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过滤器用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9951发布日期:2022-03-23 15:0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水过滤器用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过滤器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水过滤器用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海水过滤器作为航海船舶系统中重要的设备之一,担负着船舶动力设备冷却、火灾消防和日用清洗海水供给等重要任。但是由于海水过滤装置长期接触海水,必然遭到腐蚀和污染,需要进行更换,无论是更换下来的海水过滤器还是全新的海水过滤器,都需要在阀厅与外冷设备室之间进行运输,由于海水过滤器体积较大,吨位较重,因此用于海水过滤器运输的工具需要较强的承重能力,实现海水过滤器平稳运输。
3.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海水过滤器用运输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水过滤器用运输装置,具有较强承重能力,实现海水过滤器平稳运输。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水过滤器用运输装置,所述海水过滤器通过龙门吊放置在运输装置上,其创新点在于:所述运输装置包括运输小车和运输轨道,所述运输小车通过手拉葫芦在运输轨道上移动,所述运输小车包括车体和滚动机构;
6.所述车体包括支撑组件和底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枕木,所述枕木互相平行并设置在底座顶部,所述枕木顶部具有放置海水过滤器的弧形凹槽,所述底座包括第一横向槽钢、第二横向槽钢、第一轴向槽钢和第二轴向槽钢,所述第一横向槽钢与第二横向槽钢分别位于支撑组件的两侧并与枕木平行,所述第一轴向槽钢和第二轴向槽钢分别位于支撑组件的两侧并与枕木垂直,所述第一轴向槽钢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横向槽钢、第二横向槽钢连接,所述第二轴向槽钢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横向槽钢、第二横向槽钢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安装在第一轴向槽钢和第二轴向槽钢顶部;
7.所述滚动机构设置在底座底部,所述滚动机构包括四个辊轴组件,其中两个辊轴组件设置在第一轴向槽钢两侧底部,剩余两个辊轴组件设置第二轴向槽钢两侧底部,四个辊轴组件呈口字型分布,所述辊轴组件包括若干辊轴、连接带和扁平轴,若干所述辊轴通过连接带连接形成辊轴圆环,所述辊轴圆环套设在扁平轴上,所述扁平轴通过安装座设置在第一轴向槽钢或第二轴向槽钢下方。
8.进一步地,所述枕木两侧的第一轴向槽钢和第二轴向槽钢位置处均设有角钢,所述角钢的一侧与枕木侧面连接,所述角钢的另一侧与第一轴向槽钢或第二轴向槽钢顶面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辊轴组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辊轴圆环通过安装座安装在连接板下方,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一轴向槽钢或第二轴向槽钢底部。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向槽钢具有两个,位于第一轴向槽钢底部的连接板的一侧与其中一个第一轴向槽钢连接,另一侧与剩余一个第一轴向槽钢连接;
11.所述第二轴向槽钢具有两个,位于第二轴向槽钢底部的连接板的一侧与其中一个第二轴向槽钢连接,另一侧与剩余一个第二轴向槽钢连接。
12.进一步地,同一所述辊轴组件具有一个或多个辊轴圆环。
13.进一步地,所述手拉葫芦具有两个。
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运输小车和运输轨道,将海水过滤器吊放置枕木的弧形凹槽处,通过手拉葫芦拉动运输小车在运输轨道上移动,由于滚动机构中的辊轴圆环是由多个辊轴通过连接带连接形成,除可有效减小摩擦阻力外,还使运输小车具有较强的称重能力,结构简单,无复杂机械结构,实现海水过滤器平稳运输。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角钢,可有效避免枕木发生歪斜,增强了枕木的稳固程度。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板,实现了辊轴组件的可重复利用,将辊轴组件应用与不同型号的车体上,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18.(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第一轴向槽钢和两个第二轴向槽钢,既提升了车体的牢固程度,也提升了滚动机构的牢固程度。
19.(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辊轴圆环,可根据海水过滤器重量选择辊轴圆环的数量,以此提升装置的称重能力。
20.(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手拉葫芦,通过两个手拉葫芦拉动的不同程度,可有效控制运输小车的运动方向。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水过滤器用运输装置运输海水过滤器的主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水过滤器用运输装置运输海水过滤器的俯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辊轴组件的剖面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辊轴组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如图1-5所示的一种海水过滤器用运输装置,海水过滤器通过龙门吊放置在运输装置上,运输装置包括运输小车和运输轨道1,运输小车包括车体2和滚动机构3。
34.如图3所示,车体2包括支撑组件和底座,支撑组件包括三个枕木201,三个枕木201互相平行并设置在底座顶部,枕木201顶部具有放置海水过滤器的弧形凹槽,底座包括第一横向槽钢202、第二横向槽钢203、两个第一轴向槽钢204和两个第二轴向槽钢205,第一横向槽钢202与第二横向槽钢203分别位于支撑组件的两侧并与枕木201平行,第一轴向槽钢204和第二轴向槽钢205分别位于支撑组件的两侧并与枕木201垂直,第一轴向槽钢204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横向槽钢202、第二横向槽钢203连接,第二轴向槽钢205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横向槽钢202、第二横向槽钢203连接,三个枕木201安装在第一轴向槽钢204和第二轴向槽钢205顶部,枕木201两侧的第一轴向槽钢204和第二轴向槽钢205位置处均设有用于加固结构强度的角钢206,角钢206的一侧与枕木201侧面连接,角钢206的另一侧与第一轴向槽钢204或第二轴向槽钢205顶面连接。
35.滚动机构3设置在底座底部,滚动机构3包括四个辊轴组件,两个辊轴组件设置在第一轴向槽钢204两侧底部,剩余两个辊轴组件设置第二轴向槽钢205两侧底部,四个辊轴组件呈口字型分布,如图4-5所示,辊轴组件包括若干辊轴301、连接带302、扁平轴303和连接板304,若干辊轴301通过连接带302连接形成辊轴圆环,辊轴圆环套设在扁平轴303上,扁平轴303通过安装座305安装在连接板304底部,连接板304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一轴向槽钢204或第二轴向槽钢205底部,连接板304两侧开有两排第一连接孔306,第一连接孔306每排各三个,第一轴向槽钢204和第二轴向槽钢205底部均开有与第二连接孔207,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306与第二连接孔207并配合螺母实现连接,位于第一轴向槽钢204底部的连接板304的一侧与第一轴向槽钢204a连接,另一侧与第一轴向槽钢204b连接,位于第二轴向槽钢205底部的连接板304的一侧与第二轴向槽钢205a连接,另一侧与第二轴向槽钢205b连接,连接板304实现了辊轴组件的可重复利用,可将辊轴组件应用与不同型号的车体上,提升了装置
的实用性,如图5所示,为增强装置承重能力,辊轴组件具有两个辊轴圆环。
36.运输轨道为厚度10mm的钢板,如图1-2所示,运输小车通过两个手拉葫芦4在运输轨道1上移动,手拉葫芦4的一侧通过第一吊耳与第一横向槽钢202连接,另一侧通过第二吊耳101与运输轨道1连接,第二吊耳101设置在运输轨道1顶部,运输轨道1上具有若干第二吊耳101,第二吊耳101分为两排分别对应两个手拉葫芦4,第二吊101的排布轨迹即为运输小车的运动轨迹,通过两个手拉葫芦4拉动的不同程度,可有效控制运输小车的运动方向。
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海水过滤器用运输装置,结构简单,具有较强承重能力,实现海水过滤器平稳运输。
38.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