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踩双煞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640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踩双煞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内置式一踩双煞机构,特别是有关一种可用于婴幼儿高脚椅及婴儿车等的煞车机构。
(2)背景技术已知有许多形式的婴儿车煞车机构,能藉由使用者的操作而固定婴儿车的轮子,以保护乘坐于其中的婴幼儿。但习知的煞车机构有的结构很复杂,需要借助于握把来执行煞车功能;有的则无法一踩双煞,其左右两后轮分别有各自的煞车机构,导致使用者煞车时的不便。另外习知的一踩双煞结构多为外露结构,在外观上较为不雅。
(3)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踩双煞机构,其操作相当省力方便,且结构隐藏内置,外型相当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一踩双煞机构,包含一致动部,具有一煞车钮、一释煞锁、一煞车钮上盖及一煞车钮下盖构件;二煞车部,各具有一弹簧、一煞车钢线固定座及一卡制组;煞车钢线,连接于致动部与煞车部之间;其特点是该煞车钮其左右两侧各形成有一相互对称的斜槽,一插销插设在所述斜槽内,一复位弹簧设置在刹车钮内,所述刹车钢丝固定于所述插销中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踩双煞机构,煞车钮可介于一煞车位置及一释煞位置之间移动,能藉由煞车钢线使插销固定块上的插销卡入后轮煞车鼓上的煞车凹槽而产生煞车作用;当刹车钮处于释煞位置时,能拉动煞车钢线进而拉动插销固定块远离后轮,致使插销脱离煞车鼓上的煞车凹槽而释放煞车。
藉由上述的结构配置,本实用新型的一踩双煞机构具有以下的优点其能够在一个动作下实现两个轮子同时煞车或释煞,使用起来相当方便;整个煞车机构均为隐藏内置,所以外型更为整洁美观;由于借助于弹簧及钢线实现力量的传递与转换,所以操作起来相当轻松省力。
(4)
图1是一立体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踩双煞机构所应用的一实施例。
图2是一立体剖面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踩双煞机构中致动部的配置情形,其中移除煞车钮上盖以便检视。
图3A是一立体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踩双煞机构中的致动部处于煞车位置时的状态。
图3B是一立体剖面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踩双煞机构中的煞车部处于煞车位置时的状态。
图4A是一立体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踩双煞机构中的致动部处于释煞位置时的状态。
图4B是一立体剖面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踩双煞机构中的煞车部处于释煞位置时的状态。
图5是一立体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踩双煞机构所应用的另一实施例。
图6A是一侧视剖面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踩双煞机构中的煞车部处于煞车位置时的状态。
图6B是图6A的一局部放大立体图,显示煞车部中插销卡入后轮的煞车鼓内的情形。
图7A是一侧视剖面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踩双煞机构中的煞车部处于释煞位置时的状态。
图7B是图7A的一局部放大立体图,显示煞车部中插销脱离后轮的煞车鼓的情形。
(5)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踩双煞机构,其主要是由一致动部、煞车钢线及二煞车部等部份所组合而成的。如图1所示,致动部主要包含一煞车钮1、一释煞锁2、一煞车钮上盖3及一煞车钮下盖4等构件。如图2所示,煞车钮1内设有一复位弹簧16,能使煞车钮介于一煞车位置与一释煞位置之间移动。煞车钮1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相互对称的斜槽20,斜槽20内插入一插销19,此插销19的中间固定着一煞车钢线11。为了便于检视,所以图2仅显示致动部的左半部结构,省略的右半部也同样设有斜槽20、插销19及煞车钢线11。煞车钮1靠近释煞锁2的一侧表面上设有一卡合突起部21,可与释煞锁2前端的一卡合钩部22产生卡合。释煞锁2藉由一铆钉18及一扭簧17枢转式地固定在煞车钮下盖4上,且由于扭簧17的回复力,使得释煞锁2一直紧密地抵靠着煞车钮1。
