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底架组装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5509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底架组装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底架组装胎。
背景技术
车底架包括多根横梁、两根侧梁和两根端部梁。目前的车底架组装胎很简单,具有几个 底架,上面设有安装板,将车底架的横梁吊到安装板上,通过焊接到安装板上对横梁进行定位, 然后进行中间各小梁、风道梁等小部件安装,待各小部件安装完毕后,安装两侧梁,最后 安装两端部梁。待安装完毕后,通过切割方式将车底架与安装板分离,所以费时费力,组. 装不方便,并且不能适用不同车底架的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为组装提供方便并能满足各型机车车底架的装配生产要求 的一种车底架组装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具有两条固定平台,两条固定平台之间设有若干可移动的大平台,每一大 平台上设有3 5个搁台,每一大平台的两端设有连接在固定平台上且可移动的液压压紧装置。
所述液压压紧装置包括底座和连接在底座上且是提供向下压紧力的第一液压压紧机 构和是提供左右向压紧力的第二液压压紧机构。
所述第一液压压紧机构具有固定在底座上的油缸,油缸的活塞杆向上与一横臂铰接,
横臂的中部铰接一连接片,连接片的另一端铰接在底座上,横臂的端部设有压紧头;所述 第二液压压紧机构具有固定在底座上的油缸和连接在油缸的活塞杆上的压紧头。
两条固定平台之间设有13个大平台,以处于中间的0号大平台为中心两侧对称设置, 每侧的大平台分别是1号大平台、2号大平台、3号大平台、4号大平台、5号大平台和6 号大平台。
所述l号大平台、2号大平台、3号大平台、4号大平台、5号大平台和6号大平台上 的搁台中,处于大平台两端边缘的边缘搁台上设有至少一个手动压紧机构,同一大平台上的两边缘搁台上的手动压紧机构的设置是相同的。
所述手动压紧机构可以是连接在边缘搁台端面上是提供左右向压紧力的第一手动压 紧机构,可以是连接在边缘搁台侧面上是提供前后向压紧力的第二手动压紧机构,也可以 是连接在边缘搁台侧面上的是提供左右向压紧力的第三手动压紧机构。
所述1号大平台和6号大平台的各边缘搁台上均设有一个第一手动压紧机构和一个第 二手动压紧机构。
所述2号大平台、3号大平台、4号大平台的各边缘搁台上均设有一个第一手动压紧
机构和两个第二手动压紧机构。
所述5号大平台的两边缘搁台上各设有两个第三手动压紧机构。 所有大平台的底部设有4个滚轮,所有移动液压压紧装置的底部设有4个滚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1)由于各型机车车底架的外形尺寸不尽相同,因此,将大平台两端的液压压紧装 置设计成可移动的,根据不同机车车底架要求可以调整压紧装置位置,以满足各型机车车
架的装配生产要求。(2)由于车架各箱形梁结构及钢板厚度各不相同,故各部件及各车型 机车所需的压紧力也各不相同,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系统能使整个装置工作平稳,根据各 部件所需压紧力进行调整,满足制造要求。(3)本实用新型还设有与液压压紧装置配合的 手动压紧机构,保证车底架部件的定位正确。(4)本实用新型可以使整个组装过程一气呵 成,满足了装配过程的工艺要求。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l是本实用新型(省略可移动液压压紧装置)的结构示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3是1号大平台和其两端的可移动液压压紧装置的结构示图; 图4是2号大平台和其两端的可移动液压压紧装置的结构示图; 图5是3号大平台和其两端的可移动液压压紧装置的结构示图; 图6是4号大平台和其两端的可移动液压压紧装置(打开状态)的结构示图; 图7是5号大平台和其两端的可移动液压压紧装置的结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至图2所示的实施例具有两条固定平台10,两条固定平台10之间设有13个可移 动的大平台,以处于中间的O号大平台O为中心两侧对称设置,每侧的大平台分别是l号 大平台1、 2号大平台2、 3号大平台3、 4号大平台4、 5号大平台5和6号大平台6。图 中省略一侧。所有大平台的底部都设有4个滚轮11。每一大平台上由螺栓固定有3 5个 搁台,每一大平台的两端都设有连接在固定平台10上且可移动的液压压紧装置8,可以在 固定平台IO上由螺栓固定有小平台13,所述液压压紧装置8安装在小平台13上,所述液 压压紧装置8的底部设有4个滚轮。所述液压压紧装置8包括底座8-3和连接在底座8-3 上且是上下向的第一液压压紧机构8-l和是左右向的第二液压压紧机构8-2。大平台安装时, 由于大平台具有滚轮,可以方便大平台作位置调整,由螺栓固定在两固定平台之间。同样 液压压紧装置8安装时,液压压紧装置8具有滚轮,可以方便液压压紧装置8作位置调整, 由螺栓固定在小平台13上。
