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车乘客舱地板布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102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轿车乘客舱地板布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轿车乘客舱地板结构的布筋形式。
背景技术
轿车乘员舱的结构通常采用单层板件冲压形成,其周边分别于前后横梁、中通道 以及纵梁等结构焊接,为了漏液,在地板上通常会设置漏液孔,以便在涂装过程中涂料液体 的泄露。为了减轻车身的重量,地板厚度通常比较薄,一般为车身最薄板件之一。为了提高 地板的刚度,使得乘员踩踏时不至于有松软的感觉,同时,避免因局部刚度不足,导致共振 而产生车内噪音,降低NVH性能,一般都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提高地板的性能。增加地板 钣金厚度和布置加强筋都是有效提高其性能的方法。在现有技术中,CN101121423A公开了 一种其车身地板中部结构,主要解决侧面碰撞安全的问题;CN1380215A公开了一种车辆地 板,包括一个突起部分,突起部分沿着车辆的横向延伸并横穿地板通道;CN1830716A公开 了一种在包括由金属板冲压形成并且包括限定了上凹形表面和下凸形表面的凹槽的地板 组件。这些公开的技术中,没有发现针对乘员舱地板的布筋技术。为了能够比较经济地解决乘员舱地板性能问题,布置加强筋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 法。能够在不显著增加结构重量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结构的局部刚度。但是不同的布置,带 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合适的布筋方式,有利于NVH性能的显著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对一种典型车身乘员舱布置提供了一种可有效提高性能 的布筋形式,此加强筋的布置方式对于提高中地板处的刚度性能有显著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乘员舱布置形式下,以漏液孔为中心进行环形筋的布置方法, 筋的截面采用变曲率弧形及等高直线的方式,不同高度及类型加强筋筋混合布置形式,从 而提高其频率及刚度。详见说明书。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轿车乘客舱地板布筋结构,包括地板(5),漏液孔(9,10)和环形加强筋,所述 漏液孔(9,10)设置在地板(5)上,所述环形加强筋包括第一道加强筋(11)和第二道加强 筋(14),所述漏液孔(9,10)为两个,其中,所述第一道加强筋(11)为以第一漏液孔(9)为 圆心的在地板(5)的平直板面上布置的加强筋,所述第二道加强筋(14)为以第二漏液孔 (10)为圆心的在地板(5)的平直板面上布置的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漏液孔(9,10)为一个较大的第一漏液孔(9)和一个较小的第二漏 液孔(10)。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加强筋还包括第三道加强筋(12),其为分别以第一漏液孔
(9)和第二漏液孔(10)为圆心的在地板(5)的平直板面上形成的环形筋的综合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道加强筋(12)包括第一部位(12a),第二部位(12b)和第三部 位(12c),其中第一部位(12a)为以第一漏液孔(9)为圆心的综合加强筋,第二部位(12b)
3为以第一漏液孔(9)和第二漏液孔(10)分别为圆心形成的环形筋的开始交叉部位,第三部 位(12c)为以第一漏液孔(9)和第二漏液孔(10)分别为圆心形成的环形筋的融合部位。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加强筋还包括第四道加强筋(13),其为以第二漏液孔(10)为 圆心的在地板(5)的平直板面上布置的加强筋,位于第三道加强筋(12)和第二道加强筋 (14)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道加强筋(12)设置在第一道加强筋(11)和第二道加强筋 (14)之间,筋高为IOmm左右。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道加强筋(12)设置在第一道加强筋(11)和第三道加强筋 (12)之间,筋高为2mm左右。