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舖客车悬挂伏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377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坐舖客车悬挂伏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坐铺客车的改进。
自有蒸汽机车以来,世界上铁路客车类型不外坐铺和卧铺二种。卧铺固然舒适,但票价贵,客运量小。每节卧铺车厢定员60人,坐铺车厢定员118人,超员时还可容150~180人,是卧铺客运量的2~3倍。能源消耗也比卧铺少1/2~2/3。但坐铺的最大缺点是旅途辛苦,劳累,特别是长途旅行,旅客无不感到腰酸背痛,疲劳难熬。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铁路客运能力严重不足,高峰时超员达100%,已成为四化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多建铁路线,受国家财力限制。目前我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减少卧铺,多增加坐铺客车的办法来缓和客运能力的不足。而这种办法仅能缓和客运数量不足的矛盾,尚满足不了客运的质量问题。看来,这种情况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好转。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一项改进方案。其方法是在现有硬席坐铺客车的每个座位上增加一个活动的、可随意挂上、随意取下的悬挂伏具。伏具的高度可自由调整,而且柔软、舒适,以供坐铺旅客途中伏睡之用。不用时,悬挂伏具可存放在两侧靠窗座位下的伏具箱中。每排座位的行李架上装有供吊挂悬挂伏具用的吊挂附件。吊挂附件有拉杆式和悬臂梁式二种。两者都是固定在车厢现成的行李架上,故无须改动车厢结构,便可使现有坐铺客车很容易改装成既经济又舒适的新型坐伏两用客车。
图1所示的悬挂伏具是由吊具〔15〕和伏具〔11〕二部分组成。吊具〔15〕的上端是一个挂钩〔1〕,与下面的可调节挂链〔2〕相连,通过可调节挂链下端的大园环〔16〕,用二根链条八字形分开吊挂着下面的横梁〔7〕,横梁的二头有二个固定环〔5〕,吊着三角环〔6〕,再与下面的两侧吊带〔8〕相连,吊带下面的三角环〔9〕,又与二条分吊带〔10〕相连,二条分吊带八字形分开用螺钉〔18〕固定在伏具底板〔14〕的反面,形成一个吊具。
其中可调节挂链〔2〕为一根链条,中间每隔一定距离串有若干个小园环〔3〕,链条最下端有一个大园环〔16〕,与升降钩〔4〕相连结,并通过大园环〔16〕吊挂着下面的横梁〔7〕和伏具〔11〕。根据人体高矮,将升降钩〔4〕挂在不同高度的小园环〔3〕上,便可调整伏具的高度。
伏具〔11〕的底部是一块底板〔14〕,底板上垫有软质垫层〔13〕,垫层上再包上一层面罩〔12〕,夏天时面罩上面可再增加一块凉席,此面罩把底板的反面都罩上。在底板的反面(见图2),将框架〔17〕把面罩〔12〕和分吊带〔10〕用螺钉〔18〕固定在底板〔14〕的反面上。在底板反面(图2)还有二个用同样面料做成的长方形口袋〔19〕,〔21〕,其长度大于横梁,口袋口上带有一条松紧带〔20〕,当悬挂伏具不用收起来时,可把挂链及横梁等塞到此口袋里,便于整齐存放。
伏具〔11〕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以长方形为佳,其最佳尺寸为420×210毫米。
图4所示为拉杆式吊挂附件,供在三人座位上吊挂使用。拉杆式的外套筒〔38〕的里面有一根可里外拉动的心杆〔43〕,心杆插入外套筒里面的一端端头上焊有一个同心圈〔47〕,以保持心杆移动时与外套筒同心。离同心圈不大一段距离焊有一个限位圈〔45〕,当心杆拉出时,碰到外套筒端头的挡圈〔46〕时,起自动限位作用。中间吊环〔42〕焊在外套筒心杆拉出端上,外吊环〔44〕焊在心杆外端端头。
拉杆的外套筒前后用二组紧固装置紧固在行李架的第一排〔24〕和末了一排〔22〕的钢管上。紧固装置是用U形紧固环〔40〕,长方形托板〔39〕和螺母〔41〕组成,每组紧固装置有二个U形紧固环,左右二边把长方形托板提起,托板则把外套筒紧托在行李架钢管〔24〕、〔22〕上。紧固示意图见图5。
