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可折叠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533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向可折叠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童车。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局公开了申请号为95115740.X的发明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文件的附图中提供了一种可前后、左右方向折叠的童车,它是通过调节杆作用于前腿或后腿上的转动套上,在童车折叠时,通过转动套的转动带动前横撑杆或后横撑杆向后或向前转动来实现童车的两个方向折叠。但是由于在打开状态下,童车的前横撑杆和后横撑杆是依靠转动套的作用使其伸直,因此其刚性差,造成在打开状态下会由于铰接点的过多而整车刚性变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打开状态下刚性好的双向可折叠的童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可折叠的童车,包括一对前腿、一对后腿、设置于所述的前腿下方的前轮、设置于所述的后腿下方的后轮、推杆,所述的一对前腿之间设有前横撑杆,所述的前横撑杆至少由两根杆件枢轴连接而成,所述的枢轴的轴心线大致上是水平方向设置的;所述的前横撑杆的两外侧部还分别与一对前腿枢轴连接,所述的枢轴的轴心线大致上是水平方向设置的;所述的一对后腿之间设有后横撑杆,所述的后横撑杆至少由两根杆件枢轴连接而成,所述的枢轴的轴心线大致上是水平方向设置的;所述的后横撑杆的两外侧部还分别与一对后腿相枢轴连接,所述的枢轴的轴心线大致上是水平方向设置的;在偏离所述的前横撑杆与前腿的枢轴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的前横撑杆的两侧部分别枢轴连接有前部下调节杆的下端部,所述的前部下调节杆的上部还与童车折叠时可纵向运动的其它杆件相连接;在偏离所述的后横撑杆与后腿的枢轴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的后横撑杆的两侧部分别枢轴连接有后部下调节杆的下端部,所述的后部下调节杆的上部还与童车折叠时可纵向运动的其它杆件相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在童车打开时,特别是在婴儿乘坐时,可使前部下调节杆或后部下调节杆对前横撑杆或后横撑杆施以更大的力使其撑开,则整个童车处于越压越稳定的状态,使整个童车的刚性变好,使用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附

图1为本发明在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发明在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前腿与前横撑杆相连接后,半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前部下调节杆;[2]、前滑套;[3]、座垫杆;[4]、前部上调节杆;[5]、后部上调节杆;[6]、后腿连接件;[7]、推杆;[8]、侧扶手;[9]、推杆连接件;[10]、后横撑杆;[11]、后滑套;[12]、后部下调节杆;[13]、后腿;[14]、后轮;[15]、前腿;[16]、前腿连接件;[17]、前轮;[18]、前横撑杆;实施例参见附图1至附图3,一种双向可折叠的童车,包括一对前腿[15]、一对后腿[13]、设置于所述的前腿[15]下方的前轮[17]、设置于所述的后腿[13]下方的后轮[14]、推杆[7]。所述的前腿[15]或后腿[13]的上端部枢轴连接有前、后方向设置的侧扶手[8],所述的侧扶手[8]的后端部枢轴连接有推杆[7],所述的推杆[7]的下部枢轴连接有推杆连接件[9],所述的推杆连接件[9]还与后腿[13]枢轴连接,前、后方向设置的座垫杆[3]的前端部枢轴连接于前腿[15]上,所述的座垫杆[3]的后端部枢轴连接于推杆连接件[9]上。
所述的一对前腿[15]之间设有前横撑杆[18],所述的前横撑杆[18]至少由两根杆件枢轴连接而成,附图中为两根杆件枢轴连接而成,所述的枢轴的轴心线大致上是水平方向设置的,使得前横撑杆[18]可以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折叠,并且两根杆件的枢轴连接处为单向枢轴连接,使得前横撑杆[18]的中部只能向上折叠而不能向下折叠,如附图3所示;所述的前横撑杆[18]的两外侧部还分别与一对前腿[15]枢轴连接,所述的枢轴的轴心线大致上是水平方向设置的;所述的一对后腿[13]之间设有后横撑杆[10],所述的后横撑杆[10]至少由两根杆件枢轴连接而成,附图中也为两根杆件枢轴连接,其连接处为单向枢轴连接,使得后横撑杆[10]可以向上折叠而不能向下折叠,所述的枢轴的轴心线大致上是水平方向设置的;所述的后横撑杆[18]的两外侧部还分别与一对后腿[13]相枢轴连接,所述的枢轴的轴心线大致上是水平方向设置的;在偏离所述的前横撑杆[18]与前腿[15]的枢轴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的前横撑杆[18]的两侧部分别枢轴连接有前部下调节杆[1]的下端部,所述的前部下调节杆[1]的上部还与童车折叠时可纵向运动的其它杆件相连接;所述的前腿[15]上滑动连接有前滑套[2],该前滑套[2]可沿前腿[15]上下滑动,所述的前部下调节杆[1]的上端部连接在所述的前滑套[2]上,所述的前滑套[2]上还枢轴连接有前部上调节杆[4],所述的前部上调节杆[4]与童车折叠时可纵向运动的其它杆件相枢轴连接。可以是所述的前部上调节杆[4]的上端部枢轴连接于所述的侧扶手[8]上,也可以是所述的前部上调节杆[4]的上端部枢轴连接于所述的坐垫杆[3]上。
在偏离所述的后横撑杆[10]与后腿[13]的枢轴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的后横撑杆[10]的两侧部分别枢轴连接有后部下调节杆[12]的下端部,所述的后部下调节杆[12]的上部还与童车折叠时可纵向运动的其它杆件相连接。
所述的后腿[13]上滑动连接有后滑套[11],所述的后部下调节杆[12]的上端部连接在所述的后滑套[11]上,所述的后滑套[11]上还枢轴连接有后部上调节杆[5],所述的后部上调节杆[5]与童车折叠时可纵向运动的其它杆件相枢轴连接。可以是所述的后部上调节杆[5]的上端部枢轴连接于所述的推杆连接件[9]上,也可以是所述的后部上调节杆[5]的上端部枢轴连接于所述的坐垫杆[3]上。