所述1号大平台1、 2号大平台2、 3号大平台3、 4号大平台4、 5号大平台5和6号 大平台6上的各搁台中,处于大平台两端边缘的每边缘搁台7上设有至少一个手动压紧机 构,同一大平台上的两边缘搁台7上的手动压紧机构的设置是相同的。
所述手动压紧机构可以是连接在边缘搁台7端面上是提供左右向压紧力的第一手动压 紧机构9-1,可以是连接在边缘搁台7侧面上是提供前后向压紧力的第二手动压紧机构9-2, 也可以是连接在边缘搁台7侧面上的是提供左右向压紧力的第三手动压紧机构9-3。
见图3,所述1号大平台1上具有3个搁台, 一个中间搁台12高于两个边缘搁台7。 1号大平台的两端设有的液压压紧装置8包括底座8-3和连接在底座8-3上的第一液压压紧 机构8-1和第二液压压紧机构8-2。
所述第一液压压紧机构8-1具有固定在底座8-3上的油缸8-11,油缸8-11的活塞杆向 上与一横臂8-12铰接,横臂8-12的中部铰接一连接片8-13,连接片8-13的另一端铰接在 底座8-3上,横臂8-12的端部设有压紧头8-14。当油缸的活塞杆向上举起时,横臂8-12向 上伸起,处于打开状态(参看图6),而油缸的活塞杆向下收縮,横臂8-12放平,处于压紧 状态。所述第一液压压紧机构8-1的活塞杆带动压紧头8-14作开合运动提供向下压紧力。 所述第二液压压紧机构8-2具有固定在底座8-3上的油缸8-21和连接在油缸的活塞杆上的 压紧头8-22。第二液压压紧机构8-2的活塞杆带动压紧头8-22作左右向移动,提供左右向 压紧力。
处于1号大平台1的两边缘搁台7上各设有第一手动压紧机构9-1,在每边缘搁台7 的其中一侧面上设有第二手动压紧机构9-2。见图4,所述2号大平台2上具有两个边缘搁台7和一个中间搁台12。 2号大平台的 两端设有的液压压紧装置8包括底座8-3和连接在底座8-3上的第一液压压紧机构8-1和第 二液压压紧机构8-2。 2号大平台2两边缘搁台7各设有第一手动压紧机构9-l,在两边缘 搁台7的两侧面上各设有第二手动压紧机构9-2。
见图5和图6,所述3号大平台和4号大平台上各具有两个边缘搁台7和三个中间搁 台12。 3号、4号大平台的两端各设有液压压紧装置8,液压压紧装置8包括底座8-3和连 接在底座8-3上的第一液压压紧机构8-1和第二液压压紧机构8-2。 3号、4号大平台的各 边缘搁台7均设有第一手动压紧机构9-1和两个第二手动压紧机构9-2。图5是第一液压压 紧机构8-1处于压紧状态,图6是第一液压压紧机构8-1处于打开状态。
见图7,所述5号大平台上具有两个边缘搁台7和一个中间搁台12。 5号大平台的两 端设有的液压压紧装置8包括底座8-3和连接在底座8-3上的第一液压压紧机构8-1和两个 第二液压压紧机构8-2。 5号大平台两边缘搁台7各设有两个第三手动压紧机构9-3。
参照图3,所述6号大平台上具有3个搁台。6号大平台的两端设有液压压紧装置8。 所述6号大平台的两边缘搁台7上各设有第一手动压紧机构9-1 ,在边缘搁台7的一侧面上 设有第二手动压紧机构9-2。
所述6号大平台上具有3个搁台。6号大平台的两端设有液压压紧装置8。 为适应车底座的各部件,上述处于不同大平台两侧的第一液压压紧机构8-1的压紧头 形状有所不同。
应用时,将车底架八根梁吊装在大平台的搁台上,利用梁中间工艺销作为车底架定位 销固定在搁台上,利甩处于不同位置的第一、第二、第三手动压紧机构对梁进行定位,所 有液压压紧装置的第一液压压紧机构将八根梁压紧,然后进行中间各小梁、风道梁等小部 件安装,待各小部件安装完毕后,打开一侧液压压紧装置,开始安装侧梁,利用第一液压 压紧机构8-1和第二液压压紧机构8-2,使侧梁能准确、快速安装到位。 一侧侧梁安装完毕 后,另一侧侧梁如上安装,最后进行端部组装。待所有部件都安装完毕后,打开所有压紧 装置,起吊车架。整个组装胎的液压系统由六个液压站组成,液压系统由电动机、油泵、 油缸、控制阀及油箱、油管等辅助元器件组成,利用电气控制,使第一液压压紧机构与第 二液压压紧机构联动。
