在机车的头部,大多数采用下翻式逃生门。上述逃生系统包括门框和向外翻转的逃生门,门框均固定在车体上,向外翻转的逃生门通过下部铰接在门框上,在向外翻转逃生门的前端都铰接有二级翻转踏板,并且在二级翻转踏板两侧分别设有随着逃生门、二级翻转踏板展开而自动打开的扶手。由于逃生门直接铰接在门框上,逃生门翻转后最终位置受到车钩位置的影响,所以这些逃生系统中的逃生门只适合车头外形弧度较为平缓的车型,如果车头外形弧度较大,导致逃生门的厚度增加,翻转后与车钩会产生干涉。中国专利文献cn105172815b(专利申请号201510582619.2)公开了一种“地铁机车通用型逃生系统”,其也是采用逃生门向下翻转打开。这种向前翻转的逃生门需要承担踏板的作用,因此,无法在上面设置窗户,在关闭状态下大大影响了机车头部的视野,其次在需要开启时,也无法判断其前部是否有物体遮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在逃生门上设置视窗的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包括逃生门、门锁装置、解锁装置和安装门框,安装门框固定设置在地铁机车的门洞中,门锁装置用于将逃生门下部与安装门框锁定固定连接,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顶部铰接联动装置和逃生坡道组件。

逃生门的上部设有透明视窗。顶部铰接联动装置固定设置在地铁机车的门洞上。逃生门上部通过顶部铰接联动装置转动连接设置在地铁机车的门洞上。解锁装置用于控制门锁装置,使逃生门能脱离安装门框,向上翻转开启。逃生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气弹簧,气弹簧的一端铰接连接在逃生门上,气弹簧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安装门框的相应部位上,气弹簧用于使逃生门保持在翻转打开状态。逃生坡道组件包括踏板框架组件和踏板。踏板框架组件铰接连接在安装门框的下部上。踏板设置在踏板框架组件上,踏板框架组件展开后形成逃生坡道。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门锁装置包括锁栓、解锁转盘、锁定销、锁定销拉杆、锁栓限位卡和门锁安装座。

锁栓固定设置在安装门框的下部左右两侧上,从安装门框上的锁栓孔中伸向安装门框内部。锁栓为圆柱轴。

解锁转盘转动设置在门锁安装座的中部上。锁定销有两个,两个锁定销分别滑动设置在门锁安装座的左右两侧上,且均由其轴线沿左右向滑动设置。锁定销拉杆有两个,一个锁定销拉杆用于传动连接位于左侧的锁定销和解锁转盘,另一个锁定销拉杆用于传动连接位于右侧的锁定销和解锁转盘,从而转动解锁转盘,使两个锁定销同步反向运动。锁定销拉杆与门锁安装座之间设有锁定压拉伸弹簧,锁定拉伸弹簧用于将锁定销拉杆向外运动,从而使锁定销向外伸出。锁栓限位卡有两个,两个锁栓限位卡分别转动设置在门锁安装座的左右两侧上。锁栓限位卡包括u形锁定部和限位部。锁栓限位卡的前部设有相应的定位销。锁栓限位卡通过相应的扭簧使其保持u形开口朝向后上方。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门锁装置还包括紧急解锁手柄,紧急解锁手柄固定设置在解锁转盘上,扳动紧急解锁手柄使解锁转盘转动。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门锁装置还包括外部解锁推杆和外部解锁连杆。外部解锁推杆由其轴线沿左右向滑动设置在门锁安装座的左侧上,外部解锁连杆传动连接在外部解锁推杆和位于左侧的锁定销拉杆之间,通过推动外部解锁推杆带动锁定销拉杆运动,从而可以达到解锁的目的。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解锁装置包括解锁推杆。解锁推杆的两端转动设置在逃生门上,解锁推杆的轴线与其转动轴线相互平行设置,解锁推杆通过钢丝绳与门锁装置的解锁转盘固定连接,从而向上推动解锁推杆使其转动时,带动钢丝绳拉动解锁转盘转动进行解锁。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解锁装置还包括解锁防护罩。解锁防护罩左右两侧通过可锁定销轴转动设置在逃生门上相应的防护罩销轴孔中。解锁防护罩从上方和前方将解锁推杆罩住,用于防止误推动解锁推杆导致逃生门打开。可锁定销轴的转动连接部位设有前后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两个平面与可锁定销轴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防护罩销轴孔包括位于上部的圆孔和位于下部的腰型孔,腰型孔的上部与圆孔相连通,腰型孔的轴线沿上下向设置。腰型孔的前后方向的宽度与可锁定销轴的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应。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逃生坡道组件的外端设有拉索,用于将逃生坡道组件收回。

