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小轮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216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小轮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在授权公告日为2009年4月8日、公告号为CN100475639C的发明专利折叠小轮 自行车包括车把立管、前叉支撑件、车架、车架滑块以及车架连杆,车架滑块与车把立管可 滑动地连接,车架的前端与车架滑块可转动地连接,车架连杆的一端与车架可转动地连接 且另一端与前叉支撑件可转动地连接,通过车架滑块沿车把立管滑动能使该折叠小轮自行 车折叠或展开,该专利能以快捷的折叠方法提供一步到位,即一个操作就能将自行车实现 折叠。申请人在实践中发现该专利还存在进一步的改进的需求。若骑车者的重量大部分由 脚踏承载(例如无鞍座自行车或者骑车者不坐在鞍座上骑车时),脚容易与脚踏滑落,引发 事故,骑车者容易因此受伤。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小轮自行车,以避免骑车者因脚脱落于脚踏 而受伤。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其特点是,包括用于设置脚踏的 两曲柄,两曲柄设置在同一车架上,每一曲柄的两端设置有脚踏,两曲柄同一侧上的脚踏适 合于骑车者一只脚同时踩着该同一侧上的脚踏,两曲柄通过链传动机构相耦接使两曲柄保 持平行并同步转动,且还通过链传动机构驱动车轮。由于具有平行设置的两曲柄,两曲柄的端部设置了脚踏,这种机构使得脚踏始终 在水平面,有利于防止脚从脚踏上滑落,这种功能对无鞍座自行车特别有用,两曲柄同一侧 的脚踏可以是独立的两个脚踏,也可以是成一体的脚踏。所述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其进一步的特点是,还包括车架滑块、连杆、车把立管、滑 竿以及前叉支撑件,前叉支撑件设置在车把立管的下部,滑竿的下端设置在前叉支撑件上 而上端设置在车把立管上,车架滑块设置在滑竿上且可在滑竿上可上下滑动,车架与车架 滑块绕轴可转动地相接,连杆的一端与车架绕轴可转动地相接,且另一端与前叉支撑件绕 轴可转动地相接,通过车架滑块沿滑竿滑动能使该折叠小轮自行车折叠或展开。通过拉动车架滑块,就可以将整个折叠小轮自行车收拢,一次性操作就可以完成 折叠动作。所述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前、后车轮的同一侧面分别设置有侧 轮,自行车折叠并侧向倾斜后,侧轮接触地面,能在地面上滚动,将自行车的前、后车轮支撑 离开地面。由于自行车被侧轮支撑在地面上,可以将自行车轻松地拖走,便于自行车的携带。所述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前叉支撑件上设置有可折叠的行李
^K O
3[0011]行李架可以便于携带各种物品,并且由于可折叠,不会增加折叠小轮自行车在收 拢后的占用空间。所述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其进一步的特点是,行李架具有展开稳定状态和收拢稳 定状态,在展开稳定状态,行李架相对于车把立管成一角度,便于存放行李,行李架从展开 稳定状态的位置转动一角度,达到收拢稳定状态,此时,行李架相对车把立管的角度最小。行李架为一可转动的双稳态机构,这种机构结构简单并且实用。所述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其进一步的特点是,还包括可收拢车把,可收拢车把包括 左、右车把横管和过渡接头,左、右车把横管的一端各自固定连接有转接头,各个转接头有 转动孔与车把立管转动连接,过渡接头与车把立管套接并固定,过渡接头和左、右车把横管 三者通过可拆卸的固定销锁定。解除固定销后,左、右车把手横管就可以向内转动,减少横向尺寸,从而减少整个 折叠自行车的占用空间。所述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其进一步的特点是,过渡接头具有横管槽,左、右车把连 接的转接头限制在横管槽内。将左、右车把连接的转接头限制在横管槽内,使得车把的结构紧凑。所述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左、右车把横管连接的转接头也套置 在车把立管上,固定销同时可拆卸地穿过左、右车把横管连接的转接头以及过渡接头。通过固定销与孔的配合来锁定左、右车把横管,便于解除固定销的锁定,使得车把 的展开和折叠方便操作。