权利要求1、一种车底架组装胎,其特征在于该组装台具有两条固定平台(10),两条固定平台(10)之间设有若干可移动的大平台,每一大平台上设有3~5个搁台,每一大平台的两端设有连接在固定平台(10)上且可移动的液压压紧装置(8)。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底架组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压紧装置(8)包括底座(8-3)和连接在底座(8-3)上且是提供向下压紧力的第一液压压紧机构(8-1)和是 提供左右向压紧力的第二液压压紧机构(8-2)。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底架组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压紧机构(8-1) 具有固定在底座(8-3)上的油缸(8-11),油缸(8-11)的活塞杆向上与一横臂(8-12)铰 接,横臂(8-12)的中部铰接一连接片(8-13),连接片(8-13)的另一端铰接在底座(8-3) 上,横臂(8-12)的端部设有压紧头(8-14);所述第二液压压紧机构(8-2)具有固定在底 座(8-3)上的油缸(8-21)和连接在油缸的活塞杆上的压紧头(8-22)。
4、 根据权利要求I 3之一所述的车底架组装胎,其特征在于两条固定平台(10) 之间设有13个大平台,以处于中间的O号大平台(0)为中心两侧对称设置,每侧的大平 台分别是l号大平台(1)、 2号大平台(2)、 3号大平台(3)、 4号大平台(4)、 5号大平 台(5)和6号大平台(6)。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底架组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l号大平台(1)、 2号大 平台(2)、 3号大平台(3)、 4号大平台(4)、 5号大平台(5)和6号大平台(6)上的搁 台中,处于大平台两端边缘的边缘搁台(7)上设有至少一个手动压紧机构,同一大平台上 的两边缘搁台(7)上的手动压紧机构的设置是相同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底架组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压紧机构可以是连 接在边缘搁台(7)端面上是提供左右向压紧力的第一手动压紧机构(9-1),可以是连接在 边缘搁台(7)侧面上是提供前后向压紧力的第二手动压紧机构(9-2),也可以是连接在边 缘搁台(7)侧面上的是提供左右向压紧力的第三手动压紧机构(9-3)。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底架组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l号大平台(1)和6号 大平台(6)的各边缘搁台(7)上均设有一个第一手动压紧机构(9-1)和一个第二手动压 紧机构(9-2)。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底架组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2号大平台(2)、 3号大 平台(3)、 4号大平台(4)的各边缘搁台(7)上均设有一个第一手动压紧机构(9-1)和 两个第二手动压紧机构(9-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底架组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5号大平台(5)的两边 缘搁台(7)上各设有两个第三手动压紧机构(9-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底架组装胎,其特征在于所有大平台的底部设有4个滚轮(11),所有移动液压压紧装置(8)的底部设有4个滚轮。
专利摘要一种车底架组装胎,具有两条固定平台,两条固定平台之间设有若干可移动的大平台,每一大平台上设有3~5个搁台,每一大平台的两端设有连接在固定平台上且可移动的液压压紧装置。由于各型机车车底架的外形尺寸不尽相同,因此,本实用新型将大平台两端的液压压紧装置设计成可移动的,根据不同机车车底架要求可以调整压紧装置位置,以满足各型机车车架的装配生产要求。又由于车架各箱形梁结构及钢板厚度各不相同,故各部件及各车型机车所需的压紧力也各不相同,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系统能使整个装置工作平稳,根据各部件所需压紧力进行调整,满足制造要求。
文档编号B62D65/00GK201249822SQ20082003739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0日
发明者蒋慧兰 申请人: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