顶部铰接联动装置包括卷线盘组件、逃生门安装臂、棘齿块联动销、棘齿块和安装座。卷线盘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第一驱动齿轮转动设置在安装座的左部上,第一驱动齿轮的转动轴上设有传动用连接方孔。第二传动齿轮转动设置在安装座的左部上,与第一驱动齿轮相啮合。

逃生门安装臂有两个,两个逃生门安装臂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左侧逃生门安装臂和右侧逃生门安装臂。两个逃生门安装臂同轴转动设置在安装座上。逃生门固定连接在两个逃生门安装臂上。卷线轴转动设置在安装座的右部上。第二传动齿轮通过相应的传动轴与卷线轴传动连接,拉索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卷线轴上。

棘齿块的上部转动连接设置在安装座的左部上,在相应的扭簧的作用下,其下部的棘齿与第一驱动齿轮相啮合,用于使第一驱动齿轮只能单向转动。棘齿块的右部设有传动挡板。

棘齿块联动销沿左右向滑动设置在左侧逃生门安装臂上,由相应的压缩弹簧驱动其向左伸入棘齿块的传动挡板的下方,从而当逃生门向上打开时,由棘齿块联动销带动棘齿块向上脱离第一驱动齿轮,第一驱动齿轮可以反向转动。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踏板框架组件有两组,两组踏板框架组件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左侧踏板框架组件和右侧踏板框架组件。

左侧踏板框架组件包括左侧第一支撑杆、左侧第二支撑杆、左侧第一缓冲装置和左侧拉杆。左侧第一支撑杆的一端铰接固定连接在安装门框的下部左侧上,另一端与左侧第二支撑杆铰接固定连接,左侧第一支撑杆和左侧第二支撑杆展开后呈180度,左侧第二支撑杆向上翻转打开。左侧第一缓冲装置采用拉伸气缸,拉伸气缸的一端铰接连接在安装门框的左侧上,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左侧第一支撑杆上。左侧拉杆由两根铰接连接在一起的连杆组成,左侧拉杆的一端铰接连接在安装门框上,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左侧第一支撑杆和左侧第二支撑杆的铰接处。

右侧踏板框架组件包括右侧第一支撑杆、右侧第二支撑杆、右侧第一缓冲装置和右侧拉杆。

右侧第一支撑杆的一端铰接固定连接在安装门框的下部右侧上,另一端与右侧第二支撑杆铰接固定连接,右侧第一支撑杆和右侧第二支撑杆展开后呈180度,右侧第二支撑杆向上翻转打开。右侧第一缓冲装置采用拉伸气缸,拉伸气缸的一端铰接连接在安装门框的右侧上,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右侧第一支撑杆上。右侧拉杆由两根铰接连接在一起的连杆组成,右侧拉杆的一端铰接连接在安装门框上,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右侧第一支撑杆和右侧第二支撑杆的铰接处。

踏板有4块,4块踏板从前至后一次称为第一踏板、第二踏板、第三踏板和第四踏板。

第一踏板固定设置在踏板框架组件的左侧第二支撑杆的前部和右侧第二支撑杆的前部之间。

第二踏板的前部转动设置在左侧第二支撑杆和右侧第二支撑杆的之间,位于第一踏板的后方。第二踏板的后部与第三踏板铰接连接,第三踏板的后部转动设置在左侧第一支撑杆和右侧第一支撑杆之间,位于第四踏板的前方。第二踏板的下侧后部左右两侧和第三踏板的下侧前部左右两侧之间分别设有一个拉伸气缸,当第二踏板和第三踏板展开时起到缓冲拉伸作用。

