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引导至少一条供应线缆的车体过渡系统及其夹持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79123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用于引导至少一条供应线缆的车体过渡系统及其夹持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引导至少一条供应线缆的车体过渡系统,其具有夹持件,该夹持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供应线缆的贯穿部。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尤其是用于这种车体过渡系统的夹持件。
【背景技术】
[0002]这种车体过渡系统例如在DE 10 2006 034 303 A1中描述。
[0003]尤其是在铁路领域中,为了在列车的两个车体之间跨接供应线缆使用了所谓的车体过渡系统,其将供应线缆从一个车体向另一车体引导。在此,供应线缆例如是用于尤其是在千伏范围内进行功率传递的线缆或者是数据或信号线缆。因此,供应线缆经由其端部分别电联接在适当的联接点上。在此也能够实现的是,借助车体过渡系统引导多条供应线缆。
[0004]此外,车体供应线缆还以如下方式表现为柔性的连接,即,两个车体相互间能够实现相对的运动。为了在此避免供应线缆的联接点的不利的机械应力,尤其使用了夹持件用以机械方式的固定,该夹持件具有一定数量的贯穿部,在这些贯穿部中夹入有供应线缆,并且这些贯穿部承受可能的力作用。但是在此能够实现的是,供应线缆在相应的应力的情况下被按压向夹持件的棱边,并且以该方式承受逐点的负荷,尤其是在重复出现的情况下,该负荷可能会导致磨损供应线缆的外皮,甚至导致供应线缆的损坏。
[0005]CN 2014 239 30示出了一种车体过渡系统,其中,两条螺旋线缆借助夹持件来保持,其中,夹持件包括两个基本上呈方形的夹钳,螺旋线缆夹入到该夹钳中。在此,螺旋线缆以如下方式挤压在两个夹钳之间,即,在夹钳之间形成了缝隙。
[0006]在DE 10 2006 034 303 A1中例如描述了一种用于在车体过渡系统中引导供应线缆的装置,其中,在夹块中,多条供应线缆单独地延伸经过线缆贯穿部。此外,夹块在此构造为塑料注塑件,由此以简单的方式能够实现的是,相应的线缆贯穿部的直径匹配于供应线缆的直径,以便实现尽可能优化的夹持作用。然而为了允许供应线缆沿横向方向的弯曲运动,夹块在改进方案中还具有锥状的线缆贯穿部。
[0007]在DE 196 14 427 A1中描述了一种耦合连接器。在该耦合连接器中,螺旋线缆在端部侧联接到支撑盘上。为此,线缆端部利用线缆夹具固定在支撑盘上,从而使线缆的端部侧的螺旋线分别贴靠在支撑盘上。附加地,线缆以该方式也与支撑盘电连接。支撑盘垂直于纵向方向地取向,也就是粗略地几乎平行于线缆的螺旋线,并且线缆端部平坦地贴靠在相应的支撑盘上。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在车体过渡系统中引导供应线缆的改进的装置,从而防止或至少减少对供应线缆的尤其是逐点的机械负荷。此外,还提出一种适用于这种装置的夹持件。
[0009]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装置来解决。有利的设计方案、改进方案和变型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0010]车体过渡系统设计成用于例如在列车的两个车体之间引导至少一条供应线缆。车体过渡系统包括夹持件,该夹持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供应线缆的贯穿部。贯穿部沿着纵轴线并且在引入开口与引出开口之间延伸。此外,贯穿部具有纵截面造型,该纵截面造型具有靠内的和靠外的纵截面轮廓,其中,至少一个纵截面轮廓至少以区段的方式弯曲。
[0011]利用本发明而实现的优点尤其在于,在运行中或在供应线缆发生运动的情况下避免或至少减少了逐点的机械负荷。尤其是通过贯穿部的至少以区段的方式弯曲的纵截面轮廓能够实现的是,在同时将供应线缆固定在夹持件中的情况下实现该供应线缆的适合于此的弯曲运动。在供应线缆尤其垂直于纵轴线进行运动的情况下,通过弯曲的纵截面轮廓有利地增大了供应线缆与夹持件的接触面,从而将相应的机械负荷分布到更大的面积上。由此,尤其也减少了关于供应线缆的单位面积的挤压力,由此又减少了对该供应线缆,尤其是其外皮的磨损。