所述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曲柄包括中间轴和两连杆,中间轴与 车架可转动地相接,两连杆位于车架的两侧,连接在中间轴的两端,每一连杆是通过联轴节 与中间轴连接,连杆与联轴节的连接处设置有枢轴,连杆可以以该枢轴为中心转动,连杆与 联轴节的连接处还可拆卸地设置有曲柄销,曲柄销约束了连杆以该枢轴为中心的转动。解除曲柄销的约束后,将曲柄绕枢轴转动一角度,可以将脚踏向车架内收容,从而 可以减少整个车体的占用空间。所述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其进一步的特点是,联轴节上提供有轴孔,连杆的一端设 置有所述脚踏且另一端形成凹槽,凹槽是从脚踏的端边凹陷形成的贯穿脚踏内外侧的通 槽,凹槽的侧壁上形成有凸轴,该凸轴为所述枢轴,联轴节由连杆上的凹槽接收,且凹槽的 侧壁上的凸轴插入到联轴节上的轴孔中,联轴节的一侧边形成有销槽,对应于该销槽,连杆 上形成有销孔,曲柄销贯穿于该销孔与该销槽中,从而约束了连杆以该枢轴为中心的转动, 曲柄销的邻接于联接轴的销槽的轴部具有凹口,该轴部转过一角度后,该凹口与该销槽相 对,此时连杆可以以该枢轴为中心的转动,连杆上的销孔具有键槽,曲柄销的一端部具有定 位键,该定位键设置于该键槽中,连杆绕该枢轴转动的转动平面垂直于连杆被脚踏带动时 转动的转动平面。本实用新型的前述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在后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 方式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在折叠过程中的一状态图。[0025]图2是已完全折叠后的折叠小轮自行车的主视图。图3是已完全折叠后的折叠小轮自行车的右视图。图4是完全展开后的折叠小轮自行车的主视图。图5是折叠小轮自行车的车把手组件的分解视图。图6是车把手组件的立体图。图7是处于收拢状态的车把手组件的立体图。图8是折叠小轮自行车的曲柄组件的分解视图。图9是曲柄组件的立体图。图10是处于收拢状态的曲柄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折叠小轮自行车为了便于描述的目的,没有显示其全部零部件,但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图中所示的内容以及后面的描述根据需要添加这些零部件。折叠 小轮自行车包括车架滑块13、连杆15、车把立管10、滑竿16、前叉支撑件12、车架14。前叉支撑件12设置在车把立管10的下部,滑竿16的下端连接前叉支撑件12上 而上端连接在车把立管10,车架滑块13设置在滑竿16上且在滑竿16上可上下滑动,车架 14与车架滑块13绕轴113可转动地相接,连杆15的一端与车架14绕轴112可转动地相 接,且另一端与前叉支撑件10绕轴110可转动地相接,通过车架滑块13沿滑竿16滑动能 使该折叠小轮自行车折叠(如图2所示)或展开(如图4所示)。如图所示的折叠小轮车是无鞍座的小轮车,与现有的小轮车不同的是,曲柄的数 目为2组。同时参照图1至图4,两曲柄20、23彼此平行地设置在车架14上,每一曲柄20、 23的末端分别设置有脚踏26,两曲柄20、23上设置的脚踏相互独立,两曲柄20、23同一侧 上的两脚踏26的距离适合于骑车者一只脚同时踩着该同一侧上的两脚踏,两曲柄20、23通 过一链传动机构61、64、66相耦接且还通过一链传动机构62、65、67驱动后车轮30。链传 动机构61、64、66由两个直径差不多或者实质上相同的两个链轮64、66通过链条61相链接 构成,链传动机构62、65、67包括一个大的链轮62通过链条65带动一个小的链(飞)轮构 成,链轮64、62同轴设置。两脚踏26同时被一只脚踩踏着,相当于是按照四连杆机构的两相对的平行连杆 那样运转,两脚踏给脚提供的支撑面始终处于水平位置,故会防止滑动现象发生,这对于无 鞍座的自行车十分有用,对于在侧仅有一个脚踏的无鞍座自行车,由于骑车人的重力都集 中到脚踏上,容易发生脚与脚踏滑动的情况,因此存在安全隐患,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平 行双曲轴的无鞍座自行车可防止这种危险的滑动现象发生。两脚踏26可以是一体的。曲柄20、23可以选自现有自行车的曲柄构造,也可以是如图8-图10所示的曲柄。 图8至图10所示的曲柄更有利于折叠。如图8至图10所示,曲柄20包括连杆21、中轴29。由于具有对称关系,并为了便 于显示,图8到图10仅显示了曲柄20的一半构造。曲柄23与曲柄20可以具有实质上相 同的构造。连杆21的一端连接脚踏26,另一端通过联轴节28与中轴29连接。连杆21与 联轴节28的连接处设置有枢轴200,连杆21可以以该枢轴200为转动轴线转动,图9所示 的连杆21的位置为正常运作的位置,图10所示的连杆21的位置为收藏的位置,以枢轴200
