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前叉可调行程及长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3048阅读:1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前叉可调行程及长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自行车前叉可调行程及长度的装置。
(2)背景技术在自行车结构中,前叉是设置于车把手下侧位置上,其两侧外管之间枢设前轮,而可以用手握持车把手,进行骑乘方向的控制,一般来说,前叉中都会设置各式各样的弹性缓冲元件,使自行车骑乘时,若遇到颠岥路段可在前叉中加以缓冲达到避震效果。
另外,自行车在平面上骑乘时,人体腰部是呈前弯,且两手是朝前握持车把手,以及脚部旋转踩踏踏板,使车行前进,而当上坡骑乘时,由于前叉组合锁固后即无法调整高度,以及前轮因上坡而高于后轮高度,使得人体骑乘会感到手部上扬而不易于踩踏施力,所以,当骑乘上坡时,一般人都是以站立姿态及前倾上身,来辅助脚部向下施力的动作,而当遇到下坡骑乘时,则因为前轮下坡而低于后轮高度,于是造成人体手部握持车把手的高度下降,以及身体更进一步前倾,而容易造成重心前移及易于倾倒等问题,在骑乘上令人相当恐惧,因此,若能设计出一种可适时调整前叉高度,而能随着路况调整车把手的握持高度的结构,即能符合实际道路骑乘的需求,使自行车的骑乘更具舒适安全效果。
(3)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前叉可调行程及长度的装置,以使前叉可调整高度,以利于上、下坡骑乘自行车时的把手握持及脚踩施力,使人体骑乘自行车更具有舒适及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叉可调行程及长度的装置,其中,前叉是由外管及插入外管的内管所构成,内管顶端设置头管座,头管座中间向上延伸出转向管,转向管枢设于车前套并与车把手衔接,前叉一侧内管顶端设置有调整装置,其特点是,包括一旋转座、一固定座、一调整螺丝及一调整座,该调整螺丝具有外螺纹部,可螺入调整座的内螺纹部中,并且向上插入固定座中,而使调整螺丝顶端所设置的扣片与固定座的内凸环卡合,调整座顶缘设置凸块,凸块置入固定座周面所设置的导槽中,以及旋转座底端设置有内齿部,底端中间向下延伸出柱杆,柱杆表面设置有外啮齿,旋转座插入固定座顶端,以使内齿部与固定座顶端所设置的外齿部啮合,以及旋转座的外啮齿与调整螺丝内部所设置的内啮齿咬合,并且,在旋转座的柱杆上套设弹簧,以及以螺丝穿设垫片及锁入柱杆底端。
采用上述设计,可以上拉旋转座进行旋转,可使调整螺丝能被转动,以及调整座底端套设前叉中所设置的弹簧顶端可使固定座可带着内管上下移动,从而达到调整前叉高度的目的。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叉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装置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装置的组合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前叉右端及调整装置组合的侧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前叉左端的组合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装置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装置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装置的使用状态图(三)。
(5)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前叉1是由外管10及插入外管10的内管11所构成,于内管11顶端设置有头管座12,并于头管座12中间向上延伸出转向管13,转向管13可枢设于车前套并与车把手衔接,而能控制前叉1转向动作,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前叉1内管11顶端设置有调整装置2,可对内管11行程及前叉1长度进行调整。
配合参看图2及图3所示,其中,调整装置2包括一旋转座20,旋转座20底面设置内齿部21,且于旋转座20底面中间处向下延伸有柱杆22,柱杆22表面邻近旋转座20底面设置有环绕的外啮齿23,柱杆22可供弹簧24套设,以及柱杆22底端设置内螺孔221,使螺丝26可穿设通过垫片25并锁入内螺孔221中。
一固定座30,它形成为筒体31状,且于筒体31周面设置导槽32,以及筒体31上缘周面设置环纹式的迫紧部33,迫紧部33上缘形成外凸环34,以及外凸环34内缘向上形成环绕的外齿部35,并于筒体31位于迫紧部33内面形成内凸环36。
一调整螺丝40,其周面设置有外螺纹部41,外螺纹部41顶缘形成有环圈42,环圈42内面向上形成数扣片43,扣片43外表面形成向上内缩的倾斜状,以及扣片43与环圈42交接处形成圈径较小的颈部44,并且在调整螺丝40位于环圈42处内面设置环绕的内啮齿45。
一调整座50,它形成为中空的座体51,座体51下侧周面形成凸缘边52,位于凸缘边52下侧的座体51周面设置有环槽53,以及座体51顶缘形成向上内缩的斜面54,并于斜面54上设置凸块55,以及在座体51内面设置内螺纹部56。
如图3所示,调整装置2组合,是将调整螺丝40的外螺纹部41锁入调整座50的内螺纹部56中,并且向上插入固定座30,使调整座50的凸块55可置入固定座30的导槽32,以及调整螺丝40顶端扣片43可插入固定座30的内凸环36,使内凸环36能卡合于扣片43颈部44,以及旋转座20可向下插入调整螺丝40,而让柱杆22表面外啮齿23可插入调整螺丝40的内啮齿45相互啮合,且使旋转座20的内齿部21可卡入固定座30的外齿部35,并于旋转座20的柱杆22上套设弹簧24,以及用螺丝26穿过垫片25及锁入柱杆22的内螺孔221中,使垫片25能抵靠于弹簧24底端完成组装。
