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可调节的避震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558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可调节的避震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自行车,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座椅可调 节的避震童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儿童自行车,尤其是避震童车,其座椅的椅背都是无法调 节的。因此,儿童使用时,座椅无法让儿童感觉舒适。如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文献CN2565731Y " —种带有避 震装置的童车"公开的一种避震童车,包括前车轮、车把、后车轮、 车蹬和座椅,它们之间顺序连接固定,车架分为与前车轮相连的车身 架和与后车轮相连的后轮架,后轮架的前端有一向上弯曲的角度,后 轮架的前端与车身架活动连接固定,在座椅椅后面后轮架与车身架之 间连接一个避震器,该避震器是一避震弹簧。由于其座椅的椅背无法 调节,因此儿童使用的时候,无法将椅背调节到让儿童感觉舒适的状 态。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座椅可调节 的避震童车,椅背可以调节,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可调节的避震童车,包括至少两个车轮、车身 架、座椅和后轮架,后轮架前端与车身架活动连接,座椅包括底座和椅背,底座固定在车身架上,椅背与底座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与底座通过至少一个可调节装置连接。所述可调节装置包括外齿轮、弹簧、按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两个壳体分别连接椅背和底座,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均设有与外齿 轮啮合的内齿轮,第二壳体侧壁上设有可供按钮穿过的窗口,并且侧 壁中心设有小转轴套筒,第一壳体侧壁中心设有大转轴套筒,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扣合,大转轴套筒可转动的套在小转轴套筒上,外 齿轮可滑动的套设在大转轴套筒和小转轴套筒的外侧壁上,其一个侧 面通过弹簧抵住第一壳体内壁,并在弹簧的支撑下同时与第一壳体内 和第二壳体内的内齿轮啮合,另一侧面抵住第二壳体内侧面,并连接 按钮末端,按钮顶部穿出第二壳体的窗口。正常状态下,外齿轮同时 与第一壳体内和第二壳体内的内齿轮啮合,椅背无法相对底座转动, 当需要调节椅背和底座之间的角度时,使用者对按钮用力,推动外齿 轮克服弹簧的力向第一壳体内运动,当外齿轮完全运动到第一壳体内 后,外齿轮就只与第一壳体内的内齿轮啮合。此时,第二壳体可以相 对第一壳体转动,所以使用者就可以转动椅背,使椅背绕着第一壳体 转动,直到椅背和底座之间的角度合适为止。然后,使用者松开按钮, 外齿轮在弹簧的力的作用下回到原位,同时与第一壳体内和第二壳体 内的内齿轮啮合,椅背就无法转动了。所述可调节装置还包括固定元件和至少一个锁定件,固定元件可 转动的依次穿过大转轴套筒和小转轴套筒,并且末端通过锁定件锁 住。一种方案,所述固定元件是螺钉,锁定件是螺母,锁定件数目为 一个。另一种方案,所述固定元件是螺栓,锁定件是螺母,锁定件数目 为两个。此外,也可以采用铆钉或其它类似的部件固定。为了让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座椅的位置,所述座椅的底座 底部设有移动调节装置,座椅通过移动调节装置可移动的固定在车身 架上。所述移动调节装置包括滑套和调节螺钉,滑套套设在车身架上, 调节螺钉固定在滑套上,并且调节螺钉的末端伸入滑套的内孔抵住车 身架。车身架朝向座椅底部的面最好为一个平面,或者可供滑套滑动 的车身架部分的横截面呈矩形或椭圆形等形状,这样滑套能够比较平稳的在车身架上滑动。为了起到较好的避震效果,还包括避震装置,车身架末端通过避 震装置固定在后轮架上。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有可调节装置, 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椅背和底座之间的角度,使椅背 处于合适的角度,而移动调节装置使得座椅的位置可以调节,其结构 简单、易于实现、使用效果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座椅的零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可调节装置的零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5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座椅可调节的避震童车,包括 三个车轮l、 2、 3、车身架4、座椅7、后轮架5和避震装置6,后轮 架5前端与车身架4活动连接,车身架4末端通过避震装置6固定在 后轮架5上,座椅7包括底座76和椅背77,底座76固定在车身架4 上,椅背77与底座76相连,所述椅背77的两侧分别通过一个可调 节装置与底座76连接。所述各可调节装置均包括外齿轮73、弹簧72、按钮75、第一壳 体71和第二壳体74。按钮75设有两个向外翘起的脚7501。第一个可调节装置的第一壳体71末端7102与把柄76连接,第 二壳体74末端7402与推杆77连接。而第二个可调节装置的第二壳 体74末端7402与把柄76连接,第一壳体71末端7102与底座76连接。