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机动车的防护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的防护管,详细地说,是涉及用于防止车体的底板下设有的燃料箱等构造物与路面上突出的物体接触而损伤的防护管。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防止设在车体的底板下的燃料箱等构造物上的从底板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部分在行驶中与路面上的突出物接触而损伤的对策,众所周知,有将已切断为适宜长度的金属制的管折成例如大致“コ”字形,并且通过将切断的端部压扁而在两端形成平坦部,将平坦部通过螺栓紧固于地板的下表面上的构造。(参照非专利文献1的6-A-105页)。
HONDA ODYSSEY服务指南/1999年12月发行发明内容由于这种防护管为中空状态,有时在行驶中由于振动而产生共鸣现象,从而使静音性受到明显的影响。虽然通过对相对车体的固定点的位置和数目或整体长度等进行设定而调节固有振动频率(共振频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共鸣现象在常用行驶速度范围的发生,但实际的情况是为了其对策的实施而使设计的自由性受到妨碍,而且出现因构造部件的增加等而导致重量和组装作业工作量的增大,即制造成本大幅度增加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课题,提供一种能够在不添加其他构造部件等的情况下减少共振时的振幅的防护管,在本发明中,将例如由橡胶材质的材料做成的棒状体(圆棒体12)或未发泡树脂材15等作为振动衰减材插入加工前的原材料管内部,其中,上述棒状体具有与形成该防护管1的原材料管11的内径尺寸大致同等的外径尺寸,而上述未发泡树脂材15为通过该防护管的烤漆工序的加热充分发泡的材质。
根据这种本发明的构成,由于插入防护管内的橡胶材质的材料和通过烤漆工序的加热而充满防护管的发泡树脂材料的粘性阻力,防护管的振动能量被吸收(衰减),所以不对现有车体构造加以实质的变更便可以使防护管难以振动。因此,本发明在不造成制造成本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使行驶中的噪音降低方面能够取得显著效果。
图1是从车体下方看到的具有使用本发明的防护管的车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原材料管内插入圆棒体状态的剖面图(实施例1)。
图3是表示将两端压扁了的状态的剖面图(实施例1)。
图4是防护管单件的局部立体图。
图5是其他实施例的防护管的剖面图(实施例2)。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为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的详细说明。
图1表示的是具有基于本发明而构成的防护管的车体的下表面。该防护管1由具有适宜口径的钢管弯曲而成,具有成大致“コ”字形的主体部2和将管压成平坦状的形成于主体部2两端的螺栓紧固部3。该防护管1固定于横梁6的下表面,该横梁6在车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在与比车体的底板4还向下突出地设置的燃料箱5的前方邻接的位置。因此,能够在行驶中保护燃料箱5不接触地面。
如图2所示,进行弯曲加工前的直管状的原材料管11中插入有由橡胶材质的材料制成的圆棒体12(振动衰减材)。在这里,由于原材料管11的内周面并不一定圆滑,另外橡胶材质的材料制成的圆棒体12表面摩擦系数较高,所以按对于原材料管11的内径使圆棒体12的外径能够宽松嵌入的那样设定两者的尺寸。另外,插入量通过规定插入夹具的可以压入的量而被适当确定。
圆棒体12既可以为实心,也可以为中空厚壁的管状,其中,硫化时附带有弯曲倾向。因此,由于在直管状的原材料管11内作用有适度的保持力而能够止脱,所以不必担心在搬送中圆棒体12相对于原材料管11的位置发生错位。
在原材料管11内插入圆棒体12后,在原材料管11的两端部内周面上涂敷保护层13,然后用冲压机将两端压扁而形成平坦的螺栓紧固部3,而且其中央部穿透设置有螺栓孔14(参照图3)。通过涂敷该保护层13,能够防止从穿透设置有螺栓孔14的端部进水。然后用折弯机将其弯曲加工成规定形状,再在其上进行阳离子喷涂之后,在烘烤室内加热而得到成品(参照图4)。
根据该防护管1,当伴随着防护管1的振动、由橡胶材质的材料制成的圆棒体12也发生振动时,防护管1的振动能量由其粘性阻力吸收(衰减)。因此,防护管1振动时的振幅得以有效地减小。
也可以代替橡胶材质的材料的圆棒体12,在弯曲加工前的直管状的原材料管11内插入成棒状的未发泡聚氨酯树脂材料。在这种场合,代替图2的圆棒体12而插入形成为适宜粗细的棒状的未发泡聚氨酯树脂材料,在这种状态下,与上述同样依次进行冲压工序、弯曲工序、喷涂工序。然后,在烘烤室内加热时,通过此时的热的作用聚氨酯树脂材料在管内发泡,在防护管1内聚氨酯树脂材料15成为无间隙填充状态(参照图5)。在这种场合,不言而喻,要选用发泡温度不大于烘烤温度的树脂材料。根据该构成,防护管1的振动能量被发泡了的聚氨酯树脂材料15的粘性阻力吸收(衰减)。
本发明所涉及的防护管并不限定于用于上述实施状态中例示的燃料箱的保护部件,作为例如排气消音器、差动装置等的保护部件也同等适用。另外,由于本发明能够将振动减衰材料容易地设置于管内,所以并不限于保护部件,也可广泛应用于由原材料管构成的部件的减振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车的防护管(1),它为了保护车体的底板下设有的构造物、防止其触地而与上述构造邻接配置,其特征在于,将振动衰减材(12)插入到加工前的原材料管(11)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的防护管,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衰减材(12)是具有与上述原材料管(11)的内径尺寸大致相同的外径尺寸的由橡胶材质的材料做成的棒状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的防护管,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衰减材(12)为通过该防护管(1)的烤漆工序的加热充分发泡的材质的未发泡树脂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添加其他构造部件等的情况下减小共振时的振幅的防护管。将由橡胶材质的材料做成的棒状体或未发泡树脂材等作为振动衰减材插入加工前的防护管内部,其中,上述棒状体具有与该防护管的内径尺寸大致相同的外径尺寸,而上述未发泡树脂材为通过该防护管的烤漆工序的加热充分发泡的材质。因此,不对现有车体构造加以实质的变更就可以使防护管的振动难于进行,所以能够达到在不造成制造成本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使行驶中的噪音降低的效果。
文档编号B62D25/20GK1608905SQ20041008078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6日
发明者长毅, 宫内邦夫, 大马笃志, 齐藤宏尚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