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子板内衬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8920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翼子板内衬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翼子板内衬板结构,其中进气口设置在由翼子板、 翼子板的挡泥橡皮板和翼子板内衬板限定的空腔的上部内,从而可将所述空腔 内的空气引入发动机内。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越野车中,从由翼子板、翼子板的挡泥橡皮板和翼子板内衬 板限定的空腔的上部将空气引入发动机内,该空腔是相对无灰尘的环境(专利 文献l)。因此,从防止灰尘、污物或其他这种物质进入的观点看,在翼子板 内衬板内形成开口不是较佳的。但是,越野车或其他这些车辆有时可能在保险 杠浸入水中时行进。在这种情况下,水会通过保险杠进入翼子板内衬板的内部 区域。因此,如果没有在翼子板内衬板内形成排泄开口,则在车辆移动时水会 有时沿翼子板内衬板向上移动,从而到达发动机的进气口。为了防止这种问题,如图5 (A)所示,在翼子板内衬板102的前部上形成多个排泄开口 103。一般而言,排泄开口 103相应地形成在大致垂直延伸的表面上并开口成水平向前方向。因此,每个排泄开口 103可在具有沿垂直方向看时极小的开口面积。于是,可有效地防止向上溅起的泥水等轻易地通过排泄开口 103进入翼子板内衬板102的内部区域。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申请第2003-104241号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因为排泄开口 103如上所述相应地开口成水平向前方向,所以每个 排泄开口 103可具有沿车辆的纵向看时较大的开口面积。于是,如图5 (B) 所示,在车辆移动时通过前轮T的胎面部分向前飞溅的泥或其它这种物质可轻易地通过排泄开口 103进入翼子板内衬板102的内部区域。引入翼子板内衬板 102的内部区域内的泥或其它这种物质可使翼子板内生锈。此外,无法轻易地 从翼子板内衬板102去除引入翼子板内衬板102的内部区域内的泥或其它这种 物质。作出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通过前轮向前飞溅的泥 或其它这种物质轻易地通过翼子板内衬板的排泄开口进入翼子板,并防止向上 飞溅的泥水通过排泄开口到达发动机的进气口 。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每个权利要求解决上述问题。第一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翼子板内衬板结构,其中进气口设置在由翼子 板、翼子板的挡泥橡皮板和翼子板内衬板限定的空腔的上部内,从而可将所述 空腔内的空气引入发动机内。围绕前轮的胎面部分设置的翼子板内衬板本体具 有形成设置在前轮的中心前面的多个排泄开口。所述各排泄开口分别具有方向 向上的开口部分,从而沿垂直方向具有较大的开口面积而沿纵向方向具有较小 的开口面积,并具有从下面穿过所述开口部分的水可撞击的挡护部分。根据本发明,由于各排泄开口的开口部分分别方向向上,所以每个开口部 分可具有沿纵向较小的开口面积。于是,在车辆行进的同时通过前轮的胎面部 分向前飞溅的泥或其它这种物质不能轻易地通过所述开口部分进入翼子板内 衬板的内部区域。相反,每个开口部分可具有沿垂直方向较大的开口面积。于是,从下面向 上飞溅的泥水等可通过开口部分轻易地进入翼子板内衬板的内部区域。但是, 因为排泄开口设有挡护部分,可由挡护部分来阻挡从下面穿过开口部分的泥水等。因此,可防止所述水等向上移动超过挡护部分的位置。因此,可避免所述 水等到达设置在上方的进气口。在第二发明中,各挡护部分设置在各开口部分的上侧;且各挡护部分向前 并向上倾斜成使穿过开口部分的水可撞击到该挡护部分并然后向前偏转。在第三发明中,各排泄开口的上部排泄开口具有方向基本上垂直的开口部 分和设置到该开口部分的挡护部分。此外,各排泄开口的下部排泄开口具有方 向向上并向前倾斜的开口部分并省略挡护部分。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可防止由前轮向前飞溅的泥或其它这种物质通过翼子板内衬 板的排泄开口轻易地进入翼子板。此外,可避免向上飞溅的水通过排泄开口到 达设置在上方的进气口。