第四踏板固定设置在踏板框架组件的左侧第一支撑杆的后部和右侧第一支撑杆的后部之间。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逃生坡道组件还包括开启装置,开启装置有两组,两组开启装置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压缩弹簧和支撑平台。两组开启装置分别由其各自的压缩弹簧固定连接在安装门框的下部左右两侧上。支撑平台固定设置在压缩弹簧的上端,压缩弹簧沿上下方向竖直设置。左侧第一支撑杆的后端设有导向滚轮,导向滚轮的转动轴线与左侧第一支撑杆和安装门框的铰接轴线相互平行设置。当左侧第一支撑杆和左侧第二支撑杆折叠收起时,左侧第一支撑杆的后端的导向滚轮从上方向下压紧在位于左侧的开启装置的支撑平台上,使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右侧第一支撑杆的后端设有导向滚轮,导向滚轮的转动轴线与右侧第一支撑杆和安装门框的铰接轴线相互平行设置。当右侧第一支撑杆和右侧第二支撑杆折叠收起时,右侧第一支撑杆的后端的导向滚轮从上方向下压紧在位于右侧的开启装置的支撑平台上,使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踏板锁定装置。踏板锁定装置包括踏板锁定销、u形限位卡、u形限位卡扭簧、解锁扳手和扳手扭簧。踏板锁定销固定设置在踏板框架的右侧第二支撑杆的内侧后部上,向框架内部伸出至第二踏板下方,其轴线与踏板展开时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设置。u形限位卡由其u形的连接部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二踏板上,u形限位卡扭簧用于使u形限位卡的开口保持在与右侧第二支撑杆相互平行的状态。u形限位卡的u形的连接部分的下侧设有卡口。解锁扳手转动设置在第二踏板上,解锁扳手的下部向下伸出第二踏板外。解锁扳手的上部设有限位凸块,限位凸块伸入u形限位卡的卡口中,用于阻止u形限位卡的开口向下打开,扳手扭簧用于使解锁扳手的限位凸块保持在卡口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结构简单,逃生门采用向上开启的方式,因而能在逃生门上设置视窗,大大提升了其视野,适应可靠性进一步提高。(2)本实用新型的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的逃生门的下部设有照明灯,打开时位于踏板上方,更有利于逃生和救援。(3)本实用新型的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的门锁装置设有紧急解锁手柄,在解锁装置遇到故障无法解锁时,能通过紧急解锁手柄进行解锁,进一步提高了使用的安全可靠性。(4)本实用新型的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设有外部解锁推杆,通过外部对逃生门进行解锁,在内部人员无法进行操作时,能从外面打开逃生门,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安全性。(5)本实用新型的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的解锁装置设有解锁防护罩,能避免因误碰解锁推杆而打开逃生门造成事故。(6)本实用新型的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的顶部铰接联动装置结构简单,在逃生门打开的同时通过棘齿块联动销解锁第一驱动齿轮,从而释放踏板框架组件。(7)本实用新型的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的逃生坡道组件设有缓冲装置,坡道展开时更加平稳,不易造成损坏。(8)本实用新型的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的逃生坡道组件设有拉杆,提高了坡道的承载能力。(9)本实用新型的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的逃生坡道组件的第一踏板和第四踏板均采用固定安装的方式,第二踏板和第三踏板展开后被踏板锁定装置锁定,确保了坡道的平整和稳定性,使用安全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处于展开使用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3为从图2的左后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4为逃生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顶部铰接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从后上方观察时逃生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门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从图7的右前上方观察时门锁装置的右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从图7的左前上方观察时门锁装置的左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顶部铰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从图11的左前上方观察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从前方观察时安装门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逃生坡道组件展开时和安装门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坡道组件的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坡道组件的踏板框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踏板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逃生门1,透明视窗1-1,照明灯1-2,

门锁装置2,解锁转盘2-1,锁定销2-2,锁定销拉杆2-3,锁栓限位卡2-4,紧急解锁手柄2-5,外部解锁推杆2-6,外部解锁连杆2-7,门锁安装座2-8,锁定拉伸弹簧2-9,定位销2-10,

解锁装置3,解锁推杆3-1,解锁防护罩3-2,可锁定销轴3-3,防护罩销轴孔3-4,

安装门框4,锁栓孔4-1,

顶部铰接联动装置5,卷线盘组件5-1,第一驱动齿轮5-11,第二传动齿轮5-12,逃生门安装臂5-2,左侧逃生门安装臂5-2a,右侧逃生门安装臂5-2b,棘齿块联动销5-3,棘齿块5-4,安装座5-5,

