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6400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变速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换速度的人力三轮运输车。
本实用新型以前公知技术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三轮车不变速,它由驱动链轮通过滚子链带动装在从动轴上的飞轮转动达到行驶目的。驱动链轮和飞轮的齿数不变,所以它只有一种速度。我国是一个山区国家,由于人的体力有限,爬坡或载重骑行困难,只能下来拉,坡度再大或载重再多还得用人推,使用起来即不省力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发明的一种适合平路、坡路或载重使用方便、省力耐用、制造简单的可变换速度的人力三轮运输车。
从图中看出,本发明变速三轮车在驱动链轮与从动轴之间装有一套变速机构,变速机构侧面装有一从动链轮,通过滚子链将其与驱动链轮连接,变速机构的顶端装有变速杆,由于机械强度增大和变速机构的构造,飞轮与其它齿轮的啮合采用齿式结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增加了一套变速机构,人们在平路骑行时使用高速档,坡路或载重时通过变速杆变为低速档。虽然速度有所减慢,脚蹬频率有所增加,但骑行省力,不会像普通三轮车那样因脚蹬费力而下来拉或用人推。


图1为变速三轮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变速机构示意图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实施例以双速阐述)装有前轮4的前叉3装在车架2的前端后,套入前把1构成变速三轮车转向操作部分;驱动链轮5、脚蹬6、滚子链7、鞍座16和车架2的中部构成变速三轮车骑行驱动部分;后轮11、变速箱10、轴承架23、支撑12、车箱13和车架2的山字形尾部构成变速三轮车变速承载部分(刹车部分不在此赘述)。变速箱10分为两级变速双联齿轮19的大轮、小齿轮26和飞轮25构成高速档;双联齿轮19的小轮、大齿轮21、小齿轮26和飞轮25构成低速档。套在花键轴18上的双联齿轮19装在外壳28的前端,轴端装有从动链轮17,通过滚子链7与驱动链轮5连接,装有大齿轮21和小齿轮26的光轴22置于外壳28的中部,固定飞轮25的从动轴24置于外壳28的尾端,从动轴24的两侧分别通过轴承架23、支撑18依次从下向上将车箱13固定,轴端与后轮11固定。变速箱10的尾端通过从动轴24支撑,前端通过车架2的山字形尾部的中部用罗拴20与之固定。销轴8的一端与箱盖14固定,另一端与变速杆15呈左右旋转状态连接,扒叉9的尾端伸出带有长槽箱盖14的上部与变速杆15的尾端固定,叉部插入双联齿轮19的中间,通过左右搬动变速杆15达到双联齿轮19的大小轮分别与小齿轮26、大齿轮21分合之目的。花键轴18、光轴22和从动轴24通过轴承27与外壳28支撑。由于在坡路或载重骑行时要求飞轮25的机械强度增大和变速机构的构造,因而它与小齿轮26的啮合不采用链式而采用齿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变速三轮车用一般的通用机械设备而无需特殊设备即可制作完成。在制作时根据使用区域的不同可制成双速或多速,车箱结构可根据载人或载物的需求制作。
权利要求1.一种变速三轮车,它由车把1、车架2、前轮4、驱动链轮5、后轮11、车箱13、靶座16构成,其特征在于驱动链轮5与从动轴24之间安装有变速箱10,变速箱尾端利用从动轴24支撑,前端通过螺栓20与车架2的山字形尾部固定,驱动链轮5与从动链轮17通过滚子链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套有双联齿轮19的花键轴18,固定小齿轮26、大齿轮21的光轴22和固定飞轮25的从动轴24平行装在变速箱10中,利用轴承27支撑,从动链轮17固定在花键轴18的轴端,置于变速箱10的一侧,变速杆15通过定位销8固定在箱盖14的顶部,拨叉9插入双联齿轮19的中间,杆部伸出带有长孔箱盖14的上部并与变速杆15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变速三轮车,其特征在于飞轮25为齿式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三轮车,它由车把、车架、前叉、前轮、驱动链轮、后轮、车箱、鞍座、变速箱等构成。变速箱内的双联齿轮间有一拔叉,通过变速杆拔动双联齿轮左右移动,与一大小齿轮分合,达到变速的目的。这样在上坡或载重条件下不会象普通三轮车那样因脚蹬费力而下来拉或后面用人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力耐用、易于制造等优点,特别适合坡路和载重时使用。
文档编号B62K7/00GK2625264SQ0324427
公开日2004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3日
发明者杜更生 申请人:杜更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