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0439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拖拉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脚踏板部的下方配设液压油罐的拖拉机。
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作为拖拉机的一个形式,在原动机部的后方联动连设变速器部($、;/〉3乂部),在该变速器的上方配设有驾驶部,同时 在变速器部设有升降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而且,升降机构构成为,在变速箱的上部联动连设油压箱,且在 该油压箱上沿左右方向贯通有面向轴线的升降臂支轴,在升降臂支轴 的左右侧端部上安装左右一对的升降臂的基端部,另一方面在升降臂 支轴的中途部安装有作用臂的基端部,在该作用臂的前端部与在油压 箱内以横卧状配置的升降油压缸的前端部相连接,与该升降油压缸的 伸縮运转联动,可以使升降臂进行上下旋转运转。而且,在油压箱形成有油压回路,通过把变速箱内的润滑油做为 液压油经由油压回路向升降油压缸压送,使该升降油压缸能够进行伸 张运转。可是,上述的拖拉机中,因为把变速箱内的润滑油做为液压油向 升降油压缸压送,使该油压缸进行运转,所以在由于变速箱内的齿轮 的啮合不断生成的磨耗片等的废物而堵塞油压过滤器的情况下,废物 通过旁通回路流入在油压回路的途中设有的油压控制阀,存在该油压 控制阀产生运转不良的情况。为了防止这种问题的发生,现有技术中,虽然采取了在油压回路 内也装入高压过滤器等的应对措施,可是在高压部的过滤器的容量具 有限度,达不到彻底防止废物进入油压控制阀中。因此,作为彻底防止废物进入油压控制阀内的方法采用了下述的 构造,即,在油压箱和变速箱之间介设间隔板,使油压箱内的液压油 和变速箱内的润滑油得到分离的构造。可是,该分离构造具有如下所述的缺点。(1) 在对油压控制阀进行性能、功能的检查的时候,为了不使液 压油漏出,必须是在将油压箱安装在变速箱上的状态下进行,所以存 在检査装置大型化,难于仅靠人力进行装卸而必须要靠搬运辅助装置 的烦琐性的问题。(2) 在间隔板的两个面,必须实现防止漏油,并且要求该间隔板 的两个面具有高精度的平面度。(3) 因为在油压箱和变速箱之间介设了间隔板,仅该间隔板的厚 度就会使油压箱的离地面高度变高,在该油压箱的正上方配置的驾驶 席的安装高度的设计自由度就变小。因此,专利申请人在日本专利特开2004-93509号中申请了下述结 构的发明,即,为了使得用于运转油压控制阀的液压油,与变速箱内 的润滑油不相混合,把油压控制阀收容在单独分离的箱内,由此就能 够解决现有技术上的难题。然而,在采用该构造的情况下,需要有收容油压控制阀等的液压 油的液压油罐,如果不考虑该液压油罐的配设位置,就会有组装性及 维修性变差的缺点。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2-283861号公告发明内容(1)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该拖拉机的结构为,在原动 机部的后方联动连设有变速器部,在该变速器部的上方配设有驾驶 部,并且在变速器部设有升降机构,在张设在驾驶部的脚踏板部的 下方,至少配设有储存用于使所述升降机构运转的液压油的液压油 罐。这样一来,因为将液压油罐配设在张设在驾驶部的脚踏板部的下 方形成的作为死角空间的空间内,所以使该空间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 可以良好地确保机体的组装性及维修性。(2)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液压油罐安装在支持脚踏板部 的脚踏板部支持体上。这样一来,因为在脚踏板部支持体上安装有液压油罐,因此没有必要另外设置用于安装液压油罐的构件,能够实现削减零件数和降低 制造成本的目的。(3)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液压油罐配设在与原动机部联 动连设的液压油泵、和构成升降机构的一部分的油压回路体的前后中 间位置。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将液压油泵和油压回路体和液压油罐相互 连通连结,并使液压油循环的油压配管尽可能地縮短,同时油压配管 的处理变得比较容易。