逃生坡道组件6,拉索6a,卷线轴6b,左侧安全防护带6-c1,右侧安全防护带6-c2,

踏板框架组件6-1,左侧踏板框架组件6-11,左侧第一支撑杆6-11-1,左侧第二支撑杆6-11-2,左侧第一缓冲装置6-11-3,左侧拉杆6-11-4,

右侧踏板框架组件6-12,右侧第一支撑杆6-12-1,右侧第二支撑杆6-12-2,右侧第一缓冲装置6-12-3,右侧拉杆6-12-4,

踏板6-2,第一踏板6-21,第二踏板6-22,第三踏板6-23,第四踏板6-24,

开启装置6-3,压缩弹簧6-31,支撑平台6-32,

踏板锁定装置7,踏板锁定销7-1,u形限位卡7-2,u形限位卡扭簧7-3,解锁扳手7-4,扳手扭簧7-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1所朝的一方为后方(也即车厢内部),背离图1的一方为前方(也即开门的方向)。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17,本实用新型的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包括逃生门1、门锁装置2、解锁装置3、安装门框4、顶部铰接联动装置5、逃生坡道组件6和踏板锁定装置7。

见图1至图17,逃生门1的上部设有透明视窗1-1。顶部铰接联动装置5固定设置在地铁机车的门洞上。逃生门1上部通过顶部铰接联动装置5转动连接设置在地铁机车的门洞上。逃生门1的下部设有照明灯1-2。安装门框4固定设置在地铁机车的门洞中。门锁装置2用于将逃生门1下部与安装门框4锁定固定连接。解锁装置3用于控制门锁装置2,使逃生门1能脱离安装门框4,向上翻转开启。逃生门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气弹簧,气弹簧的一端铰接连接在逃生门1上,气弹簧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安装门框4的相应部位上,气弹簧用于使逃生门1保持在翻转打开状态。逃生坡道组件6的一端铰接连接在安装门框4的下端上,逃生坡道组件6的另一端设有拉索6a,拉索6a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卷线轴6b上。

见图1至图3和图6至图9,门锁装置2包括锁栓、解锁转盘2-1、锁定销2-2、锁定销拉杆2-3、锁栓限位卡2-4、紧急解锁手柄2-5、外部解锁推杆2-6、外部解锁连杆2-7和门锁安装座2-8。

见图13,锁栓固定设置在安装门框4的下部左右两侧上,从安装门框4上的锁栓孔4-1中伸向安装门框4内部(图中未画出锁栓)。锁栓为圆柱轴。

见图6至图9,解锁转盘2-1转动设置在门锁安装座2-8的中部上。紧急解锁手柄2-5固定设置在解锁转盘2-1上,扳动紧急解锁手柄2-5使解锁转盘2-1转动。锁定销2-2有两个,两个锁定销2-2分别滑动设置在门锁安装座2-8的左右两侧上,且均由其轴线沿左右向滑动设置。锁定销拉杆2-3有两个,一个锁定销拉杆2-3用于传动连接位于左侧的锁定销2-2和解锁转盘2-1,另一个锁定销拉杆2-3用于传动连接位于右侧的锁定销2-2和解锁转盘2-1,从而转动解锁转盘2-1,使两个锁定销2-2同步反向运动。锁定销拉杆2-3与门锁安装座2-8之间设有锁定压拉伸弹簧2-9,锁定拉伸弹簧2-9用于将锁定销拉杆2-3向外运动,从而使锁定销2-2向外伸出。锁栓限位卡2-4有两个,两个锁栓限位卡2-4分别转动设置在门锁安装座2-8的左右两侧上。锁栓限位卡2-4包括u形锁定部和限位部2-41。锁栓限位卡2-4的前部设有相应的定位销2-10。锁栓限位卡2-4通过相应的扭簧使其保持u形开口朝向后上方。当关门时,锁栓进入锁栓限位卡2-4的u形锁定部的两端头之间后,带动锁栓限位卡2-4向后转动使u形锁定部的u形开口朝向上方,然后锁定销2-2向外伸出至锁栓限位卡2-4的限位部2-41的上方,锁栓限位卡2-4不能再向前转动打开,从而与锁栓形成锁合结构。外部解锁推杆2-6由其轴线沿左右向滑动设置在门锁安装座2-8的左侧上,外部解锁连杆2-7传动连接在外部解锁推杆2-6和位于左侧的锁定销拉杆2-3之间,通过推动外部解锁推杆2-6带动锁定销拉杆2-3运动,从而可以达到解锁的目的。在地铁机车的外面设有相应的扳手,通过该扳手传动连接相应的顶杆来推动外部解锁推杆2-6向内运动,从而达到在车辆外面进行解锁的目的。

