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行车车手管与珠碗间的衬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706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自行车车手管与珠碗间的衬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在自行车前叉安装立管与上珠碗之间的衬垫。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行车都如图6所示,在前叉40上段,相应于竖管45与上珠碗42之间套设一衬垫30,衬垫30均为实心的圆环体,用以区隔上珠碗42与竖管45,确立各自的安装位置。但是,衬垫30的实心环型态,增加前叉40承载的重量,以及衬垫30组件输送、库存的重量,不符合自行车追求轻量化的趋势。

发明内容
发明者鉴于前述公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自行车车手管与珠碗间的衬垫,以达到形态轻量化的衬垫。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运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自行车车手管与珠碗间的衬垫,该衬垫为一环体,环体具有两端,至少在一端设置至少一个厚度薄于环体壁厚的轻量部。
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的效果如下所列1.衬垫可以有效地轻量化。不但能以有效的面积来供上珠碗承托,以及竖管靠抵,更能有效减轻自行车安装组件的重量,同样也减轻衬垫组件在库存、运输的重量,并且配合自行车轻量化的趋势。
2.衬垫形成孔洞状或凹槽状的轻量部,可以抽制方式一体成形,加工快速简便。
3.可以增加衬垫的美观性。
4.可以视自行车车种或是制造厂商的区别,改变轻量部的形态,用以辨认以及快速区分。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衬垫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衬垫组合于前叉的上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衬垫组合于前叉的上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衬垫组合于前叉的侧视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优选实施例的衬垫立体图。
图6为现有衬垫组合于前叉的侧视平面图。
图中10 衬垫 11 环体13 15 16 轻量部30 衬垫40 前叉 42 上珠碗45 竖管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用于自行车车手管与珠碗间的衬垫,衬垫10的轻量化设计,如以下二种优选实施例。
第一优选实施例,请参看图1和图2,衬垫10为一环体11,其具有两端面,在内侧壁沿着全圆周间隔设有贯穿两端面的凹沟状的轻量部13,由轻量部13的设计,既能以有效面积供图4所示竖管45承托,并且减轻衬垫10的重量。
第二优选实施例则如图3所示,衬垫10可以是环体11端面上,沿着全圆周间隔地穿设数个孔洞状的轻量部15,同样也能提供有效减轻衬垫10重量,而又不失区隔设置于(如图4所示)竖管45与上珠碗42之间的功能。
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如图2所示实施例,形成凹槽状的轻量部13,其内径恰好容许套装于前叉40外侧面,环体11端面上,便可容许间隔设置于图4所示的上珠碗42、竖管45间;图3所示实施例,是显示环体11于端面上形成孔洞状轻量部15,环体11的内径容许套装于前叉40外侧面。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设置轻量部15的衬垫10设置于珠碗42与车手管〔图中未标号〕之间的实施状态。
图5所示实施例,是显示环体11可在内壁间隔地设置数道凹槽状型态的轻量部16,其在附图上显示沿轴向形成凹槽状,形成环体11两端内径有大小之别;由前述实施例说明,衬垫10于任一端面设置轻量部13或15或16,可以达成有效地减轻重量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可用于自行车车手管与珠碗间的衬垫,该衬垫为一环体,其特征在于环体具有两端,至少于一端设置至少一个厚度薄于环体壁厚的轻量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自行车车手管与珠碗间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量部位于环体内侧壁,以轴向贯穿两端端面形成凹沟状型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自行车车手管与珠碗间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量部位于环体沿轴向贯穿两端端面而形成的孔洞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自行车车手管与珠碗间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量部在环体一端的内壁沿轴向设为未贯穿至环体另一端的凹槽状,形成环体两端内径有大小之别。
5.如权利要求2,3或4任一所述的可用于自行车车手管与珠碗间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量部围绕环体周缘间隔设置多个分布型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用于自行车车手管与珠碗间的衬垫,主要涉及置于上珠碗与竖管之间的衬垫,有效地提供轻量化的效果,其中,该衬垫在环体于端面上间隔设置多个贯穿状的轻量部,比如为孔洞状或是凹槽状,而能提供有效的轻量化效果。
文档编号B62K21/00GK2654491SQ0324914
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5日
发明者温宜玲 申请人:温宜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