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换使用模式的婴儿车承载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470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切换使用模式的婴儿车承载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 新型涉及一种可切换使用模式的婴儿车承载机构,特别是涉及可使承载单 元在提篮的使用模式与座位的使用模式之间转换的婴儿车承载机构。
背景技术
婴儿车是一种推动婴儿的便利用品。由于刚出生的婴儿骨架尚未足够强健,不适 合长时间维持坐姿,因此有时婴儿车也需要承载提篮供较小的婴儿在里面躺睡;然而,由于 提篮的长度固定,当婴儿大到可以坐婴儿车时,先前的提篮便失去实用。为此又不得不购买 可供初生婴儿躺卧的婴儿车和另一有正常座椅的婴儿车,或是买一台可以将婴儿提篮拆换 为座椅的婴儿车,以适合不同成长阶段的婴儿使用。因此,需要一种既可睡躺又可乘坐的两 用婴儿车,或一种使婴儿车能依不同时期的需要转换成提篮或变成座椅供稍大一点的婴儿 使用的机构。常用的可将提篮转换成座椅的机构,通常是利用拉链来缩放提篮的侧片,使提篮 的底片发生类似椅座与椅背的拗折,达到转换的目的。然而,由于拉链长期承受婴儿的重 力,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往往因材料磨损而渐渐咬合不住,失去精度的拉链头常会意外咬住 侧片附近的织布,导至使用者需要花很多时间加以排除。一旦拉链坏了,提篮将不再能换成 座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切换使用模式的婴儿车 承载机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切换使用模式的婴儿车承载机构,可 切换于提篮的使用模式和座位的使用模式,包括承载单元,包括上围部、底片及侧片织布, 其中所述侧片织布连接于所述上围部与该底片之间,构成承载空间供承载婴童;及转换机 构,所述转换机构装置于所述上围部的一侧,包括托座,所述托座固接于所述上围部的一 侧,并设有切换斜槽;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装置于所述切换斜槽,可定位于限位位置及释放 位置;承托件,所述承托件与所述托座枢接,依靠所述限位杆定位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 当所述限位杆自所述限位位置移动至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承托件可从所述第一位置移至 所述第二位置而顶推所述底片,使所述承载单元从所述提篮的使用模式切换为所述座位的 使用模式。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能够转换乘坐模式,具有更好 的操作便利性及结构强度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的目的和进一步适用的范畴,将由下述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的 详细描述中变得明确。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机构呈提篮的使用模式时装置于婴儿车骨架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机构呈座位的使用模式时装置于婴儿车骨架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机构的提篮的使用模式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切换机构构件分解示意图;图5为切换机构构件的承托件位于第一位置侧视示意图;图6为切换机构操作动作侧视示意图;图7为切换机构构件的承托件位于第二位置侧视示意图(座位的使用模式);图8为切换机构的承托件位于第二位置立体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的可切换使用模式的婴儿车承载机构2实施例,可切换于提篮 的使用模式22及座位的使用模式23,使不同成长阶段的婴童皆可继续沿用之。本实施例所述的婴儿车,包括一或一对前脚管11、一对后脚管12、一对手推管13、 一对插座15及一对收折关节14组成可展开固定与收折的骨架1。承载单元2插接或枢接在插座15上,可利用手调的方式枢转定位于多个倾斜角 度。较佳者,可在承载单元2与骨架1之间设置枢转控制单元21,以简便地调整承载单元2 的倾斜角度。如图2及第3所示的承载单元2实施例,可区分为前端31与后端32,具有一对长 侧边33以及一对短侧边34,使外观呈现长方形或长楕圆形。提篮3包括上围部35、底片36及连接于上围部35周缘用以悬挂底片36的侧片织 布37,构成承载空间38供小婴童躺卧其中。本实施例之上围部35可选择由金属管或塑胶 管件制成,以提供足够的构造强度支撑提篮3的底片36。底片36为可展平亦可拗折成座椅的垫体或片体,可藉由织布及多片硬板片39组 成,其中硬板片39可为木板或塑胶板。底片36亦得直接为多片硬板片39藉由枢接元件连 接,表面再铺设一或多层织布或软垫(如泡棉或发泡材料等)。如图1所示的提篮3,其两侧分别设有可枢转定位的插片30,用以插置于插座15 而与骨架1可拆卸、可调整倾斜角度地连接。提篮3亦可藉由一般枢接元件连接于骨架1, 并藉由美国发明第7,377,537号专利所揭示的枢转控制单元21调整倾斜角度。如图4及图5所示的切换机构4实施例,包括托座41、承托件42及限位杆5 ;其 中托座41可固定于上围部35的短侧边34 —侧(亦可固定于靠近前端31或后端32的长 侧边33位置上),供枢接承托件42。托座41包括有一容置空间43,并于该容置空间43之 两侧侧边设置切换斜槽44。限位杆5,可滑动地装设于切换斜槽44内,具有限位位置51及释放位置52,可横 向地穿过容置空间43,于常态下系利用弹性元件53或其重量而位于切换斜槽44下端的限 位位置51,受驱动时才滑动到上方的释放位置52。承托件42,一端枢接于托座41内,另一端往外延伸而连接用以供推顶提篮3底片 36的承托端45,可藉由枢转而定位于第一位置40与第二位置50。本实施例之承托端45可 为横杆,于承托底片36时能使底片36拗折而产生相当于座椅的椅座和椅背。[0026]当承托件42定位于第一位置40时,略与提篮3上围部35构成垂直状态,既不顶 推提篮3底片36且不对提篮3的侧片织布37造成干涉,使承载单元2维持于提篮的使用 模式22。当承托件42向上枢转并定位于第二位置50时,与上围部35构成一小于九十度的 倾斜或平行的角度,藉以顶托一侧边之侧片织布37,使底片36拗折而产生相当于座椅的椅 座和椅背,包括使底片36的一端朝上围部35靠近,将原呈一平面的底片36切换成至少具 有一与上围部35呈倾斜夹角之前半部47或后半部48,藉由调整承载单元2相对于骨架1 之倾斜角度后,至少形成一个可以供婴童乘座位置24,以构成适合较大婴童乘坐之座位的 使用模式23。