见图1至图3、图6和图10,解锁装置3包括解锁推杆3-1和解锁防护罩3-2。解锁推杆3-1的两端转动设置在逃生门1上,解锁推杆3-1的轴线与其转动轴线相互平行设置,解锁推杆3-1通过钢丝绳与门锁装置2的解锁转盘2-1固定连接,从而向上推动解锁推杆3-1使其转动时,带动钢丝绳拉动解锁转盘2-1转动进行解锁,气弹簧(图中未画出)将逃生门1向上撑起。

解锁防护罩3-2左右两侧通过可锁定销轴3-3转动设置在逃生门1上相应的防护罩销轴孔3-4中。解锁防护罩3-2从上方和前方将解锁推杆3-1罩住,用于防止误推动解锁推杆3-1导致逃生门1打开。可锁定销轴3-3的转动连接部位(位于防护罩销轴孔3-4中的部分)设有前后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两个平面与可锁定销轴3-3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防护罩销轴孔3-4包括位于上部的圆孔和位于下部的腰型孔,腰型孔的上部与圆孔相连通,腰型孔的轴线沿上下向设置。腰型孔的前后方向的宽度与可锁定销轴3-3的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应。从而当向上打开解锁防护罩3-2时,可锁定销轴3-3的两个平面向下滑入防护罩销轴孔3-4的位于下部的腰型孔中,解锁防护罩3-2保持在打开状态,不能向下合上。当需要合上解锁防护罩3-2时,将解锁防护罩3-2向上提,使可锁定销轴3-3向上运动至防护罩销轴孔3-4的位于上部的圆孔中,然后向下转动合上,将解锁推杆3-1的上方和前方罩住。

见图1至图3、图5、图11和图12,顶部铰接联动装置5包括卷线盘组件5-1、逃生门安装臂5-2、棘齿块联动销5-3、棘齿块5-4和安装座5-5。

卷线盘组件5-1包括第一驱动齿轮5-11和第二传动齿轮5-12。第一驱动齿轮5-11转动设置在安装座5-5的左部上,第一驱动齿轮5-11的转动轴上设有传动用连接方孔,通过相应的扳手与连接方孔传动连接,从而可以通过扳手带动第一驱动齿轮5-11转动。第二传动齿轮5-12转动设置在安装座5-5的左部上,与第一驱动齿轮5-11相啮合。

逃生门安装臂5-2有两个,两个逃生门安装臂5-2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左侧逃生门安装臂5-2a和右侧逃生门安装臂5-2b。两个逃生门安装臂5-2同轴转动设置在安装座5-5上。逃生门1固定连接在两个逃生门安装臂5-2上。卷线轴6b转动设置在安装座5-5的右部上。第二传动齿轮5-12通过相应的传动轴与卷线轴6b传动连接。

棘齿块5-4的上部转动连接设置在安装座5-5的左部上,在相应的扭簧的作用下,其下部的棘齿与第一驱动齿轮5-11相啮合,用于使第一驱动齿轮5-11只能单向转动。棘齿块5-4的右部设有传动挡板5-41。

棘齿块联动销5-3沿左右向滑动设置在左侧逃生门安装臂5-2a上,由相应的压缩弹簧驱动其向左伸入棘齿块5-4的传动挡板5-41的下方,从而当逃生门1向上打开时,由棘齿块联动销5-3带动棘齿块5-4向上脱离第一驱动齿轮5-11,第一驱动齿轮5-11可以反向转动。

见图1至图3和图14至图16,逃生坡道组件6包括踏板框架组件6-1、踏板6-2和开启装置6-3。开启装置6-3有两组,两组开启装置6-3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压缩弹簧6-31和支撑平台6-32。两组开启装置6-3分别由其各自的压缩弹簧6-31固定连接在安装门框4的下部左右两侧上。支撑平台6-31固定设置在压缩弹簧6-31的上端,压缩弹簧6-31沿上下方向竖直设置。