[图l]是本发明的拖拉机的侧面图。 [图2]是该拖拉机的平面图。[图3]是该拖拉机的原动机部和驾驶部的侧面图。 [图4]是左侧脚踏板部的平面说明图。[图5]是该左侧脚踏板部的截面背面图。 [图6]是说明油压配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及图2中所示A是本发明的拖拉机,该拖拉机A构成为,在 机体框架1上设置有原动机部2,该原动机部2经由离合器3联动连设 有变速器部4,在该变速器部4上配置驾驶部5,在上述机体框架l的 下方经由前轴箱6而联动连接有左右一对的前车轮7、 7,另一方面, 在上述变速器部4经由后轴箱8、 8而联动连接有左右一对的后车轮9、 9。如图3中也有所示,原动机部2构成为,在机体框架1上搭载发 动机IO,在位于该发动机10的正前方位置上,经由支持框体ll设置 备有外气吸入扇12的散热器13,在位于该散热器13的正前方位置上, 经由上述的支持框体11配置空气净化器14,在该空气净化器14的正 上方位置配置预净化器15,另一方面在位于上述的空气净化器14的正 下方位置上,配设有蓄电池16,在位于上述的发动机10的正上方位置 上,配设沿前后方向上延伸形成的燃料罐17,由发动机罩18开闭自如地对这些进行覆盖。19是消声器,20是供气配管。这样一来,原动机部2能够由上述外气吸入扇12通过在发动机罩 18上设置的后述的前面栅栏部吸入外气来冷却散热器13。如图1 图3所示,驾驶部5构成为,按照闭塞在原动机部2上设 有的发动机罩18的后端开口部的方式配设了控制板25,在该控制板 25的上面部设置仪表盘26,使驾驶盘支轴27从该仪表盘26的后方位 置向上方突出,在该驾驶盘支轴27的上端部上安装驾驶盘28,在该驾 驶盘28的后方位置并且在变速器部4的正上方位置配置有驾驶席29。在这里,如图3所示,上述的发动机10的后壁上,设置有支持控 制板25的控制板支撑架30,该控制板支撑架30上安装有踏板支持构 件31和驾驶轴支持构件32。而且,踏板支持构件31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踏板支轴33, 在该踏板支轴33的左侧端部垂设有离合器踏板34,另一方面在踏板支 轴33的右侧端部垂设有左右侧制动踏板35、 35。然而,如图2所示,左右侧制动踏板35、 35,经由左右侧踏板联 动机构36、 36与内置在变速器部4中的左右侧制动装置(图未表示) 联动连接,左右侧踏板联动机构36、 36,分别配设在后述的驾驶部5 中张设的左右侧脚踏板部40、 40的下方。而且,控制板支撑架30上,设置有支持燃料罐17的燃料罐支撑 架37,在该燃料罐支撑架37上,设置有支持发动机罩18的发动机罩 支撑架38。如图2及图3所示,变速器部4的前部左右侧方位置上,使驾驶 部5的左右侧脚踏板部40、 40形成为向外侧方伸出的形状,同时从各 脚踏板部40、 40的后端缘部向左右侧后车轮9、 9的前方和上方以覆 盖状态延设有左右一对的挡泥板部41、 41。在这里,如图2及图3所示,左右侧脚踏板部40、 40,被按照从 变速器部4的左右侧壁向外侧方伸出的形状设置的作为脚踏板部支持 体的左右侧脚踏板部支持框体42、 42所支持着。然而,如图4及图5所示,左侧脚踏板部支持框体42形成为如下 结构,即,在离合器部3的左侧壁3a上,经由前部安装托架43,安装 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前部左右延伸片42a的基端部(右侧端部),另一方面,在该变速器部4的左侧壁4a上,经由后部安装托架45,安装有 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后部左右延伸片42b的基端部(右侧端部),在两个 前后部支持框形成片42a、 42b的中途部位之间上,架设有向前后方向 延伸的内侧前后延伸片42 c ,从该内侧前后延伸片42 c的前部向着外 侧方向延设中间左右延伸片42d,在该中间左右延伸片42d的外侧部和 上述前部左右延伸片42a的外侧端部之间架设有中间前方延伸片42e, 在上述中间左右延伸片42d的外侧端部和上述后部左右延伸片42b的 外侧端部之间架设有外侧前后延伸片42f来形成框架。而且,右侧脚踏 板部支持框体42也是以同样方式形成的。