在所述的前横撑杆[18]与前腿[15]的枢轴连接部的外侧,所述的前横撑杆[18]的两端部分别枢轴连接有前部下调节杆[1]的下端部;在所述的后横撑杆[10]与后腿[13]的枢轴连接部的外侧,所述的后横撑杆[10]的两端部分别枢轴连接有后部下调节杆[12]的下端部。
所述的前横撑杆[18]的中部为两根杆件的枢轴连接处,后横撑杆[10]的中部也为两根杆件的枢轴连接处。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向可折叠的童车,包括一对前腿[15]、一对后腿[13]、设置于所述的前腿[15]下方的前轮[17]、设置于所述的后腿[13]下方的后轮[14]、推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前腿[15]之间设有前横撑杆[18],所述的前横撑杆[18]至少由两根杆件枢轴连接而成,所述的枢轴的轴心线大致上是水平方向设置的;所述的前横撑杆[18]的两外侧部还分别与一对前腿[15]枢轴连接,所述的枢轴的轴心线大致上是水平方向设置的;所述的一对后腿[13]之间设有后横撑杆[10],所述的后横撑杆[10]至少由两根杆件枢轴连接而成,所述的枢轴的轴心线大致上是水平方向设置的;所述的后横撑杆[18]的两外侧部还分别与一对后腿[13]相枢轴连接,所述的枢轴的轴心线大致上是水平方向设置的;在偏离所述的前横撑杆[18]与前腿[15]的枢轴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的前横撑杆[18]的两侧部分别枢轴连接有前部下调节杆[1]的下端部,所述的前部下调节杆[1]的上部还与童车折叠时可纵向运动的其它杆件相连接;在偏离所述的后横撑杆[10]与后腿[13]的枢轴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的后横撑杆[10]的两侧部分别枢轴连接有后部下调节杆[12]的下端部,所述的后部下调节杆[12]的上部还与童车折叠时可纵向运动的其它杆件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可折叠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腿[15]上滑动连接有前滑套[2],所述的前部下调节杆[1]的上端部连接在所述的前滑套[2]上,所述的前滑套[2]上还枢轴连接有前部上调节杆[4],所述的前部上调节杆[4]与童车折叠时可纵向运动的其它杆件相枢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可折叠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腿[15]或后腿[13]的上端部枢轴连接有前、后方向设置的侧扶手[8],所述的侧扶手[8]的后端部枢轴连接有推杆[7],所述的推杆[7]的下部枢轴连接有推杆连接件[9],所述的推杆连接件[9]还与后腿[13]枢轴连接,前、后方向设置的座垫杆[3]的前端部枢轴连接于前腿[15]上,所述的座垫杆[3]的后端部枢轴连接于推杆连接件[9]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向可折叠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部上调节杆[4]的上端部枢轴连接于所述的侧扶手[8]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向可折叠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部上调节杆[4]的上端部枢轴连接于所述的坐垫杆[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可折叠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腿[13]上滑动连接有后滑套[11],所述的后部下调节杆[12]的上端部连接在所述的后滑套[11]上,所述的后滑套[11]上还枢轴连接有后部上调节杆[5],所述的后部上调节杆[5]与童车折叠时可纵向运动的其它杆件相枢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双向可折叠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部上调节杆[5]的上端部枢轴连接于所述的推杆连接件[9]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双向可折叠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部上调节杆[5]的上端部枢轴连接于所述的坐垫杆[3]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可折叠的童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前横撑杆[18]与前腿[15]的枢轴连接部的外侧,所述的前横撑杆[18]的两端部分别枢轴连接有前部下调节杆[1]的下端部;在所述的后横撑杆[10]与后腿[13]的枢轴连接部的外侧,所述的后横撑杆[10]的两端部分别枢轴连接有后部下调节杆[12]的下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可折叠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横撑杆[18]的中部为两根杆件的枢轴连接处,后横撑杆[10]的中部也为两根杆件的枢轴连接处。
全文摘要
一种双向可折叠的童车,包括一对前腿[15]、一对后腿[13]、前轮[17]、后轮[14]、推杆[7],其特征在于一对前腿[15]之间设有两根铰接的前横撑杆[18],前横撑杆[18]的两外侧部还分别与一对前腿[15]枢轴连接,一对后腿[13]之间设有两根铰接的后横撑杆[10],后横撑杆[18]的两外侧部还分别与一对后腿[13]相枢轴连接,前横撑杆[18]的两侧部分别枢轴连接有前部下调节杆[1]的下端部,后横撑杆[10]的两侧部分别枢轴连接有后部下调节杆[12]的下端部,在打开状态下,整个童车的刚性好,使用安全。
文档编号B62B7/00GK1397464SQ0112700
公开日2003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18日
发明者宋郑还, 钟友明 申请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