5为中心按照图9中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连杆21,转过180度后,向外伸出的脚踏转动到向内 延伸,当小轮自行车折叠后,由于脚踏被收藏于其内,整个小轮自行车的占用空间更小,并 且便于使用者搬运。在图9所示的位置,连杆21是不能转动的,其被曲柄销27锁定。在连杆21的一 端,端边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205,如图8所示,凹槽205贯穿于连杆21的内外侧,凹槽205 的上、下侧壁上形成有凸轴200,连杆21就是以该凸轴为枢轴相对联轴节转动的。如图9所 示,联轴节28由凹槽205接收,联轴节28上形成有轴孔281,凸轴200插入到轴孔281中, 这样,连杆21就可以按照图9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以凸轴200为转轴进行转动了。在联轴节 28的一侧边形成有销槽280,对应于销槽280的位置,连杆21上形成有销孔204,曲柄销27 贯穿于该销槽280、销孔204后,就将连杆21、联轴节28锁定,连杆21不能再相对联轴节转 动了。曲柄销27是以可拆卸的方式锁定连杆21和联轴节的,当拆除曲柄销27,连杆21便 可以转动至如图10所示的折叠位置。曲柄销27的邻接销槽280的轴部的一侧形成有凹口 270,曲柄销27在销孔204中转过一角度,例如180度后,凹口 270和销槽280彼此相对,此 时曲柄销27不再起到对联轴节的阻挡作用,因此连杆21可以相对联轴节转动。为了使曲 柄销27在销孔204中具有稳定的位置,不能随意转动,在曲柄销27的外端形成有定位键 272,相应地,在销孔204的外端形成有定位键槽202,曲柄销27放置于销孔204后,定位键 272落入到定位键槽202中,曲柄销27就不能在销孔204中转动了。在如图所示的较佳实 施例中,曲柄销27在安装位置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凸轴或枢轴200的延伸方向,但本实用新 型的实施不限于此,只要曲柄销27将连杆和联轴节在不同于枢轴200与轴孔281的配合位 置的位置连接在一起,就可以约束连杆相对联轴节的转动。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显然,在 联轴节上形成凸轴而在凹槽205的侧壁上形成轴孔也是可行的。在如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 中,连杆21绕枢轴转动的平面是垂直于整个曲柄绕车架转动的平面的,这符合于常规自行 车的设计,当然针对特别的设计需求,这可以有相应的变化。如图2所示,在前、后轮30、3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侧轮33、34,具体而言,是在设置 前轮30的前叉部件3上连接一向下延伸的支架35,在支架35的末端可转动地设置侧轮33, 在设置后轮30的后叉部件4上连接一向下延伸的支架36,在支架36的末端可转动地设置 侧轮34,如图3所示,侧倾收拢折叠后的小轮自行车后,两侧轮33、34将小轮自行车的下部 支撑在地面上,并且可在地面上滚动,此时可将小轮自行车轻松地拖走,现实中,存在携带 小轮自行车的需求,例如机动车达不到的地方,而步行又太远;也存在拖行的需求,例如在 人行道上、地铁通道、间机、人流拥堵等不允许或不宜骑行的地方,此时可借助于随车携带 的小轮自行车替代步行,前述实施例可充分满足这样的需求。如图1所示,在前叉支撑件12的前端连接有可折叠的行李架40,行李架40与前叉 支撑件12通过轴可转动地相接,在行李架40和前叉支撑件12之间还连接有弹簧41,借助 于弹簧41,可折叠的行李架,40为一双稳态机构,即具有如图1所示的展开稳定状态以及图 2所示的收拢稳定状态。如图1所示,弹簧41提供有斜向下拉行李架40的弹簧力,该弹簧 力迫使行李架40有向下转动的趋势,但是行李架40的下部会抵触前叉支撑件,因此行李架 40不会向下转动,并在抵触前叉支撑件12后进入展开稳定状态。如图2所示,弹簧41仍然 提供有斜向下拉行李架40的弹簧力,该弹簧力将行李架转向车把立管10,行李架接触车把 立管后就进入收拢稳定状态。可折叠的行李架40的占用空间小,但方便实用,可以搁置或用于支撑多种物品。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收拢车把可将折叠自行车进一步地收拢,减小 其占用空间。可收拢车把包括左、右车把横管50、51和过渡接头52,左、右车把横管50、51 的一端各自固定连接有转接头53、54,各个转接头53、54有转动孔530、540与车把立管10 转动连接,过渡接头52与车把立管10套接并固定。过渡接头52具有横管槽521,左、右车 把连接的转接头53、54限制在横管槽内。可收拢车把还包括固定销55,左、右车把横管连接 的转接头53、54也套置在车把立管10上,固定销55同时可拆卸地穿过左、右车把横管连接 的转接头的固定孔531、541以及过渡接头上的固定孔522。如图6所示,由于固定销55将 左、右车把横管50、51和过渡接头连接在一起,从而将三者锁定,不能相对转动,在解除固 定销55的锁定后,左、右车把横管50、51可向内转动90度,如图7所示,此时车把的横向尺 寸变得最小,从而便于携带。