各可调节装置的第一壳体71设有与外齿轮73啮合的内齿轮 7101,第二壳体74内均设有与外齿轮73啮合的内齿轮7401,第二壳体74侧壁上设有2个可供按钮75的脚7501穿过的窗口 7403,并 且侧壁中心设有小转轴套筒7404,第一壳体71侧壁中心设有大转轴 套筒7103,第一壳体71和第二壳体74相互扣合,大转轴套筒7103 可转动的套在小转轴套筒7404上,外齿轮73通过中部的通孔7301 可滑动的套设在大转轴套筒7103和小转轴套筒7404的外侧壁上,其 一个侧面通过弹簧72抵住第一壳体71内壁,并在弹簧72的支撑下 同时与第一壳体71内的内齿轮7101和第二壳体74内的内齿轮7401 啮合,另一侧面抵住第二壳体74内侧面,并连接按钮75末端,按钮 75顶部穿出第二壳体74的窗口 7403。正常状态下,外齿轮73同时与第一壳体71内的内齿轮7101和 第二壳体74内的内齿轮7401啮合,椅背77无法相对底座76转动, 当需要调节椅背77和底座76之间的角度时,使用者对按钮75用力, 推动外齿轮73克服弹簧72的力向第一壳体71内运动,当外齿轮73 完全运动到第一壳体71内后,外齿轮73就只与第一壳体71内的内 齿轮7101啮合。此时,第二壳体74可以相对第一壳体71转动,所 以使用者就可以转动椅背77,使椅背77绕着底座76转动。然后, 使用者松开按钮75,外齿轮73在弹簧72的力的作用下回到原位, 同时与第一壳体71内的内齿轮7101和第二壳体74内的内齿轮7401 啮合,椅背77就无法转动了。所述可调节装置还包括固定元件和至少一个锁定件,固定元件可 转动的依次穿过大转轴套筒7103和小转轴套筒7404,并且末端通过 锁定件锁住。所述固定元件是铆钉78,因此锁定件是铆钉78末端形成的,两者一体成型。为了让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座椅的位置,所述座椅7的底 座76的底部设有移动调节装置79,座椅7通过移动调节装置79可 移动的固定在车身架上。所述移动调节装置79包括滑套792和调节螺钉791,滑套792 套设在车身架4上,调节螺钉791固定在滑套792上,并且调节螺钉791的末端伸入滑套792的内孔抵住车身架4。车身架4朝向座椅7 的底座76的底部的面为一个平面,这样滑套792能够比较平稳的在 车身架4上滑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 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 均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覆盖。
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可调节的避震童车,包括至少两个车轮、车身架、座椅和后轮架,后轮架前端与车身架活动连接,座椅包括底座和椅背,底座固定在车身架上,椅背与底座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与底座通过至少一个可调节装置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可调节的避震童车,其特征在于所 述可调节装置包括外齿轮、弹簧、按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个 壳体分别连接椅背和底座,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均设有与外齿轮啮 合的内齿轮,第二壳体侧壁上设有可供按钮穿过的窗口,并且侧壁中 心设有小转轴套筒,第一壳体侧壁中心设有大转轴套筒,第一壳体和 第二壳体相互扣合,大转轴套筒可转动的套在小转轴套筒上,外齿轮 可滑动的套设在大转轴套筒和小转轴套筒的外侧壁上,其一个侧面通 过弹簧抵住第一壳体内壁,并在弹簧的支撑下同时与第一壳体内和第 二壳体内的内齿轮啮合,另一侧面抵住第二壳体内侧面,并连接按钮 末端,按钮顶部穿出第二壳体的窗口。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可调节的避震童车,其特征在于所 述可调节装置还包括固定元件和至少一个锁定件,固定元件可转动的 依次穿过大转轴套筒和小转轴套筒,并且末端通过锁定件锁住。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可调节的避震童车,其特征在于所 述固定元件是螺钉,锁定件是螺母,锁定件数目为一个。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可调节的避震童车,其特征在于所 述固定元件是螺栓,锁定件是螺母,锁定件数目为两个。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可调节的避震童车,其特征在于所 述座椅的底座底部设有移动调节装置,座椅通过移动调节装置可移动 的固定在车身架上。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可调节的避震童车,其特征在于所 述移动调节装置包括滑套和调节螺钉,滑套套设在车身架上,调节螺 钉固定在滑套上,并且调节螺钉的末端伸入滑套的内孔抵住车身架。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可调节的避震童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避震装置,车身架末端通过避震装置固定在后轮 架上。
专利摘要一种座椅可调节的避震童车,包括至少两个车轮、车身架、座椅和后轮架,后轮架前端与车身架活动连接,座椅包括底座和椅背,底座固定在车身架上,椅背与底座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与底座通过至少一个可调节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有可调节装置,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椅背和底座之间的角度,使椅背处于合适的角度,而移动调节装置使得座椅的位置可以调节,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使用效果好。
文档编号B62J1/00GK201124901SQ20072005977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4日
发明者杜怀东, 陈愈强 申请人:汕头华美乐童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