踏板框架组件6-1有两组,两组踏板框架组件6-1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左侧踏板框架组件6-11和右侧踏板框架组件6-12。

左侧踏板框架组件6-11包括左侧第一支撑杆6-11-1、左侧第二支撑杆6-11-2、左侧第一缓冲装置6-11-3和左侧拉杆6-11-4。

左侧第一支撑杆6-11-1的一端铰接固定连接在安装门框4的下部左侧上,另一端与左侧第二支撑杆6-11-2铰接固定连接,左侧第一支撑杆6-11-1和左侧第二支撑杆6-11-2展开后呈180度,左侧第二支撑杆6-11-2向上翻转打开。左侧安全防护带6-c1设置在安装门框4的左侧与左侧第一支撑杆6-11-1和左侧第二支撑杆6-11-2上。

左侧第二支撑杆6-11-2的另一端与拉索6a固定连接。左侧第一缓冲装置6-11-3采用拉伸气缸,拉伸气缸的一端铰接连接在安装门框4的左侧上,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左侧第一支撑杆6-11-1上。左侧第一支撑杆6-11-1的后端设有导向滚轮6-11-11,导向滚轮6-11-11的转动轴线与左侧第一支撑杆6-11-1和安装门框4的铰接轴线相互平行设置。当左侧第一支撑杆6-11-1和左侧第二支撑杆6-11-2折叠收起时,左侧第一支撑杆6-11-1的后端的导向滚轮6-11-11从上方向下压紧在位于左侧的开启装置6-3的支撑平台6-32上,使压缩弹簧6-31处于压缩状态。左侧拉杆6-11-4由两根铰接连接在一起的连杆组成,左侧拉杆6-11-4的一端铰接连接在安装门框4上,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左侧第一支撑杆6-11-1和左侧第二支撑杆6-11-2的铰接处。

右侧踏板框架组件6-12包括右侧第一支撑杆6-12-1、右侧第二支撑杆6-12-2、右侧第一缓冲装置6-12-3和右侧拉杆6-12-4。

右侧第一支撑杆6-12-1的一端铰接固定连接在安装门框4的下部右侧上,另一端与右侧第二支撑杆6-12-2铰接固定连接,右侧第一支撑杆6-12-1和右侧第二支撑杆6-12-2展开后呈180度,右侧第二支撑杆6-12-2向上翻转打开。右侧安全防护带6-c2设置在安装门框4的右侧与右侧第一支撑杆6-12-1和右侧第二支撑杆6-12-2上。

右侧第一缓冲装置6-12-3采用拉伸气缸,拉伸气缸的一端铰接连接在安装门框4的右侧上,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右侧第一支撑杆6-12-1上。右侧第一支撑杆6-12-1的后端设有导向滚轮6-12-11,导向滚轮6-12-11的转动轴线与右侧第一支撑杆6-12-1和安装门框4的铰接轴线相互平行设置。当右侧第一支撑杆6-12-1和右侧第二支撑杆6-12-2折叠收起时,右侧第一支撑杆6-12-1的后端的导向滚轮6-12-11从上方向下压紧在位于右侧的开启装置6-3的支撑平台6-32上,使压缩弹簧6-31处于压缩状态。右侧拉杆6-12-4由两根铰接连接在一起的连杆组成,右侧拉杆6-12-4的一端铰接连接在安装门框4上,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右侧第一支撑杆6-12-1和右侧第二支撑杆6-12-2的铰接处。

踏板6-2有4块,4块踏板6-2从前至后一次称为第一踏板6-21、第二踏板6-22、第三踏板6-23和第四踏板6-24。

第一踏板6-21固定设置在踏板框架组件6-1的左侧第二支撑杆6-11-2的前部和右侧第二支撑杆6-12-2的前部之间。

第二踏板6-22的前部转动设置在左侧第二支撑杆6-11-2和右侧第二支撑杆6-12-2的之间,位于第一踏板6-21的后方。第二踏板6-22的后部与第三踏板6-23铰接连接,第三踏板6-23的后部转动设置在左侧第一支撑杆6-11-1和右侧第一支撑杆6-12-1之间,位于第四踏板6-24的前方。第二踏板6-22的下侧后部左右两侧和第三踏板6-23的下侧前部左右两侧之间分别设有一个拉伸气缸,当第二踏板6-22和第三踏板6-23展开时起到缓冲拉伸作用。

