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婴儿车的后轮避震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4347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运动婴儿车的后轮避震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婴儿车的后轮避震座,特别指一种构件连结精密,结构坚固耐用的避震座,其兼具避震与固定后轮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动婴儿车的后轮避震座,组设于婴儿车的二后车架末端,并可供二后轮组设,其主要由本体、固轮座、避震杆、下杆套、上杆套及上座所组成;所述后轮中央横向突伸有一后轮轴,于此后轮轴前端上表缘预设有一定位孔,且于后轮轴根部采放射状等距设有数道嵌槽,以供一煞车杆的末端嵌入;其特征在于本体,连结于后车架与后轮间的座体,其下方为一水平向的中空套筒,该套筒的两侧则分别可供后轮的后轮轴套设,其中,于该套筒上缘对应后轮轴定位孔的位置预设一透孔,而于其另一端后壁面则预设一供铆固元件穿贯而将横杆加以固定的铆固孔,并且,该本体的上方则为一壳体,于此壳体的外侧壁延设诸多补强肋,于其内侧壁与套筒的间斜向固设一跨接肋,该壳体的顶面前端形成一容槽,而其中段与后段两侧壁则形成凸耳及架板,其中容槽、凸耳及架板的壁面中央皆预设有一供铆固元件穿贯的圆孔,且该凸耳的外侧壁则可供前述煞车杆的连结板上端枢设固定,再,于该壳体内侧对应套筒上方固设一中空容盒,于该容盒上方侧壁则形成一导块;固轮座,为一罩覆于上述容盒外部的罩壳,其主要为二平行的夹板盖合于该容盒的开口侧,于各夹板的末端并设有一供一铆固元件穿贯的贯孔,且于二夹板上方为一水平向且一端凸伸出夹板的扣板,于此扣板一侧对应上述导块的位置预设一缺口,于该固轮座的另一侧则固设一插杆;
避震杆,组设于本体与上座之间,主要于一内杆外围套设一弹性元件,再于内杆上、下端各固设一帽套,且弹性元件的上、下端则抵顶于二帽套的端面上,另外,位于避震杆下端的帽套则可相对枢设于本体的容槽内;上座,固设于后车架上的旋臂式座体,其根部形成二片互相平行的架板,该架板则夹合于上杆套的两侧壁后由铆固元件将其二者加以固定,且于该上座前端形成一开口朝下的凹室,此凹室则供避震杆上端的帽套对应容设套固。
上述运动婴儿车的后轮避震座,该下杆套套设于后车架下段,对应于本体二架板中间的中空环体;上杆套套设于下杆套上方的中空环体,与上座互相结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吸收婴儿的体重与地面的震动,进而达到提高婴儿乘坐舒适性与移动安全性的功效。
图2本实用新型后轮避震座的构件组合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后轮避震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剖面示意图。
图5图4的组设完成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示意图(一)。
图7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示意图(二)。
组设实施时,先于本体21的容盒213内部置入一小型的弹性元件b(如图4所示),再以固轮座22的二夹板221盖合于该容盒213外部,并将其容盒213的开口侧挡住,随之以一铆固元件a穿贯过该夹板221下端的贯孔222并抵于该弹性元件b底端,接着把固轮座22的扣板223往上扳高,使该固轮座22的插杆225可脱离本体21套筒211的透孔2111,如此,即可将后轮12的后轮轴121对应套入该套筒211中,待该后轮轴121的定位孔1211与套筒211的透孔2111互相对准后再放开扣板223,令弹性元件b的弹力恢复将固轮座22往下压,进而让插杆225嵌入该透孔2111与定位孔1211中而将二后轮12有效固定(如图5所示),再将本体21的二架板2125夹合于下杆套24二侧,供铆固元件a对应穿贯而加以固定该本体21,之后再把预先组设好的避震杆23下端的帽套233枢固于本体21的容槽2123内,另外,该避震杆23上端的帽套233则固定于上座26的凹室262内,最后再将上座26的二架板261夹合于上杆套25二侧,俾供铆固元件a对应穿贯而加以固定该上座26。
