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减振猴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7516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减振猴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一种可减振猴车,由卡板、吊杆、座椅支撑架、脚部支撑杆、座椅、外圈弹簧和内连接弹簧组成,卡板与吊杆焊接,座椅支撑架与吊杆焊接,脚部支撑杆与吊杆焊接;座椅支撑架与座椅之间安装有外圈弹簧和内连接弹簧,外圈弹簧套在座椅下端和座椅支撑架上端的外侧,外圈弹簧的两端部分别与座椅和座椅支撑架焊接;所述的内连接弹簧安装在座椅与座椅支撑架之间,且在外圈弹簧内,外内连接弹簧的两端部分别与座椅下端部和座椅支撑架上端部焊接,所述的外圈弹簧和内连接弹簧均采用SUS304可焊接不锈钢材料。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对座椅起到吸振缓冲的作用,可以减轻由于运行的颠簸而导致的振动,提高了猴车乘坐的舒适性,可广泛推广到矿井的猴车设备。
【专利说明】
_种可减振猴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猴车,尤其涉及一种可减振猴车。
【背景技术】
[0002]猴车作为一种运输工具,广泛使用在矿井人员运输中,尤其是在斜井和斜巷的运输条件下,它可以有效地缩短矿工上下井的路途时间,减轻矿工上下井的体能消耗。
[0003]目前中国专利ZL201520469274.5(授权公告号:CN 204750154 U)和ZL201420598251.X(授权公告号:CN 204161359 U)都公开了提高舒适性的猴车,前者通过销钉调节脚步支撑杆、后者通过螺纹调节座椅的伸出与缩回来调节猴车的舒适性,两者缺陷都在于:当猴车运行在颠簸的工况下,没有吸振缓冲装置的猴车座椅对工人造成了乘坐的不舒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减振猴车。
[0005]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发明一种可减振猴车,由卡板、吊杆、座椅支撑架、脚部支撑杆、座椅、外圈弹簧和内连接弹簧组成,卡板与吊杆焊接,座椅支撑架与吊杆焊接,脚部支撑杆与吊杆焊接;所述的座椅支撑架与座椅之间安装有外圈弹簧和内连接弹簧,所述的外圈弹簧套在座椅下端和座椅支撑架上端的外侧,外圈弹簧的两端部分别与座椅和座椅支撑架焊接;所述的内连接弹簧安装在座椅与座椅支撑架之间,且在外圈弹簧内,外内连接弹簧的两端部分别与座椅下端部和座椅支撑架上端部焊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圈弹簧和内连接弹簧均采用SUS304可焊接不锈钢材料。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了外圈弹簧和内连接弹簧,可以有效地对座椅起到吸振缓冲的作用,可以减轻由于运行的颠簸而导致的振动,提高了猴车乘坐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A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发明一种可减振猴车,其功能是使得猴车座椅具有吸振缓冲的功能,提高了猴车乘坐的舒适性要求,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地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1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可减振猴车,由卡板1、吊杆2、座椅支撑架3、脚部支撑杆4、座椅5、外圈弹簧6和内连接弹簧7组成,卡板I与吊杆2焊接,座椅支撑架3与吊杆2焊接,脚部支撑杆4与吊杆2焊接;所述的座椅支撑架3与座椅5之间安装有外圈弹簧6和内连接弹簧7,所述的外圈弹簧6套在座椅5下端和座椅支撑架3上端的外侧,外圈弹簧6的两端部分别与座椅5和座椅支撑架3焊接;所述的内连接弹簧7安装在座椅5与座椅支撑架3之间,且在外圈弹簧6内,外内连接弹簧7的两端部分别与座椅5下端部和座椅支撑架3上端部焊接。所述的外圈弹簧6和内连接弹簧7均采用SUS304可焊接不锈钢材料。
[0012]本发明工作和原理如下:当本发明工作在较为颠簸的工况下时,由卡板I传递过来的振动和冲击传递到座椅支撑架3上,由于在座椅支撑架3与座椅5之间安装有外圈弹簧6和内连接弹簧7,座椅支撑架3上的振动和冲击不会直接传递到座椅上,而是在外圈弹簧6和内连接弹簧7吸振缓冲的作用下,以相比于座椅支撑架3而言,较小的振动和冲击传递到座椅上,提高了工人的乘坐舒适性。本发明结构较为简单,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可广泛推广到矿井的猴车设备中。
【主权项】
1.一种可减振猴车,由卡板、吊杆、座椅支撑架、脚部支撑杆、座椅、外圈弹簧和内连接弹簧组成,其特征在于:卡板与吊杆焊接,座椅支撑架与吊杆焊接,脚部支撑杆与吊杆焊接; 所述的座椅支撑架与座椅之间安装有外圈弹簧和内连接弹簧,所述的外圈弹簧套在座椅下端和座椅支撑架上端的外侧,外圈弹簧的两端部分别与座椅和座椅支撑架焊接;所述的内连接弹簧安装在座椅与座椅支撑架之间,且在外圈弹簧内,外内连接弹簧的两端部分别与座椅下端部和座椅支撑架上端部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减振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圈弹簧和内连接弹簧均采用SUS304可焊接不锈钢材料。
【文档编号】B61B12/04GK106043321SQ201610563360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5日
【发明人】刘同珍
【申请人】刘同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