[0012]在DE 196 14 427中,线缆夹具同时用于供应线缆的电接触。相反地,本发明的主要的优点恰好在于,将电联接和机械联接分离,并且在空间上彼此分开。夹持件仅用于机械保持供应线缆,电联接在独立的联接点上实现而不在夹持件上实现。由此,尤其能够实现的是,在多条供应线缆的情况下,将这些供应线缆联接到不同的联接点上,但是共同借助夹持件以特别节省结构空间的方式来保持。
[0013]此外,由于供应线缆的保持点和联接点在空间上分开而能够实现的是,适宜地根据需求来选定车体过渡系统的相应的部分和材料,也就是说,特别对夹持件就其任务,亦即机械保持供应线缆来说最优地来设计。在此有利的是,电特性并不重要。因此,夹持体优选由尤其在机械上牢固的塑料来制成,例如制成为廉价的注塑件。该注塑件相应地不需要满足特别是电的需求,这是因为夹持件不与供应线缆电连接。更确切地说,供应线缆具有由绝缘的材料构成的线缆外皮,该线缆外皮在贯穿部的内部与夹持件接触。适宜的是,在考虑到线缆外皮的材料的情况下选定夹持件的材料,以便例如确保特别好或特别正确地限定的静摩擦。
[0014]供应线缆尤其是用于进行功率传递的线缆,并且相应地设计成高压线缆或强电流线缆。供应线缆尤其构造为螺旋线缆或车顶螺旋件,其螺旋状或螺旋线状地围绕线缆纵轴线延伸,也就是说,以盘绕的方式围绕线缆纵轴线延伸。但是在变型方案中,供应线缆并不呈螺旋式地成形,而是例如直地或弯曲地构造。供应线缆利用端部联接在适当的电联接部上,例如借助固定在供应线缆的端部上的线缆接端子,并且首先引入到引入开口中、穿过贯穿部并经由导出开口又从夹持件中导引出来。引入开口和引出开口通常也相应地被称为开
□ ο
[0015]贯穿部包括内壁,其走向沿着纵轴线的方向以特别的方式进行匹配,从而实现了对供应线缆的更好的引导和保持。在纵截面中,也就是在平行于贯穿部的纵轴线的纵截面平面中,以该方式得到了纵截面造型,其表征在于两个纵截面轮廓。在此,纵轴线尤其至少部分弯曲地在纵截面平面中延伸,并且尤其表现为两个纵截面轮廓的中间线。于是,纵截面平面尤其是对称平面,从而贯穿部关于该纵截面平面镜像对称。
[0016]在纵截面中,纵截面轮廓对贯穿部的内腔边缘进行限定。在此,纵截面轮廓没有必要相同类型地构造,也就是说,没有必要具有相同的走向。此外,贯穿部尤其以如下方式引入到夹持件中,即,该贯穿部关于夹持件的中点错开地布置。于是,关于该中点较近地延伸的纵截面轮廓是靠内的纵截面轮廓,另外的外置的纵截面轮廓相应于靠外的纵截面轮廓。
[0017]除了引入开口和引出开口之外,贯穿部的内腔都被夹持件尤其是完全地包围。换言之:贯穿部呈管状或软管状地构造在夹持件中,并且具有连贯的壁。因此,供应线缆完全被夹持件包围,并且因此在所有的横向于纵向方向的方向上同样程度地最优地保持。
[0018]纵截面造型的两个纵截面轮廓中的至少一个至少以区段的方式弯曲地实施,也就是说,该纵截面轮廓在纵截面平面中至少以区段的方式弯曲。由此,一方面能够实现的是,特别适当地引导螺旋线缆穿过贯穿部。替选或附加地,另一方面能够实现的是,在运行中为供应线缆提供了适当的运动空间。为了尤其避免供应线缆在贯穿部中的逐点的机械负荷,至少一个纵截面轮廓,尤其是两个纵截面轮廓完全无棱边地实施。在此,在这里并且在下文中无棱边尤其被理解为,弯曲的区段具有至少1_,优选2_的曲率半径。纵截面轮廓也可能具有直的区段,其中,从直的区段到弯曲的区段的过渡部同样倒圆地实施。优选地,在构造夹持件时通常在供应线缆与这些棱边可能会发生碰触的那些区域中放弃了棱边的实施。
[0019]为了尤其避免供应线缆在开口处的逐点的负荷,所述开口优选分别具有倒圆的棱边。在此,倒圆的棱边尤其不是纵截面轮廓的部分。对于倒圆的棱边来说,适当的曲率半径为至少1mm且至多50mm,优选至多10mm。优选地,曲率半径为2mm。
[0020]优选地,为至少一条供应线缆构造出具有不同的纵截面造型的两个贯穿部,也就是第一和第二贯穿部。以该方式,进一步改进了夹持件的保持作用。此外,由于不同地实施第一和第二贯穿部,所以实现了将可能的机械负荷特别适当地分布到供应线缆的不同的区段上以及分布到夹持件的不同的区域上。于是,贯穿部被供应线缆依次穿过,其中,该供应线缆从其端部来看首先经由相应的引入开口进入到相应的贯穿部中,并且经由所属的引出开口再次引导出来。
[0021]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纵截面轮廓至少以区段的方式具有曲率半径,其相应于供应线缆的曲率半径。换言之:纵截面轮廓的曲率半径以区段的方式匹配于供应线缆的曲率半径。基于厚度,也就是供应线缆的特定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