其次,先说明本实用新型一踩双煞机构中煞车部的结构。如图3B所示,煞车部包含一弹簧10、一煞车钢线固定座12及一卡制组,又卡制组包含一煞车滑块13及一煞车齿轮14。其中煞车钢线11、弹簧10、煞车钢线固定座12及煞车滑块13是组装在一起,煞车滑块13藉由上下一对导引轨24的引导而只能沿着平行于煞车钢线11拉动的方向上移动。刹车滑块13内部呈现一空心圆形,于接近煞车钢线11连接处设有数个凸齿,其齿距恰好能与煞车齿轮14啮合。煞车齿轮14藉由一轮心钉7而与轮子8结合并产生同轴旋转。煞车钢线11外则覆盖有一层塑料制的钢线护套,且煞车钢线11是连接于致动部的插销19与煞车部的煞车滑块13之间,用以牵动煞车滑块13产生刹车作用。
以下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踩双煞机构的煞车与释煞操作原理。参考图3A及3B所示,当煞车钮1处于煞车位置时,也就是并未压按煞车钮1的状态,此时释煞锁2的卡合钩部22是位于煞车钮1的卡合突起部21下缘(见图3A),且插销19位于斜槽20的下方,煞车钢索11的长度及煞车滑块13等构件的尺寸配置使得在此状态下,煞车滑块13内的凸齿正好啮合煞车齿轮14,致使产生煞车作用。参考图4A及4B所示,当煞车钮1处于释煞位置时,也就是压下煞车钮1的状态,此时释煞锁2的卡合钩部22是位于煞车钮1的卡合突起部21上方(见图4A),并藉由扭簧1 7的回复力抵紧煞车钮1,使其无法弹回原来的煞车位置。由于煞车钮1往下移动,所以插销19沿着斜槽20往上移动,导致插销19相对于煞车钮1产生横向位移,进而拉动煞车钢线11及煞车滑块13,而使煞车滑块13内的凸齿脱离煞车齿轮14,致使产生释煞作用。
当使用者欲再度煞车时,仅须以脚踩释煞锁2,则由于煞车钮1内的复位弹簧16的回复力,会使煞车钮1往上弹起,又恢复到图3A及3B所示的煞车位置,由于煞车部内的弹簧10的回复力,使煞车滑块13再度啮合刹车齿轮14。本实用新型的一踩双煞机构使用起来相当方便,使用者仅须压下煞车钮1就能达成释煞,车轮即可转动;当使用者脚一踩释煞锁2时,则使煞车钮1弹起而实现煞车,车轮就无法转动。
以下,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踩双煞机构也可以应用至习知的婴儿车上,为求说明书的简洁易懂,故省略两者相似处的说明。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点在于煞车部内的结构,如图6A所示,煞车部包含一弹簧10、一煞车钢线固定座12及一卡制组,又卡制组包含一插销固定块25及一插销26。其中煞车钢线11、弹簧10、煞车钢线固定座12及插销固定块25是组装在一起,插销固定块25亦藉由上下一对导引轨的引导而只能沿着平行于煞车钢线11拉动的方向上移动。插销固定块25内部开设有一缺口,其宽度略大于后轮轴铁线的外径,插销固定块25于接近煞车钢线11固定有一插销26,该插销26可以卡入后轮煞车鼓27上的凹槽中以实现煞车作用。
参考图6A及6B所示,当煞车钮1处于煞车位置时,也就是并未压按煞车钮1的状态,此时释煞锁2的卡合钩部22是位于煞车钮1的卡合突起部21下缘(见图3A),且插销19位于斜槽20的下方,煞车钢索11的长度及插销固定块25等构件的尺寸配置使得在此状态下,插销固定块25上的插销26正好卡入后轮煞车鼓27上的凹槽中,致使产生煞车作用。参考图7A及7B所示,当煞车钮1处于释煞位置时,也就是压下煞车钮1的状态,此时释煞锁2的卡合钩部22是位于煞车钮1的卡合突起部21上方(见图4A),并藉由扭簧17的回复力抵紧煞车钮1,使其无法弹回原来的煞车位置。由于煞车钮1往下移动,所以插销19沿着斜槽20往上移动,导致插销19相对于煞车钮1产生横向位移,进而拉动煞车钢线11及插销固定块25,而使插销固定块25上的插销26脱离后轮煞车鼓27上的凹槽,致使产生释煞作用。当使用者欲再度煞车时,仅须以脚踩释煞锁2,则由于煞车钮1内的复位弹簧16的回复力,会使煞车钮1往上弹起,又恢复到图6A及6B所示的煞车位置,由于煞车部内的弹簧10的回复力,使插销固定块25上的插销26再度卡入后轮煞车鼓27上的凹槽。
综合上述,藉由上述的结构配置,本实用新型的一踩双煞机构具有以下的优点其能够在一个动作下,实现两个轮子同时煞车或释煞,使用起来相当方便;整个煞车机构均为隐藏内置,煞车钢线及煞车部均能隐藏于脚架管5及底脚6内,所以外型更为整洁美观;由于借助于弹簧恢复力及钢线的作用力传递,所以操作起来相当轻松省力。
