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折叠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9918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折叠小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功能折叠小车。
背景技术
家庭去菜市场采购较多时需要一个便于携带又能方便载物的工具,现有家用行李小车已被广泛使用,但由于较笨重和功能单一,外出时不便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0003] 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则是本实用新型所面临的课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折叠小车,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功能单一、携带不便的问题。 多功能折叠小车采用可以折叠的变形方式,一种行李小车的结构形式可实现至少三种使用功能,非常简便实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种多功能折叠小车,包括底板、两侧板、前板、后板以及把手杆,所述底板和两侧
板的其中一部分可向内折叠,所述前板与底板的向内折叠部分活动连接,所述后板下端两
侧设有滚轮,在所述后板上设有插杆孔和提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底板和两侧板均为通过合页连接的两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前板和底板通过合
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前板和侧板的向内
折叠部分之间连接有拉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底板和侧板的向内折叠部分之间设有连接插销,所述插销的两端均设有弯折部,插销的其中一端伸入底板的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侧板外侧设有至少
一个插杆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前板上开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两侧板的其中一侧
板上开孔,另一侧板上设有内螺纹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把手杆为通过螺纹连接的三段杆件组成,把手杆一端设有把持部,另 一端设有防滑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提手连接后板和底板。 折叠小车采用各种颜色的塑料制作,美观大方。
3[0018] 为方便折叠,防止侧板上的插杆孔相互阻挡折叠,所述左、右侧板的边缘部均设有缺口。 多功能折叠小车具有以下三种功能[0020] 1、行李小车 如图1所示,在合页的作用下,将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展开,前板张开,通过拉绳将前板和左、右侧板连接,将把手杆的三段通过螺纹拧紧连接为一根,插入后板外侧的插杆孔中作为小车的拉杆,作为小车使用时,提手不起作用。这样可以作为市场购物的行李小车。 2、禾反凳 如图2所示,展开方式同上述的行李小车,只是将把手杆拆为三段,其中带有把持部的一段通过左侧板上的孔插入后旋入右侧板上的内螺纹柱上,然后将另外两段穿过左、右侧板外侧的插杆孔中,起到支撑作用,将左侧板和右侧板支承在地上,后板朝上可以作为临时休息的板凳。[0024] 3、手提式方盒 如图3所示,将左、右侧板的拉绳拆下,在合页的作用下,先将左侧板的向内折叠部分折入,再将右侧板的向内折叠部分折入,然后将前板折倒,将底板的向内折叠部分向上折起,此时,右侧板上其中一个插杆孔恰好插入前板上设置的孔中,变得更为紧凑,减少折叠后的尺寸,最后将后板上的提手钩住连接底板作为提包的提手,这样折叠小车就变形为手提式方盒,此时,把手杆可以作为拐杖用,也可以拆为三段放进折叠后的方盒里。[002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小车,除了作为行李小车,还可以作为板凳和手提式方盒使用, 一物多用,采用塑料制作,成本较低,出门携带轻便,美观大方,老年人、家庭采购者更为适用。在现代文明城市里,比较适用于文明场所。

图1是多功能折叠小车作为行李小车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0029] 图2是多功能折叠小车作为板凳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0030] 图3是多功能折叠小车变形为提包时的结构示意图;[0031] 图4是把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的符号及其说明1、底板;1-1、向内折叠部分;1_2、合页;1_3、合页;1_4、孔;
2、左侧板;2-1、向内折叠部分;2-2、合页;2-3、孔;2_4、连接插销;2_5、弯折部;2-6、缺口 ;3、右侧板;3-l、向内折叠部分;3-2、合页;3-3、内螺纹柱;3-4、连接插销;3-5、弯折部;
3-6、缺口 ;4、前板;4-1 、孔;4-2、拉绳;5、后板;5-l、插杆孔;6、把手杆;6-l、把持部;6-2、螺纹;7、滚轮;8、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折叠小车,包括底板1、左侧板2、右侧板3、前板4、后板5
