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结构及具有该悬挂结构的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91837阅读:8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挂结构及具有该悬挂结构的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涉及三轮车的前悬挂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悬挂结构及具有该悬挂结构的三轮车。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三轮车悬挂只具有转向功能,由于受悬挂结构的限制,三轮车只能以水平的姿态行驶。在转弯时,由于受到指向转弯外侧离心力的作用,三轮车就会有向转弯外侧倾倒的趋势。所以,在驾驶传统三轮车转向时,必须将车速降低,以减缓离心力对三轮车造成的倾倒趋势,防止侧翻。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挂结构及具有该悬挂结构的三轮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三轮车在转弯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而造成倾倒趋势的问题,防止了侧翻。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种悬挂结构,包括底盘、摇臂、转向节、前减震器、拐臂、倾斜杆和横拉杆;倾斜杆下端铰接在底盘上,倾斜杆中部铰接在横拉杆中部上,横拉杆两端均铰接有摇臂,摇臂下端铰接在底盘上;两端的摇臂上均铰接有转向节,转向节上均铰接有拐臂,拐臂末端均安装前车轮;前减震器上端铰接在转向节上,前减震器下端铰接在拐臂上。
[0006]所述的悬挂结构关于车辆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
[0007]一种具有该悬挂结构的三轮车,包括转向杆、摇臂、底盘、车架、后轮架、前减震器、后减震器、拐臂、转向节、倾斜杆、横拉杆和前后车轮;倾斜杆下端铰接在底盘上,倾斜杆中部铰接在横拉杆中部上,横拉杆两端均铰接有摇臂,摇臂下端铰接在底盘上;两端的摇臂上均铰接有转向节,转向节上均铰接有拐臂,拐臂末端均安装前车轮;前减震器上端铰接在转向节上,前减震器下端铰接在拐臂上,倾斜杆与横拉杆之间安装有转向杆,拉杆一端与转向节相连,另一端与和倾斜杆并列的转向杆下端链接,底盘后端与车架铰接,车架前端与倾斜杆刚性连接,后轮架下端铰接在车架上,后轮架上端通过后减震器与车架相连,后轮架上安装有后车轮。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挂结构及具有该悬挂结构的三轮车,可以使三轮车在正常行驶通过人为控制使三轮车向左或向右侧倾。在三轮车转弯时,人为控制三轮车向转弯内侧倾斜来平衡指向转弯外侧的离心力,降低三轮车向外倾倒的趋势,提高三轮车的行驶安全性,并增加操控乐趣。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该悬挂结构的三轮车的右视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该悬挂结构的三轮车的主视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该悬挂结构的三轮车的俯视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该悬挂结构的三轮车的轴测图;
[001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悬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该悬挂结构的三轮车的倾斜结构示意图;
[0016]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悬挂结构的转向结构示意图;
[0017]图8(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向节结构示意图;
[0018]图8(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转向节结构示意图;
[0019]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悬挂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剖切放大图。
[0020]其中,11为摇臂;12为底盘;13为转向节;14为后轮架;15为前减震器;16为后减震器;17为拐臂;18为车架;19为倾斜杆;20为横拉杆;21为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22]参见图5,一种悬挂结构,包括底盘12、摇臂11、转向节13、前减震器15、拐臂17、倾斜杆19和横拉杆20;本悬挂结构关于车辆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倾斜杆19下端通过销轴a铰接在底盘12上,倾斜杆19中部通过销轴b铰接在横拉杆20中部上;摇臂11上端通过销轴f铰接在横拉杆20的两端上,摇臂11下端均通过销轴g铰接在底盘12上;转向节13通过销轴h铰接在两端的摇臂11上;拐臂17通过销轴c铰接在转向节13上,拐臂17末端安装前车轮;前减震器15上端通过销轴e铰接在转向节13上,前减震器15下端通过销轴d铰接在拐臂17上。其结构如图5所示。