图1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翼子板内衬板结构的车辆的正视立体图(图A)和垂直剖视图(沿线B-B截取的剖视图)(图B)。 图2是本实施例的翼子板内衬板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翼子板内衬板的运作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翼子板内衬板的运作的侧视图。图5是常规翼子板内衬板的立体图(图A),和示出常规翼子板内衬板的 运作的侧视图(图B)。附图标记的说明 2…"翼子板4翼子板的挡泥橡皮板9 发动机的进气口10 翼子板内衬板12翼子板内衬板本体20",第一排泄开口21*,*开口部分22,"覆盖部分S…"空腔T 前轮Tr",胎面部分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翼子板内衬板结构。5图1是具有根据本实施例的翼子板内衬板结构的车辆的正视立体图(图A)和垂直剖视图(图B)。图2是本实施例的翼子板内衬板的立体图。图3和4 中的每个是示出所述翼子板内衬板的运作的侧视图。此外,图中的前和后、左和右、以及上和下分别对应于车辆的前和后、左 和右、以及上和下。<关于车辆M的前部的轮廓>如图1 (A)和(B)所示,翼子板2分别设置到车辆M的前部的侧表面。 每个翼子板2可从外侧覆盖前轮T (图3和4)并可形成车辆M的轮廓。此外, 翼子板的挡泥橡皮板4设置到车辆M的发动机室E的左侧部和右侧部。每个翼 子板的挡泥橡皮板4可从内侧覆盖前轮T。如图1 (B)所示,翼子板2设有上部接纳表面2u。上部接纳表面2u形 成在弯曲成L形的翼子板2的上周界的下表面内。上部接纳表面2u由上部支 承表面4s支承,上部支承表面4s形成在翼子板的挡泥橡皮板4的垂直壁部分 4t的上端内。此外,通过焊接或其它这种方法将翼子板2的上部接纳表面2u 与翼子板的挡泥橡皮板4的上部支承表面4s结合。此外,翼子板的挡泥橡皮板4具有轮覆盖部分4e,轮覆盖部分4e可围绕 前轮T的胎面部分Tr (周向部分)。形成在翼子板的挡泥橡皮板4的轮覆盖 部分4e与翼子板2的下周界2e之间的开口被由例如树脂制成的翼子板内衬板 IO关闭。即,车辆M的前部形成有由翼子板2、翼子板的挡泥橡皮板4和翼 子板内衬板10限定的通道状空腔S。此外,发动机的进气口 9设置在所述空 腔S的上部上。发动机的进气口设置成基本上直接在前轮T的中心上方并通过 形成在翼子板的挡泥橡皮板的垂直壁部分4t内的通孔4h突出到所述空腔S内。<关于翼子板内衬板10〉翼子板内衬板10构造成在翼子板的挡泥橡皮板4的轮覆盖部分4e与翼子 板2的下周界2e之间覆盖前轮T,并用于防止通过前轮T飞溅的泥或其它这 种物质粘附到翼子板2的内表面。如图2所示,翼子板内衬板10包括设置 成围绕前轮T的胎面部分Tr的翼子板内衬板本体12、固定到翼子板2的下周 界2e的翼子板侧固定部分15、以及要固定到翼子板的挡泥橡皮板4的轮覆盖部分4e的挡泥橡皮板固定部分17。此外,在图2中,省略了翼子板2和翼子 板的挡泥橡皮板4的下部。翼子板内衬板本体12形成圆弧形,从而跟随前轮T的胎面部分Tr,并具 有多个第一排泄开口 20、多个第二排泄开口 25以及多个第三排泄开口 27。第 一至第三排泄开口20、 25和27相应地沿周界形成,设置在前轮T的中心的前 面。第一排泄开口 20设置在翼子板内衬板本体12的侧向外侧区域内,从而沿侧向与发动机的进气口 9基本上平齐。第一排泄开口 20沿周界形成,且其数量是例如五个。如图2-4所示,每 个第一排泄开口 20具有方向向上的大致矩形开口部分21。上部第一排泄开口 20的开口部分21具有相对于水平面的较小倾角,从而基本上是垂直方向。而 下部第一排泄开口 20的开口部分21具有相对于水平面的相对大的倾角,从而 方向向上和向前倾斜。