作动实施时(请参阅图6、图7),当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1前进中遇到巅簸的路面时,该避震杆23即加以压缩而吸收地面所传出的震波(如图6所示),俾提供婴儿舒适的乘坐效果,待婴儿车1的车体脱离该障碍路面时,避震杆23便因弹力回复而往上弹升回复至原来的状态(如图7所示)。
由上述分析与使用作动说明,可具体归纳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多项优点1、本实用新型运动婴儿车的后轮避震座,其构件连结精密,结构坚固耐用,可有效提高婴儿乘坐时的舒适性与移动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运动婴儿车的后轮避震座,其除了具有优良的避震功效外,尚可达到容易供后轮固定、拆卸的功效。
3、本实用新型运动婴儿车的后轮避震座,其零件构造简单且数量精简,可相对降低制造成本,实为一具有经济效益的产品。
权利要求1.一种运动婴儿车的后轮避震座,组设于婴儿车的二后车架末端,并可供二后轮组设,其主要由本体、固轮座、避震杆、下杆套、上杆套及上座所组成;后轮,其中央横向突伸有一后轮轴,于此后轮轴前端上表缘预设有一定位孔,且于后轮轴根部采放射状等距设有数道嵌槽,以供一煞车杆的末端嵌入;其特征在于本体,连结于后车架与后轮间的座体,其下方为一水平向的中空套筒,该套筒的两侧则分别可供后轮的后轮轴套设,其中,于该套筒上缘对应后轮轴定位孔的位置预设一透孔,而于其另一端后壁面则预设一供铆固元件穿贯而将横杆加以固定的铆固孔,并且,该本体的上方则为一壳体,于此壳体的外侧壁延设诸多补强肋,于其内侧壁与套筒的间斜向固设一跨接肋,该壳体的顶面前端形成一容槽,而其中段与后段两侧壁则形成凸耳及架板,其中容槽、凸耳及架板的壁面中央皆预设有一供铆固元件穿贯的圆孔,且该凸耳的外侧壁则可供前述煞车杆的连结板上端枢设固定,再,于该壳体内侧对应套筒上方固设一中空容盒,于该容盒上方侧壁则形成一导块;固轮座,为一罩覆于上述容盒外部的罩壳,其主要为二平行的夹板盖合于该容盒的开口侧,于各夹板的末端并设有一供一铆固元件穿贯的贯孔,且于二夹板上方为一水平向且一端凸伸出夹板的扣板,于此扣板一侧对应上述导块的位置预设一缺口,于该固轮座的另一侧则固设一插杆;避震杆,组设于本体与上座之间,主要于一内杆外围套设一弹性元件,再于内杆上、下端各固设一帽套,且弹性元件的上、下端则抵顶于二帽套的端面上,另外,位于避震杆下端的帽套则可相对枢设于本体的容槽内;上座,固设于后车架上的旋臂式座体,其根部形成二片互相平行的架板,该架板则夹合于上杆套的两侧壁后由铆固元件将其二者加以固定,且于该上座前端形成一开口朝下的凹室,此凹室则供避震杆上端的帽套对应容设套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婴儿车的后轮避震座,其特征在于该下杆套,套设于后车架下段,对应于本体二架板中间的中空环体;上杆套,套设于下杆套上方的中空环体,与上座互相结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婴儿车的后轮避震座,组设于婴儿车的二后车架末端,并可供二后轮组设的结构,其主要由本体、固轮座、避震杆、下杆套、上杆套及上座所组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动婴儿车的后轮避震座,构件连结精密,结构坚固耐用,除了具有优良的避震功效外,尚可达到容易供后轮固定、拆卸功效,可有效吸收婴儿的体重与地面的震动,进而达到提高婴儿乘坐舒适性与移动安全性的功效。
文档编号B62B9/00GK2597292SQ0228985
公开日2004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0日
发明者许全凯 申请人:蔚冠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