因拉杆安装的向上倾角不超过10度,故当心杆拉出时,不会自动滑回去。
图6所示为悬臂梁,是由一根用扁钢做成的悬臂〔40〕和焊在其一端的吊环〔48〕组成,并在扁钢中心线上前后钻二对孔,用前后二个U形紧固环〔50〕和螺母〔51〕将其紧固在行李架钢管上。第一个U形紧固环紧固在行李架第一排粗管子〔26〕上,第二个U形紧固环紧固在第三排或第四排细管子〔27〕上。
图3中的〔35〕、〔37〕为存放伏具用的伏具箱。它是在两侧靠窗座位的底下,用一个薄板弯成下底是成直角的U形伏具箱〔35〕、〔37〕,二边用螺钉〔34〕固定在座位下面的底板〔36〕上。伏具箱〔35〕、〔37〕与车厢暖气箱〔33〕之间留出空隙,以保持暖气箱外侧空气对流传热的效率。伏具箱有箱盖并可加锁,便于保管。
如图3所示,悬挂伏具〔29〕〔30〕分别吊挂在拉杆式吊挂附件〔23〕上,悬挂伏具〔31〕吊挂在悬臂梁式吊挂附件〔25〕上。两侧靠窗的二个悬挂伏具〔28〕〔32〕则直接单独吊挂在座位上面的行李架钢管上。悬挂伏具可利用吊挂附件配套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铁路坐铺客车悬挂伏具具有下述优点1、悬挂伏具高度可根据人体高矮自由调整,使用方便;2、悬挂伏具底板上垫有软质垫层,柔软舒适,而且悬挂式弹性好,不受行车颠簸影响;3、行李架支承每排5个悬挂伏具荷重,核算证明,支承力足有富余,即使每人超重4倍携带80公斤行李,加上伏具荷重也不成问题。
在紧急刹车时,因两对面的伏具移动方向是一致的,不会发生对撞现象,所以安全可靠。
4、夜间行车,旅客都在伏具上伏睡,整齐一致,比现有坐铺车厢夜间旅客疲惫不堪,东倒西歪的场面要整齐,雅观。白天伏具不用时,可放在座位下面的伏具箱中,并将拉杆心杆推回去,因此都不影响车容的整齐,美观。
5、超员时,旅客通常都挤在中间过道上,没有挤到坐席中间的。故在超员情况下,也不会影响悬挂伏具的正常使用。
6、上述悬挂伏具既可应用在铁路坐铺客车上,也可应用在长途汽车上。
7、悬挂伏具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它无须改动车厢结构,便可使现有坐铺客车很容易改装成既经济又舒适的新型坐、伏两用客车。以减轻铁路上成千上万旅客的长途疲劳。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坐铺客车上或长途汽车上的悬挂伏具,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吊具[15]、伏具[11]组成。
2.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悬挂伏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吊具为其上端是一个挂钩〔1〕,与下面的可调节挂链〔2〕相连结,可调节挂链下面有一套把伏具〔11〕吊起的吊带系统。
3.按权利要求
2所说的悬挂伏具,其特征在于所说吊具的可调节挂链〔2〕为一根链条,中间每隔一定距离串有若干个小圆环〔3〕,链条最下端有一个吊挂着下面的横梁〔7〕和伏具〔11〕的大圆环〔16〕,大圆环〔16〕与挂在不同高度的小圆环〔3〕上的升降钩〔4〕相连结。
4.按权利要求
2所述的悬挂伏具,其特征在于所说吊具的吊带系统是在可调节挂链〔2〕的大圆环〔16〕上连结二根链条八字形分开吊着下面的一根横梁〔7〕,横梁二头分别吊着二根吊带〔8〕,吊带〔8〕与下面的二根分吊带〔10〕相连结,分吊带固定在伏具〔11〕上。
5.按权利要求
4所述的悬挂伏具,其特征在于所说吊带系统的横梁〔7〕二头有二个固定环〔5〕,吊着三角环〔6〕与吊带〔8〕相连。吊带〔8〕又通过三角环〔9〕与二根分吊带〔10〕相连。
6.按权利要求
4所说的悬挂伏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分吊带是用螺钉〔18〕固定在伏具底板〔14〕的反面上。
7.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悬挂伏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伏具〔11〕,其底部是一块底板〔14〕,底板上垫有软质垫层〔13〕,垫层上再包一层面罩〔12〕,夏天时面罩上可再增加一块凉席。