进一步地,进一步包括中通道(1),前横梁(3),后横梁(4),门槛(2)和纵梁(6), 门槛⑵位于地板(5)外侧,中通道⑴位于地板(5)内侧,前横梁(3)位于地板(5)前侧, 后横梁(4)位于地板(5)后侧,纵梁(6)纵向横穿地板(5),地板钣金为薄钢板冲压而成,上 述构件之间均为焊接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道加强筋(11)高为8mm左右,其截面形状为适当高度的弧线, 该弧线为曲率是变化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位(12a)受到中通道(1)限制,其靠近中通道(1)的部位为 平直筋,所述第二部位(12b)上设置豁口,形成一凹形的型面,所述第三部位(12c)保留筋 端部分别以漏液孔9和10为圆心的环形筋特征。与目前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根据地板结构形式,以双漏液孔中心为布筋的中心 点,筋的截面为变曲率弧形和等高截面相结合形式布置,充分考虑双环筋的融合,不同高度 的筋相混合的方式,有效提高结构的局部频率以及刚度。


图1乘员舱地板布置图(俯视图);图2乘员舱地板布置图(仰视图);图3地板加强筋布置图;图4A-A截面投影图;图5乘员舱地板初始布置(俯视/仰视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为中通道,2为门槛,3为前横梁,即前排座椅前安装点支 架,4为后横梁,5为地板,6为纵梁,7为前排座椅内侧安装支架,8为前排座椅外侧安装支 架,9为大漏液孔,10为小漏液孔,11为以9为圆心的加强筋,12为以9和10为圆心的综合 加强筋,12a为以9为圆心的综合加强筋,12b为以9和10为圆心的加强筋开始融合部位, 12c为以9和10为圆心的综合加强筋,保持两个圆环特征,13为12和14中间部位过渡加 强筋,14为以10为圆心的加强筋。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其为本发明多种实施方式中的一种优选实 施例。本实施例为了解决在乘员舱地板的一种典型布置中,前排座椅后安装点部位(附 图1中7和8)没有横向贯穿的横梁,导致前排座椅安装部位横梁(附图1中3)与后横梁 (附图1中结构4)之间距离较大,地板钣金形成比较大的平面,从而容易因地板刚度问题而 导致结构共振,产生NVH问题。本实施例不改变地板总成原有焊接工序,可根据需要直接将 地板钣金与其他连接部件焊接在一起,地板与周边结构没有冲突,不需要改变周边结构的 形状。在乘员舱地板的典型布置中,该部位地板(附图1中结构5)通常同中通道(附 图1中结构1)、前横梁(附图1中结构3)、后横梁(附图1中结构4)、门槛(附图1中结 构2)以及纵梁(附图2中结构6)焊接而成。由于该地板布置方式中前排座椅后安装点部 位(附图1中7和8)没有横向贯穿的横梁,导致前排座椅安装部位横梁(附图1中3)与 后横梁(附图1中结构4)之间距离较大,地板钣金形成比较大的平面。地板钣金通常为薄 钢板(附图3中结构5)冲压而成,布置有适当的过孔或者漏液孔(附图3中9和10),分别 以附图3中漏液孔9和10的中心为圆心,在平直板面上布置环形加强筋。在较大漏液孔9 周围布置第一道加强筋(附图3中11),该筋截面形状如附图4中11所示,为适当高度的弧线,该弧线为曲率是变化的,而不是一个恒定的值,主要根据钣金的尺寸、漏液孔的尺寸等 确定,起筋的方向为地板内部,高度可根据需要设定,不能太大,一般6-10mm左右。以附图 3漏液孔10中心为圆心的第一道筋(附图3中14、附图4中14),该筋高度8mm左右;第三 道筋(附图3中12、附图4中12)是以附图3中漏液孔9和10分别为圆心形成的环形筋的 综合,筋高约IOmm左右;该筋中12a部位受到中通道(附图1中1)限制,靠近中通道部位 为平直筋;附图3中12b为以附图3中漏液孔9和10分别为圆心形成的环形筋开始交叉部 位,为避免形成较大的平面,在该部位设置豁口,形成一凹形的型面;附图3中12c为以附图 3中漏液孔9和10分别为圆心形成的环形筋融合部位,需要保留筋端部分别以漏液孔9和 10为圆心的环形筋特征;第四道筋(附图3中13、附图4中13)是以附图3漏液孔10中心 为圆心的筋,位于附图3中筋12和14之间,高度为2mm左右。附图3中筋11-14应该避免 与附图3中纵梁6交叉。本实施例中,不仅仅是上述筋的布置方式,还在于附图3中加强筋11为变曲率弧 形截面,如附图4中11所示,避免了常规的等高起筋方式。图5为初始加强筋布置方式,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布筋方案,可以明显 提高局部频率以及刚度性能,接近目标值或者优于目标值。表1不同布置方案性能结果对比
权利要求