虽然已经藉由上述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局限于此。对于熟知此项技术的人员来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后,还可轻易在结构上略作修改。然而,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这些简易的修改均仍落在本实用新型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一踩双煞机构,包含一致动部,具有一煞车钮、一释煞锁、一煞车钮上盖及一煞车钮下盖构件;二煞车部,各具有一弹簧、一煞车钢线固定座及一卡制组;煞车钢线,连接于致动部与煞车部之间;其特征在于该煞车钮其左右两侧各形成有一相互对称的斜槽,一插销插设在所述斜槽内,一复位弹簧设置在刹车钮内,所述刹车钢丝固定于所述插销中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踩双煞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制组包含一煞车滑块及一煞车齿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踩双煞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制组包含一插销固定块及一插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踩双煞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煞车钮靠近释煞锁的一侧表面上设有一卡合突起部,可与该释煞锁前端的一卡合钩部产生卡合,以便使该煞车钮固定在该煞车位置或该释煞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踩双煞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煞车钢线、弹簧、煞车钢线固定座及煞车滑块是组装在一起,该煞车滑块藉由一对导引轨的引导以只能沿着平行于煞车钢线拉动的方向上移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踩双煞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刹车滑块内部呈现一空心圆形,于接近煞车钢线连接处设有数个凸齿,其齿距恰好能与煞车齿轮啮合。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踩双煞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煞车齿轮藉由一轮心钉而与轮子结合并产生同轴旋转。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踩双煞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煞车钢线、弹簧、煞车钢线固定座及插销固定块是组装在一起,该插销固定块藉由一对导引轨的引导以只能沿着平行于煞车钢线拉动的方向上移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踩双煞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插销固定块于接近煞车钢线处固设有一插销,该插销可以卡入后轮煞车鼓上的凹槽中以实现煞车作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一踩双煞机构,主要包含一致动部、煞车钢线及二煞车部等部分。致动部包含一煞车钮、一释煞锁、一煞车钮上盖及一煞车钮下盖等构件;各煞车部均包含一弹簧、一煞车钢线固定座及一卡制组。煞车钢线外覆盖有一层塑料制的钢线护套,且煞车钢线是连接于致动部与煞车部之间,用以牵动卡制组产生刹车作用。煞车钮可介于一煞车位置及一释煞位置之间移动,当煞车钮处于煞车位置时,能藉由煞车钢线使该卡制组产生煞车作用;当刹车钮处于释煞位置时,能拉动煞车钢线使该卡制组释放煞车。
文档编号B62B9/08GK2649449SQ0324430
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1日
发明者陈舜民 申请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