即,上部第一排泄开口20的所述开口部分21具有沿垂 直方向的较大开口面积和沿纵向方向的较小开口面积。此外,如图3所示,每个上部第-排泄开口 20设有向上飞溅并穿过开口 部分21的泥水等可撞击的挡护部分22。挡护部分22具有与开口部分21相同 的平面形状并连接到开口部分21的上周界边缘。此外,挡护部分22的角度适 当地设置成使向上飞溅并撞击到挡护部分22的泥水向前偏转。因此,可防止 所述泥水等向上移动超过挡护部分22的位置。因此,可避免泥水等到达发动 机的进气口 9。而每个下部第一排泄开口 20未设置挡护部分22。然而,下部第一排泄开 口 20具有沿垂直方向相对小的开口面积并与发动机的进气口 9间隔开。因此, 可避免穿过所述开口部分21的泥水等到达发动机的进气口 9。如图2所示,第二排泄开口 25设置在侧向内部区域内,该侧向内部区域 相对于第一排泄开口 20和发动机的进气口 9向内设置(翼子板的挡泥橡皮板4 的轮覆盖部分4e下方的区域)。第二排泄开口 25形成与第一排泄开口 20侧 向并排。每个第二排泄开口 25具有方向向上的开口部分25h,该开口部分具有 与第一排泄开口 20相同的形状。每个第二排泄开口 25都未设置挡护部分。二排泄开口 25更向内设置。第三排泄开口 27形成比第二排泄开口 25稍高。 每个第三排泄开口 27具有方向向上的开口部分27h,与第二排泄开口 25相比 该开口部分沿垂直方向较窄且沿侧向较长。每个第三排泄开口 27未设置挡护 部分。因此,因为第二排泄开口 25和第三排泄开口 27中的每个都未设置挡护部 分,所以向上飞溅的泥水等可穿过开口部分25h和开口部分27h。然而,第二 排泄开口 25和第三排泄开口 27分别设置在相对于发动机的进气口 9侧向向内 设置的区域内,所述区域设置在翼子板的挡泥橡皮板4的轮覆盖部分4e下方 (图2)。因此,通过轮覆盖部分4e阻挡向上飞溅的泥水等,从而避免它们到 达发动机的进气口 9。翼子板内衬板本体12具有连接有保险杠8 (图l (A))的保险杠连接部 分12c。保险杠连接部分12c设置在第一排泄开口 20、第二排泄开口 25和第 三排泄开口 27下方。<关于翼子板内衬板10的功能〉接着,描述所述翼子板内衬板10的功能。首先,当车辆M在保险杠8浸入水中的同时行进时,水可通过保险杠8 的开口 (未示出)进入翼子板内衬板10的内部区域(翼子板2的内部区域)。 当车辆M移动时,水可沿翼子板内衬板10向前和向后移动。然而,翼子板内 衬板10具有设置在前轮T前部的第一排泄开口 20、第二排泄开口 25以及第 三排泄开口27。因此,进入翼子板内衬板10的内部区域并向上移动的水可通 过第一排泄开口 20、第二排泄开口 25和第三排泄开口 27排泄。于是,进入翼 子板内衬板10的内部区域的水不能到达发动机的进气口 9。此外,即使当车辆M在泥泞路面或其它这种路上行进时泥或其它这种物质 通过前轮T的胎面部分Tr向前飞溅,由于第一至第三排泄开口 20、 25和27 的开口部分21、 25h和27h分别方向向上,所以每个开口部分21、 25h和27h 可具有沿纵向较小的开口面积。于是,如图4所示,通过前轮T的胎面部分 Tr向前飞溅的泥或其它物质不能通过开口部分21、25h和27h轻易地进入翼子 板内衬板IO的内部区域。此外,第一排泄开口 20设有挡护部分22。因此,如图3所示,即使在车8辆M行进的同时前轮T掉入水坑时泥水向上飞溅,穿过开口部分21的泥水等 也可撞击挡护部分22,从而从挡护部分向前偏转。因此,可防止所述泥水等向 上移动超过挡护部分22的位置。因此,可避免泥水等到达发动机的进气口9。如上所述,每个下部第一排泄开口20未设置挡护部分22。然而,下部第 一排泄开口 20具有沿垂直方向相对小的开口面积并与发动机的进气口 9间隔 开。因此,可避免穿过所述开口部分21的泥水等到达发动机的进气口 9。此外,因为第二排泄开口 25和第三排泄开口 27中的每个都未设置挡护部 分,所以向上飞溅的泥水等可穿过开口部分25h和开口部分27h。然而,第二 排泄开口 25和第三排泄开口 27分别设置在相对于发动机的进气口 9侧向向内 设置的区域内。因此,可避免向上飞溅的泥水等到达发动机的进气口 9。<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翼子板内衬板结构的优点〉根据本发明的翼子板内衬板结构,由于排泄开口 20、 25和27的开口部分 21、 25h和27h分别方向向上,每个开口部分21、 25h和27h可具有沿纵向较 小的开口面积。