第四踏板6-24固定设置在踏板框架组件6-1的左侧第一支撑杆6-11-1的后部和右侧第一支撑杆6-12-1的后部之间。

见图3、图16和图17,踏板锁定装置7包括踏板锁定销7-1、u形限位卡7-2、u形限位卡扭簧7-3、解锁扳手7-4和扳手扭簧7-5。踏板锁定销7-1固定设置在踏板框架6-1的右侧第二支撑杆6-12-2的内侧后部上,向框架内部伸出至第二踏板6-22下方,其轴线与踏板展开时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设置。u形限位卡7-2由其u形的连接部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二踏板6-22上,u形限位卡扭簧7-3用于使u形限位卡7-2的开口保持在与右侧第二支撑杆6-12-2相互平行的状态。u形限位卡7-2的u形的连接部分的下侧设有卡口7-21。解锁扳手7-4转动设置在第二踏板6-22上,解锁扳手7-4的下部向下伸出第二踏板6-22外。解锁扳手7-4的上部设有限位凸块7-41,限位凸块7-41伸入u形限位卡7-2的卡口7-21中,用于阻止u形限位卡7-2的开口向下打开,扳手扭簧7-5用于使解锁扳手7-4的限位凸块7-41保持在卡口7-21中。使用时,当第二踏板6-22展开时,u形限位卡7-2向下碰到第二踏板6-22上的踏板锁定销7-1后,u形限位卡7-2的开口部分向上运动,当踏板锁定销7-1向上运动到u形限位卡7-2的开口处时,在u形限位卡扭簧7-3的作用下u形限位卡7-2的开口部分向下复位,将踏板锁定销7-1限位固定在u形限位卡7-2中。当需要解锁时,扳动解锁扳手7-4,使解锁扳手7-4的限位凸块7-41从u形限位卡7-2的卡口7-21中脱离,从而向上收起第二踏板6-22时,踏板锁定销7-1带动u形限位卡7-2的开口处向下张开,当踏板锁定销7-1脱离u形限位卡7-2后,u形限位卡7-2在u形限位卡扭簧7-3的作用下向上复位,然后松开解锁扳手7-4。

本实用新型的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使用时:先向上打开解锁防护罩3-2,可锁定销轴3-3的两个平面向下滑入防护罩销轴孔3-4的位于下部的腰型孔中,解锁防护罩3-2保持在打开状态,不能向下合上。然后向上推动解锁推杆3-1使其转动时,带动钢丝绳拉动解锁转盘2-1转动,通过锁定销拉杆2-3拉动锁定销2-2向内运动,脱离锁栓限位卡2-4的限位部2-41的上方,同时逃生门1被向外推,锁栓限位卡2-4在扭簧的作用及锁栓的作用下,向后转动,从而锁栓可以从锁栓限位卡2-4中脱离,接着气弹簧将逃生门1向上撑起。逃生门1撑起的同时,棘齿块联动销5-3带动棘齿块5-4向上脱离第一驱动齿轮5-11,第一驱动齿轮5-11可以自由转动,因而在开启装置6-3将踏板框架组件6-1顶起,左侧第一支撑杆6-11-1和右侧第一支撑杆6-12-1向前倒下去,左侧第二支撑杆6-11-2和右侧第二支撑杆6-12-2从上方向前翻转打开,第二踏板6-22和第三踏板6-23展开后第二踏板6-22被踏板锁定装置7锁定在该展开状态,形成逃生坡道。用完后,需要收起逃生门时,将棘齿块联动销5-3向右拉,使其脱离棘齿块5-4的传动挡板5-41,棘齿块5-4与第一驱动齿轮5-11形成棘齿机构,然后通过相应的工具使第一驱动齿轮5-1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传动齿轮5-12和卷线轴6b转动,卷线轴6b将拉索6a缠绕在卷线轴6b上,从而通过拉索6a将踏板框架组件6-1拉回,同时需要解锁踏板锁定销7-1,使第二踏板6-22和第三踏板6-23向后折叠到一起。最后将逃生门1拉回。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