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用于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行李保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908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特别用于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行李保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别用于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行李保持器,该行李保持器适合运输帆布
袋、肩扛行李和提包。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许多人力自行车和摩托车上提供了行李架或栅 板,这些行李架或栅板允许承载小件行李或包裹。 这些行李架一般由栅板构成,所述栅板接合到自行车的主框架并布置在车轮上
方,从而形成支靠表面,可以任选提供允许固紧行李的弹簧或弹性带条。 其他行李架更简单的是由应用在车把上的篮筐构成。 传统行李架对于利用自行车运输行李有用,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它们可能不合适。 具体来说,当骑车人携带帆布袋时,比如说学生,或者携带其他类型的肩扛行李
时,他或她无法使用传统行李架,并且行李的全部重量都压在他或她的背上。 除了一系列实际问题之外,首先联系到安全性和舒适性,上述问题导致大量潜在
使用者不愿意使用自行车,并且在学生当中这种情况确实尤为明显,对于他们来说帆布袋
的过大重量构成了使用中导致巨大局限性的因素。 针对安全方面,应该注意,在许多情况下,由于传统行李架存在不足,提包或其他 负载危险地连接到车把,可能会导致与前轮的辐条碰撞,转向失去控制或者骑车人摔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一种特别用于自行车的行李保持器来解决上述问题,该 行李保持器有利于运输帆布袋和其他类型的行李。 在该目标的范围内,本发明的特定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李保持器,该行李保持器适 合在骑自行车的同时支撑背在肩上的帆布袋。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李保持器,所述行李保持器允许承载一个或多 个提包而不会发生偏向和阻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李保持器,所述行李保持器剌激广泛的使用者 来使用自行车,从而剌激所谓的"可持续机动性",即促进并实施措施、手段和主动性,目的 是朝向环境影响较低的车辆发展,为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做出显著贡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李保持器,所述行李保持器制造简单并且可以 以具有竞争力的成本生产,单纯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具有优势。 所述目标和所述目的以及从下述内容更好的体现出来的其他目的通过一种特别 用于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行李保持器来实现,该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保持器包括紧固构件, 所述紧固构件应用到自行车的主框架;和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紧固构件关联,所 述支撑构件可以相对于所述紧固构件移动,以便从非活动位置移动到活动位置,在所述活 动位置,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紧固构件伸出,以形成相对于它们的耦接点升高的支靠表面。


所述优势的其他特征将从以下符合本发明的行李保持器的优选但非排他的实施 方式的说明中更好地体现出来,所述实施方式仅作为非限制性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例述, 其中 图1是符合本发明的行李保持器的透视图;
图2是符合本发明的行李保持器的另一透视图;
图3是符合本发明的行李保持器的另一透视图;
图4是符合本发明的行李保持器的另一透视图; 图5是应用于自行车的符合本发明的行李保持器的侧视图,处于非活动位置;
图6是应用于自行车的符合本发明的行李保持器的侧视图,处于活动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所述附图,行李保持器,特别用于自行车和摩托车,一般以附图标记1指代, 根据本发明,包括紧固构件2,该紧固构件可拆卸地应用于自行车50的主框架;和支撑构件 3,该支撑构件与所述紧固构件2关联并且可以相对于它移动,以便能从非活动位置移动到 活动位置。 更具体地说,紧固构件2由箱形主体构成,可以应用于自行车50主框架上的立管 51处,并且可以任选紧固到传统行李架54或其耦接点,并且固定到上管、前管或垂直立柱, 从而获得更大的稳固性。 相反,支撑构件3由框架构成,该框架一端铰接到紧固构件2而后部铰接到立管 51,并且在其相对端设置至少一个钩形件6和一个横向支架4,所述横向支架相对于所述框 架的斜度可以而通过移动可锁止铰链5a和5b来调节。 对于行李保持器1第一实施方式来说,在非活动位置,支撑构件3基本上与紧固构 件2共面,通过在后轮52上方水平延伸,允许构成它的框架像普通行李架那样发挥作用。