于是,在车辆M行进的同时通过前轮T的胎面部分Tr向前飞 溅的泥或其它物质不能通过开口部分21、 25h和27h轻易地进入翼子板内衬板 IO的内部区域。相反,每个开口部分21、 25h和27h可具有沿垂直方向较大的开口面积。 于是,向上飞溅的泥水等可通过开口部分21、 25h和27h轻易地进入翼子板内 衬板10的内部区域。但是,因为排泄开口 20设有挡护部分22,可由挡护部分 22来阻挡向上飞溅并穿过开口部分21的泥水等。因此,可防止所述泥水等向 上移动超过挡护部分22的位置。因此,可避免所述泥水等到达发动机的进气 □ 9。<车辆翼子板内衬板结构1的更改形式〉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且可不偏离其范围更改本发明。例如,在该 实施例中,第一排泄开口 20设有挡护部分22,而第二和第三排泄开口 25和 27未设置挡护部分。然而,第二和第三排泄开口 25和27可另外设有挡护部分。此外,在实施例中,仅上部第一排泄开口 20设有挡护部分22,而下部第 一排泄开口 20未设有挡护部分22。然而,第一排泄开口 20可都分别设有挡护 部分22。水此外,在实施例中,第一至第三排泄开口20、 25和27中每个的数量是五 。然而,如果必要,可改变第一至第三排泄开口 20、 25和27中每个的数量。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的翼子板内衬板结构,其中进气口设置在由翼子板、翼子板的挡泥橡皮板和翼子板内衬板限定的空腔的上部内,从而可将所述空腔内的空气引入发动机内,其中围绕前轮的胎面部分设置的翼子板内衬板本体具有形成为设置在所述前轮的中心前面的多个排泄开口,其中,所述各排泄开口分别具有方向向上的开口部分,从而沿垂直方向具有较大的开口面积而沿纵向方向具有较小的开口面积,并具有从下面穿过所述开口部分的水可撞击的挡护部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内衬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护部分设 置在所述开口部分的上侧内;且所述挡护部分向前并向上倾斜成使穿过所述开 口部分的水可撞击到所述挡护部分并然后向前偏转。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翼子板内衬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排泄 开口的所述上部排泄开口具有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所述开口部分,并且所述挡护 部分设置到所述开口部分上;且所述排泄开口的所述下部排泄开口具有方向向 上和向前倾斜的所述开口部分并省略所述挡护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通过前轮向前飞溅的泥或其它这种物质轻易地通过翼子板内衬板的排泄开口进入翼子板,并防止向上飞溅的泥水通过排泄开口到达发动机的进气口。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翼子板内衬板结构,其中进入口(9)设置在由翼子板、翼子板的挡泥橡皮板和翼子板内衬板(10)限定的空腔的上部内,从而可将空腔(9)内的空气引入发动机内。围绕前轮(T)的胎面部分(Tr)设置的翼子板内衬板本体(12)具有沿周界形成以设置在前轮(T)的中心前面的多个排泄开口(20)。排泄开口(20)分别具有方向向上的开口部分(21),从而沿垂直方向具有较大的开口面积而沿纵向方向具有较小的开口面积,并具有向上飞溅并穿过开口部分(21)的泥水可撞击的挡护部分(22)。
文档编号B62D25/18GK101568462SQ200880001240
公开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日
发明者内野敬一 申请人: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