如图5及图8所示,当承托件42位于第一位置40而形成提篮的使用模式22时, 限位杆5位于限位位置51,用以阻挡限位段46枢转,进而保持承托件42位于第一位置40 ; 当限位杆5移动至释放位置52时,解除对限位段46之枢转限制,可将承托件42从第一位 置40转动至第二位置50,此时限位杆5自释放位置52自动的掉落至限位位置51,阻止限 位段46的枢转,从而使承托件42定位于第二位置50,达到切换提篮的使用模式22或座位 的使用模式23的目的。欲从座位的使用模式23切换回提篮的使用模式22时,可将限位杆5拉回释放位 置52,承托件42将自动从第二位置50掉落至第一位置40,使操作变得简便。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 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可切换使用模式的婴儿车承载机构,可切换于提篮的使用模式和座位的使用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单元,包括上围部、底片及侧片织布,其中所述侧片织布连接于所述上围部与该底片之间,构成承载空间供承载婴童;及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装置于所述上围部的一侧,包括托座,所述托座固接于所述上围部的一侧,并设有切换斜槽;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装置于所述切换斜槽,可定位于限位位置及释放位置;承托件,所述承托件与所述托座枢接,依靠所述限位杆定位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当所述限位杆自所述限位位置移动至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承托件可从所述第一位置移至所述第二位置而顶推所述底片,使所述承载单元从所述提篮的使用模式切换为所述座位的使用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使用模式的婴儿车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 单元包括一对短侧边及一对长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切换使用模式的婴儿车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 机构装置于所述该对短侧边的其中一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切换使用模式的婴儿车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 机构装置于所述该对长侧边的其中一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使用模式的婴儿车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 件包括限位段,利用所述限位杆定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使用模式的婴儿车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 件定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使所述承载单元切换为所述提篮的使用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使用模式的婴儿车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 件定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使所述承载单元切换为所述座位的使用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使用模式的婴儿车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 杆移至所述释放位置时,使所述承托件自动地从所述第二位置掉落至所述第一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切换使用模式的婴儿车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 单元切换为所述提篮的使用模式时,所述限位段与所述上围部呈垂直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切换使用模式的婴儿车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 单元切换为所述座位的使用模式时,所述限位段与所述上围部呈小于九十度的夹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可切换使用模式的婴儿车承载机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托座之间设有弹性元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切换使用模式的婴儿车承载机构,可切换于提篮的使用模式和座位的使用模式,包括承载单元,包括上围部、底片及侧片织布,其中所述侧片织布连接于所述上围部与该底片之间,构成承载空间供承载婴童;及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装置于所述上围部的一侧,包括托座,所述托座固接于所述上围部的一侧,并设有切换斜槽;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装置于所述切换斜槽,可定位于限位位置及释放位置;承托件,所述承托件与所述托座枢接,依靠所述限位杆定位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当所述限位杆自所述限位位置移动至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承托件可从所述第一位置移至所述第二位置而顶推所述底片,使所述承载单元从所述提篮的使用模式切换为所述座位的使用模式。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能够转换乘坐模式,具有更好的操作便利性及结构强度等有益效果。
文档编号B62B9/12GK201729184SQ20102022722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3日
发明者田家澍 申请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