而且,如图5所示,在左右侧脚踏板部40、 40上,各自设有左右 侧维修用开口部50、 50,各左右侧维修用开口部50、 50通过开闭盖体 51、 51来开闭自由地进行闭盖。也就是说,如图4及图5所示,在左侧脚踏板部40上,形成向着 左侧外方延伸的长方形的阶梯凹部52,在该阶梯凹部52的底部上开有 向着左侧外方延伸的长方开乡状的左侧i维修用开口部50,该左侧维修用 开口部50形成在坐在驾驶部5的驾驶席29上的驾驶员放置脚的位置 上。而且,开闭盖体51包括形成为与左侧维修用开口部50大致相 同的长方形形状的盖本体51a,和从该盖本体51a的周边部向下方延设 的支持脚体51b。上述的盖本体51a上,在前后左右方向上整齐地设置有多个的防 滑部53,该防滑部53是,由圆形的刮泥空孔54,和从该刮泥空孔54 的周缘部向上方以突起形状形成的防滑兼刮泥片55而形成的。可是,在盖本体51a的底面前部,安装卡止片56的基端部56a, 同时使该卡止片56的前端部56b向着前下方延伸,该卡止片56的前 端部56b,能够从下方装卸自由地卡止在阶梯凹部52的底部的周缘部 52a。并且,在盖本体51a的上面的右侧后部上,安装固定片57的基端 部57a,同时使该固定片57的前端部57b向右侧外方向延伸,在该前 端部57b上形成有螺纹插通孔(图未表示)。另一方面,在阶梯凹部52的右侧后部上,形成有向着右侧方向延伸的阶梯凹状延伸部58,在该阶梯凹状延伸部58上形成与上述的螺纹 插通孔相符合的螺纹孔(图未表示),通过在两孔中通插入固定螺栓59 进行螺接,能够将固定片57的前端部57b在阶梯凹状延伸部58内装 卸自由地固定在左侧脚踏板部40上。支持脚体51b上,沿着周缘安装有防振兼防音用的缓冲部材60, 该支持脚体51b,经由缓冲部材60载置在阶梯凹部52的底部的周缘部 52a上,通过盖本体51a能够关闭左侧维修用开口部50。在这里,在关闭状态下,盖本体51a的上面按照与左侧脚踏板部 40的上表面基本为一个平面的方式形成,并且防滑兼刮泥片55按照成 为比左侧脚踏板部40的上面还稍微向上方突出的状态的方式形成。并且,对右侧脚踏板部40和右侧维修用开口部50来说,与上述 的左侧脚踏板部40和左侧维修用开口部50以相同方式而形成。这样一来,因为在左右侧脚踏板部40、 40上装设有维修用开口部 50、 50,各维修用开口部50、 50通过开闭盖体51、 51来开闭自由地 进行闭盖,因此,对在左右侧脚踏板部40、 40的下方配有的左右侧脚 踏板联动机构36、 36进行维修操作时,通过把各开闭盖体51、 51打 开,开放各维修用开口部50、 50,从各脚踏板部40、 40的上方通过各 维修用开口部50、 50,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各脚踏板联动机构36、 36 的维修操作。这时,闭合盖体51,把卡止片56的前端部56b,从下方与阶梯凹 部52的底部的周缘部52a卡止,同时使在固定片57的前端部57b上 形成的螺纹插通孔,与阶梯凹状延伸部58上形成的螺纹孔相符合,在 两孔中通插入固定螺栓59进行螺合,由此,能够使固定片57的前端 部57b在阶梯凹状延伸部58内固定在左侧脚踏板部40。而且,把各开闭盖体51从各脚踏板部40上卸下的情况下,通过 将上述顺序逆行,可以简单地卸下。因此,各开闭盖体51,可以简便且确实地装卸于各脚踏板部40上。而且,各维修用开口部50,在坐在驾驶部5的驾驶席29上的驾驶 员放置脚的各脚踏板部40的部位上形成,同时因为在关闭各维修用开 口部50的开闭盖体51上设有多个的防滑部53,因此驾驶员放置在开闭盖体51上的脚经由防滑部53能够确实地踩踏在上面,提高了驾驶 部5的操作性和乘坐舒适性。此时,因为防滑部53由圆形的刮泥空孔54,和从该刮泥空孔54 的周缘部向上方形成为突起形状的防滑兼刮泥片55而形成,因此通过 该防滑兼刮泥片55可以起到对驾驶员的鞋产生防滑的功能,同时还有 刮掉驾驶员的鞋底粘有的泥土的功能,且被刮掉的泥土等通过刮泥空 孔54被排放到耕地中。而且,该实施方式中,在左侧脚踏板部40下方配设有液压油罐61, 同时通过将开闭盖体51打开的左侧维修用开口部50从左侧脚踏板部 40的上方向该液压油罐61的上部设有的注油口部62供油。也就是说,液压油罐61,在支持左侧脚踏板部40的左侧脚踏板部 支持框体42的中间左右延伸片42d和后部左右延伸片42b之间,经由 前后安装托架63、 64以架设状态被装卸自如地安装着。65、 66是安装 用小螺丝。