以及把手杆6 ;如图4所示,把手杆6为通过螺纹6-2连接的三段杆件组成,把手杆6顶端
4设有把持部6-l,底端设有防滑垫(图上未示出)。 底板1是由两个合页1-2连接组成的两部分,包括不可折叠部分和向内折叠部分1-1,左侧板2是由两个合页2-2连接组成,包括向内折叠部分2-1,向内折叠部分2-1上设有孔2-3以安装把手杆,同样,右侧板3是由两个合页3-2连接组成,包括向内折叠部分
3- 1,向内折叠部分3-1上设有内螺纹柱3-3以安装把手杆6 ; 前板4与底板1的向内折叠部分1-1通过合页1-3活动连接,后板5下端两侧设有滚轮7,在后板5上设有插杆孔5-1和工字形提手8。 为较好的连接前板和侧板,前板4和左、右侧板的向内折叠部分之间连接有拉绳
4- 2。 底板1向内折叠部分1-1和左侧板2的向内折叠部分2-1之间设有连接插销2-4,插销2-4的两端均设有弯折部2-5,在底板1的对应位置设有孔1-4,插销2-4的其中一端伸入底板l的孔1-4中,然后旋转90° ,弯折部2-5卡在孔l-4的下部即可固定。同样的,底板1和左侧板3的向内折叠部分之间设有连接插销3-4 ; 在左侧板2的外侧设有三个插杆孔2-2,在右侧板3的外侧设有三个插杆孔3_2,以作为板凳使用时,可以插入把手杆支撑。 为最大的减少折叠尺寸,在前板4上开孔4-1以防止侧板上的插杆孔突出。[0041] 如图2所示,当把后板5朝上放置时,将带有把持部6-1的一段连接在两个侧板之间,就可以作为板凳使用。 如图3所示,当小车折叠为手提式方盒时,工字形提手8连接后板5和底板1。为方便折叠,防止侧板上的插杆孔相互阻挡折叠,所述左侧板2的边缘部均设有缺口 2-6,右侧板3的边缘部设有缺口 3-6。 上述三种用途的多功能可折叠式方便小车,折叠成330mmX 100mmX 210mm,为手提式方盒,车把手杆长700mm可分三段,放进长方盒里。 展开为小车时,车厢尺寸330mmX 270mmX 210mm,两个滚轮7安装在两侧车厢下拐角处,一根车把手杆6直接拧在车厢上两轮的中心,也可以在后板5上开设有凹槽,将把手杆6安装在凹槽内。 轮的直径60mm,出门时提着小长方盒,老年人可以把车把手杆当作手杖用。到市场再展开为小车,到公园玩时展开为小板凳,车把手杆分为3段, 一根拧在板凳腿的中心,当作拉力和支承杆,另外两根分别竖插在板凳腿上,支撑更坚固。 本实用新型制作材料为各种颜色的塑料,出门携带方便,美观大方,老年人、家庭采购者更为适用,本产品可制作两种,一种折叠车和小板凳,第二种可制作单一折叠小车,还可以在折叠小车的基础上制作出又方便、又文明的两轮簸箕,一根把手杆长800mm,有两个小轮安装在后两侧箱下拐角处,簸箕尺寸380mmX300mmX200mm。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多功能折叠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两侧板、前板、后板以及把手杆,所述底板和两侧板的其中一部分可向内折叠,所述前板与底板的向内折叠部分活动连接,所述后板下端两侧设有滚轮,在所述后板上设有插杆孔和提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两侧板均为通过 合页连接的两部分。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和底板通过合页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和侧板的向内折叠 部分之间连接有拉绳。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侧板的向内折叠 部分之间设有连接插销,所述插销的两端均设有弯折部,插销的其中一端伸入底板的孔中。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外侧设有至少一个 插杆孔。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上开孔。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板的其中一侧板上 开孔,另一侧板上设有内螺纹柱。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杆为通过螺纹连接 的三段杆件组成,把手杆一端设有把持部,另一端设有防滑垫。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连接后板和底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折叠小车,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功能单一、携带不便的问题。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折叠小车,包括底板、两侧板、前板、后板以及把手杆,所述底板和两侧板的其中一部分可向内折叠,所述前板与底板的向内折叠部分活动连接,所述后板下端两侧设有滚轮,在所述后板上设有插杆孔和提手。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小车,除了作为行李小车,还可以作为板凳和手提式方盒使用,一物多用,采用各种颜色的塑料制作,美观大方,成本较低,出门携带轻便,老年人、家庭采购者更为适用。
文档编号B62B3/02GK201442597SQ20092002746
公开日2010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1日
发明者魏茂仁 申请人:魏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