[002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轮车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前方布置2个车轮,后方布置I个车轮,如图4所示,一种具有该悬挂结构的三轮车,包括转向杆10、摇臂11、底盘12、车架18、后轮架14、前减震器15、后减震器16、拐臂17、转向节13、倾斜杆19、横拉杆20和前后车轮;倾斜杆19下端铰接在底盘12上,倾斜杆19中部铰接在横拉杆20中部上,横拉杆20两端均铰接有摇臂11,摇臂11下端铰接在底盘12上;两端的摇臂11上均铰接有转向节13,转向节13上均铰接有拐臂17,拐臂17末端均安装前车轮;前减震器15上端铰接在转向节13上,前减震器15下端铰接在拐臂17上,倾斜杆19与横拉杆20之间安装有转向杆10,底盘12后端与车架18铰接,车架18前端与倾斜杆19刚性连接,后轮架14下端铰接在车架18上,后轮架14上端通过后减震器16与车架18相连,后轮架14上安装有后车轮,拉杆21—端与转向节13相连,另一端与和倾斜杆并列的转向杆10下端链接。
[0024]当人为控制倾斜杆19左右倾斜时,横拉杆20带动摇臂11左右倾斜,从而带动转向节13、拐臂17、两个前车轮左右倾斜,最终带动整个三轮车倾斜,如图6所示。
[0025]如图7所示,当需要转向时,通过左右转动转向杆10,转向杆10下端拉杆21会带动转向节13绕销轴h转动,从而实现车辆转向。
[0026]拐臂17可以绕销轴c上下摆动,减震器装在拐臂17和转向节13上,具有缓冲功能。
[0027]后轮架14下端铰接在车架18上,后轮架14上端通过后减震器16与车架18相连,具有减震功能。
[0028]车架18前端与倾斜杆19刚性连接,当人为控制倾斜杆左右倾斜时,车架也会相应的左右倾斜,从而带动后轮架14和后轮倾斜。
[0029]底盘12后端与车架18铰接,当车辆左右倾斜时,底盘保持水平状态。
[0030]另外,在以上所述的悬挂结构方案中,转向节13也可实现相同功能的形式代替,图8(a)为一种转向节形式,图8(b)为另外的一种转向节形式,采用图8(b)该形式后,悬挂结构为图9所示,但这两种结构的原理是一致的。
[00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挂结构及具有该悬挂结构的三轮车,可以使三轮车在正常行驶通过人为控制使三轮车向左或向右侧倾。在三轮车转弯时,人为控制三轮车向转弯内侧倾斜来平衡指向转弯外侧的离心力,降低三轮车向外倾倒的趋势,提高三轮车的行驶安全性,并增加操控乐趣。
[00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2)、摇臂(11)、转向节(13)、前减震器(15)、拐臂(17)、倾斜杆(19)和横拉杆(20);倾斜杆(19)下端铰接在底盘(12)上,倾斜杆(19)中部铰接在横拉杆(20)中部上,横拉杆(20)两端均铰接有摇臂(11),摇臂(11)下端铰接在底盘(12)上;两端的摇臂(II)上均铰接有转向节(I3),转向节(13)上均铰接有拐臂(I7),拐臂(17)末端均安装前车轮;前减震器(15)上端铰接在转向节(13)上,前减震器(15)下端铰接在拐臂(1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挂结构关于车辆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3.一种具有悬挂结构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杆(10)、摇臂(11)、底盘(12)、车架(18)、后轮架(14)、前减震器(15)、后减震器(16)、拐臂(17)、转向节(13)、倾斜杆(19)、横拉杆(20)和前后车轮;倾斜杆(19)下端铰接在底盘(12)上,倾斜杆(19)中部铰接在横拉杆(20)中部上,横拉杆(20)两端均铰接有摇臂(11),摇臂(11)下端铰接在底盘(12)上;两端的摇臂(II)上均铰接有转向节(I3),转向节(I3)上均铰接有拐臂(I7),拐臂(I7)末端均安装前车轮;前减震器(15)上端铰接在转向节(13)上,前减震器(15)下端铰接在拐臂(17)上,倾斜杆(19)与横拉杆(20)之间安装有转向杆(10),拉杆(21) —端与转向节(13)相连,另一端与和倾斜杆并列的转向杆(10)下端链接,底盘(12)后端与车架(18)铰接,车架(18)前端与倾斜杆(19)刚性连接,后轮架(14)下端铰接在车架(18)上,后轮架(14)上端通过后减震器(16)与车架(18)相连,后轮架(14)上安装有后车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挂结构及具有该悬挂结构的三轮车,包括底盘、摇臂、转向节、前减震器、拐臂、倾斜杆和横拉杆;倾斜杆下端铰接在底盘上,倾斜杆中部铰接在横拉杆中部上,横拉杆两端均铰接有摇臂,摇臂下端铰接在底盘上;两端的摇臂上均铰接有转向节,转向节上均铰接有拐臂,拐臂末端均安装前车轮;前减震器上端铰接在转向节上,前减震器下端铰接在拐臂上。该悬挂结构,可以使三轮车在正常行驶通过人为控制使三轮车向左或向右侧倾。在三轮车转弯时,人为控制三轮车向转弯内侧倾斜来平衡指向转弯外侧的离心力,降低三轮车向外倾倒的趋势,提高三轮车的行驶安全性,并增加操控乐趣。
【IPC分类】B62K25/04, B62K5/05
【公开号】CN205203265
【申请号】CN201520832982
【发明人】方斌
【申请人】方斌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