反之,在使用位置时,支撑构件3相对于紧固构件2伸出,将所述框架保持在基本 上垂直位置,并将所述横向支架4保持在基本上水平位置。 因此,当行李保持器处于活动位置时,横向支架4形成支靠表面,该表面相对于支 撑构件3铰接到紧固构件2的点升高,允许自行车50的使用者搁置他肩膀上携带的帆布袋 或其他行李物品。 构成支撑构件3的所述框架具有伸縮结构,这样允许改变其工作长度,因此相对 于横向支架4所限定的支靠表面的底面调节高度。 支撑构件3从非活动位置向活动位置的过渡通过促动装置来实现,所述促动装置 借助运动链功能性地连接到支撑构件3。 所述促动装置由杠杆7构成,所述杠杆枢转连接到所述紧固构件2。所述运动链由 曲柄系统构成,该曲柄系统由连杆机构8形成,所述连杆机构在其端部分别枢转连接到第 一曲柄9和第二曲柄10,第一 曲柄9关节式地连接到杠杆进行运动,而第二曲柄关节式地连 接到构成支撑构件3的框架进行运动。 支撑构件3相对于紧固构件2所达到的位置由调节锁止装置来保持,所述调节锁
5止装置由多个等距形成在箱形主体上的凹口 11构成,所述箱形主体在杠杆7的滑动区域形 成紧固构件2。 根据未在图中示出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运动链由皮带驱动装置构成,所述皮带 驱动装置由齿形皮带构成,该齿形皮带在第一带齿滑轮和第二带齿滑轮之间作用,所述第 一带齿滑轮关节式地连接到杠杆进行运动,而第二带齿滑轮关节式地连接到构成支撑构件 3的框架进行运动。 如果支撑构件3从非活动位置向活动位置的过渡过程手动进行,而不借助促动装 置和运动链的协助,则调节锁止装置包括一对自锁齿条,所述齿条未在附图中示出。
在未示于图中的特别适合女式自行车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支撑构件3并不铰接 到紧固构件2,而是与它滑动关联。 在这种情况下,当支撑构件3处于非活动位置时,它插入紧固构件2并縮回到其 中,而在活动位置时,它又相对于紧固构件2伸出,从而将横向支架4保持在基本上水平的 位置,诸如限定基本上对应于上述升高支撑表面的升高支撑表面。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从非活动位置向活动位置的过渡过程可以通过相对于紧固构 件2垂直抽出支撑构件3来实现,这种操作手动进行。 在这种情况下,调节锁止装置由保持爪构成,所述保持爪容纳在紧固构件内并配 置成可脱开地啮合多个形状互补的孔,所述孔在构成支撑构件3的框架上形成于不同高度。 如果希望再次求助由枢转连接到紧固构件2的杠杆所构成的促动装置实现从非 活动位置向活动位置的过渡,则运动链优选包括齿条装置,单纯作为示例而言,所述齿条装 置由齿轮和带齿的杆构成,所述齿轮关节式地连接所述杠杆进行运动,并且所述带齿的杆 关节式地连接所述支撑构件3进行运动。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杠杆被滑块取代,所述滑块与紧固 构件2滑动关联,同时所述运动链包括滑车装置。 在同样未示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与前述情况相同,从非活动位置向活动位置 的过渡基本上借助相对于紧固构件垂直抬升支撑构件3来进行,从而将横向支架4设置到 基本上水平位置,在该水平位置限定升高的支靠表面。构成支撑构件3的所述框架具有縮 放结构,该縮放结构允许横向支架4升高或下降到选定的高度。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从非活动位置向活动位置的过渡可以手动改善或者使用可选 促动装置来改善,所述可选促动装置借助运动链功能性地连接到支撑构件3。
在所述全部实施方式中,促动装置可以借助马达化的促动器来促动。
符合本发明的设备的操作如下所述。 通过将紧固构件2紧固到所述框架,行李保持器1被应用到自行车50的立管51, 以便杠杆7布置在鞍座53前方,而支撑构件3布置在后方。 在实践中,紧固构件2的配装可以利用原始行李架54或其耦接点来进行,或者可 以将整个组件固定到上管,固定到前管或者固定到垂直立柱,从而获得更大的稳固性。
针对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其中紧固构件2和支撑构件3通过铰链接合,当支撑构 架处于非活动位置时,布置在基本上水平位置,以便构成支撑构件的所述框架在两个后轮 上延伸,发挥标准行李架的功能。
6
如果自行车50使用者必须携带帆布袋或其他肩扛行李,在骑上鞍座后,他可以操 作杠杆7,将其布置在最适当的凹口 11中,使得支撑构件3旋转,该旋转将支撑构件移动到 活动位置,而不管实践中功能性连接到杠杆7的运动链如何设置。 因此,支撑构件3相对于固定构件2在鞍座53后部区域内垂直伸出,同时横向支 架4布置在基本上水平位置,形成适合支撑帆布袋或其他肩扛行李的有用支靠表面。
这种操作也可以为了使用钩形件6而实施,所述钩形件6允许悬挂提包,可选地将 它们悬挂在自行车50的原始行李架54上。 支撑构件3相对于紧固构件2倾斜,因此其相对于骑车人背部的接近程度可以通 过选择将杠杆7挡在最适当的凹口 11中而进行调节,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分别利用构成支撑 构件3的所述框架的伸縮结构以及可锁止的铰链5a和5b改动由支架4限定的支靠表面的 高度和斜度。 在行程终点,为了便于从自行车50上下来,如果需要将一条腿跨在鞍座50上,则 利用杠杆7的相反运动足够将支撑构件返回其非活动位置。 参照紧固构件2和支撑构件3滑动耦接的实施方式,从非活动位置即支撑构件3
可縮回地插入紧固构件2中的位置向活动位置即支撑构件3相对于鞍座3在后部区域内垂
直延伸的位置进行过渡,同时横向支架4移动到基本上水平位置以限定适合支撑帆布袋或
任何其他肩扛行李的支靠表面,通过简单的垂直抽拉就可以实现。 利用由杠杆或滑块方便地组成的促动装置,可以协助进行所述操作。 在实践中,已经发现符合本发明的行李保持器完全实现了既定目标和目的,因为
它便于运输骑车人身上的帆布袋和其他类型的行李,表示它能在骑自行车的同时通过升高
自己来支撑背在肩部的帆布袋,并且能支撑一个或多个提包而不会导致偏向或障碍。本申请要求2007年8月3日提交的意大利专利申请VI2007A000216的优先权,该
在先申请的主题内容通过引用包含在说明书中。
权利要求