权利要求一种折叠小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脚踏的两曲柄,两曲柄设置在同一车架上,每一曲柄的两端设置有脚踏,两曲柄同一侧上的脚踏适合于骑车者一只脚同时踩着该同一侧上的脚踏,两曲柄通过链传动机构相耦接使两曲柄保持平行并同步转动,且还通过链传动机构驱动车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架滑块、连杆、车把立 管、滑竿以及前叉支撑件,前叉支撑件设置在车把立管的下部,滑竿的下端设置在前叉支撑 件上而上端设置在车把立管上,车架滑块设置在滑竿上且可在滑竿上可上下滑动,车架与 车架滑块绕轴可转动地相接,连杆的一端与车架绕轴可转动地相接,且另一端与前叉支撑 件绕轴可转动地相接,通过车架滑块沿滑竿滑动能使该折叠小轮自行车折叠或展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折叠小轮自行车还包括前、后 车轮,前、后车轮的同一侧面分别设置有侧轮,自行车折叠并侧向倾斜后,侧轮接触地面,能 在地面上滚动,并将自行车的前、后车轮支撑离开地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折叠小轮自行车还包括前叉 支撑件,前叉支撑件上设置有可折叠的行李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行李架具有展开稳定状态和收 拢稳定状态,在展开稳定状态,行李架相对于车把立管成一角度,便于存放行李,行李架从 展开稳定状态的位置转动一角度,达到收拢稳定状态,此时,行李架相对车把立管的角度最 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收拢车把,可收拢车把 包括左、右车把横管和过渡接头,左、右车把横管的一端各自固定连接有转接头,各个转接 头有转动孔与车把立管转动连接,过渡接头与车把立管套接并固定,过渡接头和左、右车 把横管三者通过固定销锁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过渡接头具有横管槽,左、右车 把连接的转接头限制在横管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左、右车把横管连接的转接头也 套置在车把立管上,固定销同时可拆卸地穿过左、右车把横管连接的转接头以及过渡接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曲柄包括中间轴和两连杆,中间 轴与车架可转动地相接,两连杆位于车架的两侧,连接在中间轴的两端,每一连杆是通过联 轴节与中间轴连接,连杆与联轴节的连接处设置有枢轴,连杆可以以该枢轴为中心转动,连 杆与联轴节的连接处还可拆卸地设置有曲柄销,曲柄销约束了连杆以该枢轴为中心的转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小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联轴节上提供有轴孔,连杆的 一端设置有所述脚踏且另一端形成凹槽,凹槽是从脚踏的端边凹陷形成的贯穿脚踏内外侧 的通槽,凹槽的侧壁上形成有凸轴,该凸轴为所述枢轴,联轴节由连杆上的凹槽接收,且凹 槽的侧壁上的凸轴插入到联轴节上的轴孔中,联轴节的一侧边形成有销槽,对应于该销槽, 连杆上形成有销孔,曲柄销贯穿于该销孔与该销槽中,从而约束了连杆以该枢轴为中心的 转动,曲柄销的邻接于联接轴的销槽的轴部具有凹口,该轴部转过一角度后,该凹口与该销 槽相对,此时连杆可以以该枢轴为中心的转动,连杆上的销孔具有键槽,曲柄销的一端部具 有定位键,该定位键设置于该键槽中,连杆绕该枢轴转动的转动平面垂直于连杆被脚踏带 动时转动的转动平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小轮自行车,可防止脚从脚踏上滑脱,其特点是,包括用于设置脚踏的两曲柄,两曲柄设置在同一车架上,每一曲柄的两端设置有脚踏,两曲柄同一侧上的脚踏适合于骑车者一只脚同时踩着该同一侧上的脚踏,两曲柄通过链传动机构相耦接使两曲柄保持平行并同步转动,且还通过链传动机构驱动车轮。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1756155SQ201020103989
公开日2011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9日
发明者徐裕贵 申请人:徐裕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