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良的溜溜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7817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结构改良的溜溜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溜溜车,尤指一种能有效地降低溜溜车震动以避免使用者滑落;并提高使用舒适性的溜溜车结构改良。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车辆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而道路规划却永远赶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故交通拥塞现象处处可见。因此自行车再度成为短程代步工具,再加上国人休闲时间增多,骑乘自行车更成为休闲活动之一,溜溜车是近几年来所兴起的与自行车相类似的车种。由于溜溜车的体积小、重量轻等因素,溜溜车深受大众喜爱,有风靡全国的趋势,故其有可能产生的种种问题也引起业界人士的重视,即怎样让使用者骑乘时更简便、安全。本发明人对市面的溜溜车结构、特性研究后,发现溜溜车的轮胎较自行车小,因此,骑行在颠陂的路段时,易产生以下问题1、使用者骑乘的舒适性较差。由于溜溜车的轮胎极小,故颠陂的路面将造成车架极大的震动与跳动,造成骑乘者不适,进而大幅降低使用时的舒适感。2、使用时危险性较大,溜溜车行于颠陂路面时,有时车架强烈震动,使骑乘者易摔落造成危险。
鉴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地降低震动,提高骑乘者舒适性及安全性的溜溜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设计方案一种结构改良的溜溜车,主要包括一对相对称的支架、一轮架和一避震杆;所述支架固设在溜溜车车架后端两侧;所述支架的适当位置处设有轴孔;所述轮架以轴销枢接于所述支架的轴孔内;所述轮架以轴销为转轴摆动;所述避震杆枢接在所述支架与所述轮架间;所述避震杆两端的枢接部分别枢设于所述支架及轮架的轴孔内。
所述轮架两外侧与所述两支架间设有间环。
所述避震杆两端的枢接部两侧设有隔环。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

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溜溜车的车架10后方两侧固设对称的支架20,并使一轮架30枢接于支架20适当处,且将一避震杆40的两端枢接于支架20与轮架30的适当位置。其中,两支架20为对称的板体,并在其适当位置处设有贯穿两支架的枢接孔21、轴孔22及穿孔23;轮架30的一端设有一转轮,另端设有贯穿的枢接孔31及转轴孔32;在支架20的轴孔22与轮架30的转轴孔32中穿设一轴销60,且该轴销60于两支架20内侧还套设一套管50,以使轮架30的转轴孔32枢设于套管50外缘并能以轴销60为转轴自由摆动;且该套管50于轮架30两外侧与支架20内侧间枢设一间环80,以避免轮架30与支架20内侧产生摩擦接触,使轮架30摆动更为灵活;另,在支架20与轮架30间枢接一避震杆40,使避震杆40一端的枢接部41通过枢接销33穿设于轮架30的枢接孔31内,另一枢接部42则通过一枢接销24使之枢接于支架20的枢接孔21内。该避震杆40两端的枢接部41、42两侧分别穿设有隔环331、241以使避震杆40置于中央位置。在支架20的穿孔23处穿设一支杆25,并于两支架20间套设一与支架20内侧相同宽度的套管50,通过一固定螺丝70螺合,使之夹固以避免支架20产生变形。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设计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轮架以轴销为转轴摆动,而对避震杆压缩,以达到缓和震动,提高安全性及舒适性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有效地提高骑乘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结构改良后的溜溜车是在车架后方与轮架间枢接一避震杆,通过轮架摆动使避震杆产生压缩,以有效缓和溜溜车行进在不良路面,所产生的强烈震动与跳动,因而有效提高骑乘舒适性。2、提高使用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缓和不良路面所传至溜溜车的跳动,避免骑乘者摔落,从而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
权利要求1.一种结构改良的溜溜车,主要包括一对相对称的支架、一轮架和一避震杆;所述支架固设在溜溜车车架后端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适当位置处设有轴孔;所述轮架以轴销枢接于所述支架的轴孔内;所述轮架以轴销为转轴摆动;所述避震杆枢接在所述支架与所述轮架间;所述避震杆两端的枢接部分别枢设于所述支架及轮架的轴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溜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两外侧与所述两支架间设有间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溜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杆两端的枢接部两侧设有隔环。
专利摘要一种结构改良的溜溜车主要包括一对相对称的支架、一轮架和一避震杆;所述支架固设在溜溜车车架后端两侧;在支架的适当位置处设有轴孔;所述轮架以轴销枢接于所述支架的轴孔内;并以轴销为转轴摆动;所述避震杆枢接在所述支架与所述轮架间;避震杆两端枢接部分别柩设于支架及轮架的轴孔内。本实用新型行进在颠陂路段时,可提高使用者舒适性及安全性。
文档编号B62M1/00GK2426372SQ0020924
公开日2001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14日
发明者林福星 申请人:林福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