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倒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8236阅读:34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倒档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传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倒档器。
背景技术
在采用轴传动的三轮车或沙滩车中,一般都需要设置倒档器。现有倒档器主要采用牙嵌式或齿式离合器来完成变档功能,然而牙嵌离合器结构的倒档器和齿式离合器结构的倒档器不仅对齿轮的磨损大,还会产生噪音,并且只能在传动齿轮处于基本静止状态或转速差不大的情况下进行换档操作,否则极易因倒档啮合动作冲击过大而损坏离合器,驾驶员在进行换档操作时既不方便,又有诸多顾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换档轻便、快捷,无冲击,无噪音的摩托车倒档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倒档器,包括输出轴、主动锥齿轮、正转从动锥齿轮和反转从动锥齿轮,其改进之处在于它还包括带有内外渐开线花键的结合套、结合套与正反转从动锥齿轮之间的同步锥套、啮合套和阻抗环;所述结合套以花键固定配合在输出轴上,可滑移的啮合套与其外花键配合;所述同步锥套朝向结合套一方的端面上设有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凸块,阻抗环置于凸块上;所述正转从动锥齿轮和反转从动锥齿轮的端面上分别设有外花键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换档轻便、快捷,无冲击、无噪音,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转啮合状态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2中的B-B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阻抗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阻抗环的切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
图1-6所示,一种摩托车倒档器,包括输出轴8、主动锥齿轮1、正转从动锥齿轮2和反转从动锥齿轮6,另外,它还包括带有内外渐开线花键的结合套4、结合套4与正反转从动锥齿轮2、6之间的同步锥套3、啮合套5和阻抗环7;所述结合套4以花键固定配合在输出轴8上,可滑移的啮合套5与其外花键配合;所述同步锥套3朝向结合套4一方的端面上设有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凸块10,阻抗环7置于凸块10上;所述凸块10的数目为两个或者三个;阻抗环7的断面呈削平了的圆形,轮廓为橘瓣状,其瓣数为凸块10数目的2-3倍,便于安装定位和受压变形;所述正转从动锥齿轮2和反转从动锥齿轮6的端面上分别设有外花键齿9和11。
工作原理当倒档器处于中间状态时,发动机变速箱的输出轴带动主动锥齿轮1运转,同时带动正转从动锥齿轮2和反转从动锥齿轮6回转,此时,两从动锥齿轮2和6是空套在输出轴8上的,由于结合套4以花键固定配合在输出轴8上,其外花键始终与啮合套5配合;同步锥套3的端面凸块10插入结合套4的端面槽12中,因而结合套4、啮合套5、同步锥套3和输出轴8始终保持同步回转。变档操作时,向正转从动锥齿轮2方向拨动啮合套5,首先靠啮合套5内环槽的斜面13将阻抗环7向内压,并推动同步锥套3压紧正转从动锥齿轮2的内锥面,使啮合套5尚未通过其内花键齿与正转从动锥齿轮2端部的花键齿9啮合时,就连同结合套4一起与正转从动锥齿轮2同步回转;继续推动啮合套5,将阻抗环7继续向内压,使啮合套5的内花键齿越过阻抗环7后,与正转从动锥齿轮2端部的花键齿9相接触,并轻松对正啮合,从而完成了变档操作。若要转换到反转啮合时,只需将啮合套5拨向反转从动锥齿轮6即可,其工作原理与上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倒档器,包括输出轴(8)、主动锥齿轮(1)、正转从动锥齿轮(2)和反转从动锥齿轮(6),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带有内外渐开线花键的结合套(4)、结合套(4)与正反转从动锥齿轮(2)、(6)之间的同步锥套(3)、啮合套(5)和阻抗环(7);所述结合套(4)以花键固定配合在输出轴(8)上,可滑移的啮合套(5)与其外花键配合;所述同步锥套(3)朝向结合套(4)一方的端面上设有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凸块(10),阻抗环(7)置于凸块(10)上;所述正转从动锥齿轮(2)和反转从动锥齿轮(6)的端面上分别设有外花键齿(9)和(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倒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10)的数目为两个或者三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倒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环(7)的断面呈削平了的圆形,轮廓为橘瓣状,其瓣数为凸块(10)数目的2-3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倒档器,包括输出轴、主动锥齿轮、正转从动锥齿轮、反转从动锥齿轮、带内外渐开线花键的结合套、结合套与正反转从动锥齿轮之间的同步锥套、啮合套和阻抗环;结合套以花键固定配合在输出轴上,可滑移的啮合套与其外花键配合;同步锥套朝向结合套一方的端面设有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凸块,阻抗环置于凸块上;正转从动锥齿轮和反转从动锥齿轮的端面分别设有外花键齿。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换档轻便、快捷,无冲击,无噪音,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文档编号B62M11/00GK2696983SQ20042003432
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2日
发明者袁明宪 申请人:李建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