然而,如图1及图6所示,液压油罐61,是在原动机部2的左侧 前部上联动连设的液压油泵69,和构成在变速器部4的后部上载设的 升降机构71的一部分的油压回路体72的前后中间位置上配设的。84 是构成升降机构71的一部分的升降臂。这样一来,通过将开闭盖体51打开的左侧维修用开口部50从左 侧脚踏板部40的上方向配设在左侧脚踏板部40下方的液压油罐61的 注油口部62供油,所以加油操作者能够以轻松的姿式迅速且准确地进 行加油工作。然而,因为将液压油罐61配设在张设于驾驶部5的左侧脚踏板部 40的下方形成的作为死角空间的空间S内,所以此空间S可以得到有 效的利用,可以良好地确保机体的组装性及维修性。再者,因为在左侧脚踏板支持框体42上安装有液压油罐61,所以 没有必要另外设置用于安装液压油罐61的构件,能够达到实现削减零 件数和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而且,因为液压油罐61,是配设在液压油泵69和油压回路体72 的前后中间位置上,所以能够把液压油泵69和油压回路体72和液压 油罐61相互连通连接,并能够尽可能地縮短使液压油循环的油压配管73,同时该油压配管73的处理变得容易。下面,参照图1及图6,针对上述的油压配管73进行说明。 也就是说,油压配管73包括从液压油罐61向液压油泵69供给 液压油的供给管74;从该液压油泵69经由安装在发动机10的左侧壁 上的分流器70向油压回路体72以高压压送液压油的升降用送管75; 从该油压回路体72向液压油罐61以低压返送液压油的升降用回管76; 从液压油泵69经由分流器70向联动连接在驾驶盘支轴27的下端部的 动力转向用阀77以高压压送液压油的动力转向用送管78;从该动力转 向用阀77向在左右前车轮7、 7之间设置的动力转向机构79 (参照图 2)的动力转向用油压缸(图未表示)以高压压送液压油的油压缸送管 80;从该动力转向用油压缸向动力转向用阀77以低压回送液压油的油 压缸回管81;和从该动力转向用阀77向液压油罐61以低压返送液压 油的动力转向用回管82。而且,如图3及图6所示,在动力转向用回管82的中途部位上, 形成有油冷却部83,该油冷却部83在散热器13的正前方位置上沿着 该散热器13的前面向上下方向做成蛇曲形状,同时支持着上述的支持 框体11。这样一来,对散热器13进行冷却的冷却风也可以吹到油冷却部83 上,能够冷却在油冷却部83内流动的回到液压油罐61的液压袖。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拖拉机的结构,在原动机部的后方联动连设有变速器部, 在该变速器部的上方配设有驾驶部,并且在变速器部设置有升降机构 的结构中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拖拉机,其在原动机部的后方联动连设有变速器部,在该变速器部的上方配设有驾驶部,并且在变速器部设有升降机构,该拖拉机的特征在于,在张设在驾驶部的脚踏板部的下方,至少配设有储存用于使所述升降机构运转的液压油的液压油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拉机,其特征在于, 液压油罐安装在支持脚踏板部的脚踏板部支持体上。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拖拉机,其特征在于, 液压油罐配设在与原动机部联动连设的液压油泵、和构成升降机构的 一 部分的油压回路体的前后中间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为能够良好地确保机体的组装性及维修性。因此,在本发明的拖拉机中,在原动机部的后方联动连设有变速器部,在该变速器部的上方配设有驾驶部,并且在变速器部设置有升降机构,在张设在驾驶部的脚踏板部的下方,至少配设有储存用于使所述升降机构运转的液压油的液压油罐。所以,能够使做为死角空间的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能够良好地确保机体的组装性及维修性。
文档编号B62D25/20GK101258070SQ20068003284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9日
发明者大家要造, 谷真介, 高桥延明 申请人:洋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