配合参看图4及图5所示,其中,外管10顶端设置油封16且将内管11插入外管10中,而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装置2是装设于前叉1一侧的内管11顶端,它是以固定座30顶缘周面的迫紧部33插设迫紧于内管11,而在调整装置2底端则接续设置前叉1内部所装设的弹簧14,使弹簧14顶端套设于调整座50底端的环槽53中,另外,前叉1的外管10底端以螺栓17锁固一定位柱15,而上述弹簧14底端即套设于定位柱15上。
再如图5所示,则是前叉1另一侧的组合剖视,其中,外管10顶端设置油封16并以内管11插入外管10,内管11顶端套设头管座12及设置上盖18,而在内管11底端则固设一内管座60,一活塞杆64上侧穿过内管座60,并于活塞杆64上套设缓冲垫61及泡棉缓冲垫62,以及活塞杆64顶端以螺丝65锁固一活塞63,活塞杆64下侧套设缓冲垫66,并以一螺栓70穿设外管10底端及锁入活塞杆64中加以固结,借此设计,使前叉1左、右两侧管体具有弹簧14的弹性缓冲效果,以及受力时的内管11可内缩于外管10中,并于外力消失时,内管座60可对于活塞63形成限位挡止而不会突伸入外管11中。
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装置2在调整使用上,可配合参看图6、图7及图8所示,可以用手向上拉动旋转座20,使内齿部2 1脱离与外齿部35的啮合状态,而可以转动旋转座20,由于旋转座20的外啮齿23尚与调整螺丝40的内啮齿45啮合,所以转动旋转座20时,可带动调整螺丝40旋转,而调整螺丝4 1旋转时,因为外螺纹部41螺设于调整座50的内螺纹部56,加上调整座50的凸块55位于固定座30的导槽32中,所以,调整螺丝40旋转可带动调整座50上下移动,亦即,上拉旋转座20及旋转,可使调整座50上下位移,而放松拉力即可通过柱杆22上所套设的弹簧24的回复力推动垫片25下拉旋转座20,使内齿部21再卡合于固定座30的外齿部35上。
而由于内管11与外管10为松配合,以及调整座50以环槽53供前叉1的弹簧14顶端套设形成抵靠,加上固定座30套固于内管11顶端,所以上拉旋转座20加以旋转,原本可使调整座50上下位移,却因为弹簧14挡止于调整座50下侧,反而使固定座30上下移动,而可通过固定座30带着内管11相对上升或下降,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可对于调整前叉1进行升高或降低调整,而可依道路需求,调整车把手适当高度,例如,长路段下坡时可调高前叉1,使车把手上升一适当的高度,而让骑乘者弯腰及身体前倾的趋势,能获得向上修正,达到更适于脚踏施力及手握车把手的目的,而在上坡时,则可调低前叉1,使车把手高度下降,而能达到更适于骑乘及手掌握持、脚部踩踏的施力效果。
因此,通过上述结构特征、组装及连动变换的详细说明,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设计具有如下优点可上拉旋转座旋转,使调整螺丝能被转动,而调整座顶端抵靠于前叉的弹簧,而让调整螺丝可带动固定座上下移动,使前叉内管而在外管中升降高度,达到调整前叉高度的目的,使上、下坡的骑乘具有易于踩踏的舒适性,以及人体骑乘时的重心可适度调整,而具有较佳的安全性。
当然,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前叉可调行程及长度的装置,其中,前叉是由外管及插入外管的内管所构成,内管顶端设置头管座,头管座中间向上延伸出转向管,转向管可枢设于车前套并与车把手衔接,前叉一侧内管顶端设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旋转座,旋转座底面设置有内齿部,旋转座底面中间处向下延伸有柱杆,柱杆表面邻近旋转座底面设置有环绕的外啮齿,柱杆可供弹簧套设,以及柱杆底端通过螺丝穿设垫片加以锁固;一固定座,它形成为筒体状,可供旋转座设置其上,固定座的筒体周面设置有导槽,筒体上缘周面设置有迫紧部,追紧部上缘形成有外凸环,外凸环内缘向上形成有环绕的外齿部,并于筒体位于迫紧部内面形成有内凸环;一调整螺丝,其周面设置有外螺纹部,外螺纹部顶缘形成有环圈,环圈内面向上形成有数扣片,调整螺丝位于环圈处内面设置有环绕的内啮齿;一调整座,它形成为中空的座体,座体下侧周面形成有凸缘边,位于凸缘边下侧的座体周面设置有环槽,座体顶缘形成有向上内缩的斜面,斜面上设置有凸块,座体内面设置有内螺纹部,调整螺丝的外螺纹部螺入内螺纹部中,调整螺丝向上穿设于固定座,旋转座的柱杆插入调整螺丝中,使柱杆表面外啮齿可与调整螺丝内面的内啮齿相互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可调行程及长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调整螺丝的扣片外表面形成向上内缩的倾斜状,扣片与调整螺丝的环圈交接处形成圈径较小的颈部,调整螺丝向上插入固定座,可使扣片穿过固定座的内凸环,使颈部受到内凸环卡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可调行程及长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叉另侧内管底端设置内管座,一活塞设置于该侧内管中,一活塞杆顶端穿过内管座,并以螺丝锁固活塞,一螺栓穿过前侧该侧外管底端及锁入活塞杆底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自行车前叉可调行程及长度的装置,它包括旋转座、固定座、调整螺丝及调整座,该调整螺丝螺入调整座中,并且向上插入固定座,而使调整螺丝顶端所设置的扣片与固定座的内凸环卡合,调整座顶缘设置凸块,凸块置入固定座周面所设置的导槽中,以及旋转座底端设置内齿部及柱杆,柱杆表面设置外啮齿,旋转座插入固定座顶端,可使内齿部与固定座顶端所设置的外齿部啮合,以及旋转座的外啮齿与调整螺丝内部所设置的内啮齿咬合。借此,可以上拉旋转座旋转而使调整螺丝能被转动,从而使固定座可带着内管上下移动,以调整前叉高度。
文档编号B62K21/00GK2546317SQ02229860
公开日2003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1日
发明者蔡金松 申请人:蔡金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