一种轿车乘客舱地板布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板(5),漏液孔(9,10)和环形加强筋,所述漏液孔(9,10)设置在地板(5)上,所述环形加强筋包括第一道加强筋(11)和第二道加强筋(14),所述漏液孔(9,10)为两个,其中,所述第一道加强筋(11)为以第一漏液孔(9)为圆心的在地板(5)的平直板面上布置的加强筋,所述第二道加强筋(14)为以第二漏液孔(10)为圆心的在地板(5)的平直板面上布置的加强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乘客舱地板布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孔(9,10)为 一个较大的第一漏液孔(9)和一个较小的第二漏液孔(1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轿车乘客舱地板布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加强筋 还包括第三道加强筋(12),其为分别以第一漏液孔(9)和第二漏液孔(10)为圆心的在地板 (5)的平直板面上形成的环形筋的综合加强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车乘客舱地板布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道加强筋 (12)包括第一部位(12a),第二部位(12b)和第三部位(12c),其中第一部位(12a)为以 第一漏液孔(9)为圆心的综合加强筋,第二部位(12b)为以第一漏液孔(9)和第二漏液孔 (10)分别为圆心形成的环形筋的开始交叉部位,第三部位(12c)为以第一漏液孔(9)和第 二漏液孔(10)分别为圆心形成的环形筋的融合部位。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轿车乘客舱地板布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 加强筋还包括第四道加强筋(13),其为以第二漏液孔(10)为圆心的在地板(5)的平直板面 上布置的加强筋,位于第三道加强筋(12)和第二道加强筋(14)之间。
6.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轿车乘客舱地板布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道加强筋(12)设置在第一道加强筋(11)和第二道加强筋(14)之间,筋高为IOmm左右。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轿车乘客舱地板布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道加强筋 (12)设置在第一道加强筋(11)和第三道加强筋(12)之间,筋高为2mm左右。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轿车乘客舱地板布筋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中通道 (1),前横梁(3),后横梁⑷,门槛(2)和纵梁(6),门槛⑵位于地板(5)外侧,中通道(1) 位于地板(5)内侧,前横梁(3)位于地板(5)前侧,后横梁(4)位于地板(5)后侧,纵梁(6) 纵向横穿地板(5),地板钣金为薄钢板冲压而成,上述构件之间均为焊接连接。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轿车乘客舱地板布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道加强筋(11)高为8mm左右,其截面形状为适当高度的弧线,该弧线为曲率是变化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轿车乘客舱地板布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位(12a) 受到中通道(1)限制,其靠近中通道(1)的部位为平直筋,所述第二部位(12b)上设置豁 口,形成一凹形的型面,所述第三部位(12c)保留筋端部分别以漏液孔9和10为圆心的环 形筋特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轿车乘客舱地板布筋结构,包括地板(5),漏液孔(9,10)和环形加强筋,所述漏液孔(9,10)设置在地板(5)上,所述环形加强筋包括第一道加强筋(11)和第二道加强筋(14),所述漏液孔(9,10)为两个,其中,所述第一道加强筋(11)为以第一漏液孔(9)为圆心的在地板(5)的平直板面上布置的加强筋,所述第二道加强筋(14)为以第二漏液孔(10)为圆心的在地板(5)的平直板面上布置的加强筋。
文档编号B62D25/20GK101966857SQ20101024651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30日
发明者孙敏, 张林波, 瞿元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