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轨道系统及其车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19981发布日期:2022-10-04 22:59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挂式轨道系统及其车站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悬挂式轨道系统及其车站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中,中短途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有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公共汽车和小汽车,在山地城市中则一般采用公共汽车和小汽车。由于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路面交通堵塞已经成为当前城市交通的一大治理难题,再加上公共交通线路设计不合理,即便三五公里的短途出行也需要换乘,均导致出行效率降低。
3.微型轨道交通将地面交通转移到空中,在无需扩展城市现有公路设施的基础上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型轨道交通具有建设周期小、投资成本底、占地面积小、乘坐便捷、安全可靠和即停即走的优点,特别的,为了便于乘客出行,微型轨道交通的车站相较于的轨道交通设置得更密集。然而,由于微型轨道交通的轨道和车体均在地面上方,上下乘客需要设置专门的车站建筑,导致车站建设具有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挂式轨道系统及其车站系统,不仅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而且具有建设方便、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首先提出了一种悬挂式轨道车站系统,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上方设有轨道梁,所述轨道梁上设有用于停靠微轨车体的停车轨道;
7.所述立柱上设有升降轨道,所述升降轨道上设有可沿其滑动的升降舱体,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升降舱体沿所述升降轨道移动并使所述升降舱体的最高点与停靠的所述微轨车体所在高度平齐的升降驱动机构;
8.所述微轨车体上设有用于乘客通过的车体门,所述升降舱体上与所述车体门对应设有舱体门。
9.进一步,以所述微轨车体的移动方向为向前的方向,所述车体门设置在所述微轨车体的前端端面上,所述舱体门设置在所述升降舱体的后端端面上。
10.进一步,以所述微轨车体的移动方向为向前的方向,所述车体门设置在所述微轨车体的后端端面上,所述舱体门设置在所述升降舱体的前端端面上。
11.进一步,所述微轨车体与所述立柱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升降舱体的宽度,所述车体门设置在所述微轨车体面向所述立柱的侧面上,所述舱体门设置在所述升降舱体背向所述立柱的侧面上。
12.进一步,所述立柱设置在人行道靠近车行道的一侧,且所述升降轨道和所述升降舱体均设置在所述立柱背向所述车行道的一侧。
13.进一步,还包括控制台,所述控制台内设有购票系统和人脸识别系统。
1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悬挂式轨道系统,包括悬挂轨道和沿所述悬挂轨道设置的如上所述的悬挂式轨道车站系统,所述停车轨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悬挂轨道相连通、并使所述微轨车体可进出所述停车轨道。
15.进一步,所述立柱设置在人行道靠近车行道的一侧,且所述升降轨道和所述升降舱体均设置在所述立柱背向所述车行道的一侧。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本实用新型的悬挂式轨道车站系统,通过设置立柱,起到支撑轨道梁和微轨车体等悬空部件的作用,通过在立柱上设置升降轨道和升降舱体,并在微轨车体与升降舱体之间对应设置车体门和舱体门;使用时,升降舱体位于地面位置处,乘客通过舱体门进入升降舱体,对应的微轨车体停靠在停车轨道上后,升降舱体沿着升降轨道向上移动与微轨车体平齐,同时打开车体门和舱体门,乘客在微轨车体与升降舱体之间进出,关闭车体门和舱体门后,升降舱体沿着升降轨道向下移动到地面位置处,停靠的微轨车体继续向前行进,如此往复循环,即可满足乘客上下客的使用要求,具有建设施工方便和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轨道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的旋转图;
21.图3为图2的b详图;
22.图4为升降舱体位于地面上时的状态参考图;
23.图5为升降舱体与停靠的微轨车体平齐时的状态参考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立柱;2-轨道梁;3-停车轨道;4-微轨车体;5-升降轨道;6-升降舱体;7-车体门;8-舱体门;9-人行道;10-车行道;11-控制台;12-悬挂轨道;13-悬挂式轨道车站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7.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轨道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悬挂式轨道系统,包括悬挂轨道12和沿悬挂轨道12设置的悬挂式轨道车站系统。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悬挂式轨道车站系统,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立柱1,立柱1的上方设有轨道梁2,轨道梁2上设有用于停靠微轨车体4的停车轨道3。立柱1上设有升降轨道5,升降轨道5上设有可沿其滑动的升降舱体6,立柱1上设有用于驱动升降舱体6沿升降轨道5移动并使升降舱体6的最高点与停靠的微轨车体4所在高度平齐的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可以采用现有的多种方案实现,如现有的无障碍电梯的升降驱动机构等,不再累述。微轨车体4上设有用于乘客通过的车体门7,升降舱体6上与车体门7对应设有舱体门8。本实施例的停车轨道3的两端分别与悬挂轨道12相连通、并使微轨车体4可进出停车轨道3。
28.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车体门7和舱体门8可以有多种设置方式。第一种方式:以微轨车体4的移动方向为向前的方向,车体门7设置在微轨车体4的前端端面上,舱体门8设置在升降舱体6的后端端面上。第二种方式:以微轨车体4的移动方向为向前的方向,车体门7设置在微轨车体4的后端端面上,舱体门8设置在升降舱体6的前端端面上。第三种方式:微轨车体4与立柱1之间的间距等于升降舱体6的宽度,车体门7设置在微轨车体4面向立柱1的侧面上,舱体门8设置在升降舱体6背向立柱1的侧面上。以上三种方式均可满足乘客通过升降舱体6从悬挂的微轨车体4中上下的技术目的。本实施例采用第一种方式,即车体门7设置在微轨车体4的前端端面上,舱体门8设置在升降舱体6的后端端面上。
29.进一步,为了节省建设空间,可将本实施例的悬挂式轨道车站系统直接设置在现有的人行道上,此时可将立柱1设置在人行道9靠近车行道10的一侧,且升降轨道5和升降舱体6均设置在立柱1背向车行道10的一侧,既可利用现有人行道系统设置本实施例的悬挂式轨道车站系统,节省占地空间,减小造价成本,又能够保证车站系统及乘客的安全。
30.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悬挂式轨道车站系统还包括控制台11,控制台11内设有购票系统和人脸识别系统,当然,控制台11还可以实现车站安全控制等功能,不再累述。
31.本实施例的悬挂式轨道车站系统,通过设置立柱,起到支撑轨道梁和微轨车体等悬空部件的作用,通过在立柱上设置升降轨道和升降舱体,并在微轨车体与升降舱体之间对应设置车体门和舱体门;使用时,升降舱体位于地面位置处,乘客通过舱体门进入升降舱体,对应的微轨车体停靠在停车轨道上后,升降舱体沿着升降轨道向上移动与微轨车体平齐,同时打开车体门和舱体门,乘客在微轨车体与升降舱体之间进出,关闭车体门和舱体门后,升降舱体沿着升降轨道向下移动到地面位置处,停靠的微轨车体继续向前行进,如此往复循环,即可满足乘客上下客的使用要求,具有建设施工方便和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3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