8.按权利要求
7所述的悬挂伏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伏具〔11〕的反面上还带有存放挂链及横梁的口袋。
9.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悬挂伏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伏具形状以长方形为佳,最佳尺寸为420×210毫米。
10.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悬挂伏具,其特征在于它有一个供配套使用的装在行李架上的吊挂附件。
11.按权利要求
10所述的悬挂伏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附件,其中一个为供三人座位上使用的拉杆式吊挂附件, 它是由外套筒〔38〕和一根插在外套筒里面可拉进拉出的心杆〔43〕所组成。
12.按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悬挂伏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拉杆式吊挂附件的心杆〔43〕的一端焊有一个同心圈〔47〕,离同心圈不大一段距离处焊有一个限位圈〔45〕。
13.按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悬挂伏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拉杆式吊挂附件的外套筒〔38〕靠心杆拉出的一端上焊有一个吊挂伏具用的中间吊环〔42〕,在心杆〔43〕外端端头焊有一个外吊环〔44〕。
14.按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悬挂伏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拉杆式吊挂附件带有二组紧固装置,紧固在行李架的第一排〔24〕和末了一排〔22〕的钢管上。
15.按权利要求
〔14〕所述的悬挂伏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拉杆式吊挂附件的紧固装置是由U形紧固环〔40〕,长方形托板〔39〕和螺母〔41〕组成,每组紧固装置有二个U形紧固环,左右二边把长方形托板提起,托板则把外套筒〔38〕紧托在行李架钢管〔24〕、〔22〕上。
16.按权利要求
10所述的悬挂伏具,其特征在于所说吊挂附件其中一个为供二人座位上使用的悬臂梁式吊挂附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一根用扁钢做成的悬臂〔49〕和焊在其一端的吊环〔48〕组成。并在扁钢中心线上前后钻二对孔,用前后二个U形紧固环〔50〕和螺母〔51〕将其紧固在行李架钢管上。第一个U形紧固环紧固在行李架第一排粗管子〔26〕上,第二个U形紧固环紧固在第三排或第四排细管子〔27〕上。
17.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悬挂伏具其特征在于它带有存放悬挂伏具用的设置在两侧靠窗座位下的伏具箱〔35〕、〔37〕。
专利摘要
一种铁路坐舖客车的悬挂伏具,可供每个座位上的旅客途中伏睡之用。其特征在于这种高度能自由调整,而且柔软舒适的伏具是以悬挂方式吊挂在行李架上的拉杆和悬臂上,不用时各人收起来存放在座位底下的伏具箱中,故对车容的整齐美观并无妨碍。由于悬挂伏具是在座席上吊挂的,因此即使在客车上大大超员情况下,也不影响它的正常使用。它无须改动车厢结构,可使现有坐舖客车很容易改装成既经济又舒适的新型坐伏两用客车,以减轻铁路上成千上万旅客的长途疲劳。
文档编号B61D49/00GK85200262SQ85200262
公开日1986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汤健中 申请人:汤健中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