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乘载界面减振降噪装置

文档序号:35515380发布日期:2023-09-20 22:1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车辆乘载界面减振降噪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轨道车辆乘载界面减振降噪装置,涉及轨道车辆乘载界面减振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轨道车辆更高速和更轻量化的技术升级,对车内噪声控制带来了更大技术难度。轨道车辆运行中的主要噪声源为轮轨噪声和气动噪声,其噪声强度分别与运行速度具有30logv和60logv的关系。轨道车辆车体和内装件大多为薄壁结构,其隔声性能受到质量定律的制约,轻量化将明显弱化其隔声性能,导致车内噪声增大。

2、现有技术中,关于轨道列车的减振技术,无论是对单个座椅进行减振的装置还是针对乘载界面的装置,应用单一结构的减振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减振功能(单一结构意为简单的减振结构,例如即便是设置多个同一方向的弹簧也可将其整体视为简单的减振结构),例如专利cn 209290401u;

3、基于前述问题,领域人员开始考虑纵向和横向结合的减振装置,这类装置可以通过多个方向的阻尼作用来吸收冲击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减振效果。例如专利(cn209112183u)。实际上这种结构本质上是通过破坏谐振周期进而促进振动衰减实现减振功能,这种方式通常需要复杂的连接结构,并且轨道列车的振动主要是竖直方向而且存在高频振动、低频振动两种振动而这些减振结构并未考虑这一点,因此这类装置依然存在减振效果不佳的问题。

4、另一方面,现有的轨道车辆乘载界面较为普遍的设计是,内地板采用分布浮筑支撑,座椅安装在内地板上表面。座椅支腿安装点处,浮筑支撑为大刚度减振器,其余为较小刚度减振器。这种安装结构是将乘客座椅和内地板直接落装在车体地板上,车体地板的振动能量通过浮筑支撑直接传导到乘客座椅和内地板,导致较大的振动和声辐射。尽管采用了敷设粘弹阻尼材料、夹层填充吸音棉、内地板多层复合等改进方法,中低频结构声的传递率没有得到良好抑制。

5、本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乘载界面减振降噪装置,解决现有的轨道列车减振装置减振效果不佳的问题,并且改善震动造成的中低频结构声的传递率没有得到良好抑制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8、一种轨道车辆乘载界面减振降噪装置,包括:通过减振结构连接在轨道列车车厢内的内地板,所述内内地板上布置有座椅,所述减振结构包括:将所述内内地板悬挂连接在车厢侧壁上的悬挂隔振组件、均匀布置在所述内内地板与车厢底面之间的支撑减振组件;

9、所述悬挂隔振组件包括一端固定于所述内地板侧面或上表面、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车厢内的侧壁的第一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件固定所述侧壁的位置可以高于或低于所述内地板;

10、所述支撑减振组件包括一端固定于所述内地板下表面、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车厢底面的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二减振件在列车静止状态时与所述内地板保持垂直。

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减振组件还包括穿插于所述内地板中的支腿,所述支腿一端连接所述座椅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减振件与所述内地板连接;

12、所述内地板在所述支腿的穿插位置留有间隙,所述座椅与所述内底板之间通过布置在所述支腿周围的连接杆弹性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振件包括横向减振件与纵向减振件,所述横向减振件与纵向减振件互相垂直、均连接所述车厢内侧壁与第一减振件。

14、进一步的,所述侧壁上延伸出平行于所述内地板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减振件,在静止状态时所述第一减振件与所述第二减振件轴向平行;

15、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内地板旋转连接。

16、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座椅之间还设有第三减振件,所述座椅与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三减振件连接,所述第三减振件与其他减振件轴向平行。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减振件与所述座椅底面以及所述支腿直接连接,所述第三减振件周围环绕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圈定的区域与所述第三减振件直径符合。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减振件一端还连接有与所述座椅底面贴合的支撑板,另一端连接从所述座椅底部延伸出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将所述第三减振件环绕在内并限制其径向移动。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内地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减振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上方,另一端通过悬吊拉杆与所述内地板旋转连接;