一种特别用于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保持器包括紧固构件,所述紧固构件应用到自行车的主框架;和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紧固构件关联,所述支撑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紧固构件移动,以便从非活动位置移动到活动位置,在所述活动位置,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紧固构件伸出,以形成相对于它们的耦接点升高的支靠表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 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横向支架,所述横向支架适合形成所述支撑表面,所述横向支架相对 于所述框架的斜度能够被调节。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铰接到所述紧固构件。
4. 如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 紧固构件滑动地关联。
5. 如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包括至 少一个钩形件,所述钩形件基本上形成在所述横向支架处。
6. 如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可变的 工作长度。
7. 如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伸縮结构。
8. 如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縮放结构。
9. 如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保持器包括 促动装置,所述促动装置借助运动链功能性地连接到所述支撑构件,以便从所述非活动位 置运行到所述活动位置。
10. 如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动装置包括至 少一个杠杆,所述杠杆枢转连接到所述紧固构件。
11. 如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动装置包括至 少一个滑块,所述滑块由所述紧固构件滑动地支撑。
12. 如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链包括将所 述杠杆功能性地连接到所述支撑构件的曲柄系统。
13. 如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系统包括至 少一个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在其端部分别连接到第一 曲柄和第二曲柄,所述第一 曲柄 关节式地连接到所述杠杆进行运动,所述第二曲柄关节式地连接到所述框架进行运动。
14. 如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链包括将所 述杠杆功能性地连接到所述支撑构件的皮带驱动装置。
15. 如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驱动装置包 括在第一带齿滑轮和第二带齿滑轮之间操作的齿形皮带,所述第一带齿滑轮关节式地连接 到所述杠杆进行运动,所述第二带齿滑轮关节式地连接到所述框架进行运动。
16. 如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链包括将所 述杠杆功能性地连接到所述支撑构件的齿条装置。
17. 如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齿轮,所述齿轮关节式地连接到所述杠杆进行运动,并且与至少一个带齿的杆相互 作用,所述带齿的杆关节式地连接到所述框架进行运动。
18. 如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链包括将所 述滑块功能性地连接到所述支撑构件的滑车装置。
19. 如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保持器包括 用于调节并锁止所述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紧固构件的位置的装置。
20. 如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和锁止装置 包括多个形成在所述紧固构件上的凹口 ,从而将所述杠杆的旋转锁止在预定位置。
21. 如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和锁止装置 包括至少一个自锁齿条。
22. 如前述权利要求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行李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和锁止装置 包括至少一个保持爪,所述保持爪接合到所述紧固构件并且可脱开地啮合多个形成在所述 支撑构件内的形状互补的孔。
全文摘要
一种特别用于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行李保持器(1),所述行李保持器包括紧固构件(2),所述紧固构件应用到自行车的主框架;和支撑构件(3),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紧固构件(2)关联,所述支撑构件(3)可以相对于所述紧固构件(2)移动,以便从非活动位置移动到活动位置,在所述活动位置,所述支撑构件(3)从所述紧固构件伸出,以形成相对于它们的耦接点升高的支靠表面。
文档编号B62J7/00GK101795932SQ200880105594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日
发明者乔治·巴乔洛, 毛里齐奥·布雷桑 申请人:毛里齐奥·布雷桑;乔治·巴乔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