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站台安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45194发布日期:2022-04-13 20:0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站台安全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动门单元,所述第一滑动门单元滑动连接于行走轨道上,第二滑动门单元,所述第二滑动门单元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动门上,其可沿所述行走轨道的延伸方向滑出所述第一滑动门单元外侧或滑入所述第一滑动门单元的内侧;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沿所述行走轨道其中一侧延伸设置的动力发送单元以及设置于第一滑动门单元上的第一动力接收单元、设置于第二滑动门单元上的第二动力接收单元;所述第一动力接收单元接收所述动力发送单元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第一滑动门单元相对行走轨道移动,所述第二动力接收单元接收所述动力发送单元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第二滑动门单元相对第一滑动门单元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站台安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发送单元为直线电机初级,所述第一动力接收单元及所述第二动力接收单元为直线电机次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站台安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门单元包括第一滑动门主体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滑动门主体的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二滑动门单元包括第二滑动门主体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滑动门主体的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供第二支撑座滑出或滑入的缺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站台安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轨道包括轨道支撑座,所述轨道支撑座的第一侧面上安装所述动力发送单元;所述第一支撑座上安装第一动力接收单元,所述第一动力接收单元与所述动力发送单元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动力接收单元接收所述动力发送单元的驱动信号后带动所述第一支撑座相对所述轨道支撑座移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安装第二动力接收单元,所述第二动力接收单元与所述动力发送单元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动力接收单元接收所述动力发送单元的驱动信号后带动所述第二支撑座相对所述第一支撑座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站台安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滑动门主体底部并与所述第一滑动门远离站厅侧的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轨道支撑座的靠近站厅侧的表面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滑动门主体与所述轨道支撑座之间的空隙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站台安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一滑动门主体的底部,并与所述轨道支撑座的靠近站厅侧的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滑动门主体滑入所述第一滑动门主体内侧时,所述第二支撑板滑入所述第一支撑座的缺口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站台安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门单元与所述行走轨道之间设置第一滑动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滑动门单元与所述第二滑动门单元之间上下两侧分别设置第二滑动支撑结构和第三滑动支撑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站台安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门单元与所述行走轨道之间设置第一锁定结构,所述第一滑动门单元与所述第二滑动门单元之间还设置第二锁定结构,相邻所述第二滑动门单元之间设置第三锁定结构,所述第二滑动门单元与所述行走轨道之间设置第四锁定结构,通过控制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锁定结构、第二锁
定结构、第三锁定结构及第四锁定结构,以实现站台安全门的开门位置以及开门宽度的调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站台安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结构、所述第二锁定结构、所述第三锁定结构以及所述第四锁定结构分别为电磁锁定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站台安全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撞传感器单元,其包括:第一防撞传感器,设置于第一滑动门单元沿所述行走轨道延伸方向的两侧;第二防撞传感器,设置于第二滑动门单元的接近相邻所述第二滑动门单元一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站台安全门,属于公共安全防护设备领域。包括:第一滑动门单元,滑动连接于行走轨道上,第二滑动门单元,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动门上,其可沿行走轨道的延伸方向滑出第一滑动门单元外侧或滑入第一滑动门单元的内侧;驱动单元,包括沿行走轨道其中一侧延伸设置的动力发送单元以及设置于第一滑动门单元上的第一动力接收单元、设置于第二滑动门单元上的第二动力接收单元;第一动力接收单元接收动力发送单元的驱动信号驱动第一滑动门单元相对行走轨道移动,第二动力接收单元接收动力发送单元的驱动信号驱动第二滑动门单元相对第一滑动门单元移动。本发明提供的站台安全门能够适应多种车型开门位置及开门宽度。能够适应多种车型开门位置及开门宽度。能够适应多种车型开门位置及开门宽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 刘然 邱仕育 刘国清 万成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交瑞恒(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8
技术公布日:2022/4/1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