20、所述悬吊拉杆一端旋转连接所述内地板、另一端为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平行,所述弯折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上方,所述第一减振件以所述第一延伸部为基础向所述弯折结构提供支撑力。

21、进一步的,所述内地板静止时距离所述车厢的底面为30mm~70mm。

22、进一步的,所述内地板与所述支腿之间的间隙通过大密度橡胶套进行声密封,所述内地板与所述车厢所有的连接位置均设有大厚度橡胶条密封。

23、有益效果:

24、本发明构建了一种针对轨道列车乘载界面的双重减振结构,将乘客座椅、内装地板系统化设计成为双层隔振系统,包括乘客座椅下层隔振安装结构、内地板上层隔振安装结构、内地板接缝密封结构。这两部分减振结构实际上对应了轨道列车振动的高频段与低频段,参考浮筏式双层隔振系统原理形成减震的耦合体系。相比现有技术未区分轨道列车的高频段与低频段进行减震,分别设置两组减振组件,获得更优的减振、隔声性能,大幅提升乘坐的声振舒适性。

25、此外,相比现有技术的单一减振方式,在侧壁悬挂固定座椅的减振弹簧与底部减振弹簧并存的结构中,可以同时承受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振动。并且相比现有技术单个的横向、纵向减振组件对震动的分散更广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座椅受力分布更为均匀,还使得减振系统具有更好的耐久性。

26、在一些具体情况中,在座椅与车厢底面之间、与内底板之间均设有减振件,通过设置这两部分减振件的阻尼特性等调节,效地调整谐振频率,避免与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频率重合,进一步降低了震动。

27、最后本发明还增设了橡胶材料,从而将内车厢与外车厢进行隔音降低了噪声。

28、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道车辆乘载界面减振降噪装置,包括通过减振结构连接在轨道车辆车厢内的内地板,所述内内地板上布置有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结构包括:将所述内地板悬挂连接在车厢侧壁上的悬挂隔振组件、均匀布置在所述内内地板与车厢底面之间的支撑减振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乘载界面减振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减振组件还包括穿插于所述内地板中的支腿,所述支腿一端连接所述座椅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减振件与所述内地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乘载界面减振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包括横向减振件与纵向减振件,所述横向减振件与纵向减振件互相垂直、均连接所述车厢内侧壁与第一减振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乘载界面减振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延伸出平行于所述内地板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减振件,在静止状态时所述第一减振件与所述第二减振件轴向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乘载界面减振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减振件与所述座椅底面以及所述支腿直接连接,所述第三减振件周围环绕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圈定的区域与所述第三减振件直径符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乘载界面减振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减振件一端还连接有与所述座椅底面贴合的支撑板,另一端连接从所述座椅底部延伸出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将所述第三减振件环绕在内并限制其径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乘载界面减振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内地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减振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上方,另一端通过悬吊拉杆与所述内地板旋转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乘载界面减振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地板静止时距离所述车厢的底面为30mm~70m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乘载界面减振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地板与所述支腿之间的间隙过盈涨紧有大密度橡胶套,所述内地板与所述车厢所有的连接位置均设有大厚度橡胶条。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轨道车辆乘载界面减振降噪装置,包括通过减震结构连接在轨道列车车厢内的内地板,所述内内地板上布置有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将所述内内地板悬挂连接在车厢侧壁上的悬挂隔振组件、均匀布置在所述内内地板与车厢底面之间的支撑减震组件。所述支撑减震组件还包括穿插于所述内地板中的支腿,所述支腿一体连接所述座椅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减震件与所述内地板连接。本发明构建了一种针对轨道列车乘载界面的双重减振结构,将乘客座椅、内装地板系统化设计成为双层隔振系统,这两部分减振结构实际上对应了轨道列车振动的高频段与低频段,参考浮筏式双层隔振系统原理形成减震的耦合体系。

技术研发人员:朱学治,刘鹏飞,渠鸿飞,袁